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旧人教版第三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旧人教版第三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旧人教版第三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旧人教版第三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上学期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旧人教版第三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学年高二上学期同步测试语文: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旧人教版)命题范围: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纷乘(chéng)累赘(léi)显赫(hè) 红砖墁地(màn)B.国粹(cuì)奴婢(bì) 要挟(xié) 万姓胪欢(lú)C.编纂(zhuǎn)蓄牧(xù) 诚挚(zhì) 鞭辟入里(pì)D.赝品(yàn)庇护(bì) 骈体(pián) 熠熠发光(yì)2.以下词语中,书写有误的的一组是 ()A.勒令磕头 偕同 皇恩浩荡B.嗜好 公布 翰旋 残羹冷灸C.国粹 忏悔 讣告 执迷不悟D.炽热 嗜好 聒噪 纷乱至极3.选出词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________是思想家。②他的所有作品________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③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__________更了解什么是天意,__________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_________仍然游刃有余。A.而仅仅也于是但B.还是不仅还所以但C.并且不管但由于也D.无论不管还所以还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二、(9分,每题3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7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答复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答复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李中华《“和”论》)5.以下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7.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①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②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①必:必然的意志。②皇:通“遑”,闲暇。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稍微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停止C.呜呼休哉休:美好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相:察看9.以下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②仁者必有后③善恶之报,至于子孙 ④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⑤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⑥归视其家,槐阴满庭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C.第四段的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2)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1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杜甫《登高》)(2)桃之夭夭,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3)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自胡马窥江去后,,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的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是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代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人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不是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毒化民族的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1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有人说,鲁迅正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①“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不超过12个字)②“周作人正向我们走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不超过12个字)15.第三自然段中说到“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这个“痼疾”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答:16.作者认为“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答:17.本文就中国文化对民族的意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作者表达了哪些自己的见解?六、语言运用(15分)18.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4分)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6分)答:20.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收“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5分)“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外表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再“大富翁碳册游戏”中答复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七、作文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思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编纂:zuǎn)2.B(残羹冷炙)3.A(根据第①句,通过读句子可知,横线处应是表转折的关联词,只有A项适合。)4.B(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方法”。)5.B(只有B项是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的,其他三项虽然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含义的不同,但没有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6.C(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7.A(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8.A(略:大致,大体上。)9.C(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10.B(“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11.(1)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2)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参考译文:天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不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那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铭文是: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一代才能成长。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们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养自己的道德。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是王家德行的标志。啊,多么美好!12.(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突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3.(1)渚清沙白鸟飞回(2)灼灼其华(3)斜阳草树(4)相逢何必曾相识(5)废池乔木14.①文化的批判功能正在消失(或:鲁迅的战斗精神已过时。)②文化仅贡消遣与把玩正时兴。15.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16.①国民性改造的任务远未完成,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②应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17.本文说的是鲁迅与周作人,论的却是文化的批判与陶铸灵魂的功能。在鲁迅重铸的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同时,周作人却玩物丧志,终于堕落为民族罪人。18.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睛。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19.例如: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20.例如:海报世博园的“零碳馆”,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是“会发光的房子”。“零碳餐厅”的餐具都是由有机饼干处理而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游客将领取“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答复50个互动问题,最后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欢送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落款、联系、日期)21.(略)

论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所积累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将之形成为书面文字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目前高校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欠缺。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定义那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对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种理解,但从叶圣陶先生的谈话中,我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应包括应用写作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须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备,能具备则更好。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要写毕业论文的,我认为写作论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应用写作能力之中。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也往往是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集中体现出来的。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对于院系和学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对策去实施解决。二、造成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困境的原因:(一)大学写作课开设结构不合理。就目前中国多数高校的学科设置来看,除了中文专业会系统开设写作的系列课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只开设了普及性的《大学语文》课。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大学语文教师,可大学语文教师既要在有限课时时间内普及相关经典名著知识,又要适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且要教会学生写作规律并提高写作能力,任务之重实难完成。(二)对实用写作的普遍性不重视。“大学语文”教育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目前对中国语文的态度淡漠,而是呈现出全民学英语的大好势头。中小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对我们的母语中国语文,在大学反而被漠视,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设置,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训练。这其实是国人的一种偏见。应用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一个人学问很大,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都只是集中在《大学语文》这一门课上,大部分学生只愿意被动地接受大学语文老师所讲授的文学经典故事,而对于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写的作文,却是尽可能应付差事,这样势必不能让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四)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不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但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却往往被忽视。理论讲了一大堆,但是实践却几乎没有,训练也少得可怜。阅读与写作都需要很强的实践操作,学习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是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