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_第1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_第2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_第3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_第4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第一页,共221页。第一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解读第二页,共221页。目录02一般要求2.1组织方式2.2编制范围2.3规划期限2.4技术要求05配套设施及其附属设施设计5.1消防系统5.2通风系统5.3供电系统5.4照明系统5.5监控与报警系统5.6排水系统5.7标识系统07编制成果7.1文本7.2图纸7.3附件01总则1.1目标和意义1.2依据和原则1.3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03

编制内容概况3.1可行性分析3.2规划目标和规模3.3建设区域04编制内容4.1系统布局4.2管线入廊分析4.3管廊断面选型4.4三维控制线划定4.5重要节点控制06编制内容附属要求6.1安全防灾6.2建设时序6.3投资估算6.4保障措施第三页,共221页。01总则1.1目标和意义1.2依据和原则1.3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第四页,共221页。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制定本指引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的更好地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1.1目的和意义第五页,共221页。综合管廊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综合管廊的定义第六页,共221页。干线综合管廊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建设的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综合管廊的类型第七页,共221页。城市消除“拉链路”,保障交通通畅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第八页,共221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第九页,共221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要第十页,共221页。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营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第十一页,共221页。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第十二页,共221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什么要建综合管廊第十三页,共221页。管廊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地下空间规划、道路规划等保持衔接规划遵循五大原则:1.1依据和原则第十四页,共221页。设计参考标准、规范:1.1依据和原则《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火灾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GBJ50116--9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l6806-9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第十五页,共221页。1.1依据和原则《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96)《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火灾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GBJ50116--9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l6806-9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3BJl9—87)(2001版)《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1628—1996)中国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颁发的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第十六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法国综合管廊已有180年的历史。法国巴黎1833年就开始兴建世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压缩空气管道等市政公用管道。法国巴黎综合管廊(1833年)第十七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英国英国伦敦1861年就开始兴建,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市政公用管道。英国伦敦综合管廊(1861年)第十八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德国德国汉堡1893年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容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热力管道等市政工程。德国汉堡综合管廊(1893年)第十九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俄罗斯20世纪俄罗斯开始修建综合管廊。俄罗斯的地下综合管廊相当发达。莫斯科地下130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俄罗斯综合管廊断面室(双室)莫斯科综合管廊断面室第二十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日本日本国土狭小,地下综合管廊首先在人口密度大,交通状况严峻的特大城市展开,逐渐扩展到地方中心城市,至1992年日本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10km,目前仍以15km以上的速度增长。仙台综合管廊名古屋综合管廊东京综合管廊第二十一页,共221页。1.3综合管廊发展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状况国内最早是1958年建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的综合管廊,总长1576m。上海,广州,济南,沈阳,佳木斯,南京,大同,无锡等十几个城市都已渐成相当规模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已较为成熟,规模逐渐扩大。国内部分综合管廊典型工程第二十二页,共221页。02一般要求2.1组织方式2.2编制范围2.3规划期限2.4技术要求第二十三页,共221页。管廊工程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于指导和实施管廊工程建设。编制中应听取道路、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社会公众的意见。2.1组织方式第二十四页,共221页。管廊工程规划应统筹兼顾城市新区和老旧城区。新区管廊工程规划应与新区规划同步编制,老旧城区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改造、管线改造、轨道交通建设、人防建设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编制。2.2编制范围第二十五页,共221页。管廊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廊工程规划原则上五年进行一次修订,或根据城市规划和重要地下管线规划的修改及时调整。调整程序按编制管廊工程规划程序执行。2.3规划期限第二十六页,共221页。管廊工程规划应合理确定管廊建设区域和时序,划定管廊空间位置、配套设施用地等三维控制线,纳入城市黄线管理。管廊建设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应在管廊内规划布局。2.4技术要求第二十七页,共221页。03编制内容概况3.1可行性分析3.2规划目标和规模3.3建设区域第二十八页,共221页。根据城市经济、人口、用地、地下空间、管线、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分析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可行性分析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地下空间水文气象管线种类管线铺排现状地质必要性可行性第二十九页,共221页。明确规划总目标和规模、分期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3.2规划目标和规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扩、改)建,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主干路下的管线宜纳入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应与主干路同步建设。城市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宜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改造、地下主要管线改造等项目同步进行。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第三十页,共221页。建设区域:敷设两类及以上管线的区域可划为管廊建设区域。高强度开发和管线密集地区应划为管廊建设区域。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城市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高铁、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主要道路以及景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和其他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3.3建设区域第三十一页,共221页。国内案例: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3.3建设区域第三十二页,共221页。国内案例:重大基础设施所在区域3.3建设区域第三十三页,共221页。国内案例:交通流量大的景观道路上海2010世博会园区3.3建设区域第三十四页,共221页。国内案例:不宜开挖路段青岛新型地下综合管廊蓝色硅谷核心区,新冠高架路,采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避免重复采挖3.3

