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石高二路街道工程第二册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概述项目区位及概况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都市区(重庆市主城区),处在重庆市西南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坡区与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璧山区、江津区接壤,与南岸区、巴南区隔江相望。区境南北长36.12km,东西宽约30.4km,幅员面积431.86k㎡。巍巍中梁山纵贯南北20余公里,把九龙坡分为东城西乡两大区域。东部区域紧邻渝中半岛,面积88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城市化;西部区域344平方公里,处于城乡结合部,都市乡村特征突出,是城市未来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中梁山隧道、华岩隧道等4条隧道共双向18车道贯通中梁山脉,东西部交通瓶颈制约逐步化解,人流、物流愈加畅通。长江西进东出,区内岸线长30余公里,大溪河、梁滩河、跳蹬河、桃花溪4条次级河流蜿蜒流转,河湖交错,温泉富集,近100平方公里的山体水体构成九龙坡自然生态基本格局,建成沿边、沿路、沿河绿色走廊和生态隔离带,森林面积超过140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6平方米。九龙坡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华岩龙景区、海兰云天、重庆动物园、巴国城、白市驿森林公园等。本次设计道路位于重庆九龙坡区高新区东区,以石桥铺、二郎20平方公里改造提升区,按照"一轴、两核、四片区"总体布局,以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构建"生态廊道"和"产业通道",着力打造石桥铺、二郎两大高技术服务中心,同步推进六店、高庙、奥体中心、彩云湖四个综合配套片区建设,着力完善居住、娱乐、健身、休闲、购物等功能,发展以生活配套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随着九龙坡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建设推进以及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的日益发展,区域内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疏导片区交通、提升出行品质、便利人车通行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目标。石高二街道路工程正是体现这一发展思路和目标的项目,它将疏解片区交通压力,改善出行品质,是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设计道路为城市支路,全长370.936m,设计速度20km/h,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工程简况本次设计道路位于九龙坡区高新区东区,共一条道路:石高二街道路工程起点接在拆工厂门口,终点接入石美路交叉口,全长370.936m,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km/h,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幅宽度16m。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结构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交通工程等。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三册,本部分为第一册《道路与结构结构工程》,包括2段挡墙,其中挡墙长度共约129m。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该地区1:500地形图;(3)《重庆市高新区大杨石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4)九龙坡区道路红线规划成果图;(5)尹朝社片区设计说明;(6)通用地块红线;(7)《石高二街道路工程》方案设计文件;(8)《石高二街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8.12);(9)其他相关资料。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方案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方案阶段无审查意见。工程建设条件气象与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少,湿度大,夏秋多雨,冬春多雾少霜,雨量充沛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7,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23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6%;多年平均降雨量1107.3mm,多年平均日降雨量102.5mm,年最大降雨量1407.6mm(1979年),月最大降雨量358.4mm(1979年7月),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6年6月)。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67.52%,而在1月、2月、1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7.87%。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3mm,多年平均风速1.9m/s。当持续降雨大于3天时为绵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mm为暴雨。场地内及周边无河流、溪沟等地表水体存在,未见地下水露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浅丘地貌,拟建道路经过区总体中部高,四周低。大致桩号K0+110处缓坡顶部地势最高,地面高程约404.32m;拟建道路末端K0+360附近、已建石美路路面最低,地面高程约374.13m,高差约30.19m。地势总体起伏不大,地形坡角一般介于10-20°之间,局部已开挖边坡稍陡,约40-70°。拟建道路起点K0+000北西侧边坡为已建经纬大道路堑边坡,坡高约12-15m,已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完成支护,支挡结构运行良好,未见变形、开裂等破坏迹象,边坡现状稳定。拟建道路K0+000-K0+040段南西侧为已建住宅楼削坡产生的挖方边坡,坡高约15-17m,已采用喷混护坡完成支护,边坡现状稳定。拟建道路K0+040-K0+180段北东侧及北侧为原重庆光能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平场产生的挖方边坡,坡高约5.0-18.0m,已采用喷混护坡完成支护,边坡现状稳定。拟建道路K0+090-K0+180段南西侧边坡为已建天娇美茵河谷小区内部道路施工削坡产生,坡高约2.0-15.0m,坡脚修建了矮挡墙,坡面已采用喷混护坡完成支护,边坡现状稳定。