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执笔人翟新民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⑴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 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 预防先于治疗, 、重于治疗,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 大多还处在以 “专题讲座”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 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 (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⑵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口在交往技能方面:8.92%的学生总是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 12.66%的学生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 28.63%的学生时□□□□□□□,□□□□□□□; 34.39%的学生偶尔指出别人的不足,要□□□□□; 15.40%的学生不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在交往技能方面: 27.05%的学生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伤害了□,□□□□□□□□□□□□□□; 23.31%的学生经常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25.76%的学生时有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 13.81%的学生偶尔□□□□□□□□□□□; 8.78%的学生不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在乐群性方面: 有闲暇时, 13.67%的学生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而□□□□□□□□; 15.68%的学生经常喜欢一个人呆着, □□□□□□□□□;26.76%的学生时有喜欢一个人呆着,而不想去跟别人聊天; 25.04%的学生偶尔□□□□□□□,□□□□□□□□□; 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而□□□□□□□□⑤在沟通能力方面: 6.33%学生看见陌生人总是觉得无话可说;8.20%]□□□□□□□□□□□□□□□; 22.16%]学生看见陌生人时有觉得无话可说; 31.37%]学生看见陌生人偶尔觉得无话可说; 31.94%的学生看见陌□□□□□□□□□□⑥在表达能力方面: 48.92%的学生总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11.22%的学生经常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13.81%的学生时有不喜欢在大□□□□□□□ ;11.08%的学生偶尔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13.81%的学□□□□□□□□□□□□□□□□□□□□□□□□□□□□□□:□□□□□□□□□□,□□□□□□□□□□□□□□□□□□□□□□□, 有18.71%的学生不喜欢一个□□,□□□□□□□□;□□□□□□□□□□□□□, 48.92%的学生总□□□□□□□□□□□□; 33.67%的学生时有不加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二)科学揭示了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及其机理)以班主任为主导整合班级各方教育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组织全体班主任,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以研制和实践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方案为载体,进行了系列探索,全面提高了班主任的素养,⑴制定心育大纲,提供实践指导为了加强班主任心理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以心理教育课专业教师为主,会同部分优秀班主任制定了“班级心育纲要”。“纲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了心育内容。这一纲要既对班主任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又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课题组全体成员(校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 在明确“心育纲要”总体精神和细则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各年级特点, 研制了“班级心育活动设计” ,各班班主任广泛开展了主题活动的实践。⑵开展主题活动实践,进行系统心理教育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主题班会 “欣赏我自己” ,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接纳和欣赏同学的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相互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的了解沟通,促使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心,以情感的力量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高考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学生复习策略的思路,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效复习。⑶挖掘社会实践中的班级心理教育潜能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过去,一些学校往往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看作是增加出来的一项负担、一种形式,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它是我们开展心里教育的有效手段。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军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组织纪律性,更磨炼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社区服务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更锻炼了我们的自治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同学们自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调查、分析,通过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还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⑷营造优质班级文化和情感氛围, 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乐园和优质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优质班级文化,方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⑸加强个别学生心理疏导的探索班主任个别心理疏导。 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 最经常的途径,即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找同学促膝谈心,进行个别疏导,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将周记作为观察学生心态的窗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教育等。⑹重视对家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家长发生联系,因此家长心理的研究及疏导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家长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家庭督导片面,家长承受力差,情绪失调,这会对学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家访等途径,既重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更应重视对家长自身心理的疏导,达到班级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协调统一。2、研究结果与分析⑴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最终体现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在近三年的研究中,我们已初步享受到这项成果的喜悦。心理素质优化和发展对人的成长的价值已在学生意识中得到了强化,在学生的系列作品中,学生对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已跃然在字里行间中;对班级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其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使广大教师深受触动。心理教育最终是实现学生的自助疏导和发展的观点被学生认可和接受一切经过学生主动接受和参与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教育最终是要靠学生主体来实现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学生自身增长了调节自我的力量,才能开发心理潜能,实现心理教育的防御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高三年级在“从黑洞中走出来”、“复习效率大家谈”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力求贯穿了这一信念,从而对学生学会自我调整,锻炼自身意志有了更多的启示。