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上册)第二单元1.第一课时_第1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上册)第二单元1.第一课时_第2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上册)第二单元1.第一课时_第3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上册)第二单元1.第一课时_第4页
高中语文 选修(上册)第二单元1.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者通大道,岁寒见君子——《论语十二章》中的“仁”与“道”魏炜素养目标1.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本,提炼关键词。2.联系相关文本,通过涵咏与比较,以“仁”为核心,理解“君子之道”的内涵。3.感受儒家穷通不移的人格操守,于新的时代背景中传承发扬“君子之风”。教学过程一、单元起始——初识君子这单元的学习将带领大家重回一个伟大的时代——轴心时代。这个时代东西方的人类文明中不约而同大师辈出,蒙昧的历史天空群星璀璨,照亮了人类思想的黑夜。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是百家争鸣。雅思贝尔斯曾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今天我们要重回那个百家争鸣的时刻,体悟先贤的智慧,求索自己的人生之道。我想第一位,应该从孔子开始。他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隔两千多年的岁月,我们其实早已聆听过孔子的教诲。你能第一时间想到哪些孔子的言论?学生抢答接龙。预设:温故知新,学而不思,不耻下问……夫子教我们为学之道;三省吾身,箪食瓢饮,匹夫不可夺志……夫子教我们为人之道;风乎舞雩的理想社会……夫子启发我们为政之道。他的言论也许早已成为我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用语,他的思想影响着我们很多时刻的价值抉择,他的“道”在后世的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中传承。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他都在塑造着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对话孔子,学为君子。二、以经解经——绘君子形象1.字词整理与展示。开始文本阅读之前我们需要扫清字词的障碍。课前同学们已经整理了文言虚词卡片,我们通过一个小活动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而”的用法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连词,表假设就有道而正、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语气助词,无实意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登高而招连词,表修饰2.扫清字词障碍之后,我们进入文本学习。大家通过初读文本,你能从文章中提取出哪些君子人格的关键词?学生梳理、重整文本。讨论后明确:仁、义、礼、学、风3.如何理解孔子对于君子人格的定义呢?古人倡导读古文的时候可以“以经解经”,借助其他的相关文本来帮助理解。课前我们已经整理出整部《论语》中与这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名句。请大家小组讨论,结合相关句子分别阐释关键词的内涵。每个关键词由一个小组展示。【仁】:内化于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问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之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预设:孔子对于“仁”和“恕”的定义是一样的,那就是推己及人,爱人。仁,在内修己而又仁,恕,对外安人而行恕。仁发乎内心,是人的立身根本。如果没有了仁,那么礼和乐也都没有了意义。将仁心推而广之,能够博施于民而济众,即推行仁政,可以达到“圣”的境界。【义】:价值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预设:将求“仁”作为自己的远大目标,那么君子就会不再乎眼前的小利益,他所求的是“义”,所求的是“道”的实现,所以口体之奉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使箪食瓢饮,身处陋巷,只要你内心有坚守,也依然能乐在其中(安贫乐道)。如韦东奕生活极简,撇去浮华与虚无,保留纯真与专注。“刚毅木讷近乎仁”。【礼】:行为约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百姓。”预设:人心之“仁”,蕴蓄在内,礼乐是外在的表达。克己是对内(内圣),复礼是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礼不仅用于规范自己的行为,也用于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而不乱。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中,孔子希望以礼乐重整社会制度,教化人心。【学】:实现途径(1)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预设:孔子在这里为我们阐述了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学习可通过靠近贤人而反观自身,可以通过学《诗》而兴观群怨。学习的态度应该是进止由己,持之以恒,不耻下问。学习的方法则是温故知新,学思并重。最重要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可以慷慨献身,坦然赴死。【风】:外铄于形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预设:有了仁和义的内核,礼的外在约束,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呈现出“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文质彬彬,既保留了人性中本原的质朴纯真,又有了后天文教的修饰,二者不偏不倚,相得益彰。而有了自己内心坚定的选择和追求,能够横逆忧患之来,对生命中一切苦难困厄都能够淡然处之,胸怀坦荡,“不惑不忧不惧”,这才是君子人格的真正完成。《留侯论》中苏轼写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正是君子人格的写照。三、求仁得仁——明君子内核1.明仁心提问:这些核心概念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哪个?它和其他几个概念是什么关系?明确:仁。有了内发于心的仁,才有了对于“义”的价值追求,以“礼”作为外在的约束,通过不断的学习,最后形之于外在的君子之“风”。仁,即二人,二人为群。