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桂林山水教案范文9篇
桂林山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
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
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
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
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
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
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
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
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
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
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
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
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
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
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
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
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
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
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
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
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
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__,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
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桂林山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
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
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
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
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
然景观的__,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
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
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
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
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
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
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
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
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
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
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
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
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
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
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
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
山”的__,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__。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
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
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
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
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
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
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
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
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
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
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
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
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
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
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
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
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
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
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
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
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
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
情。
板书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
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
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
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
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
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篇5
教师思考: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
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
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设计特色:自主赏析,开放式学习。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
桂林其他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促进
学生的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
面的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片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
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四处
景观有什么水同之处?
(通过四处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
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
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二、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的形式,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1、自读,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理由是()。
(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必须解放他们。欣赏点是
学生眼睛发现的__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
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2、交流、赏析、结合资料谈体会。
采用小组赏析或全班赏析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欣赏
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课文有关内容的个性感受。赏析的办
法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
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
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
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尝试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__的语言美、情感美。)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影片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利用录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图,师生共同感情朗
读全文,也可试着背下来。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体特点。(水:
奇秀险
山:静清绿)
二、汇报交流资料,教师吸收反馈。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课下搜集的的有关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
方面的信息资料。
(汇报交流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的过程,是交流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吸收反馈信息的过程,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的新的切入点,学生知识技能新的增长
点,利于教学目的的新构建。)
三、提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学生的资料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向学生提
出如下学习建议,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主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背诵。并试着说出你喜
欢的理由或为什么这样读、背。
2、结合学习谈谈学习文中哪部分
桂林山水教案篇6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
“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
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
“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
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
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
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
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
主要内容是__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
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
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
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
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
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
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
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
思。
③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
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2、校园真安静啊,3、早晨的空
气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
湖,它们美在哪儿?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
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
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
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
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
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山: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
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
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让学生真正
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
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
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仿照__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画卷)
桂林山水教案篇7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
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
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
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
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2、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
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
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三、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1、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
丽的漓江:
⑴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
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
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
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⑵静:
①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
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
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
地投在水中)
②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③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⑶清:
①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
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
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②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
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
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
景色如画。
④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⑤齐背。
⑷绿:
①“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演示:
“半边渡”。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
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
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
像无瑕的翡翠?
⑸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⑹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2、了解桂林的山:
⑴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
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
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⑵奇:
①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
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
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②指导朗读。
⑶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⑷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
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
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
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
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
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
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
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__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
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
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
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
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
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学课文的2、3、4节,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好段,并能背诵这3小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
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好词、好句、好段。
4、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能抒发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桂林山与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将山
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2、能够背诵课文的2、3节。
3、积累有关描写桂林的佳句。
【教学难点】
怎样将桂林山与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忆一下,甲是什么
意思?
二、新课传授
过渡:
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课文。
(打开书,看第二节)
1、学第2节:
⑴桂林有一条玉带似的漓江环绕其间,它有些什么特点呢?
请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漓江的特点是什么?请各用一个字
概括出来。
(听录音、看录像)
看录象时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让学生从音乐与画面中感受
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点呢?
(静、清、绿)
⑵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
些句子,老师读前半句,全班一起读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
①作者为什么要在静、清、绿前加上真字呢?
②比较句子。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③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
⑶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那么文中
将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绍光泽,颜色)
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⑷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读起来郎郎上口。请你选
择其中的一个分句,有感情地读。
⑸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分句,读一读:
①水真静啊,想一想哪些词应该读轻点?再读一遍。
②读得真好,将江底的沙石读成重音,还有哪个字应该读
得拖一点?
③很好,将一块翡翠读成重音,突出了真绿。
④连起来读,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读哪一部分,如全喜
欢就一直站着。配乐朗读,使学生沿着音乐的情绪处理课文的朗
读。
⑹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这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
头要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呢?
⑺漓江的水确实美极了,想不想再次荡舟漓江。放录像,
师配乐背诵,使学生受音乐的感染,老师在音乐的衬托下饱含感
情地背诵,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⑻谁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根据这道填空题试着背一下这
一节呢?配乐背诵,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诵的难
度。
2、学第3节:
⑴游览了漓江的水,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轻声读课文,找出桂林山的特点。
⑵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一个特点呢: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你能在说完后发出
邀请,请一些同学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吗?在讨论时配以古筝弹
奏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仿佛走进桂林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①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写出了山的形状千奇百怪。
②把山比作屏障,写出山的颜色秀丽多姿
③通过危峰,写出险,通过自己的感觉写出险。
⑶你们一定已经对桂林山充满了好奇,让我一起去领略一
下桂林山的美景。
(请一位同学配一下音,读一读课文的第3节)
朗读时配以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⑷真美!让我再来试着背背这一节。
(小组合作,上讲台背)
背诵课文时配以音乐,使学生能背诵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
受。
3、第4节:
这样的美的山围绕着这样美的水,这样美的水倒映这样美的
山,使你有什么感觉?(齐读第4节)配乐背诵,让学生受情绪感
染。
三、总结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游览了桂林,欣赏了那里的美丽风光,
会不会唱《让我》?
老师将歌词改编了一下,大家跟着音乐唱。
用《让我们荡起双浆》为背景音乐进行填词创作,既培养了
学生的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历来为文人所青睐,留下许多著名作品,老师
今天带来了许多课外书籍,请同学们两人一本,找到有关描写桂
林山水的优美句子,读一读,愿意读的,一个接一个自己站起来
读,好吗?
3、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有着许多象桂林
一样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如杭州西湖(幻)、长江三峡、安徽黄
山、江西庐山等等。今天老师布置一个回家作业,去收集写著名
景点的__下节课交流。
希望我们今后有机会一起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
【板书板书】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
山:奇、秀、险
桂林山水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
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
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
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
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
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
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__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__
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
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
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
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
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
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
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或
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
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
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
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
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
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
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
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
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
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
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
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
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
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
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
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
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
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
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
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
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
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
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
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
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
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
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
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
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
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
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
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
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
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
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
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
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
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
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
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悬架系统:钢板弹簧合作协议书
-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油罐计量系统项目建议书
-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
- 2025年无汞可充电碱锰电池项目发展计划
- 深度解析《GBT 43918-2024交流标准电能表》
-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山水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家居无障碍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画角色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阿瑞匹坦注射液-临床用药解读
- 2022-2023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2知识梳理
- 小学篮球社团简介
- 第三篇 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
- 优艺国际环保科技(新乡)有限公司新乡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迁建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南汇区供排水一体化整合研究的任务书
- 23CG60 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螺丝紧固式)
- 工程建设法规(全套课件405P)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 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