在此过程中,广大班主任认识到心理教育不只是教师的教育,而是学生自助性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优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智力品质得到开发和培养各班结合学法——学习策略研究,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诸如敏捷性、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等不仅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得到体现,如高二主题班会《探索脑的奥秘》、高一《生活中逻辑》、《创造在我们生活之中》等,而且其智力素质得到优化,各科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个性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各年级各班级纷纷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了“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请各年级各班级纷纷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了“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请你了解我”、“生命线上的成功”、“感受坚强”等主题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品质的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各班通过主题活动和个别心理辅导不仅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如学习方法的掌握、记忆能力的培养等有了提高,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高三年级的社会调查中涉及到“学生世界”、“文化生活”、“消费市场”、“环境保护”、“电子科技”、“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学生良好的班级心理教育活动的导引下,其社会适应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班主任的 教育素养和科研素养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升华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着眼点的转变班主任工作往往易偏重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加强心理教育的研究,使其视角转向为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班主任普遍认识到素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让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健康的道德观,发展他们自觉、自律、自悟的能力。学校是传承人类神圣事业与伟大精神的净土,也是培养年轻一代开拓、进取精神的地方,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真、求实、求新、求美,如果我们班主任都能更多地把我们的视线和精力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及未来发展上,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上升到一个更新的境界,那么表面的常规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成果也一定能更持久地延续下去,推而广之,我国的全民族素质也会大大提高,这不正是基础教育根本任务之所在吗?促进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方法的改变,班主任的工作少了生硬的控制和盲目的说教;班主任工作细了,他们注重深入学生,不少班主任课间还到教室与学生交流,真诚、坦率走进了学生;班主任变得“敏感”了,能及时洞察学生行为上的点滴变化,探究其思想及心理因素,采取积极措施,防微杜渐。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善于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会被充分利用了,班级活动丰富了。促进了班主任科研能力的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班主任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在潜侈默化中提高了,许多班主任就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研究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年来发表了近 150篇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如《浅谈班级内的人际交往》、《逆反心理与引导》、《挫折与教育》、《试析班主任的身心素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做一个优秀的“鼓励者”》、《调节心态、重塑自我》、《青年期学生与异性恋》、《考试焦虑个案分析》等,这些研究,使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逐步构成了以优质文化和浓郁情感氛围为基础的校、 班两级心理教育体系,提高了心理 教育的实效广大教师增加了心理 教育的意识, 初步形成了全员育心的氛围学校多次开展了全校性的“心灵沟通”、“心理访谈”、“师生相长”等活动,近 50%教师特别是名教师、校外心理教育专家、往届学生参加了活动,使学校逐步构成了浓郁的心理氛围,广大教职员工关注学生心理成长,言必谈心理教育已蔚然成风。②积极开展多维多层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挖掘学校课程、 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心理潜能。课题组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广大教师一致的看法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教学中隐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不仅

体现在内容中,而且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因此重视课堂中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进行引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方式的改革,这不仅是学校整体教改的需要,也有助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活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多维、多层的活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广大教师对学校开展多项活动的心育价值的认识和积极参与的行为,对构建校、班两级心理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研究结论⑴班级心理教育的认识基础实现完满人格,第一、“优化”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 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完满人格,第一、“优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得到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心理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作为学校的心理教育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一是心理教育内涵与目标的把握。 心理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因此,心理教育不只是着眼于为了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而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完满人格。所以,我们认为心理教育要定位在“发展”、和“开发”上,而不主要是疾病的预防甚至“矫正”上。二是心理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 97.5%的人类而言,彼此在智力上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 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 因此必须着重个性心理教育即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上,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人的学业和事业成败,决定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问题。⑵班级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教育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即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二是主体性原则,即自助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沟通、疏导、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一种看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思维方法。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心理教育实质应是心理培育,是将学生看成教育主体,而不是将学生置于被动地受教育的地位,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而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的痕迹。既然如此,教师也不能将自己置于“救世主”的地位,而是帮助学生内在产生自信、自助的力量,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自我开发、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悦纳,逐步实现自我主体与环境客体的协调、统一,提高主体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终生受用无穷。三是相容性原则。 在心理教育中师生应保持人格上的平等, 情感上的相容,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四是整合性原则。班级心理教育必须与班级品德教育紧密结合。我们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同时,还另有一省级课题,即“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研究”。 通过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心理素质与品德素质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自觉地发挥德育与心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内在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这就有助于提高班级心理教育的实效。⑶班级心理 教育的先导和灵魂——教师群体的先进 教育理念人的行为方式实际是受一定的理念支配的,即一定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应该看到决定班级心理教育质量的不主要在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核心、灵魂的因素则是该班教师群体的教育理念。研究表明在教师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尤为重要,如:教育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教育目标:发现学生价值,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创新。