K0+180-K0+280南西侧边坡,坡高约5.0-13.0m,为小区内部道路施工削坡产生,目前坡面基岩裸露,坡脚修建矮挡墙,边坡现状稳定。拟建道路末端,K0+340-K0+360段之间的边坡,为南侧已建石美路开挖产生,坡高约8-10m,目前坡面采用喷混护坡完成支护,边坡现状稳定。地质构造场地位于观音峡冲断背斜北东翼,岩层产状120°∠7°,呈单斜产出,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据地表调查及相关地勘资料,场地内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①:185°∠75°,裂面平直,呈闭合状,间距2.0~3.0m,无充填,延伸0.5~1.0m,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②:280°∠70°,呈闭合~微张状,裂面较平直,间距1.0~3.0m,延伸0.5~1.0m,无充填,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及地面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资料,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层岩性勘察场区范围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其岩土分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1)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粒径一般为100~300mm,最大约400mm,硬物质含量约占总含量的20~40%,稍湿,结构松散,为北西侧厂区施工时堆填,回填时间小于5年,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表层,厚度0.50m(ZY4)~9.40m(ZY5)。~~~~~~~~~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段呈碎块状,锤击声哑,岩芯破碎,中风化段呈短柱状、柱状,岩芯较完整,钻探揭露的最大厚度为19.30m(ZY6)。(3)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据钻孔揭露,基岩顶面的倾斜特征与地形及地形坡度基本一致,基岩顶面坡角一般5~20°,局部稍陡约15~30°。据场内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粉状、少量呈柱状,质较软,泥岩碎块手折易断,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风化带厚1.70m(ZY2)~2.5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一般100~300mm,局部夹少量碎块状,质硬,碎块手难折断,锤击声脆,岩体较完整。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6.80m(ZY6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和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按含水介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种类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1)基岩裂隙水场地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近地表强风化带,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运移,对裂隙水的补给微弱。裂隙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径流途径短的特点,从高处往低处地段排泄流出场区或汇集于低洼地带,水量小,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2)松散层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广泛分布的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变化大,大气降水后填土层中会存在潜水及孔隙水。但场地处于斜坡地段,倾斜的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向四周低洼区排泄,该类地下水较贫乏。勘察期间,对所施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终孔24小时后,未发现稳定地下水位,现状地下水较贫乏。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1\*ROMANI类,地下水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但雨季时会在填土层中形成潜水及孔隙水,会对道路基础及路面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施工时排干地表水并将浸泡松软的填土进行换填压实,完善路面的排水系统。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效应(1)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区未见地下采空区、危岩、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临近各段边坡多已完成支护,支挡结构运行良好,未见变形、开裂等破坏迹象,场地内及周边勘察区范围内无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场,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存在,场地现状总体稳定。(2)地震效应据《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道路区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值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地区经验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20m/s,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为软质岩石,剪切波速<800m/s;中风化基岩为岩石,剪切波速>800m/s。按照设计高程整平后,拟建道路K0+000-K0+034段,覆盖层为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取120m/s,厚度小于3.0m,场地类别为I1类,特征周期取0.25s;K0+034-K0+350段,基岩出露,场地类别为I0类,特征周期取0.20s;K0+350-K0+370.936段,覆盖层为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取120m/s,厚度小于3.0m,场地类别为I1类,特征周期取0.25s;按设计方案,拟建道路工程位于边坡边缘,属抗震不利地段。