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案(改)公开课教案_第1页
滑轮教案(改)公开课教案_第2页
滑轮教案(改)公开课教案_第3页
滑轮教案(改)公开课教案_第4页
滑轮教案(改)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滑轮教学设计

课题5.2滑轮单元第5章学科科学年级九

情感态度和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值观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

能力目标

目标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和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滑轮组拉力和物重的关系

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教法启发、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PPT2页:展示生活中的滑轮图片观看PPT展示通过PPT展示

播放PPT3页:生活中的滑轮生活中的滑轮图

提出问题:图片,思考问片,使学生感知

你认识滑轮么?题:滑轮有什滑轮就在我们身

滑轮在使用时有哪些特点呢?么特点?边。然后,提出

并思考问题,引

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观察实物,初识滑轮

1.认真观察滑通过观察、思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滑轮器材,思考问题:滑

轮,思考问题。考、回答和归纳,

轮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2.回答问题。初步认识滑轮的

2.抽取学生进行回答,表达自己的想法。

3.归纳认识滑结构特点及各类

3.播放PPT4—5页,让学生初识:

轮的结构特点滑轮的工作过

①滑轮的结构特点

及工作过程。程。

②各类滑轮的工作工程

二、小组合作,探究特点

1.认识定滑轮并探究其特点:

(1)播放PPT6页,认识定滑轮:1.观看PPT演

工作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变。示,认识定滑

(2)要求学生阅读课本95页“活动:定滑轮”,

轮。认识定滑轮,并

明确实验的操作过程

2.阅读课本,进行实验探究。

(3)抽取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思考实验探究突出小组合作,

(4)播放PPT7页:

过程。共同探究,分析

师生共同归纳,明晰操作步骤:

3.阐述交流。并归纳总结“定

①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砝码的重力,记录数据。

4.观看PPT,滑轮的特点”。

②如图安装器材,并在其后竖直放置一纸板。

明晰实验操作

③用笔标记出物体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过程。

④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5.小组合作,

⑤用笔标记出物体和测力计移动后的位置。

实验探究。

⑥分别测量移动的距离,测三次取平均值。

6.分析数据,

⑦增加钩码数量,重复上面过程,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

(5)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完成活动

探究。教师强调做好数据的收集,并巡视及时发现

并指正问题。

(6)回顾过程,分析数据

①播放PPT7—10页,快速回顾活动操作过程。

②就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使用定滑轮有何特点?

③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④师生共同分析,PPT出示结果:

定滑轮不省力(F=G),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

物体上升距离和绳子端移动距离相同(s=h)。

2.认识动滑轮并探究其特点:

(1)播放PPT11页,认识动滑轮:

工作时,轴的位置随物移动。

(2)要求学生阅读课本95页“活动:动滑轮”,1.观看PPT演

明确实验的操作过程示,认识动滑

(3)抽取小组代表,进行阐述。轮。

(4)播放PPT12页:2.阅读课本,认识动滑轮,并

师生共同归纳,明晰操作步骤:思考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探究。

①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砝码的重力,记录数据。过程。突出小组合作,

②如图安装器材,并在其后竖直放置一纸板。3.阐述交流。共同探究,分析

③用笔标记出物体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4.观看PPT,并归纳总结“定

④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明晰实验操作滑轮的特点”。

⑤用笔标记出物体和测力计移动后的位置。过程。

⑥分别测量移动的距离,测三次取平均值。5.小组合作,

⑦增加钩码数量,重复上面过程,并记录数据。实验探究。

(5)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完成活动6.分析数据,

探究。教师强调做好数据的收集,并巡视及时发现归纳总结。

并指正问题。

(6)回顾过程,分析数据

①播放PPT12—15页,快速回顾活动操作过程。

②就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使用动滑轮有何特点?

③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④师生共同分析,PPT出示结果:

动滑轮省力(F=G),但不可以改变拉力方向。

绳子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s=2h)

3.对比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提出问题: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有什么区别?