教师起点:研究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开始, 对学生要研究、研究、再研究。教育原则: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教育过程:师与生双主体互动合作共成长。教育评价:工作评价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态度, 学生评价要以全面地、发展地、激励地眼光评价学生。⑷班级心理教育的关键——班主任的人格素养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知识的共研者、 智慧的开发者、 思想的引导者、 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学生对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产生 “共鸣——兴奋——内化” 的效应。 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因此可以断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决定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班主任在这种劳动性质及其特殊地位客观上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毋容置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因素。如果班主任心理自我失调,人格缺损。那么,要实现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的动力,达到追求心理的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⑸班级心理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必须不断开辟班级心理教育的多种渠道、形式与方法。如何进行班级心理教育,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必要的,但要使学生产生自助、自在的力量,则班级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理应是班级心理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它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会大大提高心育实效。同时,对家庭进行心理指导也应是班级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家长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和组织家庭的力量, 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家庭心理教育进行指导,提高家庭心理教育实效,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班主任可通过多种形式诸如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既对家庭心理教育的艺术予以指导,又对家长自身的心理修养予以开导。⑹班级心理教育的环境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人的心态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这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穿透力,这里不仅包括学校教师群体的心理氛围,家长素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特别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提高心理素质,班级文化对师生心灵净化和人格塑造有很强的渗透、润化作用。(三)着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而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分不开的。这个大环境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营造。为此,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

1、学校教育系统:1、学校教育系统:进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寻求各项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进行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在各科教学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成分,探寻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方法;进行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研究。⑴建立机构。建立以校长为组长、 中层正职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4名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和班子其他成员为组员,全体班主任为兼职辅导员。⑵通过专题讲座,组织讨论,自学等方式,大力宣传、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对心育知识重要性的认识。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 课外活动等时间, 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等心理品质。要求任课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⑷政教处、团委会组织开展了百科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摄影比赛、班徽班旗设计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战胜自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⑸建立心理服务配套网络。 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设置了心理咨询信箱, 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制订了心理咨询和跟踪追访制度,各班设立了心理委员,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方式相结合。 我校心理咨询室被南通团市委确认为 “四星级心理咨询室”( 首批)。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每周开设 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三年级每月开设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办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板报、 橱窗、广播宣传时间依据具体情况而定。2、家庭教育系统: 进行家长心理品质的研究,探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⑴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将调查结果、问题、对策告诉家长。成立⑴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将调查结果、问题、对策告诉家长。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各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会,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座谈会,并分年级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报告,大大提高了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⑵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加强学校、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交流卡,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架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⑶宣传优秀家长典型, 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校大多数学生家长来自农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寄宿生较多,所以,家长对孩子教育连贯性不强,不细致,较为“粗放”,粗糙地对待孩子的心理成长,通过学校和家长多方沟通,家长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善了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3、社会教育系统: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校需要将学生从枯燥、单一的知识训练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从中获得更加鲜活,更加实在有用的知识,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进行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的研究,探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方式。⑴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 校园周边环境的好与坏,是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为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主动与区巡警大队、文明派出所联系,警校共建,设立警务区,成立警务室,从而确保了学生有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派出所派驻民警对学校的安全防范、教育管理、法制教育实行一校一警承包责任制,在校内设置民警包校警示栏,定时联系,听取意见和建议。⑵服务社区,强化体验教育。 校团委、学生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社区和街道进行主题环保志愿等活动,利用节假日慰问老干部,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组织学生参加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组织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夏令营,参观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参观南通博物馆,参加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生动活泼,充满探索性,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社会化水平。