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

2022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题3分,共2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3分)(2022?遂宁)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打破砂锅B.水分蒸发C.矿石炼铁D.石蜡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识.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剖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剖析判断.解答:解:A、打破砂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错误;B、水分蒸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错误.C、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正确;D、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错误.应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剖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3分)(2022?遂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A.铁丝在氧气中强烈焚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B.通电分解水时正极获得的气体体积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

2倍C.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成蓝色D.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响现象;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察看和记录.剖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焚烧的现象进行剖析判断.B、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剖析判断.C、根据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强烈焚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时,可察看到的现象有: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概是1:2,应选项说法错误.C、稀硫酸拥有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变成红色,应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有物质焚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酸的化学性质、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3分)(2022?遂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选项是(A.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浓硫酸稀释C.

D.量取液体点燃酒精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常有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剖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进行剖析判断.B、根据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剖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经过焚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过度红磷能在空气中焚烧消耗掉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能够形成气压差,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应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样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重点.4.(3分)(2022?遂宁)2022年3月底,上海、安徽等地出现H7N9新型流感病毒,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其治疗的有效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C7H10O5)制取.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莽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D.每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5个氢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剖析判断.B、根据莽草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剖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剖析判断.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莽草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5=80,氧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应选项说法错误.B、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应选项说法正确.C、莽草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7):(1×10):(16×5)≠7:10:5,应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10个氢原子,应选项说法错误.应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察同学们联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3分)(2022?遂宁)从微观角度上,很多化学反响都可用模拟图象形象的表示其反响发生的过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于图所示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响不一定是化合反响B.反响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C.甲、丙可能是氧化物D.ag甲和bg乙充分反响一定生成(

1:1:1ab)g丙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辨别氧化物;反响种类的判断.专题:化学反响模拟图型.剖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剖析,化合反响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响,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判断生成物的质量,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图示能够知道,该反响是2甲乙=2丙A、该反响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响,故A错误;B、该反响是:2甲乙=2丙,反响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B错误;C、甲和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甲和丙能够是氧化物,故C正确;D、ag甲和bg乙充分反响,若恰巧完全反响,则一定生成(ab)g丙,若不是恰巧完全反响,则生成丙的质量小于(ab)g,故D错误;应选C.点评:本题为化学反响的微观模型表示,达成本题,重点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3分)(2022?遂宁)下列与化学反响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备变质、变形B①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②食品包装放入生石灰﹣﹣防备受潮﹣﹣隔断空气③③鉴识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②吃水果、蔬菜﹣﹣能够C

研磨,闻气味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能够划分②除掉NaC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滴加CaC2溶液至不再产生积淀,过滤③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补充维生素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②随时用水冲刷铁制品﹣﹣防备铁生锈③水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A.A

B.B

C.C

D.D考点:常有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备;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查验;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识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剖析:A、根据氧气有氧化性,易使食品变质剖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常有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子的性质剖析;C、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D、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污染水的危害剖析.解答:解:A、由于氧气有氧化性,易使食品变质,食品包装不宜填充氧气.故A错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能够隔断空气;吃水果、蔬菜,能够补充维生素;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获得能量,不断运动.故B正确;C、在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错误;D、随时用水冲刷铁制品,易使铁生锈,污染水对人类的影响很大.故D错误.应选B.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经过主题知识的概括,把握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7.(3分)(2022?遂宁)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敏捷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响过程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A.先左后右B.先右后左C.不偏转D.无法确定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剖析:在金属活动次序中锌的活动性次序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响速率更快,质量减少的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处即左边倾斜,至于最终的偏向,应当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的多少进行判断,记着一个结论:等质量的镁、锌、铁、铝与足量的酸反响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次序为:铝镁铁锌.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次序中锌的活动性次序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响速率更快,质量减少的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处即左边倾斜;而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响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铁多而锌少,所以最终天平要向锌的这一边,即右边倾斜,综上能够知道,天平指针的变化为先向左再向右偏.应选A.点评:本题为学科交错型题目,考察了金属与酸反响的速度和产生的氢气质量关系,达成此题,要根据金属活动性次序的意义和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规律进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8.(4分)(2022?遂宁)用化学用语表示:(1)铁元素Fe(2)2个氢氧根离子﹣.2O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1)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Fe.(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答案为:(1)Fe;(2)2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常有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9.(4分)(2022?遂宁)遂宁特产“

524

红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铁、锌、钙等.(1)“524红薯”中的钙元素被誉为“人体中的钢筋混凝土”.要、婴幼儿缺钙易得偻病.(2)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构造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钙离子的符号为Ca

佝B.B.钙原子构造示意图中

=8C.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D.钙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