建设区域第三十五页,共221页。04编制内容具体要求4.1系统布局

4.2管线入廊分析4.3管廊断面选型4.4三维控制线划定4.5重要节点控制第三十六页,共221页。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等,结合道路布局,确定管廊的系统布局和类型等。4.1系统布局城市功能布局道路布局空间布局开发建设土地使用系统布局类型第三十七页,共221页。根据管廊建设区域内有关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和新(改、扩)建计划,以及轨道交通、人防建设规划等,确定入廊管线,分析项目同步实施的可行性,确定管线入廊的时序。4.2管线入廊分析第三十八页,共221页。案例分析:青岛高新区入廊管线选择4.2管线入廊分析青岛市于2008年九月开始编制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管沟规划。开发区占地面积63.44平方公里,规划期末建成综合管沟81公里。管沟分为主干沟,次干沟和支沟,主要布置电力,电讯,给水,再生水和供热等管线,并为远期预留空间。第三十九页,共221页。根据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管廊分舱、断面形式及控制尺寸。4.3管廊断面选型净高,不宜小于2.4m。净宽: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第四十页,共221页。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图5.3.6)不宜小于表5.3.6的规定。《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4.3管廊断面选型第四十一页,共221页。管廊三维控制线应明确管廊的规划平面位置和竖向规划控制要求,引导管廊工程设计。4.4三维控制线划定第四十二页,共221页。明确管廊与道路、轨道交通、地下通道、人防工程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间距控制要求。4.5重要节点控制节点设计《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综合管廊吊装口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吊装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露出地面的各类孔口盖板应设置在内部使用时易于人力开启,且在外部使用时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第四十三页,共221页。4.5重要节点控制出线原则:支线沟让主线沟小管径让大管径统一考虑、相互协调第四十四页,共221页。4.5重要节点控制案例分析:青岛高新区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综合管廊的节点处理是设计及施工的重点,某种意义上的管线立交。与道路相交口以及间隔一定距离(考虑道路间地块的需求,约200m)设置出线井,将各种管线进行衔接,以发挥管线网络系统的功能。出线井的形式需结合现状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的覆土厚度,决定出现形式和断面。第四十五页,共221页。05配套设施及其附属设施设计第四十六页,共221页。合理确定控制中心、变电所、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等配套设施规模、用地和建设标准,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明确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报警、排水、标识等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第四十七页,共221页。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检查孔为了便于管线的维护管理,需每隔一定距离布置检查孔。1.根据电力规范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求,电力沟人孔最大间距不得超过75m,出入口直径按800mm设计。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没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力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第四十八页,共221页。5.配套设施设及其附属设施设计投料口为了便于管沟内材料进出,需设置投料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一个,一般间距为200m。综合管廊的投料口应兼顾人员出入功能,投料口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投料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第四十九页,共221页。含有下列管线的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7.1.1的规定5.1消防系统《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第五十页,共221页。综合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防火分区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00米,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灭火器材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50m5.1消防系统第五十一页,共221页。通风方式: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通风要求: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通风口处出风风速不宜大于5m/s。通风口应加设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金属网格,网孔净尺寸不应大于10mm×10mm。5.2通风系统第五十二页,共221页。消防设备、监控与报警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天然气管道舱二级负荷供电。其余三级。配电系统:交流220V/380V系统;防火分区作为配电单元电气设备:防水防潮,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综合管廊接地:环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n。地上建(构)筑物部分的防雷5.3供电系统第五十三页,共221页。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最低照度不应小于5lx;出入口和设备操作处为l00lx。监控室300lx。应急照明不应低于5lx,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没置在距地坪高度1.0m以下,间距不应大于20m灯具规定:防触电保护等级I类设备防水防潮措施,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4节能型光源5.4照明系统第五十四页,共221页。保证能准确、及时地探测管廊内火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5.5监控与报警系统第五十五页,共221页。综合管廊内应设置自动排水系统。综合管廊的排水区间长度不宜大于200m综合管廊的低点应设置集水坑及自动水位排水泵。综合管廊的底板宜设置排水明沟,并应通过排水明沟将综合管廊内积水汇人集水坑,排水明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2%。综合管廊的排水应就近接人城市排水系统,并应设置逆止阀。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独立集水坑。综合管廊排出的废水温度不应高于40℃。5.6排水系统第五十六页,共221页。综合管廊的主出入口内应设置综合管廊介绍牌,并应标明综合管廊建设时间、规模、容纳管线。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采用符合管线管理单位要求的标识进行区分,并应标明管线属性、规格、产权单位名称、紧急联系电话。标识应设置在醒目位置,间隔距离不应大于100m。综合管廊的设备旁边应设置设备铭牌,并应标明设备的名称、基本数据、使用方式及紧急联系电话。综合管廊内应设置“禁烟”、“注意碰头”、“注意脚下”、“禁止触摸”、“防坠落”等警示、警告标识。综合管廊内部应设置里程标识,交叉口处应设置方向标识。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灭火器材设置处等部位,应设置带编号的标识。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应在河道两侧醒目位置设置明确的标识。

