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并且能够熟练进行口算。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3.感受计算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美食吗?预设:喜欢谈话: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美食吧!(大屏幕展示)你们知道这些美食是什么做成的吗?预设:南瓜谈话:真了不起,一下就猜对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小阳家的南瓜园里摘南瓜吧,看看今天在南瓜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谈话:南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爸爸摘了40个南瓜,妈妈摘了30个南瓜;小阳摘了6个南瓜。3.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谈话:老师相信同学们还能提出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重点解决这两个;那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4、谈话:你能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吗?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列的算式?预设:40+30=(板书)谈话: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就是把爸爸和妈妈摘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为学生呈现菜园里摘南瓜的景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然、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后面的研究学习做好铺垫。】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1.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谈话:40+30=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来算一算,并且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交流,理解算理谈话: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和大家分享?预设1:用数一数的方法。从40向后继续数50、60、70。谈话:你听到了吗?他是几个几个的数的?学生回答:十个十个地数的。谈话: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厉害!(板书:数一数)请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数。预设2:用摆小棒的方法。1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就是40,表示妈妈摘的40个南瓜,再摆上1个十、2个十、3个十就是30,表示爸爸摘的30个南瓜。把它们合起来是7个十,就是70,所以40+30=70(板书:摆一摆)谈话:讲的既清楚又条理,摆的也好。你听懂了吗?(谁还想上来试试?)谈话: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大屏幕中,一起来看看你老师摆的。还有其他方法吗?预设3: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2个十、3个十、4个十也就是40,表示妈妈摘的30个南瓜,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2个十、3个十也就是30,表示爸爸摘的30个南瓜。(追问:为什么拨在十位上,而不是拨在个位上?)(学生回答:因为30里面有3个十,而不是3个一,所以拨在十位上)现在十位上有7个十,也就是70,所以40+30=70。谈话:大家看明白了吗?用计数器拨一拨也能帮助我们计算出40+30的结果。(谁再上来挑战一下)(板书:拨一拨)谈话:请同学们说着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4:40表示4个十,30表示3个十,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7个十就是70。谈话:不借助任何学具直接说数的组成就能计算出得数,真了不起。(板书:说组成)(3)观察比较,优化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小棒、拨计数器以及说数的组成的方法都能计算出40+30=70。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几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最快、最方便,数一数还得伸出手指头,摆一摆还得摆小棒,拨一拨还得拨计数器,所以我喜欢组成的方法。谈话:原来你们也喜欢用说数的组成,其实老师也是这么想的。2.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谈话: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解决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请同学们将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并在心里说说你的方法。预设:30+6=36(个)追问: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求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就是把妈妈摘的和小阳摘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谈话:你能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吗?预设:30里面有3个十,6里面有6个一,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36,所以30+6=36谈话: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轻松的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真了不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的方法)谈话: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出示:10+50=60+30=20+5=30+70=小结:用说组成的方法又快又准确的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些题目。【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践、算法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思维。】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谈话:回顾刚才这几个算式,“40+30”是整十数加整十数,“30+6”是整十数加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2.小结:同学们刚才经过你们自己的思考已经探索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方法了,下面用你总结的方法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谈话:这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他通过利用放学时间收集废弃的塑料瓶为家人筹集医药费。一天上午他捡了30个塑料瓶,下午捡了50个塑料瓶,这一天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瓶?(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当我们的身边有废弃的垃圾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随手捡起?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当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自立、自强,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五、课后总结,反思提升谈话:刚才我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学到了什么方法?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我学会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我感觉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很快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谈话:希望大家将今天学过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在今后的计算中,让它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有趣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关注知识、能力、方法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回顾梳理、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课堂上基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20以内、100以内的数数的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较为熟练,不仅与学生前面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数的组成有关,而且还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建议和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效果分析从学生的课堂测评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对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算理掌握比较好,但个别同学对算理理解的不够透彻,表达不准确,不能很快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便加深对整十数加整十数算理的理解,提高数学技能。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上册的《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以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对于重难点的教学,我觉得应该重视数数的过程,特别是重视“十”的认识,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的过程中发现好的数数方法,并借助计数器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另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当强化估计的教学。新课程标准里强化了估计的意识和估算的能力的教学,那么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应该开始加大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先估计再数数,并且联系实际生活多做这方面的训练。二、数学思考1.经历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三、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信心。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综观全册教材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本册的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五、教学措施(一)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学生不经意间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新的情境中来,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欲求而不可,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与实例入手,设计谜语、故事、游戏、生活等情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灵活地使用教材。
本册的教学中,要利用好书上的情境图,在课堂上根据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轻松的氛围中就能掌握所学内容。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数一数情景图中的动物,并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然后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不同学具代替情景图中的动物,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概念。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要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测练习一、小试身手10+50=6060+30=9020+5=2570+30=100二、解决实际问题谈话:这是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他通过利用放学时间收集废弃的塑料瓶为家人筹集医药费。一天上午他捡了30个塑料瓶,下午捡了50个塑料瓶,这一天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瓶?(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当我们的身边有废弃的垃圾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随手捡起?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当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自立、自强,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欣赏老师带来的美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找数学信息再提出问题,并将我需要的问题进行了板书,让学生列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层次的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以及说数的组成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一拨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随之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练习,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几点不足:1、时间分配上,练习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生成问题较多,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后边的练习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2、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3、尊重学生,为学生搭建广阔的舞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和发现了新的方法,这是非常可贵的,不管学生从哪里得到的,或许不全面、不完美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假如像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想法,只肯定课本上的算法,让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尽量用一种方法,这不是对学生的否定吗?学生们肯定想,老师让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要用他教得方法,最后还是听老师的,以后就不用想了,听老师讲就可以了。所以对于学生已有的,或自己找到的方法,应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充分表达。
4、在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不仅只说给教师听。通过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交流,让学生把自己所得展示给别人,在满足自己成就感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广阔空间,他们在分享别人智慧的同时,不断思考,不断比较,逐步形成新的认识。
5、多样化和优化的思考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享交流,进而体会算法多样化带来的成功感,尊重了学生,很好的实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自主进行优化和筛选呢?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我意识到,学生会的方法越多,在计算过程中,就会更加懂得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他们选择不同计算方法的过程,是他们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所以说,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必然会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自己不断进行优化。在教学时,不必刻意追求计算的简便,只要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方法,运用熟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自己就会建构优秀的计算方法。那些刻意追求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必然又回到一种计算方法的老路。课标分析一、关于目标《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了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二、关于学习内容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三、关于实施建议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内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个人述职报告锦集8篇
- 现代水墨课程设计教案
- 企业业务集成与协同平台解决方案
- 养老院老人康复设施维修人员表彰制度
- 学校出纳工作总结
- 网络营销 第3版 教案汇 魏亚萍 1.2项目一定义、岗位 - 5-4信息流推广
- 房地产总企业行政规章制度
- 建筑垃圾运输合同
- 培训场地租赁协议书模板
- 公寓租赁合作合同
- 乙肝五项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 15《石狮》(说课稿)- 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岭南版
- 医学课件-新生儿腹泻护理查房教学课件
- 运用PDCA循环提高标本送检率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线性代数PPT(本科)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小学语文四年级期末深度自测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
- 全《12个维度细化部门管理》市场部部门职责
- 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第一次合格性考试历史真题卷
-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全)
- 迎接重大活动和检查评比的保障措施
- 总包对分包的管理措施(六大方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