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特性、危害与急救2023/3/292学习内容介绍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3、危险化学品分类
4、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5、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和运输
6、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方法2023/3/293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2023/3/294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
3、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2年、2005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2005)。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21项,并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一十七种(主标志十二种,副标志十一种)2023/3/295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2023/3/296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分项及危险特性4.1爆炸品概念: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如恩梯、硝化甘油、雷酸银等。分项
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2023/3/297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1爆炸品4.1.3危险特性:敏感易爆性:如碘化氮被羽毛轻轻触动;自燃危险性:如多元硝酸酯为基的火药;遇热的危险性;机械作用危险性;带静电的危险性;为改变静电危害,向其中加入少量炭黑、石墨、硼粉等导电物质;爆炸破坏性:变化速度快(10-6~10-4
s,2400~9000m/s)、产生热量高、产生气体多;着火危险性;毒害性:如苦味酸、TNT、硝化甘油、雷汞、叠氮化铅。2023/3/298氢气
1、特性: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2、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3、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2023/3/2994、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5、环境危害:通常对环境无影响,特殊情况下对环境可能会有影响。2023/3/2910氢气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无特殊要求。2、眼睛接触:无特殊要求。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不适用。(二)消防措施2023/3/29111、特别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自动灭火,若不能切断气源,严禁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进入现场。2023/3/2912(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气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用吸风系统或将泄漏的钢瓶移至室外,以避免氢气四处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2023/3/29132、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3、环境保护措施:无特殊要求。4、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用吸风系统或将泄漏的钢瓶移至室外,以避免氢气四处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2023/3/2914氯甲烷不接触(略)2023/3/2915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4.2.1概念: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一者:
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溶解气体。
2023/3/29164.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4.2.3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如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9000v)等;腐蚀性,如一些主要含有氢、硫元素的气体;毒害性:如氰化氢、硫化氢、一甲胺、氨、一氯硅烷、液氯;窒息性:如氮气、一氧化碳、氦、氖、氩、氪、氙等;氧化性: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一氮等;液氯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强氧化剂,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2、危险信息: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吸入致死;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液氯3、物理化学危险: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液氯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烃基膦、铝、锑、胂、铋、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4、健康危害: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
液氯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5、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液氯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液氯
急救措施6、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一)急救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液氯如呼吸困难,给氧,给予2%至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4、食入:不会以这种方式摄入。(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液氯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氯气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2、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液氯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本品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
液氯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泄漏场所保持通风。2、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液氯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液氯3、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4、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所有回收物质、吸收材料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收集的废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液氨
危险性概述1、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液氨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液氨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液氨4、食入:具体急救:①、氨(无水氨,>50%氨):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液氨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②、氨溶液(10%~35%):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液氨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③、氨溶液(>35%且<50%):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液氨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如果皮肤或眼晴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
液氨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二)泄漏处理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液氨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液氨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液氨4、食入:具体急救:①、氨(无水氨,>50%氨):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液氨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②、氨溶液(10%~35%):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液氨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③、氨溶液(>35%且<50%):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液氨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如果皮肤或眼晴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
液氨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二)泄漏处理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液氨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液氯5、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2023/3/29464.3易燃液体
概念: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分项:
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类如下:第1项低闪点液体:是指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气油、丙酮、乙醚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是指闪点在-l8℃至23℃的液体;如苯、甲苯、甲醇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是指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如煤油、一甲苯、异丁醇等。
2023/3/29474.3易燃液体4.3.3危险特性
(1)高度易燃性;
(2)易爆性;
(3)高度流动扩散性;
(4)受热膨胀性;
(5)忌氧化剂和酸;