5.7标识系统第五十七页,共221页。06编制内容附属要求6.1安全防灾6.2建设时序6.3投资估算6.4保障措施第五十八页,共221页。6.编制内容附属要求提出组织、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措施和建议。6.1安全防灾明确综合管廊抗震、防火、防洪等安全防灾的原则和基本标准措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管廊建设的年份、位置、长度等。测算规划期内的管廊建设资金规模。6.2建设时序6.3投资估算6.4保障措施第五十九页,共221页。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6.1安全防灾《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第六十页,共221页。6.3投资估算2015年6月,住建部等发布城市综合管廊投资估算指标《指标》由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两部分组成。综合指标可应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与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编制投资估算、确定项目投资额、多方案比选和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分项指标可应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后,当设计建设相关条件进一步明确时,作为估算某一标准段或特殊段费用的参考依据。第六十一页,共221页。6.3投资估算每平米造价:5-6万第六十二页,共221页。6.4保障措施3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轻地下1缺乏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2管线信息不全45管线权属单位缺乏统筹协调6历史遗留问题7技术发展不平衡管线管理存在问题第六十三页,共221页。6.4保障措施第六十四页,共221页。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6.4保障措施第六十五页,共221页。07编制成果要求7.1文本7.2图纸7.3附件第六十六页,共221页。编制成果要求第六十七页,共221页。第二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前期管线普查第六十八页,共221页。前言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第六十九页,共221页。前言普查城市地下管线的目的是: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城市发展的需要。第七十页,共221页。目录前期准备01020304验收与归档移交普查实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1

组织机构1.2

工作方案1.3

普查依据1.4

普查内容1.5

相关要求2.1

召开会议2.2

组织培训2.3

资料调绘2.4

现场踏勘2.5

探测实施3.1

成果验收3.2

内容检查3.3

编制报告3.4

组卷归档3.5

成果移交4.1

系统目标4.2

软硬件环境4.3

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4.4

功能要求4.5

系统安全4.6

信息动态管理第七十一页,共221页。01前期准备1.1

组织机构1.2

工作方案1.3

普查依据1.4

普查内容1.5

相关要求第七十二页,共221页。1.1组织机构1.1.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城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任正、副组长,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管理、市政、安监以及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做好统一领导,推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负责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负责重点、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相关工作。第七十三页,共221页。1.1组织机构1.1.2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与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兼任,成员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主要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普查标准规范,组织好普查成果验收和归档移交等工作。第七十四页,共221页。1.1组织机构1.1.3管线权属单位职责按照普查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组织和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所属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电子和纸质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等资料进行整理,向办公室汇交;对普查成果中的所属管线信息进行审核确认;负责所属管线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整改意见。第七十五页,共221页。1.2工作方案1.2.1一般要求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包括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基本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实施计划、质量监控、时间安排、经费预算、主要成果、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1.2.2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普查工作检查验收质量保障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管。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第七十六页,共221页。1.2工作方案1.2.3更新维护机制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及时采集、入库竣工数据,定期开展数据修(补)测绘,即时交换数据。第七十七页,共221页。1.3普查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5)《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8)《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规范》(安监总厅规划(2014)97号)(10)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规范第七十八页,共221页。地下管线所涉及的各类技术标准与规范共264部。其中:国家标准207部;行业标准57部。从标准标龄看,2010年以来颁布的三年以内标龄的标准共78部,占标准总量的29.54%;十年以上标龄的标准共31部,占标准总量的11.74%。标准的标龄分布如所示。从地下管线相关标准标龄分布可以看出,虽然还存在部分标准比较陈旧的问题,但近些年标准在不断颁布或更新,且数量较多,体现出我国地下管线相关技术正在不断规范,标准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法律法规标准现状1.3普查依据第七十九页,共221页。1.4普查内容1.4.1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主要内容: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沿线地形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管线种类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不包括油气管线)等。第八十页,共221页。1.4普查内容1.4.2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应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管线权属单位排查具体情况。包括: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部位、隐患描述、责任单位、责任人、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第八十一页,共221页。安全概况与事故类型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地下管线属于隐蔽工程,由于管理和技术因素,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事故每年都时有发生。1.4普查内容第八十二页,共221页。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1.4普查内容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83第八十三页,共221页。1.5相关要求1.5.1资料调绘要求(1)资料调绘定义资料调绘是指将现有管线资料(示意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底图(交通图、地形图、正射影像、道路规划红线等)上,作为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参考的依据。资料调绘工作应在开展管线实测工作前完成。(2)数据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管线权属单位;二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三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四是其他管线信息管理部门。第八十四页,共221页。1.5相关要求1.5.1资料调绘要求(3)一般要求统一调绘资料要求,规范调绘资料成果,形成调绘资料、图。其中:调绘数据范围:普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管线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点、危险场站点,以及综合管廊等。调绘数据要求: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绘制调绘图。调绘图应标明管线的敷设方式、类别、管径、埋深、高程、长度、起止点、压力、流向、材质、附属物、权属、建设年代、使用状况、完好程度(有无破坏、损坏、腐蚀点)等基本信息。废弃管线应单独列出。调绘数据格式:调绘图应为dwg、shp、mdb等格式的电子数据,并配以管线资料调绘属性表。第八十五页,共221页。1.5相关要求1.5.2探测成果要求(1)基本规定应明确坐标系统、成图比例、管线类别、测绘范围及内容、精度要求等。(2)图面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对地下管线进行分类后,进行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应包含管线大类代码、亚类代码,并规定图层颜色。第八十六页,共221页。1.5相关要求1.5.2探测成果要求(3)数据库结构应建立管点表、管线表、设施面表、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等数据表。其中:管点表用以记录管线点的物探点号、XY坐标、地面高程、特征、附属物、井底高程、井底埋深、点标准代码、图幅号、勘测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数据类型、精度级别、偏心井位等。管线表用以记录管线段的管线材质、敷设方式、管径、电缆条数、光缆条数、压力值、总孔数、已用孔数、管线亚级类别、管线使用状况、线标准代码、流向、是否有防腐保护措施、是否有安全保护提示、是否定期检测等。设施面表用以记录管线附属设施的设施点号、设施名称、专业编号、亚级类别、底面高程、顶面高程、数据类型、精度级别、测绘单位、权属单位、建设日期、所属类型、管理单位、服务范围、服务性质、运行参数、参数单位、运行时间等。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用以记录测量工程的工程编号、项目总编号、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测绘单位、测绘时间、测绘内容、工程种类、竣工长度、竣工埋深、竣工时间、操作员、检查员、高程系统等。第八十七页,共221页。1.5相关要求1.5.2探测成果要求(4)成果资料主要包括:工作依据文件、工作凭证资料、探测原始记录、作业单位质量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成果图纸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第八十八页,共221页。02普查实施2.1

