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是个大数,了解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含两级的数。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2.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按级读数。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亿以内每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教具: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学具: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两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我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读法、写法,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2.5080是由()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4..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5.读一读:246106724005080。读数时要注意什么?6.课件出示老师收集到的信息:四年级的小明同学身高150厘米。爸爸买了一台手提电脑,价格是7008元。皮衣打折后的价格为2161元。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三、探究交流,获取新知(一)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这些数是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比万大的数,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要认识这样的大数首先就要先认识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等知识。出示例1:北京人口:19612368人。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1.回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个、十、百、千、万。如果有学生说到十万就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2.课件展示:数一数: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照这样你能接着数吗?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万、千万、亿。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介绍:十进制和数位。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4.制作数位顺序表。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制作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然后就题目后面的三道题进行交流。5.介绍分级方法。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也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善数位顺序表。亿级万级个级…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6.练一练,在计数器上拨数:(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7.数值。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例如:125是三位数1067、5080都是四位数。那么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是几位数呢?(8位数)在19612368中9在十万位,表示什么?(9个千万),你能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学生练习。8.小结: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分小组试着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9.独立阅读书第4页你知道吗?让学生体会一亿有多大。感受一亿有多大,为下节课的“亿以内数的读写”打下基础。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1)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2)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42000000次。(3)2014年全国有9390000名学生参加高考。(4)到2014年,山东省人口老龄化进入高峰期,老年人口数目已经达到95793100人。2.完成教材第8页的第1、2题。五、总结方法,提升兴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吗?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迁移能力。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读法。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1.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2.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2.师: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信息中的数,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读法做准备。】二、探究新知(一)整万数的读法1.2496写在个级上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2.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3.试一试:308000040500000师:这两个数怎么读?4.比较(1)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2)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设计意图:把个级上的数移到万级上,使学生感到两级上数的读法有练习,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二)含有两级数的读法1.出示:54621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2.出示: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1)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2)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3)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0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练习:做一做第2题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设计意图:在读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体会0的读法,通过找哪儿的0读了,哪儿的没读,引导学生发现0的读法,并把0的读法还归结到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便于学生掌握】(三)总结读法师:再把这些数读一读。2.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3.汇报:(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1.练习:做一做第3题(1)师:读一读这些数?(2)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3)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4)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2.教材第8页第3题(二)提高练习:教材第10页第14题【设计意图: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要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分级是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读数后交流方法,进而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材第10页第14题是较灵活的题目,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读数的方法。】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1.课件出示信息(1)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米。(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3)世界现有哺乳动物20个,四千零一十种。(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4.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二)点明课题1.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2.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信息,写出信息中画横线的数,一方面,可以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写法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二、探究新知(一)写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1.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230184)(2)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方法二: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写在万级,而把184写在个级?4.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5.小结:(1)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二十三万”说明23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就写在个级上。(2)师:万级上的23怎么写?(与以前写23一样)(3)师:写个级上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千位上写0)教师边讲边对着数位表板书。