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1.gif)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2.gif)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3.gif)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4.gif)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05de2da20a5760d6a3eb645bd84683f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大全、美文摘抄、古诗文、公文素材、祝福语、演讲致辞、条据书信、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工作报告、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oems,excerptsofAmericanessays,ancientpoems,officialdocumentmaterials,blessings,speeches,letters,planningplans,contractagreements,workreports,essays,teachingInformation,othersampleessays,etc.Ifyouwanttoknow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ampleessays,staytuned!第1页共40页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十篇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表面积”的算法。学情分析用。教学目标第2页共40页知识目标: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及求法。能力目标:通过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师引导,动手操作得出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难点: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圆柱由几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是什么?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2、圆面积怎样求?3、长方形的面积呢?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积的求法》三、自主探究,发现问题。1、分组,讨论:(1)、动手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你发现了什么?)圆柱的侧面剪开发现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地面周长×高。第3页共40页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2)、复习引导:(用旧解新)上下两个圆的面积怎样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径就能求出底面积)(3)、小结:小组讨论,将公式延伸。圆柱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Ch+2πr2=πdh+2πr22、知识的运用:(回到情景创设)(1)、出示例题:例2:假如一顶厨师的帽子,高28厘米,帽顶半径10厘米,做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用进一法结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2)、独立试做:(3)、集体讲评。(4)、讲解进一法。3.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这一节课重点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第4页共40页例5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例6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例7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第5页共40页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板书课题)新知学习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第6页共40页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5.6+0.9-+0-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二、新授:。(一)教学例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第7页共40页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第8页共40页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四、全课总结摄氏度。(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第二课教学反思: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2、渗透负数加减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第9页共40页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和负数、负数和负数)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2、会解决实际问题;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第10页共40页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教学过程: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集中呈现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视逐个梳理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第11页共40页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三、应用、解决问题1、填空题在1----20)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2、能同时被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3、选择题(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aB)bC)abD)1第12页共40页4、判断题(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21581720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学习,我觉得大家特别聪明、好学,老师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好的40友,你们愿意吗?和我联系,好吗?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3)最小的自然数;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第13页共40页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11)最大的一位数。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二、基本练习1、填空(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第14页共40页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2、判断。(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三、综合应用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第八课时教学反思第15页共40页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4小题时不仅要讲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1)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数的意义及数的奇偶性等知识。两个数的和是39,说明这两个数一个数是奇数,一个数是偶数,39-2=37,第16页共40页37×2=74。解答74(2)120的因数有(分析求一个较小数的因数的个数一般用列举法,但求较大数的因数的个数时,一般用分解质因数法,即先把120分解质因数:120=2×2×2×3×5,然后借助每个因数的个数来计算。因数2的个数是3个,因数3的个数是1个,因数5的个数也是1的因数的个数为(3+1)×(1+1)×(1+1)=16(个)。解答16⊙探究活动1.课件出示题目。(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2.71.81.5米?人一行余2人一行余2人,11人一行也余2人。六年级最少有多少人?2.明确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思考、交流)(1)这两道题分别考查什么知识?(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3)具体的解答过程是怎样的?3.汇报。(1)先汇报前两个问题。第17页共40页预设生1:第(1)题考查的是应用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2:第(2)题考查的是应用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3:根据题意,正方体的最大棱长应该是长方体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先把相关长度转换单位,用整数表示,然后求长、宽、高的最大公因数。生4:根据题意,六年级人数比3、7、11的最小公倍数多2,所以先求出3、7、11的最小公倍数,再加2就可以了。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3)汇报解答过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预设生1:2.7dm,1.8m=18dm,1.5m=15dm。因为18、15的最大公因数是3,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3生2:因为3、7、11的最小公倍数是3×7×11=231,231+2=233(人),所以六年级最少有233人。4.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要弄清考查的是因数的知识还是倍数的知识,同时要会求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课堂总结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第18页共40页⊙布置作业教材75页5、9题。板书设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因数和倍数质数——质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1公因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三第1~3题。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实际问题。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资源:第19页共40页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体积?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的体积计算公式。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成长方体呢?第20页共40页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3.推出公式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h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第21页共40页算?(s和h,r和h,d和h,c和四、巩固拓展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2.做练一练第2题。长求出底面积。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作业练习三第1~3题。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了培养。3.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第22页共40页创新意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教学准备: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第23页共40页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度要相同。”②演示。如: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3)小结:你有什么体会?点,刻度(距离)要相等。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②应该放几个?“放3个。”(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第24页共40页学生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3)小结:师:你有什么体会?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3.活动三: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2)实验活动:①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③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右刻度所放棋子数乘积(3)汇报结果。保证平衡。(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第25页共40页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1.基本练习:12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60x=12×15解方程得x=3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2.综合练习: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提示:(1)根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谈收获。究这些知识的?2.评价。第26页共40页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板书设计:有趣的平衡点,刻度(距离)要相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作业设计基础:1.用边长2020xx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综合: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4千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提示:(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2)根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第1课时第27页共40页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内容简析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第28页共40页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实物展示法: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学生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学生3:……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法:什么?(圆柱的形成)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第29页共4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示的效果准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研究。】动手操作法: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感。同时,对下面观察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教学例1(1)整体感知圆柱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第17(2)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①认识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再次观察例1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第30页共40页②认识圆柱的高引导学生观察例1中的圆柱,根据图形上的提示认识圆柱的高,再根据例1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离叫作高。【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出认识圆柱,再联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第31页共40页柱的关系。(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察教材第19页例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品析:此环节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认识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质疑一: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之间的距离叫作高。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侧面展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第32页共40页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什么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图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了。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知识才会更扎实。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教材及学情简析:本节课认识圆柱是在学生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第33页共40页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可以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圆柱的正确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推理、讨论等活动,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特征,探索圆柱的去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书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数学知识。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柱的特征。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征。教学难点: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温故对比引圆柱1.出示圆。第34页共40页还记得圆是什么图形吗?(平面图形)2.出示柱。是什么?(由圆到圆柱,推想发现圆柱是立体图形。)3.想圆柱。相信同学们都见过圆柱,想想印象中的圆柱是长什么样子的?(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经验。)4.摸圆柱。体),里面就有圆柱,同学们尝试不用眼睛看,就凭双手摸出来。5.谈圆柱。6.引新课。看来这圆柱还真是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认识它。的异同,突出圆柱的表面特征。】二、独立自主学圆柱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第35页共40页示从实物的圆柱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2.自学课本,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人力资源合同管理及员工关系维护协议
- 2025年度电饭煲定制生产合同(个性化定制版)
- 2025年度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模板汇编
- 2025年度医院护理部护士人员招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型管材配件销售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户外广告品牌推广效果评估合同
- 2025年度绘画教学机构专业教师任聘合同范本
- 2025版物流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供应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起重机购销与市场推广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光伏发电项目合法施工与运营维护合同
- 成品移动公厕施工方案
- 2025年度部队食堂食材采购与质量追溯服务合同3篇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体备课
- 绘本 课件教学课件
- 大型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方案
- pcn培训培训课件
- 过错方财产自愿转让协议书(2篇)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中文版(机翻)
- 农业生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方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