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宁市“塔山山岚”茶技术规程常宁市农业局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目录第一部分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1第一节茶园规划 1一、园地选择 1二、茶园基础建设 2三、茶园开垦 5四、茶树品种与种植 7五、茶园生态建设 10第二节土壤管理 10一、耕作 10二、间作 11三、覆盖 11四、pH值 11五、灌溉 11第三节肥培管理 12一、肥料种类 12二、施肥原则 12三、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 12四、禁止使用的物质 12五、施肥方法 13六、绿肥种植 14第四节病虫草的综合治理 15一、农业防治 15二、物理防治 16三、生物防治 16第五节冻害预防及冻后恢复 17一、冻害预防 17二、冻后恢复 18第六节茶树修剪 18第七节茶园改造 21一、茶树改造 21第二部分“塔山山岚”茶加工技术规程 23第一节茶叶采摘 23一、采摘标准 23二、采摘形式 23三、采摘方法 24四、采摘技术 25五、采摘档案 25第二节加工厂房 25一、外部环境 25二、厂区环境 27第三节“塔山山岚”茶加工工艺 32一、绿茶加工工艺流程 32二、红茶加工工艺流程 38第四节“塔山山岚”茶质量标准及监管 43一、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 43二、质量管理及跟踪 44第三部分茶苗繁殖技术规程 45一、母本园管理 45二、扦插苗圃的准备 46三、苗圃管理 47“塔山山岚”茶的生产均执行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从茶园建设、土壤和肥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茶园改造、茶叶采摘和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及茶苗繁殖等方面的技术操作予以具体规定。第一部分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第一节茶园规划一、园地选择园地选择要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光照一般选择日照短,树木成荫,云雾弥漫,漫射光多的山区建立茶园。2、地形选择海拔400-800米(条件特别适宜种茶的可适当降低海拔),自然坡度25°以下的丘陵和山地;15°-25°山坡,应修筑梯形茶园,15°以下坡度水平种植。海拔800米以上的阴坡,低凹谷地,不宜种茶。山坡以南向和西南向为宜。3、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的酸性地(地面上有映山红,杉木,毛竹,油茶,马尾松等植物的土壤为微酸性土),都可以种茶。拟建茶园土地至少近3年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4、生态环境茶园周围有较丰富的森林植被覆盖,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洁净,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5、交通条件要便于茶园管理和机械作业。6、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的分隔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要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可以山头和自然植被作为天然屏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树林和农作物。有机茶园产地应远离污染源,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二、茶园基础建设1、区块划分茶园划分为区、片、块,“区”的分界线以防护林、主沟、干道为界,“片”可依独立自然地形或支道为界,片内再划分为若干“块”。依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划分,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近长方形,以10亩左右为一块,长不超过50m为宜。2、道路建设(1)主干道90亩以上的茶园要设立主干道,路面宽4—6m,连接场,厂(各作业区,队)及公路。(2)支道连接主道和地头道,宽不小于2.5m,支道也往往是茶园划分区片的分界线。(3)操作道作为茶园划块的界限,与主干道或支道相连,宽1.5m-2m,间距30-40m(4)环园道作为茶园与周围农田,山林以及其它种植的分界线,路面宽为2m。3、水系设施(1)蓄排水沟茶园四周设置排水沟,深80-100cm,宽50-100cm。园内每相隔40-50m设置横水沟(坡地沿等高线设置),深60-70cm,宽50-60cm。在多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cm,宽60-70cm。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纵水沟与隔离沟相通,隔离沟连接园外水渠,山塘。纵水沟内每距20-40m设置沉沙坑。梯地茶园在每级梯地内则开沟与主沟相连,宽30-40公分,深30公分。(2)蓄水池每22.5-30亩茶园设置一个容量为5-10m34、植被和营林(1)茶园四周不植茶的山顶,山坡和受侵蚀沟旁应保留原有植被,并因地制宜广植林木。主,支道旁栽行道树,树种应与茶园无桔抗作用或共生寄生的病虫害。一般采用杉树,枇杷,银杏等。应充分利用茶园梯坎和人行道,适当栽种一些遮荫树。但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出地面2.5m以上。(2)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带,宽0.6m深1m。(3)在主要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每隔200m设置一条主防护林,选枝大常绿林为防护林树种。(4)茶园周围不适宜种茶区域,种植美化环境的树木。图1-1鳌头村标准园规划设计图道道2.5m河支道2.5m主道4m主道4M宽主道4M宽主道4M宽30m50m三、茶园开垦1、园地清理在开垦之前,先要进行地面清理,对园地内的柴草、树木、乱石等分别酌情处理。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乱石可以填于低处,但应深埋于土层1m之下。平地及缓坡地如不甚平整,局部有高墩或低坑,应适当改造,但要注意不能将高墩之表土全部搬走,须采用打垄开垦法,并注意不要打乱土层。