5.师:我们写得对不对呢?应该检查一下,怎么查?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方法一:把写出的数读一读,与要写的数对照进行检查;方法二:把数再写一遍,看两遍写的是否一样。【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都会从高位写起,都会把23写在万级,把184写在个级,抓住这一共同点,突出“万”字的重要。写万级上的23时,注重与已学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通过提问“个级上的数怎么写”,突破“什么时候写0”这一教学难点。】(二)写其他三个数1.课件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2.师:这几个数怎么写呢?试一试,这些数位数比较多,注意检查。3.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圈出“万”字,“万”字前面的数写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写在个级)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3026000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4007004.补充:五万零三师:这个数会写吗?问:五万零三,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大家写出了三个0?师:写数与读数不同,读数是每级中间或级首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写数正好相反,要把读出来的零还原回去,数中虽然只读出了一个零,但实际上这个数的千位、百位和个位上都是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这三个数位上都应写0。【设计意图:学生对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再写出三个数,强化学生的认识,为总结写数方法做准备。补充四万零九十的写法,突破“写几个0”这一教学难点。】(三)总结写法法1.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2.汇报:(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三、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1.练习:做一做2.教材第8页第4题(1)师:没有数位顺序表了,你能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2)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如:方法一:自己写数位;方法二:先确定是几位数,画小横线确定数位;方法三:边写边分级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师: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如果像这种写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便捷?(4)师:我们可以边写边分,就相当于数中的“万”字。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3个千万、5个十万、6个百(2)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问:这些数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吗?(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设计意图:没有数位顺序表的支撑时,也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办法,突出分级的重要。】第四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学活动设计突出以下两点: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教学时先着重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比较方法,再通过类推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2.在交流互动中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由于位数多、易看错,所以在教学中要强调通过分级来明确两个数。分别是几位数,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要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还可以告诉学生,数的比较可以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学习目标1.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2.经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迁移内推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学习难点会比较位数相同的亿以内数的大小。学习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复习题。(1)下面这些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6730003652000076980006732000(2)比较数的大小。213289763525437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了回忆,那么该如何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呢?(板书课题)1.(1)看课件,同桌间互相说说这些数各是几位数,它们的最高位是什么,然后全班交流汇报。(2)独立完成习题,同桌交流订正。并以这两道题为例回忆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1.填空。(1)673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2)3652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7698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答案:(1)6;十万(2)8;千万(3)7;百万2.在()里填上“>”或“<”。(1)556()565(2)897()965(3)324()3240(4)6430()25答案:(1)<(2)<(3)<(4)>二、结合情境,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例5。组织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取信息。2.引导学生从直观上进行比较:2011年哪些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多些?哪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少些?3.课件出示三组数,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比一比。6080036582006065002116100253630041854004.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亿以内两个数的大小?5.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数位上的数……1.观察情境图,谈谈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2.观察图中各数据,比较并作出判断,汇报:608000和606500这两个数的位数少,数就较小;其余几个数的位数多,数就较大。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进行比较,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4.明确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一种是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5.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将比较大小的方法用规范的语言总结。3.想一想,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分几种情况?答案:分为位数相同时和位数不同时两种情况,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4.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1)76664○75664(2)89620○9877(3)451572○543311(4)6790500○6970500答案:(1)>(2)>(3)<(4)<5.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70600807006080700608007068000答案:7006080<7060080<7068000<70060800三、巩固练习,提升反馈。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订正。2.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对齐数位纵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1.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学生能在引导下把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分为位数相同时和位数不同时两种情况。由于亿以内数位数较多,如果不把原数分级,很容易数错位数,在课堂上我忽略了这一点,只强调让学生知道比大小时先数数位数,却忽略了让学生找出什么样的方法去数位数不容易出错,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候,部分学生采用了把数进行分级再比较的方法,很有效也很准确,但由于时间的问题,没能及时在课堂上加以引导,需要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并进行补救。教师点评和总结:第五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目标:1.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3.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2.师:这里有一些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准确数,近似数)3.师:有些数据前有“约”字,或后面有“多”字,这是什么意思?4.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个2014年世界杯赛事举行期间,共有大约15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时就需要近似数。图中这些画横线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二)点明课题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设计意图:关于近似数,学生在前面已经有过简单的认识,这里借助情境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阅读、思考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方法回顾、准备。】二、探究新知(一)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便捷(1)课件出示:师:这是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图,血液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滴血液中有多少红细胞呢?男生女生分别看,看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出这个数。一方看时另一方闭眼。能读出来就举手。男生看到的:红细胞:5000000个女生看到的:红细胞:500万个(比赛结果肯定是女生用时短)(2)出示:红细胞:5000000个