建议对拟建工程挖填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治理,治理设计时,应考虑水平地震力的不利影响,在既有边坡支挡结构地段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时,应首先进行安全论证,如现有方案威胁临近已治理边坡的安全,则必须对原有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B02-2013)的规定: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特殊岩土评价人工填土:拟建道路经过区地表多为回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均匀性差,松散~稍密,为平场抛填,为特殊土,按场地设计标高整平后,拟建道路K0+000-K0+030段仍需填方,建议对回填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压实系数不小于0.94,避免路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内不存在滑坡、崩塌、砂土液化和震陷特性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及周边勘察区范围内无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场,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存在,场地现状总体稳定。场地道路环境边坡进行有效支挡后场地边坡稳定。场地岩土在地震期间将不会产生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稳定性问题。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节及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3\*ROMANIII类,场地邻近不存在污染源,场地未发现稳定地下水位,场地周边未见地表水体,故未取水样。据调查及地区经验: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砼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邻近不存在污染源,在钻孔ZY5中取一组填土样做土腐蚀性试验,试验成果见表2.3-1。表2.3-1场地素填土的腐蚀性评价成果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水环境类型指标SO42-(mg/kg)Mg2+(mg/kg)渗透类型指标pH值=3\*ROMANIII标准<450<3000B标准>5.0含量38.074.82实测值7.89等级微微等级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浸水状态土中的Cl-含量(mg/kg)腐蚀等级标准B<250微含量30.61微据试验及地区经验:场地填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设计参数及工程地质评价设计参数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详勘报告,路基岩土设计参数推荐值见表3.1-1。表3.1-1路基岩土设计参数推荐值岩土类别设计参数中风化泥岩强风化岩石素填土天然重度(kN/m3)25.319.5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6.7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4.2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800泥岩300120(经压实)岩土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40.30.3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15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6.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40*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kPa)90*40*注:带“*”为经验值(1)中风化岩石抗拉强度指标根据地区经验建议数值如下:(标准值)中风化泥岩:0.27Mpa中风化泥岩体:0.27Mpa0.2(折减系数)0.9(时间效应系数)≈48kPa(2)中风化岩石抗剪强度指标根据地区经验建议数值如下:(标准值)中风化泥岩C=1.09Mpa=35.2中风化泥岩体:C=1.09Mpa0.2(折减系数)0.9(时间效应系数)≈196kPa=35.20.8(折减系数)0.9(时间效应系数)=25.3工程地质评价(1)K0+000-K0+034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设计标高389.00~389.22m,地面高程386.20~389.22m,按设计标高整平后,两侧形成的填方边坡的最大高度约2.84m,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土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建议对填土采取分层碾压、夯实(压实度≥94%)的方式回填,路缘建排水沟,路基边坡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以下简称《规范》)表3.8.6中规定按1:1.5放坡,坡脚建排水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北西侧、南西侧已建边坡支挡结构的保护。并首先进行论证,保证上部加载后,北西侧经纬大道路堑边坡及南西侧边坡的安全。该段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上覆土层均为素填土,该段可采用经处理后的素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素填土取120kPa(压实度≥94%)。由于该段土层厚度小,建议对该段土层清除,以砂垫层作拟建路基基础持力层。(2)K0+034-K0+350挖方路基段本段道路设计标高389.22~374.54m,地面高程401.02~374.54m,均为挖方路基段。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该段左侧将形成最大高度约12.9m的挖方边坡,右侧将形成最大坡高约9.0m的挖方边坡。左侧边坡:K0+034-K0+047段左侧为填方土质边坡,坡高约3.0m。K0+047-K0+110段左侧为挖方土质边坡,坡高约3.0-6.0m。K0+110-K0+350段左侧为挖方岩土质边坡,最大坡高约12.9m,上覆土层为素填土,土层厚度约1.0-4.0m,下部主要由泥岩组成。