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PAGEPAGE4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说明项目背景按照国务院拆迁补偿条例,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凡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实行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点,应当根据城市对建设地区的要求和建设工程的性质,按照有利于实施城市规划和城市旧区改造的原则确定。拆除住宅房屋,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房屋建筑面积,也可按照原使用面积或者居住面积安置。随着南京市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江四桥、沿江高等级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六合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提升六合南大门窗口形象、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空间,政府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随之也带来了较大的拆迁量,依据政府规划目标及安置房建设进度要求,规划拟在雄州西路以南,龙池路以东2.08公顷用地范围内建设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小区项目,以解决浮桥连接线、励志中学以及南门周边(二棉)地块的拆迁安置,共需安置707户。项目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安置优先,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创新模式、注重实效,规范运行、完善机制”的原则,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拆迁户住房条件为出发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缩短建设周期,切实消除超期安置现象,着力构建平安拆迁、和谐安置的良性局面,促进我区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二、项目概况1、现状分析(1)、地理区位项目位于六合主城区,北接雄州西路,规划红线宽60米;西至规划龙池路,规划红线宽40米;东临规划浦六路,规划红线宽30米,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08公顷,合计31.2亩。(2)、自然条件项目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1℃,平均降雨1000毫米左右。(3)、现状用地项目区现状高程在8.0-8.5米之间,东低西高,整体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建设。(4)、水文地质项目区域内无大型河流穿过,有利于项目建设。(5)、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的区划,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2、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效益分析(1)、满足当前拆迁安置需求随着六合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老城区成片改造,给目前安置用地紧缺的主城区带来了一定压力,六合区现有的安置房数量已不能满足因城市建设带来的大量拆迁安置需求。项目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安置用地及安置房紧缺的现状,有利于提升六合南门窗口形象,满足近期拆迁居民的安置需求。(2)、提高被拆迁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需要住房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事难事之一。因此,建设好拆迁安置住房,满足被拆迁人住房需求,既关系到千家万户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建设拆迁安置住房,让被拆迁人住得上经济、实用的拆迁安置住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社会公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符合六合区城市发展定位,符合六合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六合区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对于盘活老城区建设用地,促进主城区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规划布局1、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2)、《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6年)(3)、《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4)、《六合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规划设计要点》(6)、六合区二棉地块拆迁安置房规划用地红线(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2、设计原则(1)、体现小区建筑文脉的延续性:以人们熟悉的空间序列布局—轴线,及熟悉的空间围合形式—庭院,形成一个空间明确、秩序井然的居住组群,产生亲切感、秩序感,构成了快乐的生活空间和强烈的领域感。宽敞的绿地环境,使每家每户都能充分的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空气、及自然景观。(2)、通过多层次的空间环境,创造出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使各种年龄和层次的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交流而又不互相干扰。按照空间的领域意识分层次使用户外空间,主要景观设计的序列依此而展开。以环境设计手法限定界域,路线明确,层次清晰,营造了一个快乐的生活空间,形成良好居住氛围。(3)、力求将艺术的灵魂和创意融入生活的情趣中,创造出一个诗意的栖居环境,并以此倡导形成温馨的生活方式。3、总体构思本规划设计旨在满足拆迁居民安置需求,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规划设计。(2)、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3)、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4)、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安置小区。(5)、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

(6)、利用地块内的地势、地形,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7)、充分利用土地,丰富建筑空间,营造一个具有归宿感和私密性的居住环境空间。4、布局结构规划项目用地南北方向长约120米,东西方向长约170米,整个地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811㎡,合约31.2亩。小区空间布局按行列式进行,以18、30层板式高层住宅为主,建筑南北朝向,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无论从龙池路,还是从整个小区的空间结构,空间视线都不受干扰,且形成了高低错落、变化有序的群体空间,同时也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基本要求。主入口设置在雄州西路上,地块内部规划采用环状路网式布局,环形干道以及主、次出入口将整个小区自然划分。通过环路串联各单元楼,环路通畅、便捷,同时也有利于小区的人车分流,减少机动车对小区内居住人员的干扰。植物的配置上,考虑地下车库的影响,多选择浅根性乔木搭配小乔木、灌木,形成色彩分明、四季有景的绿化体系。中庭绿化充分利用灌木的层次,根据灌木特色,强调面状色块对比,达到视觉上的效果。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20812.5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3180包括:1)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722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71540社区用房平方米160物业管理用房平方米160架空层平方米3402)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20980其中地下自行车库平方米2830地下汽车库平方米18150容积率3.47建筑密度%16.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