红细胞:500万个师:男生为什么会慢些呢?(后面的0太多了,读起来太麻烦)(3)师:像这样,个级上全是0的数,是整万数,这样的数0太多了,我们读、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时为了读数方便,会把整万数改写成像500万这样用“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怎么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二)求近似数1.课件出示:(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题中的“大约”、“万”)。这说明要省略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还要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万的数。把不是整万的数写成整万数,这个整万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呢?2.求12756的近似数(1)师:12756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图。①课件出示:②师:在这条数线上,用这个点表示10000,这个点表示20000,这两个点中间的点表示多少?(15000)③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2756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④师:从数线上看,12756接近几?(10000)3.求1389000的近似数(1)师:1389000的近似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2)师:我们也来看看图。①课件出示:②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389000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③师:从数线上看,1389000接近几?(139000)【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在重点字,说题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求近似数,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已有一些粗浅地认识,因此,这里放手让学生说出这两个数的近似数,然后引导学生在数线图中找到这两个数,并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三)理解“四舍五入”法1.师:观察这两幅图,想一想,12756为什么约是10000,而1389000约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边,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边,更接近1390000)2.师:大家很会观察和比较,你们找到了一个标准,就是中间这个数。10000到20000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这一段都是10000,它们的一半是5000(课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变红,1385000千位上的5变红),12756只比10000多2000多(课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变红),不够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数它和它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12756接近10000。这里用什么号连接?为什么?改写的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用什么号连接?3.师: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课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变红),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所以1389000约等于1390000,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39万,用“=”连接。4.找一找,想一想(1)师:想一想,是“舍”还是“入”,哪一位上的数起了关键作用?(千位)(2)师:我们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也就是个级上的四位,所以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很重要。(3)师:结合数线图找一找,1□756的近似数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数就是20000了?(4)师:不看图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数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数就是1380000了?5.小结:(1)师:求近似数时,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2)师: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将“四舍”和“五入”对比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看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及“舍”或“入”的原因。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进而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出“四舍五入”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四)试一试: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由于题目没有要求改变计数单位,所以省略尾数后应改成0。【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在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4页第3题2.教材第15页第4题3.□里可以填哪些数字?21□975≈29万

34□041≈35万

53□6831≈540万

2□3572≈20万【设计意图: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发散性思维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第六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图片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3.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三)符号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5)课件出示:(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3.介绍阿拉伯数字(1)课件出示:(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一)认识自然数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3.看教材第17页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三、知识运用1.教材第22页第1题。2.教材第22页第2题。第七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对亿以上数的读法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1.复习导入,铺垫新知。上课开始,利用复习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使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做好准备。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交流总结——熟悉巩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并与伙伴交流讨论。在探究新知识的各项活动中,学生充满了自信,一次次成功探索,给学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习目标1.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2.使学生经历读亿以上的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学习难点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习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1.下面这几个数你还会读吗?出示:30706900700054361000000(1)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课件:分级)指名读。(2)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板书课题)1.(1)同学们看课件,读数。交流得出:要先分级,4位一级,再从最高位读起……(2)引导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读数。74380000()5041070()56600560()答案:七千四百三十八万五百零四万一千零七十五千六百六十万零五百六十2.读数。(1)609000704000(2)20002000000(3)730400500300答案:(1)六千零九十亿零七十万四千(2)二百亿零二百万(3)七千三百零四亿零五十万零三百3.同桌合作随机抽出3组做读数的练习题。提示: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纠正、点评。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师:引导学生迁移亿以内数的读法尝试读出7000000000。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70万呢?(2)质疑:为什么“70”后面要加一个亿字?为什么所有的0都不读?(3)学生尝试读数。