召开会议2.2

组织培训2.3

资料调绘2.4

现场踏勘2.5

探测实施第八十九页,共221页。2.1召开会议普查前应召开动员会,参会人员包括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管线权属等单位负责人。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向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通告。第九十页,共221页。2.2组织培训包括基本培训和专题培训。基本培训主要是对普查工作基本情况、资料调绘相关要求、测绘数据标准等内容进行讲解;专题培训主要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殊需要,对管线管理、权属、测绘等单位开展培训。第九十一页,共221页。2.3资料调绘办公室应根据普查工作安排,提出调绘要求,明确调绘范围、内容、时间和绘制要求。相关单位应及时整理已有管线资料,并汇交至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编绘管线普查资料调绘图,作为探测作业的参考。第九十二页,共221页。2.4现场踏勘根据调绘成果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拟定探测方法与技术方案。现场踏勘应核实调绘图中明显点与实地的一致性,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测区地物、地貌、交通、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第九十三页,共221页。2.5探测实施根据探测任务划分测区。不同测区间应做到无缝接边。2.5.1测区划分2.5.2工作程序接受任务(委托)、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校验和方法试验、制定探测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制定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实地调查、仪器探查、建立测量控制、管线点测量与数据处理、内外业衔接、管线图编绘、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成果提交和成果验收。第九十四页,共221页。2.5探测实施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资料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办公室可委托有关单位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作业安全、成果归档等进行全过程监管。监管内容包括:合同履行、工程准备、工程进度、探查、测量、数据整理、归档、作业安全和资料保密等及质量评价。2.5.3全过程监管2.5.4涉密资料管理第九十五页,共221页。03验收与归档移交3.1

成果验收3.2

内容检查3.3

编制报告3.4

组卷归档3.5

成果移交第九十六页,共221页。3.1成果验收验收主要包括过程验收和成果验收。●

过程验收是指探测单位自验、监管单位查验、权属单位核验;●成果验收是指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第九十七页,共221页。3.2内容检查成果验收检查包括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内业检查包括属性完整性,图库一致性,数据库格式,数据入库接边,管线类别、图层、编码正确性,图面元素等;●外业检查包括探查精度,测绘精度,漏测、错测及连接关系等。第九十八页,共221页。3.3编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普查概述、普查成果、效益评价等。第九十九页,共221页。3.4组卷归档第一百页,共221页。3.5成果移交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第一百零一页,共221页。0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1

系统目标4.2

软硬件环境4.3

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4.4

功能要求4.5

系统安全4.6

信息动态管理第一百零二页,共221页。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百零三页,共221页。4.1系统目标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应急抢险提供服务。4.1.1总体目标4.1.2具体目标(1)实现管线信息的采集、检查与入库、查询统计等功能;(2)实现断面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3)提供地下管线综合信息服务。第一百零四页,共221页。硬件与网络环境4.2软硬件环境第一百零五页,共221页。软件环境4.2软硬件环境第一百零六页,共221页。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元数据运行维护管理规划建设管理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元数据,还可包括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数据。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第一百零七页,共221页。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描述城市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结构物、设施空间及属性特征,包括地形要素数据及各类相关数据等。其中地形要素数据由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或数字栅格图等形式来表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应包括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水系、居民地、工矿建筑等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的基本要求、几何精度、图形或影像质量、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现势性等质量元素来描述。4.3.1基础地理数据第一百零八页,共221页。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地下管线数据应包括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等,按管线段、管线点及附属设施相应图例表示,其内容应充分反映普查成果。4.3.2地下管线数据第一百零九页,共221页。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元数据包括标识、范围、数据描述、数据质量、数据编辑状态等信息。元数据建立、更新、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4.3.3元数据第一百一十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包括放大、缩小、全屏、漫游、图层控制、数据加载等功能。4.4.1基本功能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包括空间定位查询、管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2)具备多种查询手段,可以按图幅号、管径等管线要素属性进行多重分级查询;(3)能够迅速准确地查询定位指定管线要素,获取有关信息;(4)具有对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和输出的功能;(5)具有日常工作使用报表的统计功能。4.4.2查询、统计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结构的修改功能;(2)应具有管线点和管线属性编辑功能;(3)应具有图形与属性的联动修改功能;(4)宜具有批量管线点和管线数据入库的功能;(5)宜具有储存历史数据的功能;(6)应具有数据检查功能。4.4.3编辑入库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应具有碰撞分析功能;(2)应具有纵、横剖面分析功能;(3)宜具有三维立体分析功能;(4)宜具有连通分析功能;(5)宜具有流向分析功能;(6)宜具有最短路经分析功能;(7)宜具有事故处理分析功能;(8)宜具有开挖分析功能。4.4.4分析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应具有符合制图标准的各种规格专题图输出功能;(2)应具有矢量图和影像图叠加输出的功能;(3)宜具有数据格式转换功能,能输出通用GIS格式数据;(4)应具有数据加密和记录的功能。4.4.5输出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具有用户管理功能;(2)具有图例、符号库、代码等参数设置功能;(3)具有日志管理功能;(4)具备数据备份、修改更新与恢复功能。4.4.6管理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21页。4.4功能要求(1)应具有三维管线浏览功能;(2)应具有三维场景显示功能;(3)宜具有三维管线材质调整功能;(4)宜具有三维管线垂距调整功能;(5)宜具有三维剖面分析功能。4.4.7三维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21页。4.5系统安全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技术方面可采用专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确保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21页。4.5系统安全4.5.1系统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安全类型问题后果解决对策物理安全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的发生整个系统毁灭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电源故障如设备断电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UPS、备用电源设备被盗、被毁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对重要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同时严格管理及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电磁辐射数据信息被窃取或偷阅对存放机密信息的机房进行必要的设计,如构建屏蔽室。采用辐射干扰机,防止电磁辐射泄漏机密信息。订购低辐射终端机。网络安全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访问,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最终它会使部分Internet连接和网络系统失效利用网络安全设备(加固网络的安全性,配置好这些设备的安全规则,过滤掉所有可能的伪造数据包)缓冲区溢出攻击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当机、重新启动等编写正确的代码网络欺骗攻击被信任的主机丧失工作能力路由器、加密方法

