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解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解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丽的春天,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2.走进: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串珠问题1)

写的是春季的景物,可以从迟日春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以看出来。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杜甫的诗有以诗为画的特点,这一首绝句就极富诗情画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个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人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感受诗人的喜悦。

(4)读一读,说一说

(5)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题)

《绝句》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各种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着湿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6)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内容、标点符号。

(7)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五、课堂小结

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2、一年级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与小池教学设计说课稿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说一说你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多么想吟诗一首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4.识记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5.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6.简介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

设计意图:通过夏天图片的导入,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踪、迹、浮、萍。

采:(出示字理图)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踪: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的意思。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的意思。

5.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正确划分节奏吗?

(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3)指名读出节奏感。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导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教师范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感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呀!

8.引导学生初读诗文,质疑: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美。在听读、范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中,体会古诗的韵味。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过渡: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塘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小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出示莲蓬的图片,简介: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莲子就慢慢成熟了,它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1)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地去采白莲,他当时在想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

(3)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导学: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诗句不解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藏踪迹,体会小娃的顽皮、纯真。

3.学生汇报。

(1)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么样了?(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

(6)齐读后两行诗。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呢?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荷塘之美。同时进行心理体验,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深入体会诗中的情趣。

四、倾情朗读,背诵全诗

1.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2.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考一考,师生合作背,齐背。

3.引导想象: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4.小组里编一编这个故事,推荐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画面,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采:平舌音,共8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

3.指导学生书写首。

(1)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归纳:首,翘舌音,9画,独体字。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4)教师示范。

4.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5.展评学生写的字。

6.拓展:写儿童趣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会降低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引导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激趣: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了,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了,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出示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情境,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过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出示本节课的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一读生字。

(2)教师强调:柔是翘舌音,露在本课读l,角是三拼音节的字。

4.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泉眼里流出的样子。本义为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造句。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荷、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4)出示牛角图片及角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角。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泉水流水友爱柔和荷叶露水牛角

6.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感。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诗,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泉眼、树阴、小荷和蜻蜓。)

(二)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溪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到水面上,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引导学生交流:才和早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读: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生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景色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欣赏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小池》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对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进行范写,相机指导书写。

无:共4画,独体字。两横上短下长,第二横从横中线上起笔,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从第二横下方竖中线上起笔,弯钩伸展。

树是第一个要求会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左中右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

树:共9画,左中右结构。这样的字要写得紧凑,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的点的下方。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爱: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尖:共6画,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是短竖,位于竖中线。下部大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

角:共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方用中间的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先临写,再自己写两个。

4.投影展示,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展示古诗画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关键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从而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3、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村居字词释义: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轻轻擦过。

散学:放学。

纸鸢:指风筝。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咏柳字词释义:

咏:歌颂,赞美。

碧玉:这里用来形容嫩绿的柳叶。

妆:装扮,打扮。

一树:满树。一是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细叶:柳树新萌发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似:像。

裁:裁剪。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条。

4、三年级下语文古诗三首第一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解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解释、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说说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丽的春天,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2.走进: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会写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惑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串珠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诗意: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串珠问题1)

写的是春季的景物,可以从迟日春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以看出来。

(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杜甫的诗有以诗为画的特点,这一首绝句就极富诗情画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个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人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感受诗人的喜悦。

(4)读一读,说一说

(5)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核心问题)

《绝句》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各种花草的芳香。溪边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着湿泥筑巢,春光映照下成对的鸳鸯睡卧在沙滩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6)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内容、标点符号。

(7)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2)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五、课堂小结

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5、三年级下古诗三首之绝句诗句课堂重难点复习笔记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6、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绝句诗句复习笔记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即春日,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这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泥融和沙暖都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7、三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字词解释与翻译

①字词解释:

绝句: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丽:秀丽,美丽。

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8、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②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欲牧何倍异佳借符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旧()()()魂()()()

兄()()()独()()()

苏()()()酒()()()

屠()()()

三、比一比,再组词

欲()()牧()()

浴()()收()()

何()()倍()()