10040002000400305000000(4)组织学生讨论:每级的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5)结合实例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1.(1)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读数。因为70在亿级,所以读作七十亿。(2)同学们交流后明确:亿级上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亿,读的时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不论哪一级的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都不读。(3)读数,同桌间交流订正。(4)同学们交流后明确:每级中间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亿以上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是相同的,只是多了亿级上的数,读的时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订正。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选出错误较多的题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由说一说。2.布置作业。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教学时抓住了以下几点:1.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探索;2.交流方法;3.练习活动。以亿以上数的读法为例,我先让学生借助读亿以内的数的经验,试读出例题中的数,再让学生交流读数的方法,并由此总结出亿以上读数的方法,然后组织读数活动。这三个基本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交流总结——熟悉巩固获取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讨论总结出正确简便的读数方法,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师点评和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例2,做一做1、2和练习三5、6。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写亿级的数。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写出下面各数。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2.展示学习目标。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3.导入新课。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5.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二、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纲(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2)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3)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针对提纲,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三、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1.整亿数的写法。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2.非整亿数的写法。三十亿九千万写作: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二)师生合作1.重点处理0的写法。(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2.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四、达标训练

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二十五亿写作:四百九十亿零六十万写作: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2、写出下列各组数三十三十万三十亿一百零七一百零七万一百零七亿(3)九千二百九千二百万九千二百亿五、当堂测评1、写出下面各数二亿四千万五亿零六百二十万三十亿八千零七万二千零六十亿零九万六百零六十亿零九万2、填空。A、十亿位的计数单位是(),百亿位的计数单位是()。B、一个数的亿位上是5,表示(),一个数的千亿位上是7,表示()。C、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二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D、最大的八位数是(),最小的九位数是(),它们相差()。3、回答下面问题A、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亿位?B、万位的右边一位是什么位?左边一位呢?C、500030002中、“5”“3”“2”各表示的意义。4、堂清反馈。第八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课题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改写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了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尝试完成,轻松地掌握了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学习目标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2.使学生经历改写和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1.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2.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学习难点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学习。学习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出示一组人口数据信息。(1)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0000人。世界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0000万人。(2)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00000000人。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3亿人。师:每组中的数的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2.揭示新课。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位单位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1.(1)学生看课件,读信息。(2)学生交流得出:每组中的第二种表达形式简单、好读、省时。2.明确本课所学内容。1.填空。(1)170000=()万(2)70350≈()万(3)6080000=()万(4)3076400≈()万答案:(1)17(2)7(3)608(4)308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800000000(2)27000000000(3)4800000000(4)10500000000答案:(1)8亿(2)270亿(3)48亿(4)105亿3.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1)548000000≈()亿(2)3795000000≈()亿(3)690000000≈()亿(4)3058000000≈()亿答案:(1)5(2)38(3)7(4)314.延伸练习。(1)29970000000≈()亿(2)9988520000≈()亿答案:(1)300(2)1005.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1)986523140≈99亿(2)2314600000≈231亿答案:(1)最大填9,最小填5(2)最大填4,最小填0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1)多媒体课件出示:300000003000万150000000015亿500000000050亿仔细观察,说说每组数据相等吗,是如何改写的?(2)出示例3,引导学生尝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3)引导学生归纳改写步骤。2.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1)课件出示:四(2)班有学生45人;全球总人口数约是70亿人。上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例4。1034500000≈()亿9876540000≈()亿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习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3)尝试改写,交流汇报。(4)师生共同总结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1.(1)学生观察得出:每组数据数值是相等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相机引导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探索亿以上数的改写。(2)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小组长汇报。1000000000=10亿 530500000000=5305亿(3)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改写。2.(1)学生交流:45是准确数,不多也不少;70亿是一个近似数,可以是70亿多,也可以不到70亿。(2)明确题意:回忆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的方法;讨论交流亿以上的数该如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3)学生独立改写,汇报改写结果。1034500000≈(10)亿9876540000≈(99)亿(4)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总结。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3题,第21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全班交流、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说一说。2.布置作业。 1.