2、开垦注意事项坡度10°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0°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茶园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地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深耕,其深度应在60cm以上,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熟地和生荒地应采取不同的开垦技术,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具体操作见表1-1。表1-1园地开垦技术土地类型地形开垦类别时间开垦技术生荒地平地初垦夏秋季全面深耕深度60cm以上。复垦初垦后一个月清除土中异物,复垦深度30cm,破碎土块,平整土地。山地初垦夏秋季5-10°缓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开垦,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深耕深度60cm以上;10°以上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开垦,深耕深度60cm以上。梯层登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向沟,外高内低,梯面宽2.1m以上,梯高小于1.5m。梯壁斜度60°-80°。复垦初垦后一个月清除土中异物,复垦深度30cm,破碎土块,平整土地。熟地先挖除原作物,清除根系,深翻60cm以上,暴晒30个太阳日,并消毒。3、开垦技术园地开垦可选择“沟状”或“畦状”种植带。山地茶园采用“沟状”种植法,有利于蓄水保持水土,种植沟规格宽50-60cm、深为30-40cm左右;平地、山谷地或荒芜水田改作茶园,采用“畦状”种植法,有利于排水,以种植沟轴线为中心,整理成宽80cm,深10cm的种植畦面。四、茶树品种与种植1、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2、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4、采用双行双株方式种植,缓坡地茶园等高种植。10°-25°的陡坡地,建立窄幅梯田茶园,宽不小于2.1米(1)先“清基”,沿着等高线铲成平宽40cm的基础,将基上的表土向下或向上堆放。(2)将心土挖放基上,逐层夯结实,将梯田挖宽至1m后(注意保留表土),沿着梯田内侧开挖茶沟,深宽为50cm×60cm。(3)将表土及有机肥全部回填沟中。(4)将梯田开挖到1.6-2.0m宽,全部心土向梯外堆放筑梯坎,形成外高内低的梯面。同时,在梯面内侧开挖一条深水沟,起到蓄水保土作用。梯田开垦结束后,梯田土壤经一段时间熟化后即可种植茶树。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5、茶苗出圃的最低标准苗木高度不低于20cm;直径不小于0.3cm;根系发根正常;叶片完全成熟,主茎大部分木质化;无病虫危害。起苗前先浇透畦面,茶苗带泥出圃,减少对根的损伤,出圃后及时运输定植。6、定植方法(1)施足底肥种植前开沟施底肥,沟深60厘米,宽50-60厘米,一次性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秆、绿肥、土杂肥等4吨/亩,菜籽饼等大于166kg/亩,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60kg/亩。边开沟边施肥,肥土拌匀,随后覆土至离沟沿10(2)种植规格与密度双行双株,行距1.5米,株距33-35厘米,等边三角形栽植法,每亩栽植5000-5500株(3)栽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春节过后,雨季到来之前种植(当气温稳定在15℃时均可定植,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时期移栽茶苗最适合)(4)栽植技术移栽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把土填入沟中,覆土时把须根覆盖好,再用手把茶苗往上提,再覆土压实。覆土后茶苗入土部分以超过根茎部2-5厘米为宜,随即浇足定根水(每穴浇水2-3kg)。及时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一般为茶苗离地15厘米处。7、及时补兜定植一年后,应于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进行补蔸,补蔸采用同龄茶苗或高度相当的低龄茶苗,每蔸补苗2株并浇足安蔸水。图1-2:双行双株栽培模式示意图(5000-5500株/亩)五、茶园生态建设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要按要求搞好植被和营林。2、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3、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4、每隔30亩-45亩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5、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6、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第二节土壤管理一、耕作1、浅耕一般10-15cm,时间每茶季结束后,结合追肥,保证表土疏松,无杂草。2、深耕时间在9月至10月下旬前,与施用基肥相结合,丛间、行间要深,约20-30cm,丛下要浅,为10-15cm,宽度以40cm左右为宜,不要太靠近茶树根颈部。二、间作幼龄茶园前2年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在行间中央间作1-2行“茶肥1号”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三、覆盖覆盖一般选择铺草。用作覆盖的作物很多,如山草、稻草、绿肥等,最好以山草为主,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山草处理:暴晒、堆腐(与EM菌液等堆腐,一层山草喷洒一层菌液)、石灰水消毒(喷洒5%的石灰水堆放一段时间)。铺草厚度5-8cm,生草2000-3000kg/亩,干草500-800kg/亩;茶园铺草全年都可,7-9月容易产生干旱,在旱季之前的6月下旬做好行间覆盖。高山地区10月中旬前覆盖,以免茶树遭受冻害。四、pH值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五、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第三节肥培管理一、肥料种类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二、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重施基肥;营养平衡三、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农家肥、茶树修剪枝叶允许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茶树修剪枝叶、绿肥、作物枯杆和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粪尿等)限制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充分腐熟的人粪尿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四、禁止使用的物质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五、施肥方法(1)茶树种植前,底肥的深度要求在60cm,每亩用菜籽饼300kg,每亩用有机肥、绿肥、秸秆4-4.5吨。