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_第1页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_第2页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_第3页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_第4页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防治第1页/共81页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其

发生与防治第2页/共81页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正视艾滋,重视权益,点亮反歧视之光”(KeepthelightonHIVandhumanrights)第3页/共81页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1985年:首例报告至2003年12月: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65~102万),实际发现4万多例,95%未找到传染源;全人群感染率0.07%(0.05~0.08%);高危人群感染率>5%,孕产妇感染率>1%;全球艾滋病人3400万第4页/共81页(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呈较高流行水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县均有报告云南、四川等地吸毒人群感染率>50%河南等地有偿采血人群中感染率>30%第5页/共81页第6页/共81页(二)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第7页/共81页第8页/共81页第9页/共81页(三)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为主,但三种途径并存疫情报告情况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积报告89067例感染者第10页/共81页第11页/共81页(四)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1~6月报告病人数为7801,多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病人数6120。第12页/共81页(五)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艾滋病流行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个别地区婚检人群感染率>1%孕产妇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达5%母婴传播比例逐年增加第13页/共81页(六)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暗娼等人群感染及发现人数增加河南等省对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加强艾滋病监测,报告女性感染者较多。随之,母婴感染危险性增加第14页/共81页艾滋病流行趋势经吸毒传播和经采供血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性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上升;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较大(500~1000万),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感染率(>1%),将会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之一。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十四位,在亚洲排名第二位。预计2010年病毒感染者可达1000万。第15页/共81页《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预计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将达到70万。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截至07年10月底,今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疫情报告和疫情估计结果分析显示,约50万感染者还没被发现,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第16页/共81页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20到3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70%;艾滋病病人以20到49岁年龄组为主,占报告总数的69.9%。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男性为主。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异性性传播多分布在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如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四川六省。男男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第17页/共81页第18页/共81页第19页/共81页第20页/共81页第21页/共81页上海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自1987年上海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96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992例,艾滋病病人1213例,死亡241例。

2010年1月1日至10月底,上海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53例,比2009年同期增长29%;艾滋病病人329例,较2009年同期下降13%;死亡病例49例,较2009年同期上升68.9%。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仍以青壮年人群为主,男性居多。2010年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男性分别占88.4%和88.4%。25至54岁年龄组的艾滋病病人占全部报告艾滋病病人的79.9%。第22页/共81页传播途径仍然以性传播为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占到71.6%。2010年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较去年同期上升47.3%。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感染者人数的37.7%,较去年同期上升28.5%,男性同性传播占33.9%。第23页/共81页广东省卫生厅通报艾滋病防治情况逐步进入发病高峰期。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8039例,其中病人7469例,死亡5404例。10年新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第24页/共81页当前广东省艾滋病疫情呈现5个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总体较为平稳,疫情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2008、2009、今年1~10月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数分别为5557例、6273例和5172例。二是艾滋病传播从既往的经注射吸毒为主发展为经性传播为主。三是病例年龄以青壮年为主,逐步向较高年龄组扩散,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四是逐步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报告病人数从2008年的1349例增加到今年1~10月的1905例。五是感染者中的流动人口病例多。累计报告现住址在广东省的感染者中,有42.6%为流动人群。第25页/共81页全球2009年,全球有26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较2001年310万人峰值减少约19%。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为3330万人,较上一年减少10万人。2009年全球共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全球新增37万名因母婴传播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10年来,全球艾滋病流行势头得到遏制,全球新增感染艾滋病病毒案例减少约20%;过去5年里,艾滋病致死人数也减少约20%。第26页/共81页中国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截至2009年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第27页/共81页我国艾滋病疫情3大特点1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的环比增长率由2008年的16.8%降低到2009年的9.3%,2010年1~10月同比增长率下降1.4%。2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0.3%上升到2009年的47.1%;同期,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5.9%上升到8.6%。3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的77.1%。第28页/共81页艾滋病的发现

70年代末期,美国东西海岸的内科医师发现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并发症。患者是一些沉溺于同性恋活动的男性,其临床表现有卡波齐氏肉瘤(皮肤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口腔和食道的念珠菌病,以及其他感染和形成肿瘤为特点的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病。不久以后,在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和接受过血、血制品的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了同样的并发症。因此,这一类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9页/共81页什么是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牲的传染性疾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或称为艾滋病毒。

第30页/共81页认识HIVHIV是一种极为细小的球形病毒,其结构简单,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核心部分是为核糖核酸(RNA),为"逆转录病毒"。第31页/共81页第32页/共81页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第33页/共81页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第34页/共81页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逆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逆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型和A亚型。第35页/共81页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第36页/共81页艾滋病的分期及症状

