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A.磷B.钙C.氮D.铁

2.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3.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

4.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5.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6.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7.苔原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8.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9.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10.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1.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

B.生态位分离

C.生态位压缩

D.生态位移动

12.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13.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14.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15.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16.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1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气相型的是()。A.磷B.钾C.碳D.铁

19.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油菜C.菠菜D.晚稻

20.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1.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

22.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23.“三基点”温度是指()

A.最低温度B.最适温度C.最高温度D.以上三者都是

24.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25.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6.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27.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28.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29.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3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系统趋于稳定C.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增大D.结构趋于简单

3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B.17世纪到19世纪末C.19世纪D.20世纪10~30年代

33.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D.以上三者都是

3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35.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36.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38.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3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40.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1.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42.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

43.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全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增加体重1千克,浮游植物的重量为

A.10千克B.50千克C.100千克D.1000千克()

44.当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种内斗争

45.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46.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A.土壤结构B.土壤PH值C.土壤有机质D.土壤无机养分

47.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48.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49.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50.“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A.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B.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C.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D.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二、填空题(20题)51.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_______两种。

5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贮存、流动与转化,可表现为不同的能量形式,常见的有日光能、化学能、动能和______四种。

53.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4.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55.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______系统。

56.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7.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

58.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容纳量,也即______。

59.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60.群落交错区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______,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

61.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______周期变化所制约。

62.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_____两种类型。

63.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四类。

64.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65.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__________。

66.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67.丹麦生态学家饶基耶尔生活型系统是以植物的__________距离地表的位置而分的。

68.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9.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70.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四个阶段。

三、判断题(10题)71.世界人口迅速的增长,是土地承受压力的原因之一。()

A.正确B.错误

72.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A.正确B.错误

7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74.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A.正确B.错误

75.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体积小、生活史短但繁殖速度快,这便于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环境和占有空缺生态位。()

A.正确B.错误

76.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间的循环属于生物循环。()

A.正确B.错误

77.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A.正确B.错误

78.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79.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80.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82.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83.简述种群水平稳态机制和反馈调节。

8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85.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87.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六、单选题(0题)88.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

A.体型构造的适应B.行为的适应C.生理的适应D.遗传的适应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D

7.C

8.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9.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10.D

11.A

12.C

13.B

14.B

15.A

16.D

17.D

18.C

19.D

20.B

21.A

22.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23.D

24.A

25.A

26.C

27.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28.D

29.D

30.D

31.B

32.B

33.D

34.C

35.D

36.A

37.D

38.C

39.B

40.A

41.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42.C

43.D

44.A

45.B

46.A

47.D

48.D

49.C

50.B“老年型人口”的国际通用标准是,年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

51.冻害

52.热能

53.草甸黑土

54.太阳的辐射

55.开放开放

56.他感他感

57.壤土壤土

58.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59.内禀增长率

60.过渡带过渡带

61.气候

62.利用竞争

63.岛屿生态学

64.直接直接

65.较差

66.干扰

67.休眠芽

68.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

69.优势种

70.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71.A

72.A

73.N

74.B

75.A

76.A

77.A

78.Y

79.N荞麦、甘薯和烟草适合在pH值为5~6的土壤生存,属于宜偏酸性作物。

80.A

81.(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82.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83.(1)种群数量变动是由矛盾着的两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物理和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着调节作用。

(2)种群调节机制系列理论,如气候学说、捕食和食物作用学说、社会性交互作用学说、病理效应学说、遗传调节学说等。

(3)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动态的平衡是指种群的数量常围绕某一定值作小范围内的波动,它是与种群Logistic模型联系在一起的。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然后加快,但不久之后,由于环境阻力增加,速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容纳量K的平衡水平并维持下去。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导致增殖率和个体生长率下降,形成反馈调节。

84.(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85.(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分布的总格局。

86.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