(2)基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3)追肥每年分别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中、下旬施用,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亩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40天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4)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表1-2幼龄茶园每亩施纯氮量树龄双行条植kg单行条植kg1-23-52-33-45-83-65-68-126-9氮:磷:钾年用量按3:1:1或3:1:1.5六、绿肥种植“茶肥1号”绿肥为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近期选育的茶树专用绿肥。1、播种时间茶肥1号系夏季绿肥,播种时间以4月中上旬为佳。2、播种方式以条播为主,行距0.6-0.8米;先开8-10厘米深的浅沟,以磷(过磷酸钙15-25kg/亩或复合肥)为主或施用有机肥(菜籽饼20-30kg/亩)做基肥,再盖2厘米3、播种密度:750-1000克/亩。4、病虫草防治①播种后,当茶肥苗达5-10厘米②7、8月份注意斜纹夜蛾发生,大爆发的9月份,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和带集中幼虫的叶片。注意事项:注意避开倒春寒播种,宜在下雨前播种。茶肥基地选用穴播或条播,不宜撒播。推荐人工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长弱势的茶肥基地可通过下雨时追施少量尿素(2-4公斤/亩),以达到促进绿肥茶苗生长,从而控制杂草。5、割青时期及时割青(全年可割青3-4次)幼龄茶园间种茶肥1号,以不影响茶树生长为前提,4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离地20厘米割青1次,8月中旬离地30厘米割青,10月底结合茶园基肥施用进行割青深埋。茶肥基地最佳割青时间为茶肥1号盛花期,离地20厘米割青。第四节病虫草的综合治理一、农业防治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2、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瘦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4、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5、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二、物理防治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推行茶园铺草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良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三、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蜻、蛙类、蜘蝎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农药使用准则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蜻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3、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入。第五节冻害预防及冻后恢复一、冻害预防1、引种抗冻品种。2、夏季的修剪留叶技术,秋茶及时打顶采摘并采尽秋末幼嫩枝梢,留足当年成熟叶片。3、国庆前及时施足基肥。4、越冬期保持土壤0-20cm土层中15%以上的土壤含水率。5、铺草。6、清除茶蓬积雪。7、在越冬前和越冬期喷射抑蒸保温剂。二、冻后恢复1、增施早春肥。时间2月下旬-3月上旬,成龄茶园施尿素25-30kg/亩,或普通复合肥50kg/亩或高浓度含硫复合肥30kg/亩;幼龄茶园是成龄茶园的1/4或1/3。2、修剪。冻害轻微的茶树,春茶前可不轻修剪,把修剪改在春茶后的5月中旬;冻害严重的茶树,在气温回升后,适当推迟对受冻害枝条进行修剪。3、严重冻害茶园幼龄茶树一般需要重新补栽茶苗,成龄茶树应当进行台刈,彻底更新树冠。另外,对排水不良出现滞水的茶园地块,应尽快抓住晴天清理排水沟,加强茶园排水,使地下水位高度降低至耕作层以下。对滑坡的茶园要加强护坡管理。第六节茶树修剪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

表1-3茶树修剪技术

修剪类型对象时间操作图示及说明定型修剪幼龄茶树和台刈后茶树的部分主枝和高位侧枝第一次:树高25cm用枝剪,只剪离地面15-20cm的主茎,侧枝(一级分枝)不剪,当年切勿打顶采摘。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半年或一年后,当树高达45cm左右用枝剪剪去离地面25-30cm以上的一级分枝,即提高10cm。从留下的分枝上发出的分枝(二级分枝)不剪。秋末,对离地面超过45cm的嫩梢,可适当打顶第三次定型修剪采用篱剪(或平型修剪机),在距地面40-45cm处施剪,剪成水平树冠。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修剪时期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或次年春茶萌发前的2月中、下旬至3月初进行,对于封园较晚的茶园和有冻害的山地茶园,则宜选择在春茶前进行,且宜早不宜迟用篱剪或平(弧)形轻修剪机,将树冠剪成(平)弧形;机采茶园必须使用与采茶机相匹配的修剪机修剪,以形成适合机采的采摘面。修剪深度一般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厘米,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深修剪深修剪每隔3~5年进行一次。5月下旬形成“鸡爪枝”的树冠一般要剪去叶层的一半,约10-15cm,机采茶园一般要剪去15-20cm。重修剪在5月上旬前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较强壮的茶树离地40-45cm处剪去较为合适。若采用机器修剪,应掌握在离地30cm左右进行重修剪后的茶园管理:重修剪后,全面进行清园、中耕、全面喷药。