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对于亿以上数的改写,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万”作单位的数,仿照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投入其中,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强调“先分级,再改写”,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可以。对于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课件通过情景环节的引入,引导学生得出:要用“四舍五入”法,是四舍还是五入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也就是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教师点评和总结:第九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时努力体现以下两点:1.在学生了解了计数工具的发展历史后让学生认识计数工具——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计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拨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2.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学生对计算器并不陌生,因此,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发现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把计算和探究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2.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计算器的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4.感受到使用计算工具计算的方便、快捷。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习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习难点明确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功能键指示图,两种不同的算盘图,计算器。学具准备:计算器每人一个,算盘每组一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1.教师出谜语:脑子真灵便,是数就会算;算盘比它老,它比算盘小。(打一电子用具)2.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计算工具。3.相机引入课题。(板书课题)1.猜谜语——计算器。2.说自己见过的计算工具。3.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使用的计数工具是()。答:算盘。2.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答案:计算器。3.()世纪()年代,科学家发明了最早的电子计算器。答案:20404.拨珠练习。在算盘上拨出924,4630,25307,3579082。同时指出哪一档是个位。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相互订正。5.用计算器计算。(1)462+768=(2)2501-193=(3)39×56=(4)8032÷32=(5)139×24=(6)2017-1098=答案:(1)1230(2)2308(3)2184(4)251(5)3336(6)9196.找规律填数,再用计算器验证。例:9×9+7=8898×9+6=888(1)987×9+5=(2)9876×9+4=(3)98765×9+3=(4)987654×9+2=答案:(1)8888(2)88888(3)888888(4)8888888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2.算盘的认识和使用。(1)师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组成,欣赏不同的算盘图。(2)引导学生交流算盘的有关知识。(3)组织学生读出教材第24页算盘上的数,并写出来。3.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便捷和广泛应用。(2)认识计算器,验证各个功能键的作用。(3)补充说明计算器上具有特别功能的键。(4)计算器和算盘相比,有哪些优点?4.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1)出示第26页例1:尝试用计算器计算。(2)在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吗?(3)巩固练习。825-13826×39312÷8(4)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5.观察,发现规律。(1)出示例2,组织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2)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例2中各题的答案。1.学生阅读,感受科技发展的迅速。2.(1)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并了解算盘。学生用手指一指档和梁,拨一拨算珠,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算盘的组成。在老师的组织下欣赏不同的算盘图。(2)在交流中了解算盘的有关知识。(3)同桌两人互读、订正,然后写下来。3.(1)观察情境图,感知计算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交流它的广泛应用。(2)拿出自己的计算器,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交流、验证每个功能键的作用。(3)倾听老师的讲解,感知小计算器的大用途。(4)通过对比发现:计算器更加好学、好用、便捷。4.(1)使用计算器计算,汇报计算结果。(2)自由说一说,交流自己的疑惑。(3)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4)老师出题,全班进行计算比赛。5.(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算式和结果,发现规律。(2)直接写出右边各题的答案,用计算器验证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上网了解计算器的其它功能。2.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1.独立完成,然后交流。2.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整节课的安排上,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计算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在本节课中,最大限度的营造了数学氛围,让学生充分的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师点评和总结:第二单元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题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内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此,在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1.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根据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主观探究愿望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在生活中探究与感受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估一估、测一测、围一围、想一想等活动,实际感受、体验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这种亲身“体验”,远比老师的传授奏效。学习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学习难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卷尺学具准备:卷尺课前测量的相关数据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2.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面积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公顷和平方千米”。(板书课题)1.学生自由交流。描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所表示的大小。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答案: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像课桌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平方米作单位。2.填一填。(1)3平方米=()平方分米(2)2平方千米=()公顷(3)400公顷=()平方千米(4)6公顷=()平方米(5)1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答案:(1)300(2)200(3)4(4)60000(5)10013.一间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答案:6×8=48(平方米)10000÷48≈208(个)答:28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课桌面的面积约20()(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3)休闲广场的面积约6()(4)教室地面的面积约60()答案:(1)平方分米(2)平方千米(3)公顷(4)平方米二、实践活动,明确概念。1.组织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2.巡视指导并及时改正学生活动中的错误。3.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大小,估一估。4.告诉学生像这个正方形这么大的面积就是1公顷。5.引导学生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6.引导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进率。1.分成4组,每组组长负责分工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2.每组学生均匀地站在测量出的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每条边上。3.观察这个正方形,估一估有多少个1平方米。4.再仔细观察,在脑海中形成1公顷的实际大小。5.少数同学会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6.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在头脑中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表象。三、进一步探究,形成空间概念。1.回教室,出示第34页“鸟巢”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鸟巢”的面积。