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错误攻击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打最新的补丁网络监听非法入侵使用反监听工具如antisniffer等进行监测木马攻击通过后门对目标主机进行控制杀毒软件进行升级系统安全黑客对网络主机的攻击和非法访问服务器瘫痪,数据丢失防火墙(屏蔽不安全或者有问题的访问)感染病毒或者木马程序破坏系统,数据丢失,信息窃取反病毒(检查用户操作,定时扫描系统)黑客通过网络扫描系统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非法获取高级权限系统失控、信息窃取、网络瘫痪漏洞扫描和入侵监测(主动发现和修补系统弱点,监视和发现恶意访问)数据安全黑客通过非法手段得到文件,从中提取关键数据或者篡改数据重要信息被窃取或被篡改商用密码(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无法判断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是否安全可信系统间通讯有困难,重要信息被窃取CA系统(建立分级信任机制,解决信息的交流问题)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21页。4.5系统安全4.5.2安全管理机制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手段、人员行为等实行集中、全方位、动态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防护策略,保障对安全问题的隔离和限制。(1)人员行为管理设置系统安全人员岗位,负责系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问题进行书面跟踪等;在网络管理中实行责权利的界定,对网络管理人员做级别限制,实现专人专管。(2)安全评估与监督建立安全评估与监督组,定期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基本组成应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及网络安全专家。主要工作有:对骨干网络关键设备的重要管理日志信息的分析;利用网络审计工具对网络常见安全点的评估;发现关键应用服务系统新的安全漏洞;对主要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功能检测;对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的安全功能进行检测;针对以上各种安全信息进行汇总,编写网络安全审计报告,制定最新的防范措施。(3)应急响应对事故进行检测,确定事件来源;检查威胁的结果;采取信息恢复、网络隔离等相应措施。第一百二十页,共221页。4.6信息动态管理4.6.1建立机构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以下简称“综合信息管理机构”),从事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的信息管理工作;整合专业管线单位信息。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21页。4.6信息动态管理4.6.2信息更新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利用管线竣工测量、定期修(补)测等方式,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21页。4.6信息动态管理4.6.3信息共建共享综合信息管理机构应与专业管线单位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采取签署协议的方式确定信息共享办法,可以用网络的形式将共同需要的信息,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进行即时交换,亦可在每个季度末由专业管线单位将管线数据汇交至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由后者结合自身管线数据库情况将数据进行汇总整合,整合后的数据可供专业管线单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使用和提取。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同应用。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21页。4.6信息动态管理4.6.3信息共建共享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21页。4.6信息动态管理4.6.4标准规范各城市应制定适合本市情况的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地下管线数据建库标准》、《地下管线工程现状及竣工数据汇交标准》等。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21页。第三部分面向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管廊工程规划:案例与实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21页。1、人类的地下文化史前言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21页。前言1、人类的地下文化史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21页。2.国外地下开发利用现状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①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口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

②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③在北美,西欧及日本出现了大型地下公共建筑。有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地下文化体育教育设施。④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从专项规划逐步形成系统的规划。其中以地铁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最为突出。⑤从城市中某个区域的综合规划走向整个城市和某些系统的综合规划。

前言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21页。半径500m北京(中国)

半径500m钱江世纪城(杭州)

半径500m新宿(日本)蒙特利尔(加拿大)半径500m多伦多(加拿大)半径500m半径500m東京(日本)