四、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对内引领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品质。 如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让电视台、 广播台、校报、黑板报成为师生表现自我,互激互励的舞台;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师生交往,为师生搭建互勉共进的交流平台,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应以师生的生命活动为基础,从师生的共同生命体验出发,引领师生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将之制度化并形成传统,如师生论坛、联欢、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师生对抗赛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共同经历。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够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个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学生个性。1、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的校育作用。”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空间进行精心布局、艺术创作,使校园充满绿色,充满生机。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安设教职工规范及学生规范牌、名人警句、名人画像,向师生传递美的信息;同时充分挖掘学校人文历史背景,将其作为亮点来展示,形成个性化的校园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⑴建设园林式校园。学校改造之初, 追求的就是园林式的建筑风⑴建设园林式校园。学校改造之初, 追求的就是园林式的建筑风格,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假山池沼,鱼戏莲叶,别有一番情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每一道优雅景致,并赋予它们人文内涵,力图让草木含情,叫山水说话,让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学校的品位。⑵建设人文化校园。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⑵建设人文化校园。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理念、师生规范、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以“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以“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为办学理念,制定了“正德厚学”的校训,“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崇为办学理念,制定了“正德厚学”的校训,“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崇严、崇精、崇活”的教风,“勤学、勤思、勤问”的学风。严、崇精、崇活”的教风,“勤学、勤思、勤问”的学风。⑶建设书香型校园。 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⑶建设书香型校园。 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添置一部分图书,学校每年还订阅百余种报刊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读需求,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添置一部分图书,学校每年还订阅百余种报刊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藏书量呈每年递增趋势。 此外,在建设书香型校园活动中,学校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读名作名篇。通过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教师对学生以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演讲、讲名著故事活动、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名著影视欣赏等活动,使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充实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力争“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同时,学校还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坚持读书,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 阅读收获。 此举旨在使老师们在读书中感悟教育, 体味教学,从而读教相长,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⑷建设信息化校园。班级多媒体系统全部到位, 升级了学校广播系统,重建校园广播室,让广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阵地。2、孕育和谐的心育氛围⑴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在学习、情感、人际、青春心理和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我们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 即学会悦纳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培养自理、自立、自律、自学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⑵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则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坚持科学性、阶段性、平等性、全面性、保密性原则,广大教师员工本着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尊重、爱护、关心、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把教育的阳光洒在每一位学生身上。⑶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前提:重视学习,统一认识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 认真学习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中小学德育纲要》中有关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文章,从班主任队伍中挑选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倡导教师开展自主性学习,图书馆征订、购买了相关的杂志、书籍,增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我们支持、鼓励教师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此外,我们还在班主任例会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组织教师将学习心得、 在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及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学互促、资源共享的目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学校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中层正职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政教处、校团委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聘任有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本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上到下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证了心理健康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做,基本实现了信息保畅通,问题能解决。同时我们首先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要求全体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完善了教师的学习、教研、撰写教育论文等相关的制度,每学期按制度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定期开放,设置了 “心语信箱” ,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电话,也有家长开放日。这样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心理健康工作稳步实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理论培训。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更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我校先后选派 10多名有经验、有责任的班主任参加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以他们为核心力量,对其他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与指导,让教师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放心理咨询室。 学校于 2006年8月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 12:0011:30□□□□□,□□□□□□□□□□ □□□□□□□□□□□,对学生的理想前途、人际关系、心理卫生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 心理咨询较侧重于防治性目标, 即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校利用校园网站、橱窗和国旗下讲话、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校利用校园网站、橱窗和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小报等形式, 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 困惑,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对全校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临近期末考试,针对学生焦虑、恐慌的心理进行了“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如何与人交往”等内容的宣传,帮助广大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不仅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指导的效果,更帮助同学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开设家长学校。 