(6)毒性。2023/3/2948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4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概念: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分项:第1项易燃固体;如红磷、硫磺、干喷漆第2项自燃物品;如黄磷、三乙基铝等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如锂、钠、碳化钙等2023/3/2949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4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
A、易燃固体危险特性
(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2)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例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爆炸。
(3)易燃固体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受摩擦、震动、撞击等也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4)有些易燃固体与酸类(特别是氧化性酸)反应剧烈,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发泡剂H与酸或酸雾接触会迅速着火燃烧,萘遇浓硝酸(特别是发烟硝酸)反应猛烈会发生爆炸,再如硫磺、五硫化一磷等.2023/3/2950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4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B、自燃物品危险特性:
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然。空气、受热、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然的因素。2023/3/2951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4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
C、遇湿易燃物品特性(1)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2)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3)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易燃或放置在易燃的液体中,他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此外,一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腐蚀性或毒性。
重芳烃
危险性概述1、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2、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液体,芳香烃气味。3、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肺炎,并使神经系统、肝脏受损。会使皮肤脱脂。重芳烃
急救措施(一)急救1、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就医。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溅入眼内严重者需就医诊治,安置休息并保暖,就医。2、食入:误服立即漱口,就医。灭火方法:用砂土、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重芳烃(二)泄露应急处理1、泄露应急处理:迅速将人员从泄露污染区撤至安全区,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泄露物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2、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3、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酒精
危险性概述1、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2、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3、急性中毒:主要见于过量饮酒者,职业中毒者少见。轻度中毒和中毒早期表现为兴奋、欣快、言语增多、颜面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轻度动作不协调、判断力障碍、语无伦次、眼球震颤,甚至昏睡。
酒精重度中毒可出现昏迷、呼吸表浅或呈潮式呼吸,并可因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而死亡。吸入高浓度乙醇蒸气可出现酒醉感、头昏、乏力、兴奋和轻度的眼、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等症状,但一般不引起严重中毒。慢性中毒:长期酗酒者可见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营养障碍,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心肌损害,肌病,多发性神经病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乙醇液体,可引起局部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酒精
急救措施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酒精(二)消防措施1、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2、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3、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酒精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三)泄漏应急处理1、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酒精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2023/3/2961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4.5.1概念: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4.5.2分项:
第1项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硝酸铵、氯酸钾;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等2023/3/2962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4.5.3危险特性
(1)氧化剂中的无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基(-Ο-Ο-),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碘、氮、硫、锰、铬等元素,这些高价态的元素都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能力。因此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2)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的过氧基(-Ο-Ο-)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原子氧,而且有机过氧化物本身就是可燃物,易着火燃烧,受热分解的生成物又均为气体,更易引起爆炸。所以,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3)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性。(4)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钾)、氯酸钾、高锰酸钾等,遇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接触,也不可用酸碱灭火剂灭火。(5)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钾)等,遇水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这些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一氧化碳灭火剂扑救。(6)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例如铬酸酐、重铬酸盐等既有毒性,又会灼伤皮肤;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7)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如亚硝酸盐、次亚氯酸盐等遇到比它强的氧化剂时显还原性,发生剧烈反应而导致危险。所以各种氧化剂亦不可任意混储混运。
过氧化氢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强氧化剂,不稳定。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有腐蚀刺激性,灼伤皮肤,刺激眼睛和肺。2、危险信息: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吞咽有害;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致死;怀疑致癌;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过氧化氢3、物理化学危险: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4、健康危害: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气对人体都有较强的刺激性作用和腐蚀性。含量在30%以上的溶液接触皮肤,会使之变白并有刺痛感;接触眼睛能引起炎症,甚至灼伤。
过氧化氢含量在50mg/kg以上的蒸气能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并引起呼吸器官障碍。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5、环境危害: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过氧化氢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过氧化氢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4、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强氧化剂,不稳定。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用适合周边环境物质的灭火剂灭火。推荐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撤离非相关人员。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过氧化氢(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就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2、环境保护措施:现场监测环境气体浓度,合理通风,加速扩散。过氧化氢喷雾状水稀释。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所有回收物质、吸收材料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收集的废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023/3/2971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概念:
毒害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人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具体指标为:(1)经口:LD50≤500mm/kg(固体);LD50≤2000mm/kg(液体)。(2)经皮(24h接触):LD50≤1000mm/kg
(3)吸入:LC50≤10mm/L(粉尘、烟雾)