在重修剪前的秋、冬季应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剪后要立即施肥。剪后当年不采茶,秋末可适当打顶;第二年春芽萌发前在剪口上提高10-15cm轻修剪,春、夏茶留1-2叶采,秋茶留鱼叶采。下年度同样如此。此后可按采摘茶园管理台刈最佳时间在立春前后严重衰老的茶树一般以离地5cm砍去地上部为宜。剪口力求平滑,并略呈倾斜应在深翻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进行(即台刈前施足基肥)。茶树台刈后,从根颈部抽发的新枝能重新形成树冠,因此,台刈后的茶树,必须加强肥培管理,当年一律留养,翌年立春前和秋茶后,参照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技术分别进行一次定型修剪。结合打顶采摘技术,开头二、三年,在养好茶蓬的基础上进行打顶采摘,待茶园基本封行方可投入正常采摘。第七节茶园改造一、茶树改造1、树冠更新表1-4茶园树冠更新技术措施对象重修剪茶树树龄不大,由于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但多数主枝有一定活力台刈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有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留叶不多,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抽刈适于根颈部有较多新枝出现的茶树,粗老枝一层、新枝一层构成的茶树2、根系更新主要措施是深耕。一般在枝干更新前,也有在枝干更新的当年或后一年的秋末冬初,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深耕位置距主根20cm外,深度40-50cm。3、土壤改良保土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用草铺园。深耕施肥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单行梯级茶园在茶行内作业。4、园相改造合理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和采摘环境。对于稀疏零乱、缺株较多的茶园,重新在行间移栽良种茶苗,在新茶树未投产之前,老茶树继续采摘,待新茶树养成后,将老茶树挖除。5、换种改植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提倡换种改植,主要是清除残根,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料和土壤消毒。

第二部分“塔山山岚”茶加工技术规程第一节茶叶采摘一、采摘标准1、嫩采由新梢上采下细嫩的芽头或一芽一叶,芽头制作特级银针、一芽一叶制作毛尖茶等名优茶。2、中采由新梢上采下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及对夹叶。曲毫以采摘一芽二叶为主,普通绿茶采摘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3、注意事项不采虫伤叶、紫色叶;不带鱼叶、不带蒂;雨水叶和重露水的芽叶,要及时在萎凋槽上吹干。二、采摘形式分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1、手工采摘要求严格遵守手工采摘的手势进行提采,即用大拇指与食指夹住茶芽叶摘下,不宜以大拇指甲切下。2、机械采摘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机采条件:树高70-90cm,行间20-30cm,树冠弧形或平形。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机采的栽培措施:①留蓄秋梢。<80cm,2-3年留一季秋梢不采,叶层增厚82.7%,留叶量增加42.5%,防止茶树早衰。②选用良种。③增施肥料。④重视修剪。每年春茶前一次轻修剪,机采3-5年后要进行一次深修剪。三、采摘方法1、幼龄茶树采摘当茶树经过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树高达40厘米以上,就可以开始打顶采摘,一般是在新梢长到5~6片叶子时,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由于以培养树冠为主,一般只采高枝,不采低枝;只采面枝,不采侧枝。2、成龄茶树采摘(1)树成龄初期,树冠采摘面基本形成,宜实行“采养并重”的原则,春茶留二叶采摘,夏茶留一叶采摘,秋茶留鱼叶采摘。(2)茶树进入旺采时期,树势定型高度一般在60厘米以上,树冠幅度约100厘米以上,已形成分枝茂密的采摘面,就以采摘为主,春茶、夏茶大部分实行标准采摘,秋茶视茶树生长情况轻采、少采,养树为主。(3)更新后茶树采摘:通过台刈或重修剪改造更新的茶树,头两年应合理留养,春茶、夏茶打顶采摘,采一叶或二叶,秋茶采一叶。第3年采养结合,可按幼龄茶树采摘方法进行。四、采摘技术采摘工具:通风透气的蔑篓、竹篮,不得使用布袋、塑料筐(盆)、蛇皮袋盛装。技术要求:用食指和拇指轻捏芽头提采,不能用指甲掐断、使芽头有损伤。五、采摘档案建立采摘档案,记录户主名称、地块、采摘日期、采摘面积、采摘数量等内容。第二节加工厂房一、外部环境1、周边环境有机茶加工厂应选择在地势相对高而干燥,交通方便,离茶园不太远的地方。要求:离开垃圾处理场,各类医院200m以外;离开经常性喷洒农药的作业区100m以外;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外;离开各种排放“三废”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500m以外;远离各类开采的矿山以及产生粉尘的采矿场;离开居民生活区,避免生活垃圾、家禽和各种人为因素的污染。有机茶加工厂应考虑便于客户采购和参观,便于成品茶的运输发货,员工上下班,通讯联络等,有便捷可靠的能源,另外必须获得规划、土地建设等政府部门的批准,以免在加工选址后或建造时面临被停止、搬迁的局面。严禁把加工厂建在通讯电缆的地面上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所规定的禁区内。2、水源有机茶加工厂用水必须达到GB5749—1985《生活用水卫生标准》,使用的水源为山泉水或井水,须采取铺设管道和过滤或消毒处理。3、大气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二、厂区环境1、周边环境厂区环境建设应与厂房建设结合考虑。加工区应与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各区要有明显的标识,包括各种诸如“禁止吸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警示牌,并按消防条例规定设立相应的消防设施。一些规模较小的有机茶加工厂,加工区和经营活动等都在同一幢楼中,则须按楼层进行分区,禁止将加工区和生活区安排在同一楼层中。2、相关设施有机茶加工厂应设厂区围墙,使整个加工厂相对封闭,以便于管理和提高安全性。厂区道路应合理设置,路面必须硬化,保证人员、物质、鲜叶和产品的顺畅流动。