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教学课件_第1页
心电图教学课件_第2页
心电图教学课件_第3页
心电图教学课件_第4页
心电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图教学课件第1页/共170页Fatherofelectrocardiography爱因托芬(WilliamEinthoven,1860-1927),荷兰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采用P、Q、R、S、T、U标出心电图上的波峰和波谷于1903年创制出第一台弦线型心电图描记器1924年,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第2页/共170页第一台弦线型心电图描记器第3页/共170页心电发生原理第4页/共170页

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第5页/共170页

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流动(主要是钠离子的内流),使细胞膜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位(dipole)。第6页/共170页0 00 0(1)心肌静止时restingmyocardium

(复极状态repolarizationstatus)第7页/共170页(2)心肌细胞受刺激stimulatedmyocardium

(从左到右开始除极depolarizationbeginningfromlefttoright)除极方向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便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第8页/共170页(3)除极过程processofdepolarization

(从左到右除极

depolarizationfromlefttoright)除极方向第9页/共170页(4)复极状态repolarizationstatus(完成复极repolarizationcompleted)第10页/共170页心电传导系统第11页/共170页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窦房结SAnode结间束internodalatrialpathways房室结AVnode希氏束AVbundle右束支rightbundlebranches左束支leftbundlebranchesPurkinje纤维网Purkinjesystem第12页/共170页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并从此发出冲动,循此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执行泵血功能。这种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将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上相应的波形。第13页/共170页心电图导联系统第14页/共170页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如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第15页/共170页心电图的导联系统: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第16页/共170页胸前导联(precordialleads)V2V3

V1V4V6V5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包括V1、V2、V3、V4、V5、V6导联第17页/共170页胸前导联第18页/共170页心电向量_心电图的形成第19页/共170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第20页/共170页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resultantvector)。第21页/共170页

同一轴的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

方向相反者则相减。+ABC+ABC第22页/共170页

二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ABCAB第23页/共170页心电向量的产生第24页/共170页第25页/共170页第26页/共170页正常心电轴normalaxisaVR15030180150120-90-60-3006090120aVLaVFⅡⅠⅢ第27页/共170页第28页/共170页正常位心脏normalpositionV1V2V4V5V6V3ⅠⅡⅢaVRaVLaVF第29页/共170页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第30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第31页/共170页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第32页/共170页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oftheheartrate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心率100次/min第33页/共170页第34页/共170页第35页/共170页第36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ec;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

第37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3.P-R间期(P-R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P-Rinterval第38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4.QRS波群(QRS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第39页/共170页QRS波群

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RV1<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mV。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似,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RaVR<0.5mV。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RaVL<1.2mv、RaVF<2.0mV。标准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为向上,RⅠ<1.5mV。第40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5.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activationtime,VAT)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正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05secVAT第41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6.ST段(ST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波为T波第42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7.Q-T间期(Q-T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为0.32~0.44secQ-Tinterval第43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8.T波(T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第44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第45页/共170页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ofECGcomplexes,intervals,andsegments9.U波(U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T波后0.02~0.04sec出现,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第46页/共170页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而实用的方法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改变,有助诊断第47页/共170页心电图分析方法及步骤对心电图描记技术的要求

应尽量避免干扰和基线漂移应根据临床需要及心电图变化,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加做导联

1)胸痛时描记心电图发现有ST-T改变者,胸痛缓解后应在短期内复查心电图

2)心律失常者,要去P波清晰的导联,描记长度最好能达到重复显示具有异常改变的周期

3)疑有右室肥大或梗死时应加做V3R-V5R,怀疑后壁心肌梗死应加做V7-V9导联

第48页/共170页心电图分析方法及步骤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许多疾病特别是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正常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同一心电图改变

1)心肌病、脑血管意外等都可导致异常Q波,不可轻易诊断为心肌梗死

2)V5导联电压增高,正常青年人仅能提示为高电压现象,而对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患者可作为诊断左室肥大的依据之一

