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
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导学案
----------------------------------------------------
----------------------------------------------------
------------
课题:《归去来兮辞》备课人:高一语文组上课时间:
08--09-26导学案总数:15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2、理解小序
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
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
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家境贫寒,
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等小官。憎恶黑暗的官场,不肯
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
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
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
下他的隐士情怀。
二、知识温故
我们学习过《归园田居其一》,请那位同学给背诵出来,
并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
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主旨:
三、课堂导学
1、解读题目: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
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
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
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
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
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
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
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
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
“兮”都是语助辞。
2、时代背景:阅读背景知识拓展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
概括出来。
概括:
3、请同学主动试读“序”部分,再分组朗读各段。
请同学们找出刚才朗读不太正确之处,并加以校正朗读。
4、通过朗读,请同学们概括说说序和各段写了什么内
容?
明确:
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
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
官回家写起,说明“归去”是应当的;有了这层意思,对比
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
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
第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
第二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
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5、“序”中表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三点理由:
(1)
(2)
(3)
6、默读“序”部分,借助注释翻译。请几位同学对
“序”作准确翻译。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浔阳(xún)荒芜(wǔ)惆怅(zhànɡ)耘耔(zǐ)
B.熹微(xī)稚子(zhì)盈樽(zūn)眄庭柯(miǎn)
C.怡颜(yí)容膝(xī)流憩(qì)遐观(xiá)
D.出岫(xiù)西畴(chóu)船棹(zhào)遑遑(huánɡ)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眷然有归欤之情依恋的样子
情在骏奔骑着快马奔跑
B.非矫厉所得勉强克制
眄庭柯以怡颜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
C.当敛裳宵逝收拾衣物
悟以往之不谏不能挽回
D.倚南窗以寄傲寄托自足自得的心情
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3.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
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
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
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
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
影响。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
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
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又名潜,自号“五
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4、翻译下列句子。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4)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
遂见用为小邑。
(5)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
所得。
背景知识拓展
1、【作者小传】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死后友
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
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
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
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他在青年时代怀
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
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
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
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
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
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
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
2、附《序》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自给。孩子很多,
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
友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
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
会上动荡不安,心里畏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
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
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
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
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
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
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
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
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注:慷慨-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啬。这里是
“感慨”义。
3、《归去来兮辞》的隐士文化解读
《归去来兮辞》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
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
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我们若穿越
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
