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_第1页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_第2页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_第3页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_第4页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家庭是每个人毕生生活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侧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学校教育起着有力的辅助作用。大学生家庭教育,重要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年长者在后代就读大学期间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本应发挥侧重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后代进人大学以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却明显降低,在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整体上来看是处于缺失的状况。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现在状况就与父母联络的次数而言,间或性突出地表现出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后代进人大学以后,和父母之间由旦夕相处变成了几个月以至是一学期一次的相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大学生后代重要是依靠电子通讯设备坚持联络,父母对后代在校情况的了解,重要依靠于后代汇报的单一方式。事实上许多情况下,父母对后代在校信息的把握是片面和不足的,父母很难及时有效地把握适宜的时间和事件对大学生后代进行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显得惨白和不足,这是客观情况使然。但同时,后代进人大学以后,一方面父母对自己的约束减弱,自我的独立性得到加强,寻求个性和自在,对父母所进行的老三篇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对充斥新鲜和兴趣的四周环境,大学生往往更愿意把精神和时间投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喜好上,所以从主观上排挤和回绝与父母沟通。调查显示,8%的大学生与父母每周联络一次,43%的大学生很长时间才与父母联络一次。空间间隔的拉远,大学生后代偶尔间或性地与父母联络,使得大学生家庭教育呈现缺失性的特征。就与父母联络的方式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家庭是一个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幼小的家庭成员多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起来,在这一成长经过中,其所遭到的家庭教育多是以面对面直接的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呈现出情感性的特点,正如俗话所说知子莫过父父母与后代的血缘关系以及长期共同生活的天然优势,使得父母对后代的生活习惯、性格品质都特别了解,在教育经过中更能采用因材施教和按科就诊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家庭教育相比其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然而随着后代进人大学,家庭教育所独具的直接性和针对性特征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间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父母和后代之间由于客观物理间隔的拉大,对大学生后代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不得已变成了一种远程教育。在这种情况下,80%的大学生依靠电话与父母坚持联络,8%的大学生选择依靠书信与父母坚持联络。父母通过间接的方式获知后代的情况,对后代日常的所思所想并不能真正完全地把握,进而选择了泛泛地关注后代的成长和学习,对详细的事情不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就与父母沟通的内容而言,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偏导性的特征。所谓偏导性就是指父母对大学生后代进行教育的经过中,往往是把留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水平上,对后代的精神世界和兴趣喜好、人格涵养等方面的关注不够。父母和大学生后代由于生活的空间间隔拉大,对后代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愈发地缺乏了解。因而父母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以嘘寒问暖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地是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知足后代的需要,如父母在与后代通信聊天时,经常询问后代学习成就能否进步,而对后代由于高中和大学所表现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困惑以至是不适应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后代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内容,而对后代在人际关系、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缺少关心;经常询问后代以后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前景,而对后代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树立缺少关心,更有甚者,对后代所表现出来学习兴趣不高、道德信仰缺失、法制观念不强、生命意识淡薄等严重情况竟然一无所知。总的来说,父母在对大学生后代精神教育方面出现了缺位。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在状况的原因分析1.社会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看重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对知识分子普遍存在崇敬现象,人们习惯把大学生放在天之骄子的高度,从主观认识上过分夸张大学生的能力,以为大学生能够处理好一切问题。许多家长都以为后代在就读高校期间,假如还要依靠家庭的帮助,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由此,社会上构成了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再继续的家庭教育的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际之间的依靠性不断减弱。以往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重要是家庭和学校,而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QQ、微信、微博出现低龄化的现象,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愈加广泛,知识更新愈加迅速,不再把家长奉为神明加以崇敬,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与家长之间代沟不断加剧,互相之间的认同和沟通愈加困难,这一客观事实也在很大水平上造成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场面。2.家庭对大学生后代教育的忽视。主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后代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家长觉得后代在步人大学校园以后,就应该能够独立生活,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已经尽到,开始对孩子听之任之。还有些家长奉行苦难教育,单纯地认同自古英雄多磨难的教育理论,以为后代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少了自己的指点和帮助,更能得到锻炼,更能为以后进人社会奠定基础。因而家长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普遍采用不管不问的态度。客观上,家长对大学生后代的教育存在现实的障碍。如今大学生多是在远离家乡几千里以外的地方求学,家庭教育被迫成为远程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靠几周一次的短时间通话进行;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要求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场面;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许多家长仍然采取硬性的灌输和说教,这种教育方法难免会让巳是大学生的后代产生逆反情绪,实际教育效果很小;还有些家长为生活不得不四处奔走,金钱和时间上都不具有看重大学生后代教育的条件。3.学校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性缺乏认识。高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主要性。大学校园与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相去甚远,与学生家长联络起来存在许多障碍,造成如今高校与学生家长合作意识淡薄;除此之外,高校以为自己拥有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单方面就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和智育教育,不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就能够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根据规定,高校应以1:150的比例装备一名学生管理,但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许多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数量上达不到这一标准,以至有的一个院系500多名学生只配一个辅导员。管理人员的不足使学校不得不将重点放在处理扩招后倍增的日常事务上,而要做好看重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这项工作,高校不得不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许多学校客观上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1.社会应构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与恶劣事件问题,一定水平上是由我们国家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因而我们不该该将责任推给某个人或某个家庭,同时也不能任由这种问题发展下去,而应在社会上构成看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风气。首先,社会应该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有正确的认识,夸张他们的能力或贬低他们的实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其次,社会能够通过媒体宣传或开展讲座等形式,提升家长对大学生后代进行继续教育的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社会能够成立一个有相对空闲的家长构成的网络在线平台,这个平台专门用来加强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和大学生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沟通各自的意见,尽可能实现代际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在后代大学期间的教育作用。2.家长应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家庭作为一个人生活的毕生场所,其教育也应该具有毕生性。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假如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经过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后代进人大学以后,开始接触社会,在其三观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更不能终止对大学生后代进行家庭教育,而是应该在充足发挥学校教育效果的基础上,与学校教育相一致,构成教育的合力,促使后代生理和心理成熟健康的发展。同时要留意到,由于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别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家长就应该首先从认识上改变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在后代教育经过中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能对大学生后代采用不闻不问的态度,而是努力构成家庭教育新的开端。有些话题或内容不方便在电话里直接进行沟通,家长能够多项选择择书信的表达方式,由于书信的目的性愈加明确,情感性愈加强烈,在远程教育中其作用往往胜于电话。也就是说,家长应该更多把书信作为对大学生后代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质,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贮备,只要这样能力确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的出现,采取平等、沟通的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家庭教育产生实际的效果;对于那些忙于生计的家长,也要想办法多与孩子联络,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3.学校教育应与家长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已经出现普及的趋势,仅凭学校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面对新的矛盾与挑战,学校必需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坚持应有的看重,提升与家长合作的意识,改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经过中出现缺位的现象,努力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与家庭教育构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高校固然不具备像初中、高中那样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条件,但能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与家长获得联络,如在校园网页上设立家长专栏,及时公布学校的各种信息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