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_第1页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_第2页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_第3页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_第4页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5篇】防雷电安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同学们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的学习,能够了解雷电的危害等有关学问,并能把握室内预防雷电的措施和雷电时自救及互救的方法。

[教学方法]

导入主题——询问同学们对雷电的熟悉——同学们介绍自己曾看到过或听说过的雷电现象——教师解释雷电现象及说明其危害——教师讲解雷电时的自救措施和互救学问以及室内雷电预防——同学们争论雷电天气时预防雷击及自救的。方法——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教学重点]

1、雷电的危害。

2、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3、雷电时的自救及互救。

4、室内雷电的预防措施。

[授课班级]

计算机与广告设计二班。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6日“每周一课”班会时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安全教育课的主题:

由于夏季的到来,雷雨天气增多,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治理,让学生充分熟悉雷电的危害,并学会预防雷电攻击的学问,故将雷电学问讲给学生们听。

由于雷电攻击引起的灾难回放:

(1)xx年3月26日,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升空时遭雷击,损失超过

1.5亿美元。

(2)xx年8月12日,我国青岛市黄岛油库因遭感应雷击起火爆炸,大火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烧毁了占地250亩的罐区和设备,烧掉10辆消防车,造成9人死亡,78人受伤,经济损失到达8500万元人民币。

(3)xx年6月22日到28日短短七天的时间里,江西省南昌市近效一个名为“雷公村”的村子里有23人遭雷击身亡。

二、询问同学们对雷电的熟悉。

三、同学们介绍自己曾看到过或听说过的雷电现象。

四、教师解释雷电现象及说明其危害

雷电,是伴随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恐惧而宏伟壮丽的自然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进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剧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简单发生雷击灾难。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留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

(1)地势较高处的地方。

(2)无防雷设施的地方。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场所。

(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

(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四周。

(6)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

(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

二、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现象有

(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

(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用喷头洗澡。

(5)在原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锄头等。

(6)进展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三、如何预防雷击灾难

1、雷雨天气时,要留意关好门窗。

2、雷雨天气时,把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

3、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关闭手机,更不能接打电话。

4、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

5、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

6、马上查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留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局部;若找不到适宜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7、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爬行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抓紧按上一条要求,做好防雷击动作,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

8、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

9、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四周。

10、不要停留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11、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12、不宜在原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锄头等。

13、应马上停顿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14、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15、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留神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急地带。

防雷电安全教案篇三

一、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手机或上网,将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以及电话线、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2、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

3、遇到突然的雷雨,消失发硬竖起来时,应当双脚并拢蹲下,同时拿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发卡、项链等,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4、在户外躲避雷雨时,要留意不要躲在地窖、大石、陡崖、草棚和孤树等危急地方。

5、夏季要留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二、防冰雹学问

冰雹灾难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猛烈的气象灾难,经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难天气过程。冰雹灾难对农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逼较大。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消失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2小时内消失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冰雹应急防护措施:

1、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做好防冰雹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2、有关部门要做好防雹预备,并伺机适时开展人工防雹消雹作业。

3、户外行人马上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4、将家禽、牲畜等驱逐到有顶蓬的安全场所内。

5、妥当爱护易受冰雹攻击的物品或者设备。

6、留意防备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难。

防雷电安全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下雨打雷的危急性。

2、让幼儿学会避雷的方法,及留意事项。

【活动预备】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头饰”。

【活动热身】

打雷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首先教师播放西游记的音乐,然后引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还有唐僧,教师仿照猪八戒的声音说:师傅,您瞧咱们走的这么远的路了,一滴水都没有,这天气越来越热了,可怎么办啊,热死我了,渴死我了,我不走了,唐僧说:悟空,你看这?悟空说:师傅您别焦急,老孙去去就来,于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翻上了天空,对着雷公,电母和雨神就说:快快打雷,快快下闪电,快快下雨,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雨,这会观察下雨了唐僧和沙和尚抓紧找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小房子躲了进去,关上门窗,但是这会猪八戒比拟兴奋。

观察下雨了,在雨中又蹦又跳,一会爬到树上,一会儿爬到电线杆上,正值这时,一个雷劈了下来,猪八戒感觉浑身发麻,脑袋仅有的几根毛发也竖了起来,这会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了下来,找来一根木棒,将猪八戒从电线杆上打了下来,猪八戒半晕半醒,孙悟空给他做了心脏按压,没几分钟,猪八戒醒了过来,这会天气也变晴朗了,师傅和沙和尚也走了过来,劝慰和教育了猪八戒,最终大家又一起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道路。

二、教师提问:故事中都有谁?他们在取经的路上发生什么了?

当遇到雷电时唐僧和沙和尚是怎么做的?

当猪八戒被雷击的时候,孙悟空是怎么做的?

三、活动操练:教师布置场景,播放打雷的声音,然后看看小朋友是怎么防雷的,假设有人被雷击了,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

四、活动总结:让幼儿回家跟家长共享防雷的学问。

《防雷电》安全教育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雷电产生的缘由。

2、了解雷电的危急性。

3、把握简洁常用的避雷学问。

学习重点:

把握简洁常用的避雷学问。

学习过程:

一、看图片,师生围绕雷电现象自由谈话(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听过雷击伤人的事吗?)

二、教师讲解

1、雷电伤人的四种方式:

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1)雷电产生的缘由:一局部带电的云层与另一局部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剧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危害:①击死击伤人畜;②击毁建筑、大树、用电设施。

2、举例

三、雷击的抢救方法

四、师生争论:怎样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