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空中课堂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三台中学2019级高一下期第一次学月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癌变发生的内因是()A.细胞分裂受阻 B.部分细胞坏死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D.细胞分化受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癌变的原因,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作用导致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详解】细胞癌变的内因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因此,A、B、D错误;C正确.【点睛】在细胞中,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两者共同发挥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2。细胞分化的结果是()A。生物个体长大 B.细胞数目增多C.细胞体积增大 D。产生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详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理解,对细胞分化的概念的掌握情况.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成植株 B。种子发育成幼苗C。蝌蚪发育成蛙 D。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详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种子的胚是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和分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蝌蚪发育成蛙,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没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4。下列细胞不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蓝藻 D。受精卵【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分裂方式:(1)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分裂过程中核先缢裂,接着是细胞的缢裂,例蛙的红细胞。(2)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3)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值,A正确;胚胎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值,B正确;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而蓝藻属于原核细胞,C错误;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5。在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过程中,细胞停止分裂的时期为()A.解离期 B。漂洗期 C.染色期 D.压片期【答案】A【解析】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体积混合配制成解离液,此液体会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所以细胞分裂停止在解离期。6.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候开始A.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答案】A【解析】【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子细胞形成时说明分裂末期结束,是一个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A正确;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说明刚进入分裂末期,细胞周期还未结束,B错误;C。染色体出现时是分裂前期的特征,C错误;D。染色体消失时,说明刚进入分裂末期,细胞周期还未结束,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7。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膜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A错误;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从中央凹陷缢裂均分细胞质,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分隔细胞质形成两个子细胞,B错误;C、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是两极的物质发出纺锤丝构成的,C错误;D、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如图表示细胞周期(图中的M表示分裂期,G1、G2表示RNA及蛋白质合成期,S表示DNA合成期),某人为确定DNA合成期的长度,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以3H标记的某化合物,下列化合物中最适合的是()A。多糖 B.蛋白质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既有DNA的复制,也有RNA的形成,因此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以3H标记的某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应该是DNA具有,RNA不具有的物质。【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3H标记的某种化合物应该是DNA具有,RNA不具有的物质,而多糖是DNA和RNA都不具有的物质,A错误;DNA和RNA都不含蛋白质,B错误;鸟嘌呤是DNA和RNA共有的含氮碱基,C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RNA不含胸腺嘧啶,D正确。【点睛】DNA与RNA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是碱基组成不同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没有碱基T,而含有碱基U。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A.DNA B.多糖 C.RNA D.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艾弗里的实验中,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多糖、RNA、蛋白质等成分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均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详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但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也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含RNA的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选B.11.下列是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三个分子的连接顺序为:【详解】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各种分子间正确的连接方式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并且含氮碱基应连接在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组成脱氧核苷酸的三个分子的连接顺序的识记能力.1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结构与功能,明确DNA和RNA的结构、功能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DNA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
B、DNA与ATP元素都是C、H、O、N、P,B错误;
C、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两条单链对应的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正确。
故选D。13.DNA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是()A.脱氧核苷酸 B。脱氧核糖和磷酸 C。碱基对 D。碱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A错误;同一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是不变的,B正确;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C错误;DNA分子中碱基种类只有4种,每一条链上碱基排列顺序也是千变万化的,D错误.14。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A.C/T=G/A B。A/T=G/CC.A+T=G+C D。A+G=T+C【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A=T,G=C。因此,C/T=G/A,A/T=G/C=1,A+G=T+C,但A+T不一定等于G+C,所以C错误,AB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15。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可以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是()A.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化学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故选C.16.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一般情况下,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双螺旋结构,A错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相同,不是DNA“指纹”,B错误;C、DNA“指纹”是指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储存的遗传信息不同,具有特异性,为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C正确;D、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不是DNA“指纹”,D错误。故选C。1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A。两条DNA母链之间B.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C。两条DNA子链之间D.DNA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答案】A【解析】【详解】在细胞周期的间期,DNA分子发生复制。由于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需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然后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复制,所以解旋发生在两条DNA母链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下图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此tRNA的结构是核糖体B。每种tRNA在a处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C。图中b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连接的是氢键D。c处表示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转录的产物是RNA,包括tRNA,所以tRNA是在转录过程中产生的,A错误;
B、每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错误;
C、图中b处是两条RNA链上互补配对的碱基,碱基对以氢键相连,C正确;
D、c处是反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C.1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场所不同 B。原料相同C.产物不同 D。碱基配对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详解】A、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场所相同,都在细胞核中进行,A错误;B、核DNA的复制与转录的原料不同,前者是脱氧核苷酸,后者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核DNA的复制与转录产物不同,前者是DNA,后者是mRNA,C正确;D、核DNA的复制的配对方式有A-T、T—A、G—C、C-C,转录的配对方式有A—U、T—A、G-C、C-G。故选C.【点睛】转录和DNA复制的场所相同,原料、产物、碱基配对原则、酶有所不同。20.下列有关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实例分析,属于直接通过控制结构蛋白合成来控制性状的是A。白化病 B。苯丙酮尿症 C.囊性纤维病 D.豌豆粒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性状,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粒型。【详解】ABD、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粒型都是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B、D错误;