前言第一百三十页,共221页。目录基本规定01020304050607080910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地下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地下空间需求预测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空间综合防灾生态保护与环境健康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21页。01基本规定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21页。地下空间规划基本规定规划的期限应与城市规划的期限一致。资源保护与协调发展并重,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地面规划相衔接,统筹交通、市政、防灾等专项规划相关内容。注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满足防火、防水、防震和防战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紧密结合,集约建设。人民防空设施的平战转化,及其与非人民防空设施的兼容。现阶段以浅层、次浅层地下空间为主。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21页。02地下下空间功能与设施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21页。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UG-S地下交通设施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地下公交场站、地下道路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地下人行通道等

UG-S1地下道路设施地下人行通道、地下车行通道及配套设施UG-S2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配套设施等UG-S3地下公交场站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公交枢纽、地下公交(场)站、地下出租车停靠(场)站等UG-S4地下停车设施独立地段的地下公共停车库和各类用地配建停车库UG-S9其他地下交通设施除上述地下交通设施之外的地下交通设施UG-U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市政场站、地下市政管线及管廊等

UG-U1地下市政场站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厂、泵站、变电站、通信机房、垃圾转运站和雨水调蓄池等UG-U2地下市政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等UG-U3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的管线、管道及配套设施UG-U4电缆隧道电缆隧道的管线、管道及配套设施UG-U5其他地下市政公用设施除上述地下市政公用设施之外的地下市政公用设施UG-A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下行政、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

UG-A1地下行政办公设施地下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设施UG-A2地下文化设施地下图书、档案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UG-A3地下教育科研设施地下实验室等设施UG-A4地下体育设施地下体育场馆设施等UG-A5地下医疗卫生设施地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急救等设施UG-A7地下文物古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没有其他使用功能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遗址、墓葬等UG-A9地下宗教设施地下宗教活动场所设施UG-B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商业、餐饮、娱乐、商务、殡葬等设施

UG-B1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商铺、商场、超市、餐饮等设施UG-B2地下商务设施地下金融保险、艺术传媒、技术服务等综合性办公设施UG-B3地下娱乐康体设施地下娱乐康体等设施UG-B9地下其他服务设施地下民营培训机构、私人诊所、殡葬、宠物医院等其他服务设施UG-W地下物流仓储设施地下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设施

UG-W1一类地下物流仓储设施对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地下物流仓储设施UG-W2二类地下物流仓储设施对公共环境基本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地下物流仓储设施UG-W3三类地下物流仓储设施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地下物流仓储设施UG-D地下防灾设施人民防空、地下消防、地下防洪、地下抗震等设施

UG-D1人民防空设施通信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等设施UG-D2安全设施地下消防、防洪、抗震等设施UG-X其他地下设施上述地下设施之外的地下设施。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分类和代码2.1地下空间功能和基本设施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分为7大类26中类。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21页。地面用地性质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地下开发具体内容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绿地与广场用地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慢行交通系统、地下车行交通系统、地下停车系统、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地下物流仓储设施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办公设施、地下医疗设施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地下娱乐设施地下给水设施、地下排水设施、地下通信设施、地下电力设施、地下燃气设施、地下综合管沟地下应急避难、人防避难、指挥、储备、疏散、医疗等地下物资库公用设施用地遵循地上地下功能对应原则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分类和代码2.2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对应关系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21页。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分类和代码2.3地下空间功能引导与兼容性(1)鼓励发展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防灾设施等功能;(2)适度发展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地下物流仓储设施等功能;(3)不宜发展住宅、敬老院、托幼园所、学校教学区、不利于人流疏散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污染环境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项目等。三类地下物流仓储设施应独立占地,不应与其他地下设施混合建设。科研用地、文物古迹、公用设施等用地下不宜设置地下商业服务设施。开发功能引导功能兼容性要求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21页。03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21页。地质灾害地质敏感地下交通设施自然要素建设要素自然要素适宜性等级划分建设要素适宜性等级划分地下资源空间管制工程与水文地下建(构)筑物及设施生态敏感区重要水体人文要素环境要素适宜性等级划分风景名胜区园林公园文化遗产埋藏区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要素人文要素适宜性等级划分建筑地下结构基础地形地貌3.1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框架矿藏资源水资源保护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地下防灾设施第一百三十九页,共221页。3.1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框架第一百四十页,共221页。3.1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框架第一百四十一页,共221页。3.1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框架第一百四十二页,共221页。3.2地下空间资源管制第一百四十三页,共221页。3.2地下空间资源管制以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为基础,划定地下空间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等,对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空间资源划定管制范围,提出管制措施要求。其中:1-禁建区是基于自然条件或城市发展要求,原则上不进行开发的用地或区域;2-限建区是指满足特定条件,或限制特定功能开发利用的用地或区域;3-已建区是指已经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的用地或区域;4-适建区是指规划区内不受限制,适宜各类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用地或区域。第一百四十四页,共221页。3.2地下空间资源管制第一百四十五页,共221页。04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第一百四十六页,共221页。4.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求预测地下空间规模=规划人口×地下空间人均面积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地下空间开发系数规模预测第一百四十七页,共221页。4.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求预测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功能配比预测可参考表6.1.2的数值。功能配比预测第一百四十八页,共221页。4.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地下空间规模=地下空间毛容积率×(规划区用地面积+轨道站点500m覆盖用地面积×轨道站点修正系数)×(1+地面建设修正系数)规模预测第一百四十九页,共221页。地下功能构成受地铁建设、气候条件及土地政策等因素影响在各地产生有较大差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的功能配比预测可参照表6.2.3的规定。功能配比预测4.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第一百五十页,共221页。分项控制商业服务空间:按照开发收益的规律,地下一层的商业价值仅次于地面一层,与地面二层大致相当,如与地铁联系,其价值将更高。因此,开发商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希望扩大这些设施的规模,但是,地下商业设施过度开发将带来更多的人流、车流和物流,会导致已经很拥挤的大城市中心区不堪重负。人防空间:通过地上空间开发的规模,就可以直接推算出地下人防空间所需要配套的规模,在这之中,部分地下空间可以通过平战转换措施,在平时做其他用途,以满足城市地下停车、商业、娱乐空间的需求。因此,在计算地下空间总需求量时应考虑扣除重复计算部分。4.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第一百五十一页,共221页。停车空间:一方面需要研究地上高强度的开发对地下停车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地下停车数量也受到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的制约,其配套指标一般小于其他地区,小于城市停车设施配套的平均指标。东京市内的新规划大规模开发项目停车配套指标4.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第一百五十二页,共221页。基础设施:地下管线、地下变配电所、水泵房、共同沟等。物流设施:地下仓库、装卸车位和场地等。人行通道:过街通道、地下街道、地下中庭、下沉广场等。车行通道:地下快速路、车库连通路、下穿道路。轨道通道:地铁、地下LRT等。地下空间开发行为在城市中心区应用最为广泛,多与地铁站相结合,功能上以商业和停车为主,开发量一般为地上建筑量的30%-50%。4.2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第一百五十三页,共221页。05地下空间规划布局第一百五十四页,共221页。5.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将适建区划分为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并对其建设内容和强度进行引导。重点建设区指地下空间功能要素集中、公共活动人群密集的地区,一般包括城市高强度开发的重要功能区和主要轨道站点(枢纽站和重要换乘站)周边(半径300-500米)地区两类。一般建设区指地下空间适建区内除重点建设区以外的地区。总体规划布局第一百五十五页,共221页。城市各类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深度宜符合表7.1.5的规定。5.2城市各类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深度第一百五十六页,共221页。控制要素控制要素分类控制指标强制性要求指导性意见土地使用功能和容量土地使用控制用地面积☆

