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幽门螺杆菌-HP第三组发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流行与防治发现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培养非选择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哥伦比亚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以及Wilkins-Chalgren琼脂。培养基中需加7%-10%的去纤维蛋白马血。选择培养基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啶酸、二性霉素B、多粘菌素B以及甲氧苄氨嘧啶(TMP)用于培养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应置于生理盐水、营养肉汤或20%葡萄糖中,然后立即转送到细菌室培养。如果标本不能在4个小时内培养,就应放在4℃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长期保存用于培养的活检标本的唯一方法是将其置于-70。C或液氮之中。致病侵袭力表面结构侵袭酶鞭毛菌毛粘附素SOD,过氧化氢酶尿素酶—形成“氨云”保护层毒素空泡毒素A—VacA基因表达细胞毒素—CagA基因1.鞭毛—强动力性,穿透黏液层
3.尿素酶的作用
H+H+H+H+H+H+NH3NH3NH3NH3NH3CO(NH2)2CO2+NH3
尿素尿素酶4.酶和毒素的作用
侵袭酶:SOD,过氧化氢酶—不受中性粒细胞杀伤空泡毒素(VacA)蛋白: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空泡样变VacA可能利用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结合,然后通过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离子进入引起弱碱积聚,随后因渗透压变化而导致水份不断流入,囊泡肿胀形成空泡。毒素相关(CagA)蛋白:仅存在于60%-70%的H.Pylori中。致病机理①胃内幽门螺杆菌的鞭毛在胃粘液层内部移动、并附着于上皮细胞的表面。②尿素酶遇上黏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中和了胃酸。③没被胃酸杀死的幽门螺杆菌在黏液层进行增殖。此外,趋化因子将周围的其他幽门螺杆菌引来。④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各种分解酵素破坏了黏液层,让失去黏膜保护的上皮细胞发炎(参考图中央)。此外细菌分泌出的VacA等毒素(右)、透过IV型分泌装置注入上皮细胞的反应器(effector)分子(左)对上皮细胞产生伤害,让发炎的症状恶化。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HP与胃炎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1/6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粘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HP与溃疡细菌的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的反应性(例: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粘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
nohp,noulcer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还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致病因素。HP与胃癌免疫性抗原第一次入肠道→集合淋巴结(Peyerpatches)→激活T细胞、淋巴母细胞→分布至胃肠道粘膜以及胃肠道外粘膜组织抗原第二次入肠道→产生免疫反应非特异性的宿主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应答单核肥大细胞应答NK细胞应答特异性宿主免疫反应特异性T细胞作用特异性B细胞反应侵入性侵入性检测方法:依赖于胃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如W-S银染、改良Giemsa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细菌培养基因检测方法(如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免疫检测尿素酶(IRUT)(内镜与活检钳消毒不严格可造成医源感染诊断方法HP最可靠最基础的细菌分离培养尚未能普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学检查试剂繁多,缺少统一标准。非侵入性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不依赖内镜检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UBT)15N尿氨排泄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及分泌物(唾液、尿液等)抗体检测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检测(病人依从性较好)检测费用贵,不宜推广。治疗方法-----联合用药hp主要寄生在粘液层下面,胃上皮细胞表面。注射途径用药,对它无作用,经口局部又因为胃酸环境.粘液层的屏障及胃的不断排空作用,使药效也大大地受到了限制。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耐药菌株等问题。在我国H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甲硝唑的耐药率>70%
克拉霉素的耐药率>20%
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2.7%三联治疗:抗酸分泌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流行病学HP为一种传染性疾病,若不进行治疗,几乎终身处于持续感染中。胃病患者中Hp检出率远高于人群中总的检出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明显季节分布,7~8月为最高峰家庭内有明显聚集现象流行分布西欧30-50%东欧70-90%美国/加拿大30-40%亚洲70-80%拉丁美洲70-90%非洲70-90%澳大利亚20%预防“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快中子增殖堆及配套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分级设备地矿勘测设备:钻探机合作协议书
- 可穿戴设备电池寿命测试规程
- 2025年镁质瓷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治疗精神障碍药项目合作计划书
- 阿凡达观后感生态与文明的思考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
- 三字经经典解读与传承
- FDU-PB-22-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上半年赣州市于都县招聘城管协管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专题十四立体几何综合文含解析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第3课时二次根式课件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医疗器材申请物价流程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