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范文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范文_第1页
高中数学必修范文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范文_第2页
高中数学必修范文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范文_第3页
高中数学必修范文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范文_第4页
高中数学必修范文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会集1、含义与表示:(1)会集中元素的特色: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2)会集的分类;有限集,无穷集(3)会集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会集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最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会集相等:若:AB,BA,则AB3.元素与会集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4、会集的运算:并集:由属于会集A或属于会集B的元素构成的会集叫并集,记为AUB交集:由会集A和会集B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会集叫交集,记为AIB补集:在全集U中,由全部不属于会集A的元素构成的会集叫补集,记为CUA5.会集{a1,a2,L,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f(–x)=–f(x),偶函数<=>f(–x)=f(x)(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3)假如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4)假如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关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x2①f(x1)<f(x2)<=>f(x1)–f(x2)<0<=>f(x)是增函数②f(x1)>f(x2)<=>f(x1)–f(x2)>0<=>f(x)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1、极点坐标公式:b4acb2b4acb22a,,对称轴:x,最大(小)值:4a2a4a二次函数的分析式的三种形式一般式两根式

f(x)ax2bxc(a0);(2)极点式f(x)a(xh)2k(a0);f(x)a(xx1)(xx2)(a0).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规:(1)am?an=am+n,(2)amanamn,(3)(am)n=amn(4)(ab)n=an?bnnan=1(a≠0)(7)an1nn(5)a(6)a0(8)amman(9)am1bbnanman2、根式的性质(1)(na)na.(2)当n为奇数时,nana;当n为偶数时,nan|a|a,a0a,a.04、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1)定义域:R;值域:(0,+∞)(2)图象过定点(0,1)YY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a>log1aN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对数的运算法规:(1)ab=N<=>b=logaN(2)log0(6)loga(MN)=logaM+logaN

babN(a0,a1,N0).0<a<1X1logNa1=0(3)logaa=1(4)logaab=b(5)aXa=NM0)=logaM--logaN(7)loga(N(8)logaNb=blogaN(9)换底公式:logaN=logbNlogba(10)推论logambnnlogab(a0,且a1,m,n0,且m1,n1,N0).m(11)logaN=1(12)常用对数:lgN=log10N(13)自然对数:lnA=logeA(此中elogNa=)2、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性质:(1)定义域:(0,+∞);值域:R(2)图象过定点(1,0)Ya>1Y六、幂函数y=xa依据a.0<a<1的图象:(1)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00<aX<1a<0X111比方:y=x2yxx2yx10x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yf(x)的图象右移a、上移b个单位,获取函数yf(xa)b的图象;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均匀增加率的问题假如本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均匀增加率为p,则关于时间x的总产值y,有yN(1p)x.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关于yf(x),把使f(x)0的X叫yf(x)的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订交时交点的横坐标。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假如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停的一条曲线,并有f(a)f(b)0,那么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就是零点。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1)确立区间a,b,考据f(a)f(b)0;(2)求a,b的中点x1ab2(3)计算f(x1)①若f(x1)0,则x1就是零点;②若f(a)f(x1)0,则零点x0a,x1③若f(x1)f(b)0,则零点x0x1,b;(4)判断能否达到精确度,若ab,则零点为a或b或a,b内任一值。否则重复(2)到(4)必修2:一、直线与圆1、斜率的计算公式:k=tanα=y2y1(α≠90°,x1≠x2)x2x1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y=kx+b,k存在;(2)点斜式y–y0=k(x–x0),k存在;(3)两点式yy1xx1(x1x2,y1y2);4)截距式xy1(a0,b0)y2y1x2x1ab5)一般式AxByc0(A,B不一样时为0)3、两条直线的地址关系:l1:y=k1x+b1l1:A1x+B1y+C1=0l2:y=k2x+b2l2:A2x+B2y+C2=0重合k1=k2且b1=b2平行k1=k2且b1≠b2垂直k1k2=–1A1A2+B1B2=0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x,y)、P(x,y),则|PP|=x12y12112222115、点P(x0Ax0By0C,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A2B27、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圆心半径标准方程x2+y2=r2(0,0)r(x–a)2+(y–b)2=r2(a,b)r一般方程x2+y2+Dx+Ey+F=08.点与圆的地址关系点P(x0,y0)与圆(xa)2(yb)2r2的地址关系有三种若d(ax0)2(by0)2,则dr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直线与圆的地址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AxByC0与圆(xa)2(yb)2r2的地址关系有三种:dr相离0;dr相切0;dr订交0.两圆地址关系的判断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O1O2ddr1r2外离4条公切线dr1r2外切3条公切线

