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1页
锚杆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2页
锚杆基坑支护施工方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包括5栋17~25层高层建筑物、1栋4层幼儿园,规划总用地面积32521m2,总建筑面积98470m2,首层建筑占地面积10560m2,最大高度为74.4m。拟建有1层地下室。基坑支护周长约724米,开挖深度为5.1~5.8m。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工程破坏后果及场地复杂程度判断:本基坑安全等级为确定为三级,安全使用时间为一年。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四面均邻近城区道路,且位处居民区周围,属剥蚀残丘及其边缘冲洪积地貌单元,现状为闲置地,场地稍做整平,地势有一定高差。钻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地基岩土按地质成因类型和岩土层性质,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填土层(Qml)、第四系耕表土层(Qpd)、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坡积层(Qd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燕山期基岩(r),具体描述如下:1、第四系填土层(Qml)。素填土(层号1):浅棕红色,灰黄色,灰色,填料主要为粘性土,上部夹较多建筑垃圾,松散。场区大部分分布,仅在ZK5、ZK6、ZK15孔缺失,厚度:0.40~5.00m,平均2.17m。2、第四系耕表土层(Qpd)。耕表土(层号2):褐色,土黄色,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及约15%砂粒,稍湿,软塑。场区部分分布,厚度:0.30~0.80m,平均0.48m;层底标高:16.20~20.40m,平均17.96m;层底埋深:1.80~5.40m,平均3.93m。3、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粉质黏土(层序号为3):土黄色,棕黄色,红色,粘性强,稍有滑感,含8%-10%砂粒,胶结一般,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稍湿-湿,软塑。场区部分分布,厚度:1.10~3.10m,平均1.77m;层底标高:14.60~17.50m,平均16.14m;层底埋深:4.00~7.00m,平均5.64m。4、第四系坡积层(Qdl)粉质黏土(层序号为4):棕黄色,红色,灰白色,下部呈花斑状,粘性强,稍有滑感,含8%砂砾粒,胶结较好,高干强度,高韧性,湿,硬可塑。场区部分分布,厚度:0.70~7.30m,平均3.23m;层底标高:12.20~19.50m,平均15.08m;层底埋深:2.70~10.00m,平均6.72m。5、第四系残积层(Qel)砂质粘性土(层序号为5):红色,系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粉粘粒为主,含黑云母屑和石英砂粒,稍湿-湿,硬~可塑,遇水或干湿交替环境下易软化,并在含砂粒量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状。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25.90m,平均13.33m;层底标高:-7.00~20.50m,平均4.26m;层底埋深:1.50~29.30m,平均17.52m。6、燕山期基岩(r)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在钻孔揭露深度内,仅揭露至全风化带(岩层序号为6-1)、强风化带(岩层序号为6-2)、中风化带(岩层序号为6-3)及微风化带(岩层序号为6-4)四个带,分述如下:1)全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6-1):红色,黄褐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并有微弱残余结构强度,手可捻碎,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或干湿交替环境下易软化,并在含砂粒量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状。厚度:1.70~13.80m,平均5.24m;层底标高:-16.40~18.60m,平均-1.05m;层底埋深:3.40~37.80m,平均22.81m。2)强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6-2):黄褐色,浅红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份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大部份矿物已风化变质,部份石英风化后呈颗粒状,岩芯呈土状,下部半土半岩状至岩块状,遇水或干湿交替环境下易软化,并在含砂粒量较大部位遇水易崩解成砂状。厚度:1.00~18.20m,平均6.65m;层底标高:-25.20~13.70m,平均-7.27m;层底埋深:8.30~46.70m,平均28.94m。3)中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6-3):灰白色-灰色,上部夹暗黄色,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风化斜裂隙发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上部岩体稍破碎,下部完整,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石坚硬,敲击声脆。厚度:0.40~7.00m,平均2.42m;层顶标高:-25.20~13.70m,平均-6.89m;层顶埋深:8.30~46.70m,平均28.56m。4)微风化花岗岩(层序号为6-4):灰色-灰白色,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矿物成分略有变色,切割面岩质较为新鲜,有少量风化裂隙,局部可见石英脉穿插,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岩石坚硬,敲击声清脆。厚度:0.60~4.10m,平均1.72m;层顶埋深:11.60~48.00m,平均29.99m。该层未穿透。根据地层分布、岩芯观察及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场地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浅部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以蒸发的方式排泄,水位随场区内降水量、蒸发量及地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水量不大。基岩中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靠大气降水及上层地下水补给,其补给条件、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受地质构造及裂隙控制。施工后于2012年1月11日测得混合静止水位埋深在4.50~7.60m之间,标高在14.00~17.50m之间,初见水位较静止水位高约0.50m。据调访,场地范围地下水一年之中随季节变化的幅度平均约在1.00m左右。详细地质及地下水情况见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君珆花园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三、设计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的建筑设计图纸、周边环境情况及本公司多年的设计、施工经验。四、设计技术要求(一)、锚杆1、锚杆杆体采用Φ22钢筋,锚杆钻孔直径130㎜,水平夹角为20度。2、锚杆注浆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净水泥浆,水灰比为0.50左右,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3、锚杆每隔2.0m安装一个定位架。(二)、挂网喷射混凝土1、基坑基护网筋采用Φ8@200×200钢筋网,通筋采用2Φ16钢筋。锚头锁定短筋采用2Φ16钢筋。2、面层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为100mm,水泥、砂、石子配合比例约为1:2:2.5,具体数据以实验室提供为准。五、监测说明进行信息化施工,必须进行变形监测。1、变形监测布置基坑支护结构需设沉降位移监测点和测斜监测点,沉降位移监测点在坑顶按约30m间距设置。2、监测周期变形监测从土方开挖开始直至基坑回填后结束。变形监测在施工期间1~3天测一次,且保证每层土方开挖时间段内不少于2次监测;施工结束后3~7天测一次;在基坑变形稳定后,7~15天监测一次,正常情况监测次数约20次。遇暴雨或其它影响边坡稳定的情况应加密监测。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不得超过40㎜,报警值为30mm;基坑最大沉降位移不得超过30㎜,报警值为25㎜。变型监测必须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六、基坑支护应急预案基坑开挖前,应作好基坑抢险加固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反压土料的来源与运输;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加固用的钢材、水泥、草袋等。当地面有裂缝出现时,必须及时用水泥砂浆封堵。坑内降水及开挖使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建筑物倾斜、管道断裂时,应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挖土。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后增加锚杆与预应力锚杆后再处理。支护发生滑塌失稳时,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并在坑内堆砂包反压。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补强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七、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控制材料来源及质量,进场每批材料必须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控制锚杆的制作质量特别是焊接质量;控制好锚索、锚杆的注浆质量,注浆后要进行多次孔口补浆,保证注浆饱满;控制好水泥浆的水灰比及添加剂。锚杆头部为关键受力部位,要保证焊接质量。注浆水泥浆要求进行水泥浆试块试验;喷射混凝土要求进行混凝土等级试验。安全保证措施按规范进行安全用电操作。按行业操作要求进行设备安全操作及保养。按规范进行深基坑开挖及施工。基坑周边设安全护栏及挂安全网、标志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