第49页/共170页心电图分析方法及步骤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QRS波群振幅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呼吸可导致交替电压现象青年人易见ST段斜行轻度抬高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尤其女性儿童及妇女V1-V3导联T波可倒置第50页/共170页心电图分析方法及步骤心电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先将各导联大致看一遍,注意P、QRS-T各波的有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平均电轴的大致方位,波形的大小和有无增宽变形,以及ST-T的形态等-----可对大部分较单纯的心电图变化作出正确诊断定量分析:测量P-P间期、PR间期、P波时限、QRS时限、QT间期以及P波和QRS波群的振幅等分析心电图至少应考虑四个方面:心律问题、传导问题、房室肥大问题和心肌方面的问题第51页/共170页心律失常第52页/共170页(1)窦性心律sinusrhythmia心电图特征1.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P波形态表明冲动来自窦房结(即Ⅱ、Ⅲ、aVF、V5P波直立,aVRP波倒置);2.P-R间期在0.12-0.20sec;3.频率40-150次/min;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ec。Ⅱ第53页/共170页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min。 多见于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或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Ⅱ第54页/共170页窦性心动过速sinustachycard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频率成人超过100次/min。 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均相应缩短,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ⅠⅡⅢ第55页/共170页窦性心律不齐sinusarrhythmia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的起源不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0.16sec。 多见于青少年或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者,常与呼吸周期有关,多无临床意义。Ⅱ第56页/共170页窦性静止sinusarrest心电图特征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自身的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在规则的P-P间隔中P波突然消失,而且所失去的P波在时间上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第57页/共170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第58页/共170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第59页/共170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5.0sec第60页/共170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3.0sec第61页/共170页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心电图特征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2.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3.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第62页/共170页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心电图特征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增宽变形,QRS时限常>0.12sec,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2.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3.提早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而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上。PPPX2X第63页/共170页房性早搏atrialprematurebeat心电图特征1.提早出现的QRS波一般不变形,其前有一个复杂的P波,P-R>0.12sec;2.代偿间歇不完全;3.有早搏之P波之后可不出现QRS波,且与其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认,称为房早未下传。X<2X第64页/共170页

早搏之P波引起的QRS波有时也可增宽变形,形成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称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aberrantconduction)。V1第65页/共170页偶发单源性室性早搏

occasionalun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frequentun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intheformofbigeminy)第66页/共170页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

frequentmultifocalventricularprematurebeat连发室性早搏

repetitiveventricularprematurebeat第67页/共170页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abriefepisodeofventriculartachycardia

(连续三次以上早搏)R-on-T现象R-on-Tphenomenon第68页/共170页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PSVT

房性和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因其第一次不易见到,中间的P'波又常不易明辨,在临床意义和治疗上两者无大差别,故将两者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ⅠⅡV1V6

发作前第69页/共170页心电图特征1.QRS波通常无增宽变形。2.心室率为150~240次/min,绝对匀齐。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不一定具有器质性心脏疾患,但常有反复发作趋势。发作中ⅠⅡV1V6

第70页/共170页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PVT发作前发作中发作后第71页/共170页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PVT心电图特征1.QRS波呈室性波形,增宽而变形,QRS时限>0.12S;2.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3.心室频率为140-200次/min,基本匀齐;4.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第72页/共170页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iveventriculartachycardia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一般发作时间不长,常在十几秒内自行停止,但较易复发。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Ⅱ第73页/共170页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心电图特征1.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粗齿状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

通常认为心房扑动是在心房形成环形激动的结果,大多呈短阵性。第74页/共170页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心电图特征2.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大多以2:1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如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心室律也可不规则;第75页/共170页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3.QRS波的时限一般不增宽。此图可见每6个F波后出现一个QRS波;如F波的大小和间距存有差异,且频率>300次/min,称不纯性心房扑动。第76页/共170页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心房颤动是更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1.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尤以V1导联为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min;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律快慢不一;3.QRS波一般不增宽;第77页/共170页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心电图特征4.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可出现一个增宽而变形的QRS波,形态酷似室性早搏,实为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 许多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等均有可能发生,房颤与心房扩大和心房肌受损有关。但也有少数房颤患者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这类房颤多呈阵发性。第78页/共170页心室扑动ventricularflutter心电图特征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2.扑动波频率达200-250次/min第79页/共170页心室扑动ventricularflutter

目前多数人认为心室扑动是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的结果。其发生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二是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由于心室扑动的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因此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第80页/共170页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

心室颤动常常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脏完全失去排血功能,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2.频率达200-500次/min第81页/共170页第82页/共170页第83页/共170页第84页/共170页第85页/共170页第86页/共170页2.心脏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arrhythmiasinvolvingabnormalcardiacconduction(1)房室传导阻滞A-Vblock(2)束支传导阻滞与分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branchblock(BBB)andfasciularblock(3)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第87页/共170页(1)房室传导阻滞A-Vblock

窦房结的冲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引起心室激动。房室传导情况主要表现在P与QRS波的关系上。第88页/共170页Ⅰ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延长为主要表现:成人P-R≥0.21sec或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比较,出现与心率相当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sec。(P-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存在明显变化)第89页/共170页Ⅰ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增宽畸形。第90页/共170页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