CaNO3.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剖析:(1)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回答;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剖析判断.解答:解:(1)钙元素被誉为“人体中的钢筋混凝土”,婴幼儿缺钙易得佝偻病;(2)A、由钙原子构造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响中已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所以钙离子的符号为Ca2.故A说法不正确;B、在原子中,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8.故B说法正确;C、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C说法不正确;D、钙的化合价是2价,钙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Ca(NO3)2.故D说法不正确.故答为:(1)佝偻(2)B.点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原子的定义与组成;认识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的特点.10.(14分)(2022?遂宁)遂宁市大英县境内的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不单是古代办感人民勤奋、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请联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污浊,浓度一般在7~10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7%~10%,下同),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同样,都是为了除掉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填结晶的方法)的原理相同.(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Ⅰ.甲、乙两种物质在t3℃时溶解度相同.Ⅱ.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2Ⅲ.t4℃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a<40.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1)根据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进行解答;2)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以及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解答;3)根据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进行解答;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进行解答;解答:解:(1)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填:变大;2)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漏斗;引流;(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4)Ⅰ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在t3℃时溶解度相同;故填:t3;Ⅱ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故填:乙>丙>甲;Ⅲ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4℃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20≤a<40.故填:20≤a<40.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能够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能够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能够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11.(6分)(2022?遂宁)A~H、M都是初中化学常有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转变(反响条件和部分反响物、生成物已省略).已知:A是胃液中含有的酸;H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D、F均为单质,其中F常温下为红色固体,其余物质均是化合物.(1)写出E的化学式:CuO;(2)写出反响M→A的化学方程式:BaC2H2SO4=BaSO4↓2HC,所属反响的基本种类是复分解反响.考点:物质的鉴识、推断.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剖析:本题的打破口是:A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即盐酸;H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即二氧化碳;F常温下为红色固体,能够和E互相转变,说明F是铜,E是氧化铜;H二氧化碳和G能够互相转变,且G能够经过反响产生铜,所以G是拥有复原性的一氧化碳;B是单质,是盐酸反响产生的,因此是氢气,B氢气能够和C互相转变,C能够和单质D互相转变,且D能够产生E氧化铜,说明D是氧气,C是水;M能够和E氧化铜反响,且能够产生A盐酸、B氢气、H二氧化碳,说明M是常有的酸﹣硫酸,然后带入达成有关的题目.解答:解:A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即盐酸;H是致使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即二氧化碳;F常温下为红色固体,能够和E互相转变,说明F是铜,E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二氧化碳和G能够互相转变,且G能够经过反响产生铜,所以G是拥有复原性的一氧化碳;B是单质,是盐酸反响产生的,因此是氢气,B氢气能够和C互相转变,C能够和单质D互相转变,且D能够产生E氧化铜,说明D是氧气,C是水;M能够和E氧化铜反响,且能够产生A盐酸、B氢气、H二氧化碳,说明M是常有的酸﹣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响能够产生盐酸,反响的方程式为:BaC2H2SO4=BaSO4↓2HC;反响是酸和盐相互互换成分的复分解反响;故答案为:(1)CuO;(2)BaCHSO=BaSO↓2HC;复分解.2244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达成此类题目,重点是找准解题打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步得出其他结论.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2.(10分)(2022?遂宁)如图是实验室常有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2)若用

B装置作发生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可用

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若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结E进行收集,她第一个F装置的作用是她第二个F装置应当注入足量的浓硫酸.

CO2,娟娟同学在除掉氯化氢气体

B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用方法;常有气体的查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查验、干燥与净化.剖析:(1)娴熟掌握常有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娴熟书写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密度剖析;3)根据实验的目的:获得纯净、干燥的CO2,剖析需要除杂、干燥剖析.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能够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用大理石和浓度较大的盐酸制取CO2时,因为浓盐酸拥有挥发性,会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杂质,因此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2,应当先除杂再干燥,故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除掉氯化氢气体;第二个F装置的作用是吸水干燥,应当注入足量的浓硫酸;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F(2)2H2O2

2H2O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除掉氯化氢气体;浓硫酸.点评:本题考察了实验室制取常有气体的原理以及气体的干燥和除杂,综合性比较强.本题型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联合有关的化学知识达成即可.13.(4分)(2022?遂宁)如图,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达成酸与碱、酸与盐反响的实验后,依次将反响后的废液迟缓倒入同一干净的废液缸中,当乙同学沿废液缸迟缓倾倒废液时,察看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积淀.为科学办理废液,甲乙同学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定】:甲同学猜想:只有NaC一种溶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CaC2两种溶质;你的猜想是: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Na2CO3.【实验探究】: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2NaCHOCO2↑(合理均可).【实验结论】:经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反省沟通】: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室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办理后再排放.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有的酸酸的通性;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剖析:【猜想与假定】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积淀,说明液体中有酸和碳酸根及钙离子;所以知甲同学的试管含有CaC2、HC;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NaC、Na2CO3,由题意知,二者混淆若完全反响,则滤液中只有NaC,若CaC2过度,则是乙同学的猜想,若Na2CO3过度,则废液中含有NaC、Na2CO3;【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可与酸反响生成气体、或与氯化钙、氯化钡、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响生成积淀设计实验.解答:解:【猜想与假定】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积淀,说明液体中有酸和碳酸根及钙离子;所以知甲同学的试管含有CaC2、HC;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NaC、Na2CO3,由题意知,二者混淆若完全反响,则滤液中只有NaC,若CaC2过度,则是乙同学的猜想,若Na2CO3过度,则废液中含有NaC、Na2CO3;【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可与酸反响生成气体、或与氯化钙、氯化钡、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响生成积淀设计实验,可向取废液放于试管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正确,方程式是:Na2CO32HC═2NaCHOC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