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举办了多期的家长心理教育专题讲座, 内容包括 “根据子女心理特点帮助子女适应学习和生活”、“了解子女心理特点,缩小代沟” 、“如何与子女做朋友” 、“帮助子女战胜人生挫折” 、“帮助子女调整好心态,确定好高考志愿”等专题。通过学习,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起到最大的合力作用。3、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⑴实行校长调研制度。 校级领导做到“四个坚持” ,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定期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校长调研制的实行,使学校管理层较好地把握了全校新课程实施的脉搏,有利于及时调整实施策略,改进工作措施,拓宽实验视野。⑵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 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评, 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⑶建立教学课题研究制度。 教科室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切实解决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具有较高科研含量的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年撰写一篇涉及课题研究的论文并力争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⑷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制度。 加大学校网站的建设力度,不断精选和扩充网络教育资源,在数据库、资源素材、多媒体课件等方面为教师尤其为班主任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使多媒体、电脑网络设施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⑸建立新的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学校制订了新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既考虑该教师所担任学科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情况,又把该教师担任学科的学科成绩直接与其所在教研组及年级组挂钩,每个教师的教学业绩直接影响他(她)所在的教研组或年级组,同时注意对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教育教学成果的全面考核。实践证明,新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⑹致力凝聚一种校园精神。 为了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在制度的制定、执行的监督,以及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等方面都注意广泛征询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各种规章制度成为教师自觉遵守维护的规范,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体验到自己是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工作和管理的热情。学校领导注意认真解决教职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倡导人文关怀,努力使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4、塑造学生健康人格⑴了解学生情况,研究学生特殊心理经过每一学期的登记、调查、走访,我们对各种特殊学生都记录在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尽量帮助每一位学生使其精神愉悦,学习顺利。研究发现导致我校部分学生心理特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家长过分溺爱。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对于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每天用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单亲家庭导致心理扭曲。 在较多的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得不到身心愉悦的照顾或者家长会因家庭原因而更加溺爱孩子,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放纵、暴力或者自卑、委靡。夯实学校德育建设,开设特殊学生课堂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 学校以全校大课、校会、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班主任还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豁达的胸襟面对学习、生活。学校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课定期为每个班级进行心理疏导。开设特殊学生疏导班。 中学阶段学生最易有“逆反心理” ,它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

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应及时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同时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类如“好奇、好胜、片面、虚荣心理”、“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等等,并定虚荣心理”、“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等等,并定期邀约交谈,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帮助疏导,并对学生保密,暗中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政教处进行跟踪调查,记下学生的成长足迹。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我校自1993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我校自1993年以来,坚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慢慢渗透一种积极、乐观、刚毅、向上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真正快乐地学习。校园艺术节活动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从1993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从1993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艺术节”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内容一般分为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其中,艺术表演类分为声乐、器乐、舞蹈、相声、小品、校园剧(课本剧)等;艺术作品类分为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摄影作品、DV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摄影作品、DV作品等。校园艺术节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当年12月,分两个阶段进行。当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本年级全体师生参与,达到每个教师和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12月21日至新一年1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12月21日至新一年1月5日,在年级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将组织学校文艺展演活动,特别是师生在“迎新年文艺晚会”上进行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陶冶了师生性情。校园体育节活动为丰富师生的体育生活,激发师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师生的体育交流,培养师生“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从1994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体育节”活动。体育节以“面向全体师生,养师生“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从1994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体育节”活动。体育节以“面向全体师生,人人参加体育锻炼”为宗旨,坚持全体师生人人参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健康、文明、育人、向上”为主题,组织比赛和开展各种活动。体育节时间一般为期一个月,活动内容分为年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两类。年级活动主要有年级体育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篮球赛、广播操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和乒乓球赛;学校活动主要有师

生篮球对抗赛、乒乓球对抗赛、羽毛球对抗赛、学校田径运动会、太极拳表演、体操表演、外界体育交流等。这不仅增加了师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素养,生篮球对抗赛、乒乓球对抗赛、羽毛球对抗赛、学校田径运动会、太极拳表演、体操表演、外界体育交流等。这不仅增加了师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素养,同时还增加了师生交往,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发展。③校园科技节活动我校从1995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我校从1995年起每三年开展一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校园科技节”活动为期一个月,要求广大师生都要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形成人人学科学、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