C、囊性纤维病属于基因直接通过控制结构蛋白合成来控制性状的,C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21.200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染色体上的一种结构)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与染色体无关B.端粒变短时,细胞染色质收缩,代谢减慢C。端粒变短时,酶活性升高,代谢加快D.所有细胞的衰老都可用“端粒学说”来解释【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端粒是染色体上的一种结构,若端粒变短,细胞就会老化,说明细胞老化与端粒变短;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够得到保持,即端粒不会变短,则细胞老化就被延迟了。【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衰老与染色体上的端粒有关,A错误;端粒变短时,细胞染色质收缩,代谢减慢,B正确;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说明端粒变短时,酶活性降低,代谢变慢,C错误;“端粒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细胞的衰老,D错误。22。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是细胞坏死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个阶段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衰老的细胞具有一小、一大、一多和三少的特点,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详解】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是非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正确;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不是正常的生命现象,B错误;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C错误;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D错误.23.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B。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细胞核的大小呈一定比例C。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D。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详解】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则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错误;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大小与细胞核的大小呈一定比例,B正确;NaOH在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不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C错误;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D错误.24.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若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A。大于46 B.等于92 C。等于46 D.大于9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9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即有92个DNA分子;但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故此时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确切地说应大于92,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还需考生明确细胞质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25.如图为有关细胞增殖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人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B.②过程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进行②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完全相同D。③过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其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A错误;B、②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如DNA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C错误;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远比分裂期要长,D错误。26。下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细胞分裂的中期.图中甲为中心体,乙为染色体,丙为纺锤体.【详解】A、据图分析,图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A正确;B、甲是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加倍,B错误;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C错误;D、该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此时期没有核膜,因此没有核孔,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下图中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①a+b②b+c③甲→乙④乙→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2、据图分析可知,乙→甲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甲→乙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乙→乙。同理a、c为细胞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a+b或者c+d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详解】根据细胞周期中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分析,a和c为间期,b和d为分裂期,故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而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即乙→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2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R型肺炎双球菌是唯一能够引起人类肺炎或小鼠败血症的菌株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部分新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D.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详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正确;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B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亲代噬菌体的DNA,故用其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部分新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故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点睛】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不同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因而导致结构有所差异。2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而无35S元素,A、C、D错误;因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故子代噬菌体还可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B正确。【点睛】(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0.已知某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G)/(C+T)为0。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C+T)应为()A.2。5 B。0.2 C.5 D.1【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由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两条链上的碱基数目关系是A1=T2、T1=A2、G1=C2、C1=G2,因此两条链上的(A+G)/(C+T)互为倒数,一条链的(A+G)/(C+T)为0.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该比值是5。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1。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⑦B.DNA分子中⑤相对含量越多结构越稳定C.图中④的种类由③决定,共有5种D。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的碱基,④是脱氧核苷酸,⑤为碱基C、G之间的氢键,⑥是碱基对,⑦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详解】A.图中⑦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图中的④,A错误;B.A和T之间形成2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3个氢键,因此⑤表示碱基C、G之间的氢键,DNA分子中⑤相对含量越多结构越稳定,B正确;C。图中④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由③所示的碱基决定,共有4种,C错误;D。⑥是碱基对,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B。32.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C。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用吡罗红可以检测F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据图示可知,C为含氮碱基,D为脱氧核苷酸,F为DNA,G为蛋白质,它们共同构成F染色体。【详解】A、据图示可知,C为含氮碱基,D为脱氧核苷酸,D的种类取决于C碱基,A正确;BC、F为DNA,G为蛋白质,它们共同构成H染色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C正确;D、F为DNA,可用甲基绿检测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的组成;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33.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6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A。1个 B.2个 C.15个 D.16个【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有31P的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16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2条杂合的DNA,其中一条单链含32P,另一条单链含31P;其余的14条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仅仅含31P。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34。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表示基因,其均以染色体为载体B。物质b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种类C。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D。过程②表示翻译,该过程中能产生水,并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物质a表示基因,分布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等部位,A项错误;物质b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种类,B项错误;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部位,C项错误;过程②表示翻译,该过程中氨基酸缩合产生水,并消耗能量,D项正确。35.某同学总结了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正确的是A。DNA上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遗传信息B。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C。翻译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位于tRNA上,tRNA上三个碱基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所有密码子都可以翻译成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区分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本质。【详解】A、遗传信息是指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错误;B、遗传信息在DNA分子上,密码子在mRNA上,因此,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B正确;C、tRNA上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并不储存遗传信息,C错误;D、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D错误。故选B。3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应代谢过程实现的D。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有相应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蛋白质的合成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产物,A错误;
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DNA和结构蛋白,而不是酶,B错误;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特点,细胞中的有些基因并不表达,D错误.