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
淡的隐士文化(所谓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
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消极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它是古代
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从传说中的许由,
先秦时代的接舆、庄周到清代的随园主人袁枚等,隐士文化
延续几千年),从中窥斑见豹地透视到中国古代隐士的传统
情怀。
一、厌恶官场,鄙弃功名。
陶渊明“厌恶官场,鄙弃功名”的价值取向有一个形成
过程。他在年轻的时候有过“大济苍生”之志,决意不肯老
死穷庐,曾多方谋求一种实现“猛志”的途径,也就是出仕。
但当时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严
重地阻碍了陶渊明的仕途发展。所以,他五次出仕,也只任
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前后13年时间大部分在
家赋闲。这样的勉强出仕不仅对他的大志无济于事,而且使
他见识了官场的龌龊和阴暗,充分地加强了他“深愧平生之
志”的生命悲剧意识。于是,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天性点
燃了他归隐山林的决心。在辞去彭泽县令后,他就断然走上
与仕途生活决裂的道路,真正解甲归田了。《归去来兮辞》
就是陶渊明初归家时所作。开篇即直呼“归去来兮,田园将
芜胡不归!”这是诗人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喊出来的肺腑之言,
喊出了他对于出仕的悔恨,一个“胡”字更是掷地有声,饱
含强烈的谴责和质问直逼自己的灵魂,理智的认识到“今是
而昨非”。他为自己“实迷途其未远”的现实而庆幸,更为
有“知来者之可追’的未来理想而欣喜。其实,陶渊明的出
仕除了为实现其少年大志之外,还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他在
《归去来兮辞序》中道出了个中缘由:“余家贫,耕植不足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但陶渊明不容自己的气节
沾上半点污秽,他在序中感叹:“饥论员切,违己交病”,
其痛恨的心情是何等诚挚啊!他在挫折的仕途中彻底反省,
视功名利禄如粪土,高唱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毅
然归人园林。这与他在《归园田居》里发出的追悔之声--“误
落尘网里,一去三十年”--是一脉相承的,其厌恶官场、鄙
弃功名之心可以天鉴。
二、娱情诗酒、崇尚自然。
饮酒赋诗是隐士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隐逸文学关涉诗
酒是隐士文学的一个重要表征。苏轼说:“渊明之诗,篇篇
有酒”,虽然不失夸张,但是陶渊明题为“饮酒”的组诗就
有二十首之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归隐后的第一件乐事应
该也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斟满一杯
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那份沉醉,都是陶渊明追慕已久
的个性释放。酒能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
陶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
界。这与隐士的心境恰好吻合,他们是在借酒解忧。不仅如
此,文人雅士的琴书之乐更添一种别致的浪漫情怀。诗中
“乐琴书以消忧”“临清流以赋诗”便是陶渊明难得的雅趣。
荀子曾在《乐论篇第二十》中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
瑟乐心”,因为钟鼓为金石之声,雄浑壮美,适合于言志;
琴瑟之音则平淡、雅和,适于养心。陶渊明推崇琴乐琴风,
是在返朴归真、怡然自得的生活中体会到的隐士情趣,是诗
人摆
脱官场压抑生活的束缚后所得身心之乐。
历史上的隐士大多隐居山林,朝夕以山水为伴,游乐于
山水之间。这种寻求山林的野趣和娱情诗酒的雅趣一样,共
同点缀了隐逸之土心灵清纯的晴空。作为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的陶渊明当然不例外,他皈依自然是天性的膨胀,故而回家
心情急切而舒畅,和着“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的节拍,“问征人”、“恨晨光”,实在亲切感人。诗人愉
悦之情不可抑制,自家钟爱的“衡宇”、“僮仆”、“稚
子”、“松菊”、“酒樽”早已激动地奏起了闲居生活优雅
的旋律,让诗人领略到无尽的闲情逸致:“引壶觞”“眄庭
柯”“倚南窗”“涉园林”“策扶老”、观云山、望飞鸟、
“抚孤松”。这就是诗人安身立命的人生之所,与黑暗现实
浑浊官场格格不入的田园。诗中提到的孤松、秋菊、白云、
归鸟,无不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清代文人就有“菊令人野”、
“松令人逸”的感叹。显然,陶渊明是借这些物象修身养性
以澄清性情,抒发高洁雅致而独傲江湖的情志。这种物我为
一,宠辱相忘的生活境界何尝不是陶渊明崇尚自然的真实写
照呢?
三、尽享天伦、体验农趣。
中国人自古崇尚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这种追求血脉相
连的亲情文化,是许多无为甚至有为人士的理想园地。陶渊
明隐居在家,天伦之乐也随之成为他清谈人生的寄托。他曾
在许多诗篇中写到小孩在他身边嬉戏,牙牙学语。如在《和
郭主簿》中感受到“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在我侧,
学语未成音”的天趣。陶渊明直奔家门时,温情满怀的或许
就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真诚场景,其坦率天真的人
性美熠耀着屋宇,有了这样的深情厚谊,官场的那种曲意逢
迎,装腔作势就显得可鄙可憎了。所以,他下决心:“息交
绝游”,完完全全地把自已放置在这温暖的窠巢里,尽享
“悦亲戚之情话”的缠绵。
陶渊明是一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的儒者,恪
守着“穷则独善其身”的律规,但他又敢于冲破孔孟儒家鄙
视劳动的思想樊篱,亲自参加劳动,尽情的讴歌劳动,这就
当时文人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春天到了,他和“农人”
一起去从事劳作,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甚至是一种别样
的浪漫情调。他诗化了劳动情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这里寻不到诗人半点苦恼的踪迹,出去劳作的荷锄担物在诗
人笔下仿佛神仙游历佳山胜水一般悠闲。他把春景也描写的
美丽动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万木逢春,
小溪潺湲,一片盎然生机。诗人如置身画中“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满心的喜悦始终荡漾在他的脸上。这也是
诗人自然、洒脱的人生追求。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歌颂
劳动的文人,这是中国文学的幸事。
四、抚摸伤痛,不忘忧思。
陶渊明毕竟是一位刚刚归隐山林的文人,情感的欢畅和
忧思交替涌现,才不算矫情,诗人也才不显天真和做作。在
诗中,陶渊明没有把情感单一化,闲居心情愉快中夹杂着沉
郁。这种复杂心情也时隐时现:“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
盘桓”他哀叹自己的不幸人生:“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
行休!”消极情绪和盘托出,同时也透出不甘心自己的一生
就这样也归田而“行休”的伤感。我们虽然不敢武断地说他
像我国古代一些隐士(如姜尚等)一样走“终南捷径”或“亦
宦亦隐,以待明主”之路以实现宏伟大志,但他那颗不忘世
情之心是可以触摸到的。是客观条件限制了陶渊明(“世与
我而相违”),不可能使他有什么大的作为,因而他愤恨起
与他高尚节操不合的社会环境,选择了老庄的“以自隐无名”
道家思想来劝慰和强迫自己,“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
奚疑!”,说明他处在极端不合理的现实中,想用这种态度
消除思想矛盾,完全超越于现实之外。其实,这有违于他的
初衷,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至于以后他“连辟公
府不就”又另当别论了,那是他彻底淡忘世情的坚决态度。
而作此诗时的诗人则受挫官场,其徘徊哀伤之情是真实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真正的隐逸文人形象才鲜活地矗立在我
们眼前。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
着我国古代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心态,而《归去来
兮辞》逼真地再现了一代隐士生活的心路历程,是我们了解
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不可视而不见。
为“南北文章之绝唱”,实在不仅仅是溢美之词。
自我总结
高一语文导学案
----------------------------------------------------
----------------------------------------------------
------------
课题:《归去来兮辞》备课人:高一语文组上课时间:
08--09-27导学案总数:16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领会诗人的感情志
向,明晰诗人形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大背景下,他却沉迷于采菊栽柳、