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第37页/共81页急性感染期(包括窗口期)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10%出现脑膜炎症状,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中度增多。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第38页/共81页窗口期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HIV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感染者体内的HIV数量会在这时达到一个峰值,传染性极强。急性感染期也出现在这段时间。目前还没有国际上和国内统一认可的窗口期,比较流行的说法分别是6周、3个月和6个月。

“心理窗口期”

第39页/共81页如果你最近有过危险性活动和其中的几个症状,请严密关注:1.持续低热(93%)2.疲乏(90%)3.原因不明的喉炎(70%)4.体重突然下降10%以上(70%)5.头痛(60%)6.恶心(60%)7.肌肉和关节痛(60%)8.夜间盗汗(50%)9.持续腹泻(50%)10.皮疹(40%)第40页/共81页恐艾症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主诉的症状,并不构成医学意义上真正的症状。“患者”说发烧,医生测量没烧;他们说舌苔白,医生认为是精神过度紧张后引起的内分泌失调;他们说淋巴结肿大,医生说“他们摸到的浅表慢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可能是肌腱”;他们说皮疹,医生说,没有一个人的皮肤没有瑕疵;医生体检时也没有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皮疹。第41页/共81页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第42页/共81页艾滋病前期(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第43页/共81页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A、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第44页/共81页第45页/共81页B、全身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第46页/共81页C、各种感染

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第47页/共81页典型的艾滋病期(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包括原虫、真菌、病毒、细菌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如卡波西氏(Kaposis)肉瘤、淋巴瘤等;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第48页/共81页恶性病变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sarcoma,KS)又称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并发率在20%-40%。多见于同性恋或异性恋的男性爱滋病病人,表现为小的斑丘疹到大的结节、浸润性斑块,褐红、紫红到蓝紫色。单个结节常成椭圆形,在躯干的皮疹常沿皮纹分布。一般不痛,很少出血,后期结节可融合成溃破。多数病人(70%)内脏也被累及,最常见为胃肠道、淋巴结、其次为肺。第49页/共81页卡波济肉瘤艾滋病淋巴瘤第50页/共81页发病期表现有四种类型

A、肺型:表现缺氧、呼吸困难、胸痛和X线检查呈弥漫性肺部浸润。肺部感染占艾滋病症状的50%,其中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炎占80%。B、中枢神经系统型:约30%艾滋病病例出现此型,由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或肿瘤、血管并发症及中枢系统的脑损害,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以及局灶性和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导致严重后果。

C、胃肠型:水样便泻,每天10-20次,失水。养分消耗与丢失,体重减轻,衰弱。病原体主要为隐孢子虫。D、发热原因不明型:因病原体感染,出现高热、不适、乏力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第51页/共81页艾滋病诊断标准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R)

(4)卡波济氏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感染。第52页/共81页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正常600~1200/ml);

(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辩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第53页/共81页HIV感染的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是检测HIV抗体,而且以确认试验为最终判定标准。HIV病毒载量测定是对HIV核酸的定量测定,可测出每毫升血样中HIV核酸的拷贝数(一个HIV病毒颗粒含两个拷贝)。这一检测方法可作为感染早期、抗体检测结果为不确定或抗体阴性者的辅助诊断。

CD4细胞的数量是确定诊断、疾病分期、制定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方案的标准试验指标。

第54页/共81页CD4细胞在维持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具有枢纽作用。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就是CD4细胞。人体感染HIV后,CD4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降低是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

HIV感染者的CD4细胞水平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长期生存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水平长期稳定;而CD4细胞水平低下者,多数为短期生存。

第55页/共81页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质激素,化疗,放疗后引起或恶性肿瘤等继发免疫疾病。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酷似AIDS,但无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AIDS有发热、消瘦则需与上述疾病鉴别。淋巴结肿大疾病:如KS,何杰金病,淋巴瘤,血液病。假性艾滋病综合征:AIDS恐怖症,英国同性恋中见到一些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的神经症状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损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鉴别。第56页/共81页艾滋病的早期信号—口腔病变

