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G1003ConfucianHumanRelationships儒学的人伦观-EdUHK_第1页
GEG1003ConfucianHumanRelationships儒学的人伦观-EdUHK_第2页
GEG1003ConfucianHumanRelationships儒学的人伦观-EdUHK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CourseOutlinePartICourseTitle: ConfucianHumanRelationshipsCourseCode: GEG1003Department: C&ICreditPoint: 3ContactHours: 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rtIISynopsis儒家的倫理思想,主要在追求秩序的社會及和諧人際關係。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儒家的倫理思想源於對秩序的一種情意結。春秋戰國乃一「失範」國度。要重拾秩序,一定要重建社會倫理及和諧的社会。新的秩序及和諧依賴新的人倫觀念並將此制度化來維持。遂有所謂「五倫三綱」,演化出儒家的夫婦觀、父子觀、兄弟觀等。這種人倫道德的理想,以「仁」為目標,輔以「中庸」和「義」作為道德規範,並以「禮」作為行為實踐的制約。這單元的目的在了解儒家人倫思想的形成及其內涵特質與精神,說明儒家人倫思想的積極性在於協調人際關係、調節社會秩序。其流弊在於關係主義。這些概念對現今失衡的社會有特別的啟示,有助新典範的重建。本單元適合有興趣探究儒家秩序觀和尊卑長幼的人際關係的學員修讀。對認識儒家人倫及和諧的人際關係及其背後的道德規範及理想有深入的探討。CourseIntendedLearningOutcomes (CILOs)本單元旨在讓學生認識儒家人倫道德理想及其起源,並探索傳統和諧社會的意義及對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啓示。學生從本單元能夠:C-CILO1認識儒家「秩序情結」的源起;分析春秋「失範」社會與建立人倫的關係;C-CILO2認識五倫三綱的含意與演化;認識「中庸」、「仁」、「義」與「禮」在人倫中的功能;C-CILO3探究並批評儒家人倫關係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貢獻;儒家人倫關係的流弊C-CILO4反思儒家的人倫對現代人際關係C-CILO5認識儒家的人倫在現今的社會的應用ContentandTeaching&LearningActivitiesTeachingContent(一)儒家重建春秋戰國動亂的回應策略:禮治及秩序的社會及背後的「秩序情結」的概念;追本溯源:失範社會與秩序情結的形成;(二)從秩序走向建立儒家的三綱五倫的社會的道德理想;儒學的秩序情結與建構規範的人際關係;(三)三綱五倫秩序觀的道德標準及理想;儒學的五倫三綱的內容及含義;儒學的兄弟觀、父子觀、夫婦觀、師友觀、君臣觀;人倫的道德本體:仁;人倫的道德準則:中庸、義;人倫的行為規範:禮;(四)現代人際關係對儒家人際關係的反思;(五)儒家人際關係對現今社會的啓示及應用。AssessmentAssessmentTasks小組報告與研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著單元的五倫三綱的內容,擬定議題作口頭報告匯報心得,並帶領同學参與討論,發表心得及意見。專題研習:學生要完成2,000字的專題研習。就著人倫的道德本體、準則和規範作出探究、分析、批撰與啟示,展示對中國儒家思想的認識。RequiredText(s):NilRecommendedReading

Teaching&LearningCILOsActivitiesCILO1 Lecture&TutorialDiscussionCILO2 Lecture&TutorialDiscussionCILO3 Lecture&TutorialDiscussionCILO4 Lecture&TutorialDiscussionCILO5 Lecture&TutorialDiscussionCILOs Weighting(%)CILO1, 40%CILO2,CILO3,CILO4,CILO3, 60%CILO4,CILO5唐君毅(1953):《中國文化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國文化學會(1977):《望道便驚天地寬—中國文化講演錄》,香港,新亞研究所。洪順隆(譯)(1977):《中國思想(一):儒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牟宗三(198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台北,巨流。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圖書。李宗桂(1998):《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肇慶,廣東人民出版社。王殿卿(編)(1999):《東方道德研究》,北京,中華工商聯合會。何成軒、李甦平(編)(2000):《儒家與現代社會》,沈陽,沈陽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