厂区内应设绿化区或绿化带美化环境,降低噪音;要有相应的排水、排污系统,保证雨天不积水,无蚊蝇滋生。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原料、加工和包装车间。车间地面路面必须硬化应平整、光洁、易于冲洗,墙壁无污垢,有除尘措施。加工厂应有更衣室、盥洗室、工休室,应配有相应的消毒、通风、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干手设备、消毒杀菌液、更衣设施和专用衣、鞋。3、加工厂区加工区由贮青间、加工间、内外包装间等组成;成品区由包装物资仓库、半成品、成品仓库、检验室等组成。加工区设人流、原料、成品、燃料进出通道,原料由贮青间进入,成品区应严格区分人流、物流通道;成品车间设包装物资入口、成品出口和人员口。加工间和内包装车间前设置更衣室。贮青间、加工间、成品区相连时通道门宽不小于100cm。成品仓库宜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3℃~8℃图2-1茶叶加工厂布局示意图加工车间:地面应铺设浅色地砖或磨砂水泥地,上部墙面应涂刷浅色无毒涂料,做到坚固、平整、光洁;加工车间应安装有良好的排湿、排气、通风条件;加工车间出口及与外相连的排水、通风处装安装有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加工设备的各种炉火门不得直接开向车间,燃料及残渣应设有专门存放处,锅炉另设锅炉间;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贮青间:应为水泥地面,做到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墙面应涂刷浅色无毒涂料。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通风设备。安装纱门、纱窗或其他防蚊蝇设施;内包装车间和成品仓库:应保持干燥,地面铺设地板或地砖,并有防潮、防霉、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包装车间配置台面洁净的工作台;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得混放。茶叶成品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材料包装后,送入具有密闭、防潮和避光的低温保鲜库贮存,有机茶与常规茶分开;加工厂的电源线、通讯线及其他管线,应按电力设备和通讯电缆及相关要求同一布线,不得随意乱拉、乱接,以免造成安全隐患;提倡在厂区内设立照明灯,方便夜间工作和生活;4、加工厂建设有机茶加工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5、审评室宜坐南朝北,北向开窗,使用面积不得小于10m;²墙壁和内部设施的色调选择中性色;墙壁-乳白色或接近白色;天花板-白色或接近白色;地面-浅灰色或较深灰色;无异气味,周围无污染气体排放;室内光线应柔和、明亮,无阳光直射、无杂色反射光。利用室外自然光时,前方应无遮挡物、玻璃墙及涂有鲜艳色彩的反射物。开窗面积大,使用无色透明玻璃,并保持洁净;当室内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可调控的人造光源进行辅助照明。可在干、湿看台上方悬挂一纽标准昼光灯管,应使光线均匀、柔和、无投影。也可使用箱型台式人造昼光标准光源观察箱,箱顶部悬挂标准昼光灯管(二管或四管),箱内涂以灰黑色或浅灰色。灯管色温宜为5000K-6000K,使用人造光源时应防自然光线干扰;室内应配备温度计、湿度计,空调机、去湿及通风装置,使室内温度、湿度得以控制。评茶时,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5℃~27℃应配备干评台、湿评台、评茶专用杯碗、评茶盘、分样盘、天平、计时器、等基本设施,应配备水池、毛巾,方便审评人员评茶前的清洗及审评后杯碗等器具的洗涤;6、加工设备有机茶加工应采用专用设备。允许使用无异味、无毒的竹、木等天然材料以及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及铝合金材料制造的、直接接触茶叶的零部件;加工设备的炉灶、供热设备应布置在生产车间墙外。燃料宜用电、天然气、柴(重)油等,少用或不用木材;加工设备的油箱、供气钢瓶以及锅炉等设施与加工车间应留安全距离;高噪声设备应安装在车间外或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使用前,新加工设备必须清除表面的防锈油,旧设备进行机械除锈。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应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7、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有机茶知识培训,了解有机茶的生产、加工要求;每年度均应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加工人员进入加工场所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第三节“塔山山岚”茶加工工艺一、绿茶加工工艺流程根据常宁市绿茶现阶段加工工艺基础上,为提升茶叶加工水平,特制定了两种工艺。工艺Ⅰ(适宜以单芽、1芽1叶初展等嫩度较高的鲜叶为原料的绿茶的加工。)摊青→杀青→清风、摊凉→揉捻→初干→摊凉→做形→提毫→摊凉→足干。工艺Ⅱ(适宜于以1芽1叶至1芽2、3叶鲜叶为原料的绿茶加工)摊青→杀青→清风、摊凉→初揉→解块→初烘→摊凉→复揉→复烘→做形→摊凉→足干。1、绿茶工艺Ⅰ技术要求1.1摊青1.1.1鲜叶进厂后,立即摊放于摊青槽或竹垫、篾盘中;摊放厚度,摊青槽3~5厘米、竹垫和篾盘2~3厘米,露水叶、雨水叶应薄摊;摊放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春茶通常6~12小时(摊青槽鼓风摊青一般3~6小时),以鲜叶发出清香或令人舒服的花香、含水量70~72%左右为摊青适度。露水叶、雨水叶摊放时间适当延长;1.1.2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下午采的鲜叶应分开摊放;1.1.3鲜叶摊放过程中要求适当轻翻,一般每2~3小时轻翻一次。1.1.4鲜叶原料不符合标准的,先用分级机分级后再分开摊青;1.1.5有较长低温或大雾等湿度大的天气情况的,应建立专门的贮青间,使用空调、电热风器和除湿器等设备。1.2杀青1.2.1杀青要求:含水量62%左右,叶色暗绿,叶缘略卷缩,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有弹性,嫩茎折而不断,透发香气,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1.2.2杀青方式手工杀青:一般采用直径为55厘米左右的铁锅进行手工杀青。杀青前应先清洁锅面,然后将锅温升至200℃以上(白天:锅底泛白;晚上:锅底泛红)。取0.5~0.75公斤机械杀青:通常采用40型、50型或6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筒内离投叶端(口)20cm处内壁温度230℃左右,或离投叶端(口)20cm处筒内空气温度130℃左右,或离出口端20cm处空气温度90℃以上。