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课程标准_第1页
《地基处理》课程标准_第2页
《地基处理》课程标准_第3页
《地基处理》课程标准_第4页
《地基处理》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基处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是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教学组织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通过本课程,要求使学生掌握一般地基处理的方法与步骤,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材料》。二、课程设计思路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系统与完整的软弱地基处理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三、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理论学习和设计计算训练,使学生掌握换填法;(2)通过理论学习与施工录像学习,使学生掌握深层密实法;(3)掌握排水固结法;(4)掌握化学加固法;(5)掌握加筋法。2、社会能力目标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每个分组6人最终取得一个设计考核评分。安排饱满的工作任务,迫使每个小组必须动员所有成员的积极性,才有可能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团队协作精神。3、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建筑钢结构工程地基处理工作打下基础。四、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划分学习情境划分与描述序号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参考学时1地基处理的意义软弱地基的含意,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22换填法砂(砂石、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素土)、灰土和二灰土垫层63深层密实法强夯法,碎(砂)石桩法,石灰桩法,土(或灰土,双灰)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64排水固结法加固机理,设计与计算,施工方法,质量检验,工程实例65化学加固法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66加筋加筋土,土工合成材料,土层锚杆,土钉墙6合计322.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描述学习情境1地基处理的意义学时2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软弱地基的含意,处理的目的,处理方法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具体工况选择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认识地基处理(2学时)1.软弱地基的含意;2.地基处理的目的;3.地基处理的方法PPT展示地基处理照片,软弱地基的危害,成功案例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地基处理工程照片,施工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工作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2描述学习情境2换填法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换填法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换填法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1:换填法(4学时)砂(砂石、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素土)、灰土和二灰土垫层PPT展示换填法施工录像,施工照片。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任务2:换填法施工组织编制(2学时)碎石垫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相关施工照片与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3描述学习情境3深层密实法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深层密实法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深层密实法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1:深层密实法(4学时)强夯法,碎(砂)石桩法,石灰桩法,土(或灰土,双灰)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PPT展示换填法施工录像,施工照片。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任务2:换填法施工组织编制(2学时)碎石桩法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相关施工照片与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4描述学习情境4排水固结法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排水固结法能力目标:能够进行排水固结法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1:排水固结法(4学时)加固机理,设计与计算,施工方法,质量检验,工程实例PPT展示换填法施工录像,施工照片。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任务2:换填法施工组织编制(2学时)排水固结法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相关施工照片与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5描述学习情境5化学加固法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化学加固法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化学加固法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1:化学加固法(4学时)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PPT展示换填法施工录像,施工照片。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任务2:化学加固法施工组织编制(2学时)化学加固法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相关施工照片与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学习情境6描述学习情境6加筋法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加筋法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加筋法施工,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任务1:加筋法(4学时)加筋土,土工合成材料,土层锚杆,土钉墙PPT展示换填法施工录像,施工照片。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任务2:加筋法施工组织编制(2学时)加筋法施工组织设计教学媒体与设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1.多媒体教室;2.课程多媒体课件;3.相关施工照片与录像。1.具有一定的工程力学与土力学基础;2.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2.具备丰富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3.熟悉教学内容。五、实施建议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基处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项目要具体,计算过程要整合进土力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理解更透彻,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组织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应选用典型的地基处理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会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与步骤。(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3、课程考核与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课间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项目成绩+考勤+综合项目。其中项目成绩占60%,考勤占10%,综合项目占30%。(5)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学期初就公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可以对照评价考核标准,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