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单独出现口腔症状。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或者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牙周病表现为牙根发炎,牙根溃疡,牙根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根出血疼痛和恶臭等症状。据报道,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19%-29%有牙周炎。第57页/共81页艾滋病鹅口疮毛状白斑第58页/共81页HIV在体内的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液、唾液、泪液、尿液、汗液和痰液等。有传播意义的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液。至于其他的体液,因含HIV的数量甚低,不足以构成传染。第59页/共81页HIV的传播(一)性传播经性接触感染的人数将占全部感染人数的90%(包括同性性接触在内),而且妇女占其中的大多数。据泰国调查,在各自有多个性伙伴者中,男性感染率是7%~9%、女性则23%。另据研究,1名健康男子同1名已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子发生1次性交,这名男子被感染的危险性是1/300;反之,这名女子被感染的危险性变为1/100,如果这名女子原已患有其他性病,则其感染艾滋病危险性升为1/20~30。有三类人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危险人群:妓女;与妓女有过性交者;多个性伙伴的男男女女。第60页/共81页(二)血液传播共用未灭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使用未经灭毒的牙科器械、针灸针,或作其他手术时通过血液传播;可引起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第61页/共81页(三)母婴传播

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都可使无辜的婴儿受害。受感染的婴儿存活时间通常不能超过2-3年,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占1/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后,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怀孕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当婴儿经过母亲产道时,可以受到母亲携带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当婴儿吸吮乳汁时,可感染艾滋病。第62页/共81页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1.抗病毒治疗2.抗感染治疗3.抗肿瘤治疗4.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治疗第63页/共81页抗病毒治疗的发展1987年,核苷类单药治疗,疗效不佳。1992~1994年,两个核苷类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尽如人意。1995~1997年,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鸡尾酒疗法),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第64页/共81页常用抗病毒药物1、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T)、扎西他滨(DDC)、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韦(ABC)、泰诺福韦(Tenofovir)、双肽芝(AZT+3TC)、Trivizir(AZT+3TC+ABC)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奈韦拉平(NP)、地拉韦啶(DLV)、依法韦伦(EFV)等第65页/共81页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对治疗AIDS有一定的效果以AZT为例,用药后,可以使患者CD4数目增加,皮疹消失,血浆中核心蛋白水平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HIV母婴垂直传播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药物的毒副作用AZT有难以克服的副作用,如严重影响造血细胞功能,损伤骨髓细胞,甚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存在耐药性问题第66页/共81页国内常用的12种抗HIV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去轻肌昔(didanosine,ddl)司坦夫定(starudine,d4T)阿巴卡韦(abacavir,ABC)CombivirTrizivir(AZT+3TC+ABC)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布地那韦(indinavir,IDV)利托拉韦(ritonavir,RT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kaletra,LPV/RTV)第67页/共81页2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s)抑制HIV-1蛋白酶的活性会产生无感染能力的未成熟的子代病毒,从而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沙奎那韦(saquinavir)与齐多夫定或扎西他滨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单用蛋白酶抑制剂虽然能够抑制HIV复制,但长期单独应用蛋白酶抑制剂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病毒,也不能阻止体内耐药病毒的出现。因此,蛋白酶抑制剂常与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即所谓“鸡尾酒疗法”长期用药产生的毒副反应明显,而且不少HIV已产生了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性第68页/共81页3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inhibitors,IN)整合酶(Integrase)是HIV-1复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酶,也是病毒稳定感染必不可缺的酶因作用靶点不一样,对目前的耐药变异株仍有作用在人类细胞中没有整合酶的类似物DNA结合剂、核苷酸类似物及寡核苷酸、硫酸酯化合物、多肽和羟基取代的芳香化合物第69页/共81页4融合酶抑制剂HIV-1外壳糖蛋白gp120和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是HIV感染的第一步。因此,抑制HIV与CD4细胞结合是控制HIV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种HIV融合抑制剂,Enfuvirtide(又名T-20),商品名:Fuzeon。与现已上市的抗HIV药物不同,Fuzeon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进入人体的免疫细胞,从而防止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破坏。第70页/共81页艾滋病“鸡尾酒”疗法

1996年7月,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学术会议上提出采用“鸡尾酒”式的混合药物治疗方法,即用蛋白酶抑制剂与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艾滋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结果是:大部分早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后血液中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晚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后血液中病毒载量降低,部分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这说明联合治疗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病毒复制,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药物鸡尾酒对潜伏的HIV病毒也有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药学院的科学家们给病人作了淋巴组织的活检,发现经过6个月药物鸡尾酒的疗程,能杀死99.9%病毒。第71页/共81页联合用药方案根据目前国际上已有的ARV药物,多数联合ART起始方案使用3种药物组合:可以使用2种NRTI联合1种NNRTI或联合1种PI的方案,或3种NRTI联合应用方案等。按我国已有药物为基础推荐以下几种组合方案①一线推荐方案:AZT(或d4T)+3TC+EFV(或NVP)②替代方案:a.AZT(或d4T)+3TC+IDV;b.ddI+d4T+EFV(或NVP);c.AZT+ddI+EFV(或NVP)。第72页/共81页成人及青少年HIV或AIDS病人开始HAART的指征和时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