故选C。37.若如图中的各部分彻底水解,得到产物种类最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为m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②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以及20种氨基酸;③是t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④是为多肽链,彻底水解后最多得到20种氨基酸。所以②彻底水解后得到的水解产物最多。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组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判断四种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后做出准确的判断。38。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tRNA(UGC)所携带的氨基酸是()ACGGCAUGCCGU苏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A。苏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精氨酸【答案】A【解析】【分析】遗传信息在DNA上,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样遗传信息就从DNA转移到mRNA上;mRNA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详解】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tRNA(UGC)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CG(苏氨酸),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要求考生明确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位置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密码子与氨基酸之前的关系,能根据表中的信息准确判断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39.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是相同的B。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mRNA种类是相同的C.mRNA上有多少个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分析】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由于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能够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个。
tRNA上的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tRNA主要运输氨基酸,由于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因此没有对应的tRNA.【详解】A、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通过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来体现不同的细胞功能,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要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并由其对应的tRNA来转运,A正确;B、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同,则指导其合成的也mRNA不同,B错误;C、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没有对应的tRNA,除终止密码子外,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反密码子与一个密码子对应来转运氨基酸,故mRNA上有多少个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RNA,D正确。故选B.40.密码子的简并性对生物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A。使少量的基因控制合成大量的蛋白质B.使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C.简并的密码子对应相同的反密码子D。增强容错性,降低性状的变异几率【答案】D【解析】分析】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密码子的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详解】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这样即使基因发生突变,依然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增强容错性,降低性状的变异几率。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明确密码子存在简并性,这可以增加基因突变的容错性,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三、填空题41.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c、d、e形态、结构、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若e含血红蛋白基因,则b、c、d_______(填“含"或“不含”)血红蛋白基因。(4)若a为植物细胞,d能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_______性.【答案】(1)。细胞增殖(2)。细胞分化(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含(5)。全能【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其中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b、c、d和e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的变化。【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其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2)图中b、c、d、e形态、结构、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图中b、c、d、e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所以若e含血红蛋白基因,则b、c、d也含血红蛋白基因。(4)d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细胞具有全能性。【点睛】本题结合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掌握细胞分裂的结果和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图中各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42.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DNA数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在甲图A、B、C、D中,对应乙图DE段的是_________,就甲图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甲图中结构1名称是______________。(2)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甲图的A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答案】(1)。A(2)。(分裂)间期;(3).细胞板(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5).8、0【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分析乙图:乙图中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分析丙图:丙图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详解】(1)乙图DE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在甲图A、B、C、D中,对应乙图DE段的是A。甲图包含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而细胞周期中还应该含有间期。所以就甲图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间期的细胞。甲图中结构1名称是细胞板.(2)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每条染色体上由含有两个DNA变为含有一个DNA。(3)甲图的A图中,着丝点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涤纶波浪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电动排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增香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隐形粉底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农村土地流转合同附加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具定制代加工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理石家居用品设计、生产与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合同模板2篇
- 2025版电视剧编剧聘用合同:剧本创作及改编权转让协议4篇
- 2025年度充电桩充电设备检测与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幼儿园人民币启蒙教育方案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记录片21世纪禁爱指南
- 腰椎间盘的诊断证明书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七 裂变传播
- 单级倒立摆系统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 龋病的治疗 深龋的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