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导入新课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集体回答。提问:小说三要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承前启后,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和检测,也是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切入点的提示。解题学生齐答:叔叔。提问:画面中的人物分别是成年后的若瑟夫和于勒,那若瑟夫怎么称呼于勒?大屏幕展示课文相关插图,解读人物关系,问题设置很简单,目的是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分析人物称呼明确:1、菲利普夫妇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子,他们与于勒是亲戚关系。2、夫妇二人对于勒的称呼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流氓”、“贼”、“讨饭的”、“小子”;一类是“正直的”、“有办法的”、“有良心的”、“好心的”等等。提问:1、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是什么关系?2、文中菲利普夫妇是怎么称呼于勒的?教师分别将这两组称呼板书在黑板两侧,并板书两组人物,在把握主题环节组成有机整体。提示学生采用“跳读法”快速在文中筛选信息,落实教学重点一。概括故事情节明确:1、这两组都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2、按照时间先后,以及于勒的境遇,围绕人物的称呼,概括小说情节。提问:1、这样两组感情色彩迥然不同的称呼是指向同一个人吗?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能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吗?用人物称呼的变化引导出对情节的概括,避免了教学环节的“块状结构”的缺陷,使环节有机融合,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加流畅。分析人物形象一、1、在文中找出夫妻二人在见到于勒前的经典语言,并试读。2、反复推敲,确定句子中那些词应该重读。3、个人读、齐读,并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明确:夫妻二人对于勒充满期盼,因为有钱的于勒会迅速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二、1、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菲利普夫妇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的语句。2、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3、学生采用个人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展示。4、明确:因为于勒没钱了,所以夫妇二人变得恐惧、愤怒,并最终躲开了于勒。三、贪婪、自私、冷漠、势利。提问:一、找出见到于勒前,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读。1、人物在语言中表现出怎样的心情?2、怎样读才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这种心情?3、人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二、见到于勒后,菲利普夫妇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三、在你眼中,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朗读法,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在重音、语速、语调的等方面进行指导,结合人物的境遇揣摩其心态,力求能够准确再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并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一1、针对网友对菲利普夫妇或于勒的一味指责,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看法。2、在文中找到有力的依据。如:对于菲利普夫妇,“我们“一家”生活拮据,父亲工作很努力,但收入不高。对于于勒,我们看到他在发财后,想到要报答哥哥一家,在重新落魄后,也不打算拖累“我们”。二、明确:在于崇尚“金钱至上”的社会。一、展示网络上网友对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两种说法是否合理。二、提问:悲剧产生的原因究竟在于谁?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为了引导学生独立而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由对人物的评价入手,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确立靶子,使他们的思考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小说主题。揭示现实意义一、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会怎样对待于勒一样的叔叔。二、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说的创作目的。如: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否定;对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的关系的批判;对亲情的呼唤等等。三、以练笔的形式呈现自己对小说的解读,并在全班交流。提问:一、假如你也有一个于勒这样的叔叔,你会怎么做?二、你认为莫泊桑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三、小练笔: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这个环节是对小说主题的拓展和延伸,挖掘其现实意义,落实情感目标。通过小练笔,把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思想认识保留下来,并且在班内交流。【学情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在预习的基础上,小说情节已经能够准确把握,故以学生表述为主,不做过多分析。学生普遍对朗读人物语言感兴趣,但尚不能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所以朗读法将作为本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此外,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可引导他们通过评析来自网络的人物评价深入思考小说主题。【主要学习方式】:一、朗读法:通过对关键语句,尤其是人物的语言进行富有情感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性格。在运用这种方式时,教师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二、情境再现法:要想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不能忽略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既定情境下的所思所想。三、小组讨论法:这种方式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难度的,或是开放性的问题,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形成思想碰撞,培养合作意识和素养。【效果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一、分析人物称呼学生采用“跳读法”快速在文中筛选信息,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二、概括故事情节用人物称呼的变化引导出对情节的概括,避免了教学环节的“块状结构”的缺陷,使环节有机融合,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加流畅。三、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朗读法,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通过如何处理重音、语速、语调的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境遇揣摩其心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能够准确再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并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四、把握小说主题这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为了引导学生独立而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由对人物的评价入手,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确立靶子,使他们的思考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小说主题。五、揭示现实意义这个环节是对小说主题的拓展和延伸,挖掘其现实意义,落实情感目标。通过小练笔,把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思想认识保留下来,并且在班内交流。学生精彩作品展示:学生一:我是给若瑟夫写的,我写的是在这个金钱与权势凌驾的时代,在这个因社会影响而变得有些自私的家庭,能有你保持本真与亲善的心,告诉我们在绝望的现实还有未来,就像无边的黑暗中还有一丝曙光,你就是未来的希望!学生二:读完小说我想对菲利普夫妇说,钱是必须的,但是亲情更胜于钱。钱毕竟只是一种生活工具,但不是生活之本。生活之本,也就是亲情的奠定才会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不会过于空虚,为钱所困。学生三: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那些为了金钱而拼搏的人说,金钱可以带来幸福,同样亲情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但是如果一味的为了钱而忽视或淡忘了亲情,那么这代价就太高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朗读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解决了个别学生不能准确安排重音及语速的问题,从学生齐读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基于朗读基础上的人物形象分析也是成功的,学生对于人物语言中表现出的情感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把握准确。网友评价环节的设置效果不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题,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最后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挖掘也是有必要的,不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且彰显了这篇小说本身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我的叔叔于勒》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本单元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心声》四篇小说组成。《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要求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上述要求,作如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准确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②学习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对小说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综合运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再现法等落实本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3.情感态度目标:①思考如何看待金钱与亲情之间的问题,获得正确的价值观。②学习并尝试全面、客观地分析人和事的思维方式。③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一、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设置具体问题,概括情节以及训练跳读、选读等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二、品析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选择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一、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网络上对相关人物的评价,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人物。)二、准确把握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对两组人物的客观评价,发现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并采用情境再现法,让学生尝试处理金钱与情亲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评测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一、分析人物称呼1、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是什么关系?2、文中菲利普夫妇是怎么称呼于勒的?二、概括故事情节1、这样两组感情色彩迥然不同的称呼是指向同一个人吗?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能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吗?三、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见到于勒前,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读。①、人物在语言中表现出怎样的心情?②、怎样读才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这种心情?③、人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2、见到于勒后,菲利普夫妇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3、在你眼中,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四、把握小说主题1、展示网络上网友对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评价,让学生思考两种说法是否合理。2、提问:悲剧产生的原因究竟在于谁?五、揭示现实意义1、假如你也有一个于勒这样的叔叔,你会怎么做?2、你认为莫泊桑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3、小练笔: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课后反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总体思路和效果可以概括为:由粗到精,由浅入深。个人感觉收获颇丰。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指导体现在:一、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授课中捕捉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教给他们通过安排重读、调整语速、语调等方式,突出关键词,进而呈现人物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情绪,随后再次通过朗读展示调整后的改变。再设置分角色朗读环节,印证学习效果。二、在挖掘主题及其现实意义环节,通过设置“莫泊桑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元化地把握小说主题。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朗读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解决了个别学生不能合理安排重音及语速的问题,从学生齐读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基于朗读基础上的人物形象分析也是成功的,学生对于人物语言中表现出的情感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把握准确。人物评价环节的设置效果不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题,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最后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挖掘也是有必要的,不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且彰显了这篇小说本身旺盛的生命力,这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课标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九年级上3.3我的叔叔于勒-语文-初中--3701030007《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要求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