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7.3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7.3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7.3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7.3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7.3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西亚。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知道自然环境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掌握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运输路线;4、了解西亚的居民和宗教特色;5、能用资料分析西亚局势动荡的原因。重难点内容:1.西亚的地理位置;2.石油运输路线。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学习分区地理的知识结构:地区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

人文特征:经济(农业、工业、旅游)文化、民族、宗教等。

二、合作探究:地区西亚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1、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小组合作)在图中填注:(1)亚洲、欧洲、非洲;(2)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3)波斯湾、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2、气候。(干旱)(自主探究)

=1\*GB2⑴、大部分地区属气候;=2\*GB2⑵、畜牧业为主;=3\*GB2⑶、灌溉农业区:平原;

=4\*GB2⑷、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5\*GB2⑸、以色列的农业。

3、资源。(石油)(小组讨论)

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

→东线→洋→海峡→海→日本

波斯湾→阿拉伯海→西线(1):→海→运河→海→洋→西欧、美国;

→西线(2):→洋→好望角→洋→西欧、美国

4、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阅读提升)

1、阿拉伯国家:人种:;语言:。

2、以色列:民族:;宗教:。

3、伊斯兰教圣城:;三教圣城:。.三、回顾小结:四大原因1、地理位置重要四大原因2、淡水缺乏3、石油资源丰富4、宗教领土矛盾四、拓展延伸1、如果西亚的石油资源开采完了,西亚还会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吗?2、西亚国家会寻找怎样的经济出路?五、挑战自我:1、关于西亚地区的正确叙述是()A.居民都属于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

B.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广阔的沙漠;

C.石油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多雨;

D.石油输出都经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美国、日本。2、读西亚图,完成要求:

(1)近来,本地区海域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

但商船仍冒险前往,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2)西亚地区是教、教及犹太教

的发源地。

(3)本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对该资源的争夺成为一些国家之间的导火索。六、课堂总结七、回顾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通过分析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能用地理的视角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析图、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本章内容特点之一是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分析、总结的习惯,这将是他们终生受益。在讲某一知识点时,教材总是先提供某些素材和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教材另一个特点是将知识难点进行分散处理,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便于学生接受,也利于学生自学。同时,教材中的图像资料和活动题,引导学生了解读图方法,进而掌握相关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忆图、用图,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效果分析1、《西亚》这节课教学思路紧扣《课程标准》,其中很好的贯彻了《课标》中读图、析图能力。强调了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农业、工业、人类活动的影响。2、教学目标明确实用,可操作性强,层次分明。分别用了“学会”、“知道”、“掌握”、“了解”、“能用”等不同层次要求的操作术语。3、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主题鲜明,用“西亚局势动荡的原因”这条线索贯穿其中,把各地理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4、课堂活动设计多样化。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阅读提升”、“回顾小结”、“拓展延伸”等形式,使课堂活跃生动。5、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对知识掌握层次分明。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总之,课堂效果优秀。教材分析西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一是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典型的干旱环境;三是石油经济。为此,教材选取了能反映本地区环境特征的4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本节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说明本条“标准”最理想的一个案例。教材安排了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和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达到本“标准”的要求。西亚资源的一多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材也选取了“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这一能反映区域特色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海峡中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最近海上通道,必须经过()A.直布罗陀海峡B.马六甲海峡C.土耳其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2、西亚出口到欧洲西部的石油,大部分经过()A.非洲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B.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先用油管输送到地中海沿岸港口,再装船运往西欧D.马六甲海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发源地B.耶路撒冷和麦加都是伊斯兰教的圣城C.西亚多为阿拉伯人,人种为黄种人D.古代经过西亚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连云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特阿拉伯占据了整个阿拉伯半岛B.伊朗和伊拉克扼守着波斯湾的唯一出口——霍尔木兹海峡C.土耳其的领土全部位于欧洲境内D.阿富汗与我国相邻5.西亚许多国家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其气候原因是()A.终年湿热B.终年干旱少雨C.终年冷湿D.终年湿润多雨6.下列海峡、运河中,地处亚非两洲之间的是()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7.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伊拉克B.伊朗C.沙特阿拉伯D.科威特8.有关西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B.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C.被称为“阿拉伯世界”D.居民多为黑色人种9.西亚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位于()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红海沿岸C.地中海沿岸D.波斯湾沿岸10.下列在西亚难以见到的景象是()A.沙漠广布,井架林立B.手捧《圣经》,去清真寺做礼拜C.挂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进出港口D.吃椰枣、喝泉水、骑骆驼11.西亚国家与我国陆上领土接壤的是()A.阿富汗B.缅甸C.伊朗D.哈萨克斯坦12.近年来,由于国际粮价高涨,西亚人口又飞速增长,许多国家在海外租用农田,其主要原因是()A.西亚地区水源和耕地极度缺乏B.帮助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改善农业技术C.国内缺乏足够的劳动力D.便于本地区的粮食出口,赚收外汇13.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A.黑海B.阿拉伯海C.里海D.红海14.西亚地区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15.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16.下列地区中宜建海水淡化厂的是()A.波斯湾沿岸B.马来群岛C.塔克拉马干沙漠D.撒哈拉沙漠17.被伊斯兰和、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的是()A.开罗B.耶路撒冷C.麦加D.佛教18.关于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A.储量占世界80%以上B.产量占世界50%以上C.出口量占世界90%以上D.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下列宗教不发源于西亚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20.阿拉伯人属于()A.混血人种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黄色人种二、综合题21.中东地区因伊拉克战争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读图,回答:(1)城市A为__________国的首都,该国农业发达。(2)B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其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3)C半岛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所属的国家是__________。(4)图中位于伊拉克的斜线部分是联合国划定的新禁飞区,由图上信息可知,其南北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__千米。(5)西亚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是__________,限制本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22、读“西亚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五海”指的是里海、__________海、地中海红海和__________海,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属于__________(国家),该国以盛产__________(农作物)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本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该地区石油主要由__________海峡输往西欧、日本和_________(国家)。(3)本区气候炎热干燥,__________资源缺乏,__________(国家)的节水农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通过分析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能用地理的视角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把“西亚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作为一条明线贯穿其中,有效的把西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资源、宗教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课程标准2.认识地区(7-9'GEO'3.2.5.2)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7-9'GEO'3.2.5.2.1)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9'GEO'3.2.5.2.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9'GEO'3.2.5.2.3)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7-9'GEO'3.2.5.2.4)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7-9'GEO'3.2.5.2.5)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7-9'GEO'3.2.5.2.6)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7-9'GEO'3.2.5.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