不同有毒品的毒性大小是各不相同的。有毒品的毒性通常分为一级毒害品和一级毒害品。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农药也都属有毒品。有毒品分项:剧毒品和毒害品。
分项:第1项毒害品:如氰化钠、四氯化碳、苯胺等第2项感染性物品;
2023/3/2972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4.6.3有毒品危险特性
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蒸气也会中毒,有的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所以除不得入口及吸入大量蒸气外,还应避免触及皮肤。4.6.4有毒品储存和运输(1)有毒品必须储存在仓库内,不得露天存放。应远离明火(2)严禁将有毒品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混储混运。(3)有毒品一般不得和其他种类的物品(包括非危险晶)共同储运,特别是与酸类及氧化剂应严格分开。(4)储存和运输有毒品,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凡包装破损的不予运输。敌敌畏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氧化磷和氯化物的毒性气体。高浓度吸入可致死。2、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引起皮肤刺激;引起眼睛刺激;怀疑致癌;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皮肤接触致死;吸入致死;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敌敌畏3、物理化学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氧化磷和氯化物的毒性气体。对铁有腐蚀性。4、健康危害:抑制体内胆碱酯酸,造成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对眼有刺激性。可致皮炎。急性中毒,短期内接触(口服、吸入、皮肤、粘膜)大量接触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视物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难、肺水肿、肌束震颤、肌麻痹。敌敌畏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者有脑水肿。部分患者有心、肝、肾损害。少数重度中毒者临床症状消失后数周出现周围神经病。重度中毒者在病情基本恢复3~5日后可发生迟发性猝死。5、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鱼类、蜜蜂和鸟类应给予特别注意。对蔬菜、土壤中和水中生物也应给予特别注意。敌敌畏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寻求医疗救护。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并脱去污染的衣服和鞋子。重复使用前洗净衣物。2、眼睛接触:冲洗眼睛,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偶尔提起上下眼睑。立即就医。3、吸入:立即脱离现场转移到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寻求医疗救护。
敌敌畏4、食入:如果受害人是有意识和警觉,给2-4杯的牛奶或水。不要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就医。(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受热分解,放出氧化磷和氯化物的毒性气体。高浓度吸入可致死。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敌敌畏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敌敌畏2、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所有回收物质、吸收材料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收集的废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防止发生次生灾害。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三氯乙醛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毒,具强刺激性。2、危险信息:引起眼睛刺激;造成轻微皮肤刺激;吞咽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吸入致死;可引起遗传性缺陷;怀疑损害生育力或胎儿;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3、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三氯乙醛4、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动物全身毒作用较强,引起麻醉作用。表现有短期兴奋,继而抑制、共济失调、侧倒、麻醉及死亡。大鼠长期接触其蒸气,可导致发育迟滞,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低血压倾向,肝、肾及脾脏损害,支气管炎等。5、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害。
三氯乙醛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3、吸入:立即移到新鲜的空气处。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立即就医。三氯乙醛4、食入:不要催吐。不要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就医。(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止与热分解产物接触。三氯乙醛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防止与热分解产物接触。(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就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
三氯乙醛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2、环境保护措施:现场监测环境气体浓度,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三氯乙醛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氯化钡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氯化钡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氯化钡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二)消防措施1、危险特性: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2、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钡。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灭火剂:水、泡沫、砂土。氯化钡(三)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三氯化铁
危险性概述1、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的腐蚀性烟气。2、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强烈腹痛、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3、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三氯化铁4、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对水生生物有毒;吞咽有害。5、外观与性状: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气味:无味熔点/凝固点(℃):306沸点、初沸点和沸程(℃):31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61相对密度:(水=1):2.906、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化铁
7、稳定性:稳定8、危险反应: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9、应避免的条件:高热、潮湿。 10、不相容的物质:强氧化剂、钾、钠。11、预期用途:适用于饮水和废水的处理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有机合成的的催化剂和氧化剂。12、急性毒性:LD50:1872㎎∕㎏﹙大鼠经口﹚三氯化铁
应急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三氯化铁
5、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强烈腹痛、呕吐和虚脱。6、慢性影响:长期口服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7、对施救者的忠告:施救人员自身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劳动防护用品。
三氯化铁8、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二)消防措施1、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2、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无特别危险性。3、特殊灭火方法:无。4、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穿全身酸碱消防服,尽量在上风处灭火。
三氯化铁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三)泄露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2、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土壤等。三氯化铁
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等。2023/3/2999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7放射性物品本公司无(不做介绍)2023/3/29100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4.8腐蚀品4.8.1概念: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分项: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氯乙酸等。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氧化钠等。第3项其他腐蚀品;如甲醛溶液、氯化锌等4.8.3腐蚀品危险特性(1)强烈的腐蚀性;(2)毒性;(3)易燃性;(4)氧化性。
`2023/3/29101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标志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主标志由表示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类别号四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图形没有危险品类别号。标志的使用原则是: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该用主要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这些图示标志适用于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氢氧化钠溶液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强碱性,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2、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吞咽有害;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3、物理化学危险:强碱性,有滑腻感,溶于水时产生很高的热量;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氢氧化钠溶液4、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5、环境危害:对环境可造成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氢氧化钠溶液
