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_第1页
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_第2页
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_第3页
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_第4页
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史转折中的乔伊斯乔伊斯作品少啊,但是每个作品扔出来都砸个坑,质量影响力都是杠杠的。四部作品,第一部作品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第二部作品是现实主义夹杂现代主义,第三部作品是典型现代主义(算是意识流的开创性作品),第四部作品是后现代主义(有这么叫的,不过不多见),总之就是一个体现了20世纪小说史的变革,历史意义很强。|生平和创作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望族,世代参与爱尔兰政治运动,父亲是一个税务官,他对艺术的兴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乔伊斯有正面影响。他本科在都柏林学院就读,在那里就显示了不错的文学潜力,其为易卜生作品的撰写的评论得到易卜生本人的赞许和赏识。之后赴法国学习医学,因母病肄业,在这段时间里开始短篇小说创作。或许是因为爱尔兰国内民族自治运动的失败,以及文化上的封闭落后,乔伊斯在结婚后搬到欧洲大陆居住,在罗马等地以教授英语为生。20年在庞德的邀请下,搬到巴黎居住,在这里专注于小说写作,一直到41年病逝。乔伊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虽然也写诗歌和戏剧),一共只有四部,但是每部质量都很高,是对小说艺术的新探索。1914年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包含15个相互独立的短篇小说,按照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会活动的顺序加以编排,力图描绘爱尔兰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反映现代社会精神上的“瘫痪”,也就是社会整体上的麻木凄凉、死气沉沉,但又有瘫痪中的恍然顿悟。整体风格倾向于自然主义,不追求情节的戏剧性,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写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在质朴的叙述中揭示平庸事件的内涵,引发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乔伊斯自己概括为“审慎的平庸”。其中最后一篇《死者》最为有名,这是全书分量最重的一篇,算是总结。一个大学教师加布里埃尔带着妻子格莉去参加姨妈家的圣诞宴会,小说的大部分笔墨就是在铺陈这次聚会的细节和气氛,宴会的最后有个人唱了一支民歌,引发了格莉的回忆。回家后,加布里埃尔想要和妻子温存,但妻子还沉浸在回忆里,无意回应。格莉泪眼婆娑地向丈夫讲述了以前自己的一段感情,当时有个年轻人总是唱着那支民歌向她求爱,得了重病还冒着雨在她的窗前唱歌,不久因为病情恶化死去。加布里埃尔醒悟到自己从来没有对妻子这么痴情,妻子对他也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他觉得自己的感情与之相比是肤浅的苍白的。于是他在漫天纷飞的大雪中,体会到了一点人生的意义,思考死亡的命题。最后的大雪很有象征意义,在圣诞节这个带有新生意味的时节思考死亡,颇有韵味。16年有《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有自传色彩,结构上有教育小说的模式,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杂糅。主人公斯蒂芬的童年和青年是在冷漠的社会环境、平庸的家庭生活、以及压抑的宗教气氛中度过的,他长期寻找人生的意义,最后抛弃了信仰和圣职,在艺术中找到了理想的生活。叙述手法的多样是本书突出的地方,第一部分用意识流和现实交融的手法写童年,第二部分用通俗恋爱小说的笔法写青年期爱欲的萌动,第三部分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写他和妓女的厮混,以及在神父的教导下忏悔,第四部分海滩漫步采用浪漫的抒情手法,写他最终决定放弃圣职投身艺术,第五部分是讨论纪录和日记体,总结了全文。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也得到运用,主人公的名字叫斯蒂芬·代达罗斯,斯蒂芬是宗教的第一个殉道者,代达罗斯就是那个做了翅膀从迷宫飞出去,但是却因为飞得太高翅膀融化解体而死。象征表达的意义还算明确:爱尔兰的社会就是了压抑人性和才华的迷宫,艺术家只有远走高飞才能获得自由。《尤利西斯》一会总结。