杀青时间11.3清风采用手工杀青,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竹垫或篾盘中,用电风扇直接吹风,使水蒸气及时散发,叶温迅速降低;机械杀青,在无冷却装置的杀青机出口端安置电风扇,从一侧对杀青叶吹风,同时及时将杀青叶均匀散置于竹垫或篾盘中摊凉至室温,摊凉后应及时揉捻,不宜久置。1.4揉捻1.4.1揉捻方式手工揉捻:双手抓茶在蔑盘内旋转揉捻(卷曲形)或向前推揉(直条形),来轻去重,反复揉捻,揉捻用力采取轻-重-轻的方式,时间1~2分钟。机械揉捻:根据鲜叶嫩度及鲜叶量的多少,选用35型、40型等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轻揉。单芽揉捻时间3~5分钟;1芽1叶初展揉捻5~8分钟;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揉捻8~10分钟;1芽2叶揉捻10~12分钟。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1.4.2揉捻程度以揉捻叶基本成条(成条率80%左右),茶汁不外溢或少量茶汁溢出沾附叶表面,无短碎茶条和碎末为揉捻适度。揉捻适度的茶叶,应及时解块,进入下道工序,不宜久置。1.5初干(初烘)采用5斗烘焙机或平台烘焙机、微型自动(连续)烘干机进行,温度110~130℃。当达到初干温度要求后开始投叶,投叶要求均匀,采用微型自动(连续)烘干机投叶厚度一般1~2厘米,5斗或平台烘焙机一般2~3厘米,并配合手工及时翻叶。当手握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45%左右为适度。初干(初烘)时间一般5~8分钟。采用电炒锅初干,锅温要求在90℃1.6摊凉将初干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竹垫、篾盘或其他专用摊凉设备(器具)中,厚度一般1~2厘米,时间20~30分钟。1.7做形(造形)手工做形:通常采用电炒锅、5斗或平台烘焙机,温度60~70℃。投入茶坯,翻炒,当茶坯含水量在30%左右,茶条打在锅中或烘焙机抖内或平台上有轻微响声时,开始做形。加工卷曲型毛尖绿茶,双手抓茶,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搓揉;加工直条形毛尖绿茶,右手抓茶,左手平摊,向前方理直。要求先轻后重,边紧边抖散茶条,待茶条达八成干、白毫隐现时转入下道工序。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机械做形(理条):加工直条形毛尖茶可采用理条机做形,温度控制60~70℃,时间8~10分钟,达到条索紧、直时下机。1.8提毫电炒锅温度控制在70~80℃,5斗或平台烘焙机温度控制在90~100℃,双手抓茶,采取一定的掌力,直条形茶向前方理直理齐,卷曲形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茶与茶之间相互摩擦,茶从手指间落下,时间30秒左右,待白毫大量显露时将茶坯扫出摊凉。1.9摊凉方法同1.6,厚度不超过3cm,时间30分钟左右,使茶坯冷却及内部水分分布均匀。1.10足干采用焙笼或五斗烘干机、平台烘干机、微型自动烘干机及提香机足干。采用焙笼足干,烘焙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焙用的木炭应先燃烧完全,无异味、烟味,茶与焙笼之间应衬白棉布,摊叶厚度2厘米左右,中途轻翻2~3次。采用五斗烘干机、平台烘干机、微型自动烘干机足干,一般分两次干燥,温度控制在70~90℃,其中第1次干燥比第2次温度稍高,中间摊凉20~25分钟,摊叶要求均匀,厚度2厘米左右。当用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量在6%以下时下烘(2、绿茶工艺Ⅱ技术要求2.1摊青同1.12.2杀青同1.22.3清风同1.32.4初揉方法同1.4机械揉捻。揉捻一般选用40型、45型或55型揉捻机。一般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揉捻15~20分钟,1芽2叶20~30分钟。揉捻叶成条率70%以上为适度。2.5初干(初烘)同1.5,烘至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40%左右为适度。时间一般5-10分钟。2.6摊凉同1.62.7做形使用双锅曲毫炒干机做形,曲毫机采用大幅档位炒制,时间在30分钟左右,待炒制的茶叶达到工艺要求的形状和干度时,即可起锅。2.8足干同1.10。二、红茶加工工艺流程工艺Ⅰ:萎凋→揉捻→发酵→初干→摊凉→做形、提毫→摊凉→足干。适用于单芽、1芽1叶初展等嫩度较高的鲜叶为原料的红茶加工。工艺Ⅱ: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适用于1芽1叶至1芽2叶鲜叶为原料的红茶加工。3、红茶工艺Ⅰ技术要求3.1萎凋3.1.1萎凋方式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薄摊于萎凋室内的萎凋帘上,厚度2厘米左右,中途翻2-3次,避免损伤芽叶。春茶萎凋时间一般控制在18小时以内。室内控温萎凋。如遇低温阴雨、空气潮湿天气,可在萎凋室内采取安装使用空调、除湿机等增温除湿措施。空调温度28℃~32℃,萎凋时间一般控制在8~12小时。萎凋槽萎凋摊叶将鲜叶摊于萎凋槽内,厚度为3~5厘米,“嫩叶薄摊、老叶厚摊”;雨水叶及露水叶薄摊。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鼓风采取间断鼓风,一般鼓风1小时停止0.5~1小时,风量大小根据叶层厚薄和叶质柔软程度适当调节。春茶鼓风气流温度控制在35℃左右,最高不超过38℃,槽体前后温度均匀一致,采用“先高后低”,前期不超过翻抖鼓风停止时进行翻抖,使鲜叶上下层翻透抖松,翻抖动作要轻,以免损伤芽叶。时间。萎凋时间一般控制在8~16小时。3.1.2萎凋程度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形萎缩,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青草气减退,有清香;含水率为58~62%时为适度。3.2揉捻选用35型、40型、45型等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揉捻时间70~90分钟。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不加压揉10~15分钟,轻压20~30分钟,中压揉捻25~35分钟,最后松压揉10分钟左右。加压和松压要逐渐加重或减轻。以揉捻叶紧卷成条,成条率达80%以上,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并发出浓烈的青草气味,局部揉捻叶乏红为揉捻适度。3.3发酵将揉捻叶摊放于干净的发酵车、发酵框或篾盘内,进入发酵室发酵。摊叶时叶层厚度要均匀,不要紧压,以保持通气良好。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5℃为宜,最高不超过28℃;发酵叶叶温控制先高后低,前期30℃左右,后期25℃左右。