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向
乡里小儿折腰”,他毅然抖落身上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
归隐山林。他用一篇辞赋作了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
镳的宣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陶渊明这篇洗尽铅华的千古妙文--
《归去来兮辞》。
二、知识温故
读准下列字音:芜()奚()惆怅()谏()遥遥()
瞻()横宇()载()欣栽奔
稚()盈樽()壶觞()酌()矫()首盘桓()壑()
崎岖()涓涓()曷()靡途()稔()轻飏()熹微()
眄()岫()西畴()棹()耘耔()皋()
三、课堂导学
(一)分组朗读各段,然后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根据
文义揣摩。
1、通假字:“衡”通“横”。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①之
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
东父老)君将哀而生之乎(我)之子于归(这、此)郯子之
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感吾生
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
与补语间,得)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以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余船以次俱
进(按照)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
寄傲(表目的,来)中丞匿溷潘以免(才)诸侯以公子贤,多
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
“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
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
来!”.
3、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
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义“交通”、
“交友”等。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
存亡等情况,或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
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义为“寻找”“追寻”
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今义“景色”,
“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义用于跟自己家庭
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
们谈知心话。)
4、一词多义
心①因事顺心(心意)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
之类。)
夫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
词)
事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②从人事(指治人之
事)
故①故伎求之(所以)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
友)
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
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①载欣载奔(跑去)②情在骏奔(奔丧)
5、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第二个“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
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
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
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
船。)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乐:形容词用作动
词,意动用法)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
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②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
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
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
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③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
急于去奔丧。)
(二)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段:
2、3段:
4段:
(三)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1段:
1、语句解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喟,耐人寻味,生命
智慧,亦尽在其中。但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
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
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
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
“漂泊地”,而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
“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乎荒芜呢?庭院中
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
在思念中日渐憔悴?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
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缘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
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
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缘于“知止”
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悦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
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
不同。
陶氏的归隐是对官场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找真
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
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
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
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2、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
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探究学习: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
家的诗人陶渊明。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
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
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
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
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
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
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
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
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四)边读边译与探究学习第2段:
1、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
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
影么?