(2)播放PPT16页,出示对比表格。1.思考问题。对比定滑轮和动

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交流讨滑轮的特点,在

(3)抽取小组代表,进行阐述。论。对比中总结,达

3.回答阐述。到知识点的明晰

4.共同分析,和巩固。

归纳总结。

(4)师生共同分析,PPT出示结果:

1.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基

2.回答问题。础上,实验探究,

3.观看演示,认识滑轮组,小

认识滑轮组。组合作进行实验

4.认识滑轮组并探究其特点:

4.阅读课本,探究,分析并归

(1)播放PPT17页,提出问题:

并思考其实验纳总结“滑轮组

有什么办法既省力又可改变拉力方向呢?

操作过程。的特点”。

(2)要求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回答问题。

(3)播放PPT18页,认识滑轮组:

6.随老师共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轮组成滑轮组。

归纳,明晰操

(4)要求学生阅读课本96页“活动:滑轮组”,

作步骤。

明确实验的操作过程

7.小组合作探

(5)抽取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究实验。

(6)回顾定动滑轮的探究过程,师生共同归纳

滑轮组的探究,明晰操作步骤。

8.分析并归纳

(7)播放PPT19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

知识点。

按照PPT图示进行组装操作,完成活动探究。教师

9.再次探究。

强调做好数据的收集,并巡视及时发现并指正问

题。10.分析数据,

(8)回顾过程,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①播放PPT19页,快速回顾活动操作过程。11.积极思考

②就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并寻找滑轮组

使用此滑轮组有何特点?的特点。

③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④师生共同分析,PPT出示结果:

此滑轮组省力(F=G),同时拉力方向改变。

绳子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s=2h)

(9)播放PPT20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

按照PPT图示进行组装操作,完成活动探究。教师

强调做好数据的收集,并巡视及时发现并指正问

题。

(10)回顾过程,分析数据

①播放PPT20页,快速回顾活动操作过程。

②就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使用此滑轮组有何特点?

③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

④师生共同分析,PPT出示结果:

此滑轮组省力(F=G),但拉力方向没有改变。

(11)播放PPT21页,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寻找“省力的数字特征”,并形成归纳:

滑轮组省力:F=G费距离:s=nh

n指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1.思考本节课回顾本节课所学

所学,相互交知识点,建构知

流阐述。识框架。为当堂

三、课堂小结,建构框架

1.提出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随老师一起检测打好基础。

2.要求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共同回顾,并

3.播放PPT22页,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归纳本节课知

①定滑轮:识点,建构知

不省力(F=G),但可以改变拉力方向。识框架体系。

物体上升距离和绳子端移动距离相同(s=h)

②动滑轮:

省力(F=G),但不可以改变拉力方向。

绳子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s=2h)

③滑轮组: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拉力方向

滑轮组省力:F=G费距离:s=nh思考题例,先通过习题进行当

n指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自主完成,再堂检测和巩固所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共同分析,巩学。

固本节课所

1.播放PPT23—27页

学。

,出示题例,要求学

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2.师生共同分析。

【题1】使用滑轮组可以()

A.省力又省距离

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题2】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

梯,由图可知()

A.A是动滑轮

B.B是定滑轮

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电梯厢上升的距离与电机拉绳的长度相等

【题3】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_____,

使用它吊重物时,既能_____又可以改变_____,若

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摩擦,动滑轮由n股绳子承担,

则所用的力F可写成公式:_____.

【题4】请你在如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题5】一个物体重500N,如果用定滑轮提

起它,需要多大的力?

【题6】一个物体重500N,如果用动滑轮提

起它,需要多大的力?

(不计绳重、摩擦及滑轮的自重)

【题7】如图,提升一重500N物体,滑轮重

20N,需要多大的力?

(不计摩擦及绳的自重)

【题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一个重30N的

物体匀速提升10cm.

(不计摩擦、绳重及动滑轮重)

求:(1)绳端受到的拉力F多大?

(2)绳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

课堂小结师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共同阐述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