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下列疾病的遗传方式与白化病的相似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红绿色盲 C.21三体综合征 D.猫叫综合征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表可知A.①-④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②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证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3.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C. D.4.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觉的形成属于反射活动B.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静息电位的产生只与K+外流有关D.暂时记忆的形成实质上是新突触建立的过程5.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A.1/4 B.1/2 C.2/3 D.1/3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扔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据《种艺必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甲乔化蟠桃×乔化圆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8.(10分)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了13种地雀,其大小、形态、食性、栖息环境各不相同,并且它们之间互不交配。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是由来自南美大陆的同一物种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地雀迁来后,分布于不同岛屿,不同的种群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长期_________________,使得不同的种群__________________朝着不同方向发展。(2)由于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所差异,使得这些种群__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3)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隔离会导致___________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___________。9.(10分)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A细胞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f点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单体。AB所示细胞的时期分别与C图中的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时期对应。(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阶段。(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_________。10.(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它字母表示细胞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n代表的场所是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②表示_______过程。(2)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3)第二次注射X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填图中字母)。(4)人体内往往存在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5)如果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就会引起________病。研究发现结肠炎患者会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从分子水平上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导致结肠炎的是病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与_______________。11.(15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存在__________隔离,二者的基因库_______________(“完全相同”、“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
(3)下图表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果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人号称“千杯不醉”,而转化为乙醛的人俗称“红脸人”,不能转化的人俗称“白脸人”。①“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种,“白脸人”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如一对俗称“红脸人”的夫妇所生子女中,有1个“千杯不醉”和1个“白脸人”,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号称“千杯不醉”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
③根据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可说明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女儿患病而父母都正常,说明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白化病的类型最接近,A正确;B、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解题时,要先对白化病遗传方式进行分析,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是否与白化病的类型最接近。2、C【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进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与蛋白质、多糖荚膜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详解】A、四组实验仅证明了DNA是遗传转化的因子,并未发现其他物质可以起该作用及其所起作用的大小,所以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②实验加入了荚膜多糖,后代培养未出现S型菌,可以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其有酶活性,B错误;C、③的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直接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④的结果仅有R型菌,侧面说明DNA水解产物无法使其转化,③和④证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D、①实验加入了S型菌的蛋白质,后代培养未出现S型菌,所以直接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D错误。【点睛】方法归纳:根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才会出现S型细菌,所以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同时证明了其他物质不是。3、A【解析】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可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淋巴可以进入血浆,A项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不仅可以进入淋巴,也可以进入血浆中,图中少了由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B项错误;C图中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和有淋巴指向血浆的箭头,故C项错误;D图少了由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淋巴不能直接形成组织液,因此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视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外相反,B正确;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C错误;暂时记忆的形成实质上是新反射弧建立的过程,D错误。5、C【解析】试题分析: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是A、a。一对正常夫妇(A_)生了一个有该病的女儿(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正常儿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或2/3Aa。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6、B【解析】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含量,促进生长,A不符合题意;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利用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利用生长素促进生根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乙乔木DdHh、ddhh1:1:1:1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2:1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3:1【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乙组中亲本均为乔化性状,而子代出现了矮化性状,即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甲组和乙组后代蟠桃与园桃之比均为1:1,属于测交,已知蟠挑对圆桃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Hh×hh。据此答题。【详解】(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点睛】分析本题首先根据乙组实验判断乔化和矮化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其次是能将两组杂交实验的表现型个体数转化为理论近似比,进而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和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三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测交结果应出现1:1:1:1这样的表现型比例,如果是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应为9:3:3:1。8、自然选择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基因库生殖隔离地理生殖必要条件【解析】
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也就是说,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的后代,这种想象叫做生殖隔离。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物种的一部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先有地理隔离,然后才有生殖隔离。【详解】(1)分布于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2)自然选择可使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并逐步产生了生殖隔离。(3)一般情况下,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三个条件,一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二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9、44b~ce~ff→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11/2【解析】
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C图a—d是有丝分裂、d—g是减数分裂d—f减一、f—g减二。【详解】(1)A图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为4。F点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数为4。AB所示细胞的时期分别与C图中的b~c、e~f时期对应。(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e~f。(3)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4)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为1:1或1:2。曲线图:【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骨髓f、YB细胞的增殖、分化体液c、e病毒的表面存在多种抗原,每一种抗原引发一种特异性抗体自身免疫人体关节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将关节细胞当作异物进行攻击【解析】
据图可知,m表示胸腺,n表示骨髓;X代表抗原,Y代表抗体;a代表T淋巴细胞,b代表吞噬细胞,c代表B淋巴细胞,d代表浆细胞,e代表记忆细胞,f代表淋巴因子。【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n代表的场所是骨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f淋巴因子、Y抗体,②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2)由于图中有抗体产生,因此,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X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c(B淋巴细胞)、e(记忆细胞)。(4)病毒的表面存在多种抗原,每一种抗原引发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人体内往往存在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5)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党政治第7课时学习资料
- 混凝土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 广东省东莞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三检)2024~2025学年福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
-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能力测试卷
- 艺术创作方法论知识卷
-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规范手册
- 提高客户满意度综合解决方案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基础概念题重点难点解析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 详解2021年《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ppt
- 保护继电器中文手册-re610系列rem610tobcnb
- 游泳池经营方案
- 焊接接头表面质量检查记录
- 空调机房吸音墙顶面综合施工专题方案
- 红楼梦专题元妃省亲39课件
- ISO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资料
- 预防性健康检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内审计划、记录及报告
-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5.2甘美兰(22张)ppt课件
- 工程土石方挖运机械租赁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