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I型和II型两种类型,I型较II型常见。

I型多为功能性或损害局限房室结或房室束的近端,预后较好;II型多属器质性损害,病变大多位于房室束远端或束支部分,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第91页/共170页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其后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第92页/共170页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第93页/共170页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Vblock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出现逸搏心律。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律,也应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第94页/共170页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Vblock心电图特征1.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2.房率常高于室率。交界性逸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第95页/共170页(2)束支传导阻滞与分束支传导阻滞

bundlebranchblock(BBB)andfasciularblock

激动经房室结下传,沿房室束进入心室后,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分别支配右室和左室。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以及中隔支。窦房结房室结右束支左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第96页/共170页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

右束支细而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 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多见。左束支传导正常左心室除极化正常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除极化障碍+110°-30°0°第97页/共170页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心电图特征1.QRS波群时限增宽;2.QRS波的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Ⅰ、Ⅱ、aVL、aVF、V4、V5、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ec;3.V1导联的综合波呈RSR'型的m形波,其VAT时限≥0.06sec;aVR导联则常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4.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5.单纯右束支阻滞时,QRS电轴在+110°至-30°范围内。第98页/共170页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aVFaVLaVRⅠⅡⅢV1

V2V3V4

V5V6第99页/共170页右束支传导阻滞

rightbundlebranchblock,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房肥大时,心电图表现为:(1)心电轴右偏;(2)V5、V6导联的S波明显加深(>0.5mV),V1导联R'明显增高(>1.5mV)第100页/共170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心电图特征1.QRS时限增宽;2.Ⅰ、V5、V6导联Q波减少或消失,S波常消失,V5、V6导联的VAT时限≥0.06;V1≥0.06sec;V1、V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增宽,其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缓;3.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4.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第101页/共170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除极化障碍右束支传导正常-30°0°第102页/共170页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V4

V5V6ⅠⅡⅢV1

V2V3第103页/共170页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bundlebranchblock,LBBB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者QRS波的形态相似,但前者QRS波时限≥0.12sec,后者<0.12sec。CLBBBILBBBQRS<0.12secQRS≥0.12sec第104页/共170页(3)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

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通路之外,激动通过旁路传导束提前到达,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预先激动,形成预激综合征。旁路传导束bypasstract第105页/共170页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心电图特征1.在QRS波之前出现“Δ”(delta)波;2.P-R间期缩短(<0.12sec),但P-j间期正常;3.QRS波增宽;4.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Δ”(delta)波JP-J正常第106页/共170页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

根据预激向量方向的不同,一般分为A、B、C三型。第107页/共170页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A型:“Δ"向量对向左前,使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R型,常以V3R为最高。“Δ"波均向上。V1V2V3V4V5V6ⅠⅡⅢaVRaVLaVF第108页/共170页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B型:“Δ”向量对向左后,V1导联“Δ”波向下,R波消失或减少,S波加深;V5

、V6导联“Δ”波向上,QRS波以R波为主。V1

V2V6ⅠⅡⅢ第109页/共170页预激综合征

Preexcitationsyndrom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ndromeC型:“Δ”向量对向右前,V1、V2导联的“Δ”波及主波均向上,V5、V6导联相反。预激综合征多见于健康人,除少数发生顽固的室上速之外,一般预后良好。但预激综合征的图形改变,与束支传导阻滞和心肌梗死相似,两者可相互混淆,应予重视。第110页/共170页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

myocardialischemia,injuryandinfarction第111页/共170页

绝大多数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除临床表现外,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确定诊断和估计病情的主要依据。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当一个区域的心肌发生缺血时,从中心到其边缘区域缺血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上述三种图形改变。第112页/共170页冠状循环窦房结支右冠状动脉右室前支右房支右缘支左房支左旋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缘支左室间隔支左室前支(前面观)第113页/共170页冠状循环左旋支(后面观)房室结支左室后支室间隔支冠状窦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右室后支第114页/共170页冠状动脉与心电图导联

coronarycirculationandrelatedECGleads第115页/共170页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

当心室肌发生缺血时,即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ST-T心电向量的改变。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而向心内膜方向推进的。在心肌缺血时,大致可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第116页/共170页心内膜面下心肌缺血

subendomyocardialischemia

由于缺血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时更为推迟,在最后的心肌复极时,已无其它与之相抗衡的心电向量存在,使心内膜部分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突出,在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一致的,高耸的对称性T波。缺血区第117页/共170页透壁心肌缺血

transmuralmyocardialischemia

由于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心肌复极由心内膜开始而后向心外膜方向推进,从而面对缺血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对称性的T波。缺血区第118页/共170页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现为ST段的改变或T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心电图特征

ST段呈水平型①或下垂型下移②和J点下移③,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o①②③J第119页/共170页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

