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教学设计重庆外国语学校童朝阳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积累包括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在内的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掌握文言的基本规律;能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活动置于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二)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廉颇、蔺相如等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能通过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来欣赏和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风格和特点。(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借助《廉颇蔺相如列传》,体会战国时代“合纵连横”背景下的多种文化现象。四、教学设计(一)教学建议《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性较强,文学色彩浓厚,人文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应以文学作品待之,尤其注重人物形象分析;其次以历史作品待之,在大的历史背景中探析人、事;最后才以文言作品待之,将具体文言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尤其不宜将文本变成文言知识梳理的素材,将鲜活的人、事、史变成枯燥乏味的死知识。(二)教学示例(按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领会史传作品中选材、布局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勇担重任、大局为重、有错就改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归纳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欣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教学方法】1/17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研读“人物简介”“完璧归赵”。.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教学重难点】研读“人物简介”“完璧归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1)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自称“迁生龙门”)人。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司马迁的人生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继父志,任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第二阶段:直言受宫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因李陵事件,而受到宫刑。“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充分揭示了死轻重意义是不2/17同的。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第三阶段:发愤著《史记》。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2)《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被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史记》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司马迁还“行万里路'。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实录”表面上是一种方法,其实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第二,爱憎分明。司马迁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对于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大加赞赏;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强暴,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第三,无韵离骚。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