用地界限☆

使用性质

Ο地块划分☆

土地使用兼容性

Ο容量控制开发规模(开发强度)

Ο项目开发深度(层数)

Ο地下交通设施步行通道公共通道最小宽度☆

公共通道最小高度☆

公共通道位置

Ο公共通道口部数量☆

公共通道口部位置☆

疏散广场设置要求☆

疏散广场位置、形态

Ο车行通道地下车库连通到(地块内)

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

Ο轨道交通轨道线通道、站场、保护控制线要求☆

停车设施地下最小停车泊位☆

地下公共空间规模及布局利用规模

Ο利用深度☆

安全消防安全☆

地下市政设施各类管线现有及规划的地下市政管线定位及避让措施、各类市政设施设置要求,与其它地下空间的位置关系等☆

地下防灾设施专项人防工程专项人防工程性质、规模☆

专项人防工程位置

Ο配套人防工程配套人防工程性质、规模

Ο消防工程开敞空间、避灾通道、出入口及其他要求☆

建筑建造设计引导通风井、采光窗

Ο可识别标识系统

Ο人性化设计

Ο其它附属设施,如广告牌、照明等

Ο5.3地下空间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第一百五十七页,共221页。5.4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区控制引导第一百五十八页,共221页。5.5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布局整体布局应简单规整,交通流线清晰通畅鼓励地下公共空间相互连通形成网络系统。退让地块红线不应小于3.0m绿地覆土厚度林地(乔木)不宜低于3.0m,灌木不宜低于1.5m,草地不宜低于0.8m,保护性绿地不宜低于10.0m。市政道路地下空间覆土深度不宜小于3.0m。地下空间主要出入口应布置在主要人流方向上,出入口前应设置集散场地。地面附属设施宜结合相邻建筑物、道路绿化带设置,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详细规划布局第一百五十九页,共221页。杭州钱江世纪城钱江世纪城地处萧山城北江滨地区与杭州钱江新城隔江相望,作为未来杭州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总用地22.74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12万人。总建筑面积1685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行政管理、宾馆服务、金融贸易、科技信息、商务办公和商业文娱区),总用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34万平方米。第一百六十页,共221页。第一百六十一页,共221页。第一百六十二页,共221页。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商务区第一百六十三页,共221页。地下一层第一百六十四页,共221页。地下二层第一百六十五页,共221页。地下三层第一百六十六页,共221页。06地下交通设施第一百六十七页,共221页。地下交通系统地下轨道系统地下道路系统地下静态交通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地下物流系统地下停车设施地下综合换乘设施地下车行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面车行系统车行系统地面步行系统地上步行系统步行系统道路系统静态交通系统停车系统综合换乘设施轨道系统综合交通系统地下停车设施地上停车设施第一百六十八页,共221页。6.1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地下轨道交通线、站位进行优化调整。地下轨道车站出入口应与站点周边步行系统相衔接。用地控制:(1)