边坡岩质段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图如图3.2-1:图3.2-1K0+110-K0+350左侧挖方边坡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图据图3.2-1,K0+110-K0+350段左侧边坡岩质段为切向坡,裂隙①和裂隙③的交点位于坡体内部,裂隙①为外倾裂隙,但其倾角较陡,边坡沿此裂隙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较小,坡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开挖后的坡体上部土层易发生垮塌,下部岩质段易发生局部楔形体掉块,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7.6°,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右侧边坡:一般坡高约5.0-9.0m,为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边坡岩质段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图如图3.2-2:图3.2-2K0+110-K0+350右侧挖方边坡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图据图3.2-2,K0+110-K0+350段右侧边坡岩质段为切向坡,裂隙①和裂隙②的交点位于坡体外部,坡体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开挖后的坡体易发生局部楔形体掉块,同时中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差,易发生松散块体垮塌。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7.6°,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5°。左侧土质边坡段,建议土层按1:1.5的坡率放坡,同时坡肩建拦、截水沟。岩土质边坡,坡高较大,土质段建议按1:1.5的坡率放坡,岩质段建议按1:0.5的坡率分级放坡,分级高度8m,马道宽不小于2m,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的设置。右侧边坡,土质段建议按1:1.5的坡率放坡,岩质段建议按1:0.5的坡率分级放坡,分级高度8m,马道宽不小于2m,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的设置。,亦可考虑一直向南西侧开挖,将右侧路堑边坡挖除。右侧边坡距已建天骄美茵河谷小区内部道路及其边坡支挡结构较近,如边坡喷混护坡需保留,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并注意对已建道路路基的保护。该段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路基下部为泥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泥岩,取800kPa。(3)K0+3503-K0+370.936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设计标高374.54~374.68m,地面高程374.54~354.59m,为填方路基段。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基本无边坡产生。建议对填土采取分层碾压、夯实(压实度≥94%)的方式回填。该段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路基下部为素填土,可采用经处理后的素填土做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素填土取120kPa(压实度≥94%)。边坡工程设计设计标准1、边坡安全等级:二级/三级2、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安全系数:1.30/1.253、边坡重要性系数:1.04、结构设计安全使用年限及设计基准期:50年5、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6、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m2。设计原则本次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本次边坡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时根据边坡的变形情况调整工程措施。设计方案设计以减少支挡措施为出发点,并考虑景观效果,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综合经济性确定高边坡设计方案。按照工程地质类法,根据地勘报告,拟定设计方案如下:对本项目中存在放坡空间采用坡率法进行支护的边坡,其设计坡率如下:对填方边坡,边坡坡率自上而下采用1:1.5、1:1.75进行放坡处理,边坡每8m分阶,分阶处设置2m宽马道。对挖方边坡,对强风化岩层及土层采用1:1.5坡率进行放坡,对中风化岩层采用1:1坡率放坡。按照设计坡率放坡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设计采用网格护坡(针对坡率1:1.5及更缓的土质边坡)及锚杆网格护坡(针对坡率1:1及陡于1:1的岩质边坡)对边坡坡面进行防护,网格内培土植草进行绿化。支挡结构设计挡墙平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红线及工程需要,本次设计共设置2段挡墙,根据挡墙方案比选,设置为折背式挡墙、桩板挡墙,具体详见下表:挡墙设置分段表编号挡墙起始桩号长度及高度支护形式1号石高二街道路K0+025.500-K0+080.000右侧L=55.4m,H=4m折背式挡墙2号石高二街道路K0+260.000-K0+330.000右侧L=73.5m,H=2-10m桩板挡墙设计标准(1)挡墙安全等级:Ⅰ级(2)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按7度构造设防。(3)路肩挡墙荷载:城市A级(4)设计使用年限:50年(5)重要性系数:1.10(6)边坡防护安全系数:1.35片石砼挡墙施工挡墙材料挡墙墙体材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粒径不得大于30cm,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挡墙地基折背式挡墙以中风化岩层作为基础,挡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大样图内表格所要求值,挡墙存在基坑开挖时,临时边坡坡率为:中风化岩层原槽开挖浇筑,强风化岩层及土层采用1:1临时坡率,挡墙基槽开挖后应按规定组织相应验收。本工程折背式挡墙持力层为土层,由于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且为了减小挡墙后期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下挡墙基础采用浆砌块片石换填,处理后进行承载力检验,承载力满足挡墙大样图中要求后,于换填基础上设置0.1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再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若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再处理。浆砌块片石换填基础要求块片石粒径20-50cm,块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施工所用砂浆采用机械拌和,块石应清洗干净,砂浆填塞应饱满,严禁干砌,错缝砌筑,砌筑不应有垂直通缝。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法,且不得在砌块下面用小石子支垫。基础灰缝厚度20mm~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伸缩缝沿墙长每隔8~12m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3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30cm。