河()()陪()()

异()()佳()()

导()()桂()()

借()()符()()

惜()()府()()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ǎo()zhng()

少中

sho()zhōng()

10、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专线生字注音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篱稀茅赖剥徐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例:宿(s)(宿舍)(住宿)

疏()()()杂()()()

锄()()()蜻()()()

蜓()()()檐()()()

翁()()()

三、比一比,再组词

篱()()稀()()

离()()希()()

茅()()赖()()

矛()()懒()()

剥()()徐()()

碌()()除()()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l()xiāng()

乐相

yu()xing()

bō()s()

剥宿xi()

bāo()xiǔ()

五、咬文嚼字(填序号)

赖:A.倚靠,仗恃。B.不承认。C.留在某处不肯走开。

1.事实就在眼前,不容他抵赖。()

2.她不喜欢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总是自己做。()

11、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专项生字注音训练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zhuynsāngxiǎozhēng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供gng供认逼供稚zh幼稚稚嫩

漪yī涟漪漪澜傍bng傍晚依傍

陂bēi陂池陂塘

三、比一比,再组词

昼白昼昼夜耘耕耘耘田

查检查探查运运输运动

桑桑叶蚕桑晓知晓破晓

嗓嗓音嗓子烧烧饭发烧

绩成绩功绩钲银钲钲歌

渍汗渍污渍征征用出征

衔衔接衔着磬玉磬编磬

街街道大街小巷馨温馨馨香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供gōng供应gng口供作zuō作坊zu作业

五、咬文嚼字(填序号)

1.D2.B3.C

12、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专项生字注音训练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昼耘桑晓钲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例:杂(z)(复杂)(繁杂)

供()()()稚()()()

漪()()()傍()()()

陂()()()

三、比一比,再组词

昼()()耘()()

查()()运()()

桑()()晓()()

嗓()()烧()()

绩()()钲()()

渍()()征()()

衔()()磬()()

街()()馨()()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gōng()zuō()

供作

gng()zu()

五、咬文嚼字(填序号)

解:A.分开。B.解除。C.解释。D.了解;明白。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天太热了,赶紧吃块西瓜解解渴吧。()

3.我依据老师的解说,触类旁通,弄懂了许多问题。()

13、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之马诗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之马诗诗句赏析

词句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是描写边塞风景中的经典,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14、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后题目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后题目及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名师来指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的意思,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诗的画面,最后抓住三首诗的具体景物将三首诗背诵下来。

默写古诗时要关注生字,注意较难字。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答案大家找〕(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答案大家找〕示例:

《村晚》改写

夏末秋初,乡村的傍晚真美!雨过天晴,池塘里涨满了水,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小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池塘边的青草和水中的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有的尖叶上还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夕阳西下,与两座山相连接,这景色连同小桥和岸边的树木一起倒映在池塘中,随着池中细小的波纹晃荡着,起伏着。

柳荫下,慢悠悠地走来了一头黄牛,它拍打着尾巴,哞哞叫着,似乎在赞叹傍晚的美丽景色呢!仔细一看,牛背上还横坐着一个牧童,他头戴草帽,身披一件小褂子,腰间系一条棕色腰带,合身的短裤和那双草鞋搭配得恰到好处。忽然,一阵稚嫩却悦耳的笛声传来,它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似乎不成曲调,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跳着,奔向前方。小牧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只有那跳跃的笛音,仍然隐隐约约地在淡淡的暮霭里飞翔。

15、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后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后题目及答案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1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我会写:

旧ji(怀旧、旧事、念旧)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1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名师来指导〕(1)学习古诗,重在朗读。首先要读正确,做到一字不差,韵脚要读饱满。同时注意诗句间的停顿;其次,还要读出诗的韵味。

(2)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将古诗读熟,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进行背诵。

(3)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要正确,标点符号也要正确。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答案大家找〕《元日》写的是过春节,写出了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饮屠苏美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节日。《清明》写的是清明节,写出了清明时节诗人雨中问路、牧童热情指引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写出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想象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而少自己的孤独情景。

1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