急救措施
(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不要催吐。不要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就医。氢氧化钠溶液(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有强腐蚀性。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用适合周边环境物质的灭火剂灭火。推荐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撤离非相关人员。
氢氧化钠溶液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就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
氢氧化钠溶液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2、环境保护措施:现场监测环境气体浓度,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氢氧化钠溶液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盐酸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结膜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等。2、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吞咽有害;吸入会中毒;吸入可能引起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盐酸3、物理化学危险: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4、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盐酸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十五分钟,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有灼伤,就医治疗。盐酸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误食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0催吐,立即就医。盐酸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撤离非相关人员。若有泄漏,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盐酸2、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次氯酸钠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腐蚀性液体2、危险信息: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吞咽有害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3、物理化学危险:易溶于水生成烧碱和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因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次氯酸钠其稳定度受光、热、重金属阳离子和pH值的影响。具有刺激气味。尚未分离出无水试剂。碱性溶液为无色液体。缓慢分解出NaCl,NaClO3和O2。分解速度与浓度和游离碱有关。光照或加热能加速分解。4、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引起呼吸道刺激,食入可引起消化道、食道灼伤,甚至引起肠胃出血性溃疡。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灼伤;眼睛接触引起严重眼睛损害。次氯酸钠
急救措施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一)急救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次氯酸钠4、食入:不要催吐。不要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就医。(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用适合周边环境物质的灭火剂灭火。推荐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次氯酸钠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撤离非相关人员。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次氯酸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就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2、环境保护措施:现场监测环境气体浓度,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次氯酸钠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稀硫酸
危险性概述1、紧急情况概述:无2、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吸入致死;吞咽可能有害;可致癌;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害。稀硫酸3、物理化学危险:能与活性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金属反应时,因硫酸的浓度、反应温度、金属种类的不同,可以生成H2、H2S、SO2、S以及金属硫化物等。硫酸与金属氧化物生成硫酸盐。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对动植物纤维和人体肌肤均有腐蚀作用。稀硫酸4、健康危害:吞咽可引起口腔,咽喉和胃的严重烧伤,导致死亡,可引起咽痛,呕吐,腹泻,呼吸衰竭与皮肤湿冷,身体虚弱,脉搏较快,呼吸浅,尿少;皮肤接触,发红,疼痛,严重烧伤的症状;吸入可能引起呼吸道伴咽痛,咳嗽,呼吸急促和延迟肺水肿的严重刺激,稀硫酸导致化学灼伤呼吸道,可能引起致命的痉挛、炎症、喉和支气管水肿、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的结果,导致对粘膜的腐蚀作用;眼睛接触后可引起视力模糊,发红,疼痛,严重的组织灼伤,可致失明。长期或反复吸入可能导致肾和肺的损害。长期或反复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炎。长期或反复吸入可能引起鼻出血,鼻塞,牙齿的侵蚀,鼻中隔穿孔,胸痛和支气管炎。
稀硫酸长期或反复接触眼睛可能引起结膜炎。可能会造成胎儿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人类癌症。实验室的试验已经造成了致突变作用。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心脏损伤。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稀硫酸
急救措施(一)急救1、皮肤接触:如接触,请立即冲洗皮肤,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脱去污染的衣服和鞋子。重复使用前洗净衣物。皮肤上过量的酸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立即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稀硫酸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禁止催吐,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二)消防措施1、特别危险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稀硫酸2、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本品不燃,若周围发生火灾,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若有泄漏,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3、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撤离非相关人员。稀硫酸(三)泄漏应急处理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2、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稀硫酸3、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023/3/29132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包装标志爆炸品易燃气体
2023/3/29133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包装标志不燃气体货物类项号第2.2类有毒气体货物类项号第2.3类易燃液体
货物类项号第3类易燃固体
货物类项号第4.1类2023/3/29134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包装标志自燃物品货物类项号第4.2类遇湿易燃物品货物类项号第4.3类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货物类项号第5.1类货物类项号第5.2类2023/3/29135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包装标志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感染性物品货物类项号第6.1类货物类项号第6.1类货物类项号第6.1类货物类项号第6.2类2023/3/29136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5、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1)危险化学品包装标志一级放射性物品一级放射性物品三级放射性物品货物类项号第7类货物类项号第7类货物类项号第7类腐蚀品货物类项号第8类杂类货物类项号第9类2023/3/29137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条例》规定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l6483—2000)明确指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MSDS)为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提供了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护坡工程技术规范方案
- 400V变电所电力负荷分析方案
- 济宁学院《历史科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郴州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题库
- 2024年兰州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 灾后重建埋地管道施工方案
- 心理健康与职场适应方案
- 小学家校合作线上教学方案
- 中医医院营养指导与干预方案
- 热油管道课程设计
- 《法律与自由》课件
- 幼儿园小朋友可爱卡通恐龙风格餐前播报餐前分享
-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 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措施
- 管理英语4Unit-7-学前热身-会话演练-边学边练-写作训练等参考答案
- 陕西省西安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2022级西学中班《方剂学》 考试试题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混合运算
- 南京某校2023-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