2.引导学生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了解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1)师: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2)出示第35页“天安门”图片,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3)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1.观察情境图,感受20公顷有多大,合多少平方米?20公顷=200000平方米2.(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交流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刚才实际测量的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想一想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合在一起的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2)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3)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6页第5题,第37页第7、8题。2.阅读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了解“亩”这个计量单位。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2.自行阅读。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六、教学板书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一说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最后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不乏精彩的回答,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会拿学校、操场比较。练习中,学生对是选择公顷还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时对于换算,因为进率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教师点评和总结: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38—P39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复习线段的特点。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二)探索发现1、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2)直线可以用“直线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端点数延伸度量线段射线直线思考:由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几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3、认识角(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2)建立角的概念回忆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到底什么叫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三)巩固发散1、一条长5分米的()。A直线B射线C线段D以上答案都可以2、直线和射线比()A直线长B射线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3、P39做一做独立判断,指名订正教师指导: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4、P39做一做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教师指导: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名称 联系 区别线段 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 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 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也很积极,从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方面的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角的表象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目标1.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2.在掌握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的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大小的角。3.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学习难点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会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学具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2.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1.学生观察、比较、汇报。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填空。角有()条边,()个顶点。答案:21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3.把量角器介绍给其他的小伙伴。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介绍,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4.在量角器上找到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提示:鼓励学生积极行动,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5.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答案:60°90°120°6.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角,并量出它们的大小。提示: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书本第40页两个角的大小。(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3.量角器的认识。(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2)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4.探究量角的方法。(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2)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学生尝试量角。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1.(1)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大(或小)多少。(2)学生讨论、交流用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不足之处。2.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交流对1度角的认识,知道1度角的大小和写法。3.(1)观察量角器。(2)同桌间说说观察后的发现。小组内汇报对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认识。4.(1)学生思考,大胆猜测量角的方法并交流。(2)学生边听介绍,边用量角器尝试度量自己画的角,记录角的度数,同桌交换测量,相互验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读数,说说为什么这么读。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的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的将角进行分类。教学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教学方法:演示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眼罩、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猜谜引入。(分解不用牛刀-角)2、什么叫做角?谁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3、角有大有小,为了将角进行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板书:角的分类)4、看,这些角一样大吗?如果将这些角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应该怎样分?(小组议一议)二、学习新课1、回顾锐角、直角、钝角。点拨问:在这些角中你能一眼认出来的角是哪种角?(直角同时板书)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它等于90度,那么你能根据图上角的大小以90度为准给这些不同的角分类呀?(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反馈: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按角的度数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师根据学生所回答,边板书锐角和钝角及其特点。)2、利用活动角叉开的角开火车回答练习三种角。当活动角叉开到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这是什么角呢?(生质疑)。3、引入平角的学习(1)、师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2)、这个角是多少度?(量角器直观测量180度,并说明是两个直角组成的。)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课件出示定义。)(3)、平角质疑:有人说:平角就是一条直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4、周角的学习。(1)教师演示。还是这个角,我们把它再打开,让学生看清活动角把转动了一周,两条边重合了。(2)教师课件出示周角的演示过程。问:这个角还是角吗?它很特别,一起来看看这个角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什么特点?(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