;;r1r2dr1r2订交2条公切线;dr1r2内切1条公切线;0dr1r2内含无公切线.圆的切线方程已知圆x2y2DxEyF0.①若已知切点(x0,y0)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D(x0x)E(y0y)F0.x0xy0y22当(x0,y0)圆外时,D(x0x)E(y0y)x0xy0y2F0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2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y0k(xx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遗漏平行于y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kx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x2y2r2.①过圆上的P0(x0,y0)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kxr1k2二、立体几何(一)、线线平行判判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3、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订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4、假如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订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二)、线面平行判判定理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此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三)、面面平行判判定理:假如一个平面内有两条订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四)、线线垂直判判定理:若向来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全部直线。(五)、线面垂直判判定理1、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订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假如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六)、面面垂直判判定理假如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判断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变成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变成线面平行;(4)转变成线面垂直;(5)转变成面面平行.(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变成线线平行;(3)转变成面面平行.(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判断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变成线面平行;(3)转变成线面垂直.(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订交垂直;(2)转变成线面垂直;(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十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该直线与面内任向来线垂直;(2)转变成该直线与平面内订交二直线垂直;3)转变成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变成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十二).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虑门路(1)转变成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变成线面垂直.P三、空间几何体(一)、正三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CA图形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O正三角形A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O作PO⊥底面ABC于O,则O为△ABC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BD

DB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为三棱锥的斜高,CD为△ABC的AB边上的高,且点O在CD上。∴△POD和△PO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D=∠POC=90°(二)、正四棱锥的性质1、底面是正方形,若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P图形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正方形OAOB=2aOA=a2S=aB22CBO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E作PO⊥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DAOE、OA,则PE为四棱锥的斜高,点O在AC上。∴△POE和△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E=∠POA=90°(三)、长方体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特别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3a。(四)、正方体与球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它的内切球半径为R,则3a2R1,a2R212D1C1(五)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A1B1O表面积:2πR21、圆柱:+2πRh体积:πR2h2、圆锥:表面积:πR2+πRL体积:πR2h/3(LDC为母线长)3、圆台:表面积:r2R2(rR)lAB体积:V=πh(R2+Rr+r2)/34、球:S球面=4πR2V球=4πR3(此中R为球的半径)35、正方体:a-边长,S=6a2,V=a36、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7、棱柱:全面积=侧面积+2X底面积V=Sh8、棱锥: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V=Sh/39、棱台:全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V1(s1s1s2s2)h3四、三视图1.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把在一束平行光辉照耀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依照投射方向能否正对着投影面,可以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2、光辉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边正投影

,获取投影图

,这类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也叫主视图

);光线从几何体的上边向下边正投影

,获取投影图

,这类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光辉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

,获取投影图

,这类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

(或左视图

)3、“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是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是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照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可以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必修4一、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图象定义域RR{x|x≠+kπ,k∈Z}2值域[-1,1][-1,1]R周期性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增区间[-+2kπ,+2kπ]增区间[-π+2kπ,2kπ]增区间减区间[2kπ,π+2kπ]单调性232(-+kπ,+kπ)(k∈Z)减区间[+2kπ]22+2kπ,(k∈Z)22对称轴x=+kπ(k∈Z)x=kπ(k∈Z)无2对称中心(kπ,0)(k∈Z)(+kπ,0)(k∈Z)(k,0)(k∈Z)22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sin2α+cos2α=1tansintanαcotα=1cos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tan22tan1tan21cos21cos24、降幂公式cos2sin2225、升幂公式1±sin2α=(sinα±cosα)21+cos2α=2cos2α1-cos2α=2sin2α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α±β)=sinαcosβ土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干sinαsinβ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tanα±tanβ=tan(α±β)(1干tanαtanβ)1tantan45tan+α)1tantan45tan-α)1=1tan45=tan(1tan=tan45=tan(tantan41tan4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合一变形)asinbcosa2b2sin(此中tanb)a9、半角公式:sin1coscos1cos222210、三角函数的引诱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sin(-α)=cosαcos(-α)=sinαtan(-α)=cotα222sin(