人到仁其实是个体到群体的过程,即为“推己及人”板书(怀仁爱,修仁德,推仁政)君子内怀仁爱,外修仁德,通过博文约礼,达到文质彬彬,不忧不惧。推而广之,忠恕待人,广施仁政,博施济众,达到天下归仁的境界。2.求仁道提问:“天下归仁”的理想,就是君子所求的道。这个理想在那个社会中能实现吗?大家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看看你在这样的文字中读到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补充:(1)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第五》)(学生概括:战乱频仍弱肉强食)(2)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学生概括:道德沦丧民生凋敝)提问:实现仁的道路艰难,那么孔子是如何推行他的仁道呢?明确:曾子说:“任重而道远。”而这个道,则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求索,“死而后已”,“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一生莫不笃于仁,求于道。即使天下无道久矣,没有人奉行他的仁,他也依然执着于自己的大道,死而无悔。于是在他55岁时,他毅然踏上了推行自己心中“仁道”的道路。四、以形绎行——感君子风骨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数次被困,艰险求生。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数行文字去想象当年的场景。我们班里有几位同学,以剧本的形式,力求还原孔子人生中一段困苦的岁月。课本剧:《陈蔡之困》【剧本取材】(1)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2)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史记·孔子世家》)(4)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庄子》)1.同学们看完之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预设:(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冰霜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树木,在陈蔡绝粮的艰险中也才见出孔子坦荡无畏的胸怀。(2)面对危难,不失德行,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与操守,何谈一个穷字呢?尽管现实艰险,九死一生,但在孔子看来,自己始终没有违背先王之道。陈蔡之危也就压根儿不是什么人生穷途。2.请主创同学来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文本?预设:想要体现孔子在苦难之中不变不改的气节,这才是儒家精神真正的内核所在。3.小结:风雨飘摇,君子乃见。在孔子看来,判断君子的穷与通,不在于现实的际遇,而在于是否背离了“道”的理想。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反躬自问,无愧初心。固穷,不仅是“穷途”中的坚守,更是一份光风霁月的胸怀,不以为意的自信与洒脱。就像苏轼在被贬海南后归来渡海时曾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就当是领略了我一生之中绝美的风景。孔子说过:(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2)论语最重言仁,然仁者之心,得自天赋,自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难。慕富贵,厌贫贱,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是故谓君子。——钱穆《论语新解》(3)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五、大道不孤——承君子之德然而真的不能至吗?我们于今天回望历史,孔子的道传下去了吗?哪些人传承了孔子的“君子之道”?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见到了孔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为“仁人志士”们代言,写下穿越时空,致敬这位以身求道的先贤。预设:范仲淹:我曾经寻求古仁人之心,那就是您的一颗坚定真理与正道死而后已的心。于是我无论身处庙堂还是江湖,都将万家忧乐牵系于心。林觉民:我感动于您身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于是不肯学太上忘情,我牺牲自身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虽然我倒在了黑暗的前夜,但我坚定了您所走的天下为己任的大道,相信后辈能够享受到我们披荆斩棘的幸福。总结: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践行并丰富着君子的品格。他们以自己的舍生忘死、以身殉道写下了“君子”最生动的注脚。无论是风雨如磐的时代,还是国泰民安的时代,那些注重自身修养、坚守底线、追求心中的理想与信仰、为了人类的幸福与发展死而后已的人——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六、以己践道——树君子新风在儒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高昂的理想主义气质。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坚守与理想,叩问儒家最根本的精神内核,触动了代代国人的生命思索。为什么中华民族在荆棘载途中生生不息薪火永续?为什么在艰难时刻家国大义重于小我苟安?我想我们在儒家君子身上所看到的对民生苦难的担荷,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义无反顾其实就是答案。这种君子之风已经写进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血脉。今天我们学为君子,所要寻求的是自我生命如何更好地在当下打开的方式。而君子人格也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你、由我,为它写下新的时代内涵。七、作业——学为君子1.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2.就《论语》中的一些观点准备辩论赛,撰写辩论稿。辩题角度参考:(1)“慎言”、“讷于言”是否过时?(2)文质彬彬是否就能成为君子?(3)在物质生活极其充裕的当下,人还需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吗?八、教学反思本课为语录体散文,所选十二章文本缺乏明确的逻辑体系,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梳理概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