室内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必要时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并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以满足发酵过程需要的氧气,注意避免日光直射。春茶发酵程度:至发酵叶色泽介于红橙与橙红之间,红中带橙黄,叶脉及汁液泛红;青草气消失,发出花果香时为适度。实际生产中,发酵程度宜稍轻。3.4初干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干温度控制在110℃~130℃,摊叶厚度2厘米左右,时间5~8分钟,烘至七、八成干,茶坯含水量43.5摊凉将初干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竹垫、篾盘或其他专用摊凉设备(器具)中,厚度一般2~3厘米,时间45~60分钟。3.6做形手工做形通常采用电炒锅、5斗或平台烘培机,温度60~70℃,时间5分钟左右。采用理条机理条,温度60℃左右,时间8~10分钟。3.7提毫手工提毫通常采用电炒锅、5斗或平台烘培机,电炒锅温度控制在70~80℃,5斗或平台烘培机温度控制在90~100℃;双手抓茶,使茶与茶间相互摩擦,待金毫充分显露时出锅摊凉。3.8足干采用微型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等进行。足干温度80~90℃,摊叶厚度3~5厘米,时间20~25分钟,以烘坯含水量不超过6%为适度,梗折即断,用手指捏茶条即成粉末,出烘摊凉至室温,按质归堆包装好后贮藏。4、红茶工艺Ⅱ技术要求4.1萎凋同揉捻选用40型、45型、55型等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揉捻时间90分钟。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不加压揉10~15分钟,轻压25~30分钟,中压揉捻30~40分钟,最后松压揉10分钟左右。加压和松压要逐渐加重或减轻。成条率达90%以上,及时解块。4.3发酵同3.34.4干燥分初干和足干初干同3.4,烘至茶胚含水量20~22%;足干同3.8.中间摊凉45~60分钟。第四节“塔山山岚”茶质量标准及监管一、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1、标识产品标识标注要求和标注内容应符合GB7718规定外,还应标注原料产地、产品原产地域、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2、包装产品应采用防潮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味,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包装质量应符合运输和贮存要求。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应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气味、易污染和有损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送。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防潮、阴凉、通风良好处;银针、毛尖等应在保鲜库房内贮存,库内温度在0°C~5°二、质量管理及跟踪1、制定符合国家或地方卫生管理法规的加工卫生管理制度。加工开始前,加工、包装场地应全面清洗消毒;深加工厂应每天清洗或消毒;所有加工设备、器具和工具使用前应清洗干净。若与常规加工共用设备,应在常规加工结束后彻底清洗或清洁,确保产品不被常规茶叶或外来物质污染。2、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和检验方法。3、建立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和销售的完整档案记录,原始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4、每批加工产品应编制加工批号或系列号,批号或系列号一直延用到销售终端,并在票据上注明。

第三部分茶苗繁殖技术规程一、母本园管理1、上年10月底重施基肥,200公斤菜饼和50公斤复合肥/亩一起发酵。2、采完春茶后5月初修剪(以深修剪的要求)3、茶树母本园修剪程度。目前普遍采用春茶后修剪供秋季扦插。茶树生长势和茶树修剪程度不同,都会影响枝条的产量和质量。⑴幼龄茶园修剪:以留养为主,进行轻修剪。⑵成龄茶园修剪:生长势好的茶园一般采用轻修剪5厘米。⑶老龄茶园修剪:对于生长势较弱,茶树分枝较强且枝条较弱、鸡爪枝多、病虫枝叶较多的茶园采取深修剪约15厘米。4、合理施肥。施肥以基肥为主,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方法。一般每亩施100公斤菜籽饼、30公斤硫酸钾、40公斤过磷酸钙。春茶后修剪的母本园,剪后增施一次追肥,即5月初追肥30公斤/亩复合肥。5月下旬追肥,40公斤/亩复合肥。5、扦插前十天,对计划剪取的母本进行打顶,加速嫩枝成熟。6、母本剪取时间在早上露水干以前,剪取后及时送到扦插地点,并由扦插质量监督人员负责验收,放在荫凉处。7、母本从地里取回后,及时解开并竖立放在阴凉处,及时浇水,让母本降温并保持湿度(注意,不能放在水泥板上)。8、母本质量要求(GB11767-2003):⑴当年生红棕色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绿色枝条只要不发软,能够插入厢面即可使用);⑵无病虫害危害;⑶粗度3毫米以上,不超过1厘米;⑷每个枝条至少剪取5个以上的插穗,且达到65%的利用率。母本的纯度,对母本地里不同的品种要清兜,以保证母本的纯度。二、扦插苗圃的准备1、苗地应该选择土质结构良好,质地疏松,PH值在4.5-5.5的沙质或轻沙质土壤,灌溉方便,不渍水的缓坡或平地。2、6月中旬锄杂草,把周边围沟开好,水能及时排灌,一般要求40厘米深,30厘米宽。3、7月上旬,翻土烤坯,深耕40厘米。4、用中耕机碎土、翻土。一次烤坯晒10个太阳日,反复2次,将苗圃地平整,至土质疏松为止。5、8月中旬,施底肥,施肥要均匀,并松翻新开辟的苗圃地,每亩用菜枯100公斤和复合肥50公斤进行发酵后施用,或用有机生物菌肥作试验。6、按150厘米开行(含沟、埂),沟深15厘米,沟宽30厘米,保持厢面有效宽度120厘米以上。7、往苗床面加黄土,厚度为6厘米,每亩地27立方米黄土。8、整地:在扦插前2天整地,整地前往苗床面心土洒水1次,洒水要均匀,洒得要透,用木板把心土均匀铺在苗床面上,并把沟内多余的土捞上来,把沟边用木板打紧,形成护厢。9、划行,用12行/米规格的划行器在整好的厢面上划好行,为扦插做好准备。10、苗床整好后,用遮阳网盖起来,用竹拱支撑遮阳网,竹拱每1.2米插一根,形成龟背形的荫棚,棚中高50厘米,周边用竹签子固定好,竹签长20厘米,每亩地竹拱420根,竹签700根。三、苗圃管理1、扦插管理⑴遮阳:扦插苗床应盖遮阳网(或盖竹枝篷),棚高40厘米,边扦插、边洒水、边盖遮阳网(或竹枝篷)。⑵保湿:扦插后45天内,每天浇水3次;扦插45天后,每天浇水2次。喷水时,须使用洒水器喷水,保证喷水均匀、细小,保持土壤湿润。2、苗期管理短穗扦插后,适时除草、除虫、施肥。⑴除草要按照除早、除尽的原则,只能用手拔,不能锄,以免锄伤新根。苗圃不允许使用除草剂。