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空间控制范围宜按结构外边缘外扩3.0m确定。(2)

地下轨道线路的规划控制范围,应按轨道线路中线向两侧外扩15.0m划定。(3)

应符合轨道交通安全保护相关规范。考虑与其他交通接驳设施空间的一体化利用。第一百六十九页,共221页。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6.1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申报条件第一百七十页,共221页。地铁是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之一,往往在地铁站点附近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地铁线路会对地下空间产生分隔,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地铁线路、地铁站台、地铁站厅的标高。为了减少对其他地下空间的干扰,往往在站台附近,地铁线路需要设置在地下三层的位置。地铁需要形成网络,才能充分发挥其交通疏解的作用,两条或多条地铁线路的交汇将使得地下交通枢纽地区的地下空间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宜尽量缩短步行换乘距离。6.1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第一百七十一页,共221页。高层建筑物与地铁站的一体化(横滨)

第一百七十二页,共221页。香港地铁九龙站第一百七十三页,共221页。香港地铁香港站和青衣站

第一百七十四页,共221页。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第一百七十五页,共221页。1.地面层地下出入口分布图2.地下一层平面图3.地下两层平面图4.地下三层平面图第一百七十六页,共221页。3.C-C剖图2.B-B剖图1.A-A剖图第一百七十七页,共221页。地面±0m标高层地下-10m标高层地下-15m标高层地铁长途客运站空间示意图自行车库地下商业地铁站厅LRT线地铁站台第一百七十八页,共221页。M6L4M1同一站台换乘站台站台站台尽端式车站第一百七十九页,共221页。自地铁车站到达规划区的交通规划1、轨道交通+LRT2、轨道交通+公交3、轨道交通+地下自动步行系统4、轨道交通+自行车5、轨道交通+步行区政府站CBD中心长途客运站井冈山站地面步行通道地下LRT系统地下自动步道系统第一百八十页,共221页。6.2地下公交场站包括公交枢纽站、首末站、中途站等形式。地下公交场站,与敏感性较高的居住、办公等设施之间,宜安排敏感性较弱的商业等用地或建筑空间进行缓冲和衔接,并处理好交通组织关系。地下公交场站的净高应不小于3.8m,有双层巴士停放时,应不小于4.6m。地下公交场站的车辆出口和入口宜分开设置;出入通道的单向宽度应不小于7.0m,双向宽度应不小于12.0m。第一百八十一页,共221页。6.3地下道路设施地下道路设施按功能可分为地下市政道路和地下车库联络道。地下道路相交时,不宜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地下道路主要设置在城市环境要求较高的城市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应尽量缩短地下段的长度和降低埋深。当地下道路与地下轨道相交,宜置于上层。城市各级中心区的地下车库之间鼓励设置联络道,并形成网络。

第一百八十二页,共221页。6.4地下停车设施(1)城市各级中心区用地开发的配建车位宜采用地下方式。(2)公共机动车停车库可与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及地下人防设施合建。(3)地下机动车停车库鼓励采用机械式形式。(4)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宜设置行人专用出入口。(5)自行车公共停车库宜与其它地下设施合建,宜采用机械式。第一百八十三页,共221页。IN,OUTINININ,OUTOUT地下停车网络东京中央批发市场八山地下通道广岛地下停车场品川地下停车场索尼芝浦工厂第一百八十四页,共221页。

规模分布第一百八十五页,共221页。

相邻车库地下停车的公共化第一百八十六页,共221页。

地下停车网络化

地下停车导引系统地下停车场的导引系统地下停车场要有相应的颜色区分、照明要充足第一百八十七页,共221页。物流系统供给和废弃物流的储运和装卸往往通过地下空间,从而减少其对地上空间活动的干扰,保障了地面活动人群的安全,改善了中心区的景观。大城市往往对货运车辆进行限制,而进入中心区往往是中小型货车,数量较多且使用频率高,货车装卸的地下化防止了对车行交通的干扰,货车的小型化又为其进入地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路边货车搬运空间由于物流车辆引起的街路上的步行环境恶化第一百八十八页,共221页。地下物流系统规划图第一百八十九页,共221页。6.5地下公共人行通道地下公共人行通道主要指地下连通道,地下人行过街设施。城市各级中心区、轨道车站地区,构筑安全、连续、便捷的步行网络,并明确地下公共人行通道与周边地块衔接的标高和宽度要求。有条件情况下,可沿地下公共人行通道设置商业设施。地下公共人行通道的净宽一般不宜小于4.0m。若设有商业设施,单侧设置时,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6.0m,双侧设置时,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8.0m。当通道长度超过50m时,应适当拓宽人行通道,并增加集散广场、出入口、采光井等设施。地下公共人行通道的净高不宜小于3.0m;若设有商业等设施时,净高不宜小于3.5m。若确有困难,不应小于2.5m。第一百九十页,共221页。地下公共人行通道的设置,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站点、交通矛盾集中路段、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干道交汇路口,以及学校、医院公建邻近道路。地下公共人行通道,可与轨道交通车站、地下商业街设施整合建设,也可单独建设。6.5地下公共人行通道第一百九十一页,共221页。(3)竖向避让原则地下道停车场地下道▽GL▽B1商店地铁检票口(GL-10m)▽B2地下道地下停车场(GL-15m)第一百九十二页,共221页。形成地下、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