上述ST-T波改变只是非特异性的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亦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或其它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的影响,应根据临床予以鉴别诊断。第120页/共170页运动试验

exerciseelectrocardiographicstresstesting运动前各导联ST段及T波基本正常V1

V2V3ⅠⅡⅢaVRaVLaVFV4

V5V6第121页/共170页运动试验

exerciseelectrocardiographicstresstesting运动后运动试验阳性就是在运动后,心电图出现ST波和T波的缺血性改变,提示冠状动脉血供不足。V1

V2V3ⅠⅡⅢaVRaVLaVFV4

V5V6第122页/共170页心肌损伤myocardialinjury

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而出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改变。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①②第123页/共170页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复极,亦不能产生动作电流,因此其综合心电向量背离梗死区,其正向量减少或消失。第124页/共170页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心电图特征1.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V2、V3),呈QS波;2.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0.04sec);3.R波减小(Q/R≥1/4)。Q≥1/4RQ≥0.04sec第125页/共170页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processofmyocardialischemia,injuryandinfarction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近期陈旧急性急性心肌缺血单击左图

请结合下列心电图观察演变过程第126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processofmyocardialinfarction

变化曲线R波S-T段急性期(数开至数周)近期(数月)阵旧期(数年)Q波T波早期(数分至数小时)ECG波形第127页/共170页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

在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改变中,缺血性T波改变常见,而损伤性ST改变少见,但只有出现典型的心肌坏死时方认为心肌梗死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若上述三种改变同时存在,则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性就较大。第128页/共170页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

心肌梗死除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外,其图形的演变亦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密切随访观察。心肌梗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可分为Q波型心肌梗死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两类。第129页/共170页Q波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过程Qr型A.梗死前B.梗死发生(min-h)QS型C.梗死发生D.梗死发生(h-1day)(1week)第130页/共170页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cuteanteriorwallinfarctionV1

V2V4

V6V1-V6均可见病理性Q波,以及ST段和T波的改变,提示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第131页/共170页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post-inferiorwallinfarctionA.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ⅠⅡⅢaVFV1

V2V3V5第132页/共170页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inferiorwallinfarctionA.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ⅠⅡⅢaVFV1

V2V3V5第133页/共170页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inferiorwallinfarctionB.心肌梗死发生后24hⅠⅡⅢaVFV1

V2V3V5第134页/共170页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inferiorwallinfarctionC.心肌梗死发生后3wⅠⅡⅢaVFV1

V2V3V5第135页/共170页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anteriorwallinfarctionA.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ⅠⅡⅢV1

V2V3V5第136页/共170页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anteriorwallinfarctionB.心肌梗死发生后24hV1

V2V3V5ⅠⅡⅢ第137页/共170页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anteriorwallinfarctionC.心肌梗死发生后10dV1

V2V3V5ⅠⅡⅢ第138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过程正常心肌梗死V4

V4V4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STsegmentdepression出现深而对称的负向的T波appearanceofdeepsymmetricalnegativeTwavesR波降低(和T波倒置)reductionofRwavevoltage(andTwaveinversion)第139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infarctionA.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V1

V2V4V5V6ⅠⅡⅢ

第140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infarctionB.心肌梗死发生后24hV1

V2V4V5V6ⅠⅡⅢ

第141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infarctionC.心肌梗死发生后1wV1

V2V4V5V6ⅠⅡⅢ

第142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infarctionA.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V1

V2V4V6ⅠⅡⅢ

第143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

non-Q-waveinfarctionB.心肌梗死发生后1hV1

V2V4V6ⅠⅡⅢ

第144页/共170页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infarctionC.心肌梗死发生后3wV1

V2V4V6ⅠⅡⅢ

第145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前间隔梗死:V1-V3出现坏死型Q波V1

V2V3第146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前侧壁梗死:V5-V6、Ⅰ、Ⅱ出现坏死型Q波ⅠⅡV5V6

第147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广泛前壁梗死:V1-V6、I、aVL出现坏死型Q波ⅠaVL第148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广泛前壁梗死:I、aVL、V1-V6出现坏死型Q波V1

V3V5第149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下壁梗死:Ⅱ、Ⅲ、aVF出现坏死型Q波ⅡⅢaVF第150页/共170页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后下壁梗死:Ⅱ、Ⅲ、aVF出现坏死型Q波,V1-V3出现反常R波增高V1

V2V3第151页/共170页心房与心室肥大第152页/共170页1.心房肥大atrialhypertrophy

正常窦性心律时,每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P波在Ⅰ、Ⅱ、V6P波向上。aVRP波向下。V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