探究学习:“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人室,有
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
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
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
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
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
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
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
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
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2、辞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探究学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
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陶
渊明的诗中离不开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
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
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
世态炎凉,惟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
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
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
(五)试背第1、2段,体会陶渊明辞官归家途中和回家
后的形象。
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3.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用法与其他项不同
的一项()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C.感吾生之行休
D.悦亲戚之情话
背景知识拓展
1.文学文化常识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
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
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
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
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
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
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
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藒注意:(1)有些七字
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
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
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
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2、附译文:
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
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
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
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
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
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
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家中的僮仆
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
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
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
常愉快。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
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
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着。拄着手杖到处游息,
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
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
了,我还抚摩着独立的松树徘徊着不愿离开。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
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游追求些什么呢!跟亲戚们谈谈知心
话使我感到愉快,弹琴读书能够使我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
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有时乘了有篷帘
的小车,有时划了一条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的山沟,有
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
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
终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
不随着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
哪里去呢?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
遇到好天气就一个人独自出去游览,或者把手杖放在一边做
些除草培苗的工作。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在
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随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
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3、古诗鉴赏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
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
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
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了
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
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
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一片秀丽的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
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
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
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
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
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
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
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
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
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
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
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
亩。”虽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
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
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
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
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
美的艺术享受。
高一语文导学案
----------------------------------------------------
----------------------------------------------------
-----------------------------------------
课题:《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备课人:高一语文组上
课时间:08--09-28导学案总数:17
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对黑暗官场厌恶、鄙弃和对农村
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赞美之情。
2、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把握此辞淡远潇洒风格。
学习过程
一、知识温故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眄庭柯以怡颜()③云无心以出
岫()
④景翳翳以将入()⑤或棹孤舟()
2.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乐琴书以消忧(lè)B.既窈窕以寻壑(yǎo)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wéi)D.聊乘化以归尽(chéng)
3.解释下列黑体字
①悟已往之不谏()②知来者之可追()
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策扶老以流憩()⑥云无心以出岫()
⑦请息交以绝游()⑧曷不委心任去留()
4.下列红色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手杖B.帝乡不可期期待
C.景翳翳以将入太阳D.善万物之得时喜好,羡慕
5.下列句中黑体字活用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或棹孤舟D.悦亲戚之情话
6.与“感吾生之行休”中“行”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B.大行不顾细
谨,大礼不辞小让。
C.行将灭亡。D.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
②引壶觞以自酌相当于“而”,表承接
③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
④园日涉以成趣相当于“而”,表承接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拿,把
⑥既窈窕以寻壑连词,来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②④/③⑤D.①⑥/②③/④⑤
二、课堂导学
(一)朗读第1、2段,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
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
可以看出?
明确:
(1)
(2)
(3)
(4)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
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
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三)读悟第4段:
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
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
2、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
活?依据何在?
明确: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传达出作者
消极思想还是积极人生观?
归纳理解:有人认为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
消极的,是在逃避。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
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其是消极处世,恰
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
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你看:“园日涉以成
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惬意、充实而有意义,虽
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是在畅快之至,洒脱之至!这便是他所理解的
“天命”。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
理想的表现。
当然,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
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
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
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
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
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
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
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
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探究艺术特色:
1、学习此辞,你认为本文有什么可供你学习的地方?
可以是内容方面,也可以是表达方面。
2、就“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
“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你认为哪些词最适合概括
本文风格,说明理由。
探讨理清:“淡远”“疏放”“拙朴”最适合。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
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
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
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
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
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
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
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
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
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
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
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
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
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本辞语言看似简易,其实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
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
(五)分组齐声朗读全文,并要求课后背诵全文。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
求?(甲),乐琴书以消忧。在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
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乙)。木欣欣
以向荣,(丙)。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
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
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1.根据对仗的特点,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
三处分别填上适当的句子(只填序号)
A.泉涓涓而始流B.悦亲戚之情话C.亦崎岖而经丘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或棹孤舟”的“棹”的用词特点是________。
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
A.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不同
B.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相同
C.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相同
D.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不同
4.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复驾言乎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将有事于西畴D.乐夫天命复奚疑
5.下列句子感情色彩有所不同的一项是()
A.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B.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C.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D.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①“归去来兮”的“来”和“复驾言兮焉求”的“言”
都是语气助词,无义。()
②“聊乘化以归尽”的意思是“姑且听其自然而老死”,
这带有明显的老庄思想色彩,表现了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
绪。()
背景知识拓展
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
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
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
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
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
《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
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
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
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
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
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
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
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
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
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
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
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
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
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
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
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
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
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
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
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
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
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
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
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
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
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
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
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
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
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
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
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
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
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
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
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
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
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
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果树种植与租摆合同
- 2024年度山地物流配送合同:山地区域物流体系建设
- 2024年度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承包合同
- 采矿用电笛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纸制家用食物垃圾袋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电动鼓风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作内容、投资额度与分成
- 胭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
- 衣服罩衣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 幼儿园中班:方爷爷和圆奶奶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规划初中生活》教案
- 2024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新课标下的新教材解读
- 河南省举报、维权电话大全-河南投诉电话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作文教学课件
- 《荔枝》幼儿园小学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模板
- 小学英语作文范文30篇(完整版)
- 7《兼爱》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
- 河道清淤运输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