⑵除虫应使用低浓度、低残留的农药,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防治。药剂与用量参照常规茶园。⑶追肥要少量多次,淡肥勤施,先稀后浓。追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夏插2个月后开始追施第一次肥。在茶芽萌发前按肥、水1:10的比例浇施。3、茶苗出圃幼苗在苗圃中历经1.0~1.5年培育,当其生长量达到标准时即可出圃。⑴苗木高度不低于20厘米,苗茎直径不小于0.3厘米。⑵根系发育正常,叶片完全成熟,主茎大部分木质化。⑶无病虫危害。⑷合格茶苗出圃前一天,应将苗圃浇水湿润。⑸茶苗出圃应选择无风或微风的阴天为宜。4、茶园档案茶园苗圃应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建园时间、地点、修剪、施肥、除草、治虫、出圃等农事活动。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总装车间考核指标定义编号:0001指标名称差错率指标定义指工时录入时出现差错数量和录入数量的比率。计算公式差错率=错误录入信息÷总录入量×100%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财务部统计周期每月/年一次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S、A、B、C、D考核标准:100%为S,95~100%为A、90~95%为B、85~90%为C、85%以下为D。考核得分:S得分为5,A得分为4,B得分为3,C得分为2,D得分为1操作说明:编号:0002指标名称及时性指标定义指工时录入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影响财务部的工资结算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财务部数据核对财务部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考核标准:及时完成为A、不及时完成为B。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2。操作说明:编号:0003指标名称差错率指标定义指提供报表中错误数据与总数据量的比率。计算公式差错率=错误数据÷总数据量×100%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生产副总办数据核对生产副总办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数据和趋势图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S、A、B、C、D考核标准:100%为S,95~100%为A、90~95%为B、85~90%为C、85%以下为D。考核得分:S得分为5,A得分为4,B得分为3,C得分为2,D得分为1操作说明:编号:0004指标名称及时性指标定义指汇总、处理数据,提供报表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影响生产副总办的分析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生产副总办数据核对生产副总办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考核标准:及时完成为A、不及时完成为B。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2。操作说明:编号:0005指标名称规范性指标定义指能否及时按照工作流程及相关规定,进行文件、资料的管理。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月1次统计方式部长工作记录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C考核标准:能及时规范办理且无差错为A、无差错为B、不规范或有差错为C。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3,C得分为1操作说明:编号:0006指标名称及时性指标定义指根据需要,开领料单领用车间所需物质,不影响车间生产或其他人员工作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考核标准:及时完成为A、不及时完成为B。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2。操作说明:编号:0007指标名称及时性指标定义指在得到质量问题的信息时,能迅速做出反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考核标准:及时完成为A、不及时完成为B。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2。操作说明:编号:0008指标名称有效性指标定义指所采取的措施得到落实程度及对问题解决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品保部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数据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C考核标准:措施落实到位且效果显著为A、措施落实且有一定效果为B、措施未被落实或落实后效果不明显为C。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3,C得分为1。操作说明:编号:0009指标名称提高程度指标定义指通过持续改进,各项指标提高的程度。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年一次统计方式数据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C考核标准:各项指标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为A、各项指标虽未完全达到目标但都有提高为B、各项指标在原有基本上没有提高为C。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3,C得分为0。操作说明:编号:0010指标名称及时性指标定义指在新品试制中,按照工作流程完成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考核标准:及时完成为A、不及时完成为B。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2。操作说明:编号:0011指标名称可操作性指标定义指在编制的生产技术文件能够指导生产作业,并易被工人理解和使用。计算公式数据采集总装车间数据来源总装车间数据核对总装车间统计周期每月一次统计方式考核等级标准及操作说明考核等级:A、B、C考核标准:文件能被工人理解和使用为A、文件在通过解释后能被工人理解和使用为B、文件不能被工人使用为C。考核得分:A得分为5,B得分为3,C得分为1。操作说明:编号:0012指标名称有效性指标定义指所采取的措施得到落实程度及对问题解决产生的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