《芬尼根守夜人》是乔伊斯的最后一部作品,在晦涩方面远远胜过《尤利西斯》,主要是写酒馆老板混乱的梦境,表达了一种循环的历史观。小说的语言技巧实验性极强,大量创造新词之类的,反正我是没兴趣读这种著作。|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经典的现代主义作品。作品直接对应荷马史诗《奥德赛》,尤利西斯就是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字。剧情结构上三个部分和《奥德赛》一一对应,三个人物也和奥德赛对应。第一个部分写斯蒂芬(没错它就是乔伊斯上一本小说中的男主)从清晨到中午的活动,对应奥德修斯之子的寻父之旅,第二部分写勃洛姆一天在东柏林的游荡,对应奥德修斯的旅途,第三部分写勃洛姆带着斯蒂芬回家,然后送走斯蒂芬,最后上床睡觉,对应奥德修斯父子对到伊克塔的经历,其中勃洛姆之妻莫莉对应奥德修斯的妻子。最后一部分剧情上的对比尤其鲜明,奥德修斯带着儿子回到故乡,同妻子的求婚者和王位的觊觎者决斗,将其全部杀死,但是勃洛姆带着斯蒂芬回家,俩人却只是喝酒聊天,勃洛姆看到有妻子的情人来过的痕迹,却只当没看见,认为一切都无所谓。斯蒂芬是对应忒勒马科斯的人物,他在精神上的“失去父亲”和忒勒马科斯寻找父亲经历中的勇往直前对比。他也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男主角,他是一个颓废的青年知识分子,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中,其意识流中充满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等思想家,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整日在都柏林游荡,最出格的举动也不过是酗酒在妓院闹事,总之精神处于苦闷和压抑当中。勃洛姆对应奥德修斯,他的漫无目的和平庸猥琐和奥德修斯在旅途中的坚定勇毅对比。他是一个广告推销员,忠厚善良,但是平庸无能,11年前幼子的夭折和妻子的不忠令他深深感到痛苦,作为犹太人的后裔,他始终有一种流落异乡的失落感。莫莉对应潘奈洛佩,她的放纵情欲和潘奈洛佩的忠贞不渝对比。她是一个耽于享乐的歌手,由于丈夫的性无能而和情人半公开地鬼混,但是大方爽朗热爱大自然,对丈夫也怀有感情,还会回忆起丈夫向其求婚的一幕。在小市民的猥琐中并非没有优点。在剧情和人物上,本书都有反小说的特点。人物并没有因为其性格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没有什么典型性格,他们的行为更多是漫无目的或者不由自主的漫游,剧情则类似于河流上飘着的木片,本身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只是琐碎的生活碎片,没有任何戏剧性可言。但环境上使用比较极端的自然主义笔法,作者参照都柏林日报和都柏林地图,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写各种客观细节,制造逼真的生活气氛。对环境的描写没有变焦没有重点,而是一种超写实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纤毫毕见。但是这种环境并不能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而是感受到细节的淡淡压迫。表达思想的方式主要是反讽式用典,作者给作品起名《尤利西斯》,意在写就一部规模宏大的现代史诗,但是现代史诗和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已然完全不同,平凡乏味庸俗的都市生活,平庸猥琐的现代人物,这些都丝毫没有崇高性。古代人的激昂崇高和现代人的平庸卑微相对比,于是凸显出作者的思想来:作者揭示了现代性的庸常、堕落和压抑,精神的高贵已经失落。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表达层的叙述和文笔,对于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品,不在这个层面上下功夫,做文学技巧的实验,那是不可想象的。叙述层凸显的是意识流,小说运用自由直接引语的形式,对三个主要人物的所见所感和内在意识,做了自然主义的描述,意识叙述和行为叙述融为一体,如缕不绝。文笔上则是根据情况选择各种文体和风格,斯蒂芬的意识流夹杂着各种欧陆语言,甚至还有拉丁文,莫莉的意识流因为是睡前半梦半醒,所以通篇没有标点符号,新闻广告体、枯燥乏味学术研究体还有通俗爱情小说的庸俗体,这些文体的应用都很合适,对于英国文学史各位散文大家文风的模拟也很到位,充分发挥了文体的潜在功能。但是这种现代主义的文笔风格,已经和19世纪现实主义的小说文风有了极大的差别,起码它已经不再追求作品内部文风的统一性。总的来说本书每个层面都很用心,其各个方面的成就都被后世所接纳,尤其是意识流的叙述手法,在其手中基本成熟。不过这也给理解这部著作提供了难度和门槛,如果对各种文本风格和文学史不熟悉,那很难接受乔伊斯的文笔和表达,如果对其“审慎的平庸”没有准备,对其戏剧性的缺失没有准备,接受其故事也很费劲,如果对奥德赛的故事没有了解,也很难理解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