墙后排水挡墙背后0.5m内设置片石反滤层,回填透水性好的粒料,以便于墙后排水顺畅。为保证墙后景观效果、同时确保水体有效排出,于墙身设置Φ100透水管,间距2m设置泄水孔讲水统一接入底部道路排水系统。为防止墙背水下渗至基底,于墙后最低排泄水孔下用粘土回填封闭夯实。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为了减少静、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墙后回填挡墙墙身0.5m范围内,采用片石干砌,其余填土材料按道路要求,应分层碾压夯实,夯实后密实度应满足路基设计要求。填料回填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进行。桩板挡墙施工旋挖桩采用D=1.5m桩身截面尺寸,桩间中心距4m,桩身采用C30砼现浇,桩顶设置压顶梁。桩间采用C30现浇挡土板支护。构造要求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成孔本次设计的旋挖桩,挖孔应严格执行跳桩开挖,跳孔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挖孔前应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径,做好施工记录。本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开挖时应注意观察土质及岩性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确保桩身嵌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当现场实际地层岩性与设计出入较大时要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当遇到不利土层,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处理措施。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1、桩身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并不得大于设计尺寸50mm;2、桩位允许偏差:±150mm;3、垂直度允许偏差:0.5%;4、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干净后用同级混凝土垫平。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直径22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接头等级应达到Ⅰ级。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用扎丝绑扎牢固,箍筋弯钩应按规范加工,弯钩位置应错开布置。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注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距离确定。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施工安全措施1、井口应设置围栏,井下设半边井的安全钢筋网,挖孔暂停施工时,井口应用盖板盖好,并设置警示标志。2、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避免堆载,机动车不得在桩孔附近通行。3、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一般在相邻5m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有桩孔蓄了深水时,待其相邻桩混凝土强度达5MPa时,再挖该桩孔。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岩芯并做试验,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岩体强度不得小于地勘报告所提数值。3、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质量和承载力检验鉴定,采取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监测1、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均应对边坡及坡顶建筑物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参建各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办法。2、桩身强度达到80%后方可开挖桩前岩土体,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应分级开挖,分级高度1-2m,开挖同时应加强对坡顶及周边建筑的监测。施工及监测要求(1)本次支挡结构及边坡支护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边坡开挖应采用逆做法分段开挖,应做到精细化施工,开挖时应做好场地周边围挡等临时防护工作,避免次生灾害发生,修坡时应注意边坡坡面平整,保证边坡完工后表观质量。(2)施工时应封闭场地、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边坡开挖一段应立即支护一段,严禁沿边坡走向方向全断面、大尺寸开挖,切忌盲目乱挖,应编制好施工组织方案,不得使削坡后边坡坡面长时间裸露而形成汇水面,造成集水或雨水下渗,如坡面护坡和绿化工程滞后,应采取覆盖彩条布等临时遮挡措施,避免雨水冲刷边坡和下渗。(3)挡墙土石方只能采取机械、人工开挖,不得爆破开挖。边坡开挖应严格按照逆作法自上而下施工,从上至下逐级分段开挖及时支护。施工前应放线复核,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的校核和预判,若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不得盲目施工,应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执行,加强施工安全措施,防止安全事故。(4)桩孔应至少跳1桩施工,当桩身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开挖相邻桩,当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桩前土,施工挡板。挡板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至下,边开挖边支护。(5)挖出的土石应及时运走,不得在桩孔周围堆弃。(6)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7)本项目2号挡墙桩板挡墙施工范围内存在高压输电线,应在输电线迁改之后再进行施工。(8)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监测方案。监测工作是边坡、挡墙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掌握边坡防护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分析边坡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