+α)=cosα

cos(

+α)=

-sinα

tan(

+α)=

-cotα2

2

2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ysin(x),x∈R及函数ycos(x),x∈R(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T2),xk,kZ(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函数ytan(x2T.二、平面向量(一)、向量的有关看法1)向量法:|a|=aa2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a;(2)坐标法:设a=(x,y),则|a|=x2y2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x,y(1)与向量a=(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x2;x2y2y2(2)与向量a=(x,y)反向的单位向量是x,y;y2x2x2y23、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直量平行。设a=(x1,y1),b=(x2,y2),λ为实数向量法:a∥b(b≠0)<=>a=λb坐标法:a∥b(b≠0)<=>x1y2–x2y1=0<=>x1x2(y1≠0,y2≠0)y1y24、垂直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直量垂直。设a=(x1,y1),b=(x2,y2)向量法:a⊥b<=>a·b=0坐标法:a⊥b<=>x1x2+y1y2=0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uuuruuuruuur2(y2y1)2dA,B=|AB|ABAB(x2x1)(A(x1,y1),B(x2,y2)).(二)、向量的加法1)向量法:三角形法规(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规(起点同样连对角)2)坐标法: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三)、向量的减法1)向量法:三角形法规(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2)坐标法: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3)、重要结论:||a|-|b||≤|a±b|≤|a|+|b|(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1)向量法:cosab=|a||b|(2)坐标法:设a=(x1,y1),b=(x2,y2),则cosx1x2y1y2=x12y12x22y22(五)、平面向量的数目积计算公式:(1)向量法:a·b=|a||b|cos2)坐标法: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3)a·b的几何意义:数目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六).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向量的数目积的运算律:(1)a·b=b·a(交换律);(2)()·b=(a·b)=a·b=a·(b);(3)(+b)·c=a·c+b·c.aa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假如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关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使得a=λe+λe.不共线的向量e、e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全部向量2112212的一组基底.(七).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三个极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G(x1x2x3,y1y2y3)必修533一、解三角形:ABC的六个元素A,B,C,a,b,c满足以下关系:1、角的关系:A+B+C=π,特别地,若ABC的三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则∠B=60o,∠A+∠C=120o2、引诱公式的应用:sin(A+B)=sinC,cos(A+B)=--cosC,ABCABCsin()=cos,cos(2)=sin222223、边的关系:a+b>c,a–b<c(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abc2R(R为ABC外接圆半径)sinAsinBsinCa:b:c=sinA:sinB:sinC分体型a=2RsinA,b=2RsinB,c=2RsinC,(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cosAb2c2a2a2c2b2,a2b2c2,cosB2accosC2ab2bc111bcsinA=15、面积公式:S=ah=absinC=acsinB2222二、数列(一)、等差数列{an}1、通项公式:an=a1+(n–1)d,推行:an=am+(n–m)d(m,n∈N)2、前n项和公式:Sn=na11n(a1an)+n(n–1)d=22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①若m+n=2p,则am+an=2ap(等差中项)(m,n∈N)②若m+n=p+q,则am+an=ap+aq(m,n,p,q∈N)③Sn,S2n--Sn,S3n–S2n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d。(二)、等比数列{an}1、通项公式:an=a1qn–1,推行:an=amqn–m(m,n∈N)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a1(1qn)a1anq1q=,当q=1时,Sn=na11q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①若m+n=2p,则ap2=am?an(等比中项)(m,n∈N)②若m+n=p+q,则am?an=ap?aq(m,n,p,q∈N)③Sn,S2n--Sn,S3n–S2n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n。(三)、一般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记Sn=a1+a2++an,则恒有anS1n1Sn1n2,nNSn三.数列乞降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乞降可采纳乞降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乞降法),(错位相减法)等转变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再乞降,若不可以转变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纳(拆项相消法)乞降.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乞降法)。(2)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乞降,采纳(错位相减法).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3)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经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乞降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常有的拆项公式:1.1111111n(n1)nn12.k()四.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总结:n(nk)nnk1..找规律(察见解).2..若为等差等比(公式法)3.已知Sn,用(Sn法)即用公式anS1n1SnSn1n2(四)4.叠加法5.叠乘法等三、不等式(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1)a,b∈R,a2+b2≥2abab2(2)a,b∈R+,a+b≥2ab(3)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