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古城课件_第1页
复活的古城课件_第2页
复活的古城课件_第3页
复活的古城课件_第4页
复活的古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活的古城课件第1页/共48页2023/3/26第2页(一)走进大同1、大同的地理位置与基本资料◎大同市基本资料:1、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中心坐标:40°N,113°E。2、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山西省第二大城市)3、总人口:332万;市区人口:174万(2010年)。4、市树:油松;市花:波斯菊。5、邮政编码:037000第2页/共48页2023/3/26第3页(一)走进大同1、大同的地理位置与基本资料基本资料:6、行政区划:现辖4个市辖区、7个县1-城区;2-矿区;3-南郊区;4-新荣区;5-阳高县;6-天镇县;7-广灵县;8-灵丘县;9-浑源县;10-左云县;11-大同县▲山西省大同市政区图第3页/共48页2023/3/26第4页(一)走进大同1、大同的地理位置与基本资料城市荣誉国务院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旅游名片中国煤都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大古都(2010)第4页/共48页2023/3/26第5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大

赋>>

耿彦波

大同者,尧舜之治政,天地之化育,人世之理想,大道之直行也。混沌初开,刀耕火种,人类远宗先祖,许家窑遗址为证;战国中叶,胡服骑射,华夏开疆拓土,武灵王功业可寻。两汉要塞,白登风云,高祖无奈留遗恨;兵略重地,烽火连天,青山有幸寄忠魂。嘎仙洞呼啸而来,席卷天下;拓跋氏异军突起,问鼎中原。皇天后土,山川形胜,巍巍哉帝王霸气,煌煌魏都平城;北魏基业,太和汉化,郁郁乎儒道斯文,赫赫文治武功。武州山开窟造佛,旷世稀声,创天地之大美,前无古人;云冈峪石破天惊,空谷足音,登文化之顶峰,后无来者。吞吐万汇,礼兴乐盛,开启盛唐宏大和声;融铸华夷,师古出新,典章帝都格局精神。第5页/共48页2023/3/26第6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

辽金陪都,皇家王气传承,三百年辉武修文;华严巨刹,京华佛国胜景,万千僧弘道修行。明清重镇,治乱必据。代王建藩,徐达筑城。扼门户之要冲,神京屏障;启边关之贸易,盛世气象。大帝国落日余晖,国祚式微;多尔衮戊子屠城,时运可危。己丑建国,历史翻新。中华煤都,再现辉煌。文化名城,古韵新章。一轴双城,无限风光。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奋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长策。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创优发展环境,集聚天下英才,建非常之功;打造产业园区,吸纳八方投资,立不朽之业。改革旧制,与时偕行;开放图强,再造乾坤。呜呼!大同之道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乐业安居,和谐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6页/共48页2023/3/26第7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1、“大同”名称的由来大同是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第7页/共48页2023/3/26第8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第8页/共48页2023/3/26第9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3、汉高祖白登之围地点: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时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参战方:西汉,匈奴结果:匈奴围困汉军七日,议和后撤军参战方兵力:西汉32万,匈奴40万伤亡情况:不明主要指挥官:刘邦,冒顿单于、韩王信第9页/共48页2023/3/26第10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北魏帝都——平城(1)北魏的崛起(2)冯太后与孝文帝改革(3)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10页/共48页2023/3/26第11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1北魏的崛起4.1北魏的崛起第11页/共48页2023/3/26第12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1北魏的崛起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第12页/共48页2023/3/26第13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2冯太后与孝文帝改革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冯太后改革的主要内容:(1)推行俸禄制;(2)颁布“均田令”;(3)实行三长制。冯太后改革的意义: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第13页/共48页2023/3/26第14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2冯太后与孝文帝改革★★

平城洛阳

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同时,北魏自定都平城以来到孝文帝已近百年。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粮食逐渐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平城地处偏僻,使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也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为了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北魏政权。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第14页/共48页2023/3/26第15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3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洞窟53个。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简介第15页/共48页2023/3/26第16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3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高僧昙曜“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据说是要显示北魏皇帝权力的无限;而5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昙曜五窟反映了北魏初期特殊的佛教文化,五尊大佛在代表佛陀的同时,也分别象征具体的皇帝个人。这种特殊的佛教造像在印度或其他佛教先进地区从未出现过,昙曜五窟的开凿,揭示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的开创。第16页/共48页2023/3/26第17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3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第20窟

第二十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俗称露天大佛。因为前壁和窟顶崩塌,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主尊坐佛像高约14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第二十窟坐佛充分反映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宏伟气势。第17页/共48页2023/3/26第18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4.3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云冈大景区航拍(2012)第18页/共48页2023/3/26第19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辽金时代的西京——大同5.1“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第19页/共48页2023/3/26第20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辽金时代的西京——大同947年耶律德光建立大辽国。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并设西京道大同府作为辽的陪都,从此称为大同。辽对大同非常重视,派重兵把守,“非亲王不得主之”,“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大同为辽之边防要塞。辽西京大同城,是在北魏平城京城故址上建筑加固。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辽保大二年(1122)金完颜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兼为大同府治和西京路治。在辽、金统治期间,大同为中国北方西部的一个政治、军事中心。辽金时陪都西京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5.2辽金时代的大同城第20页/共48页2023/3/26第21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3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a.千年古刹——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辽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特建华严禅寺。其中的大雄宝殿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华严寺共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第21页/共48页2023/3/26第22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3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b.善化寺的历史与建筑风格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大多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

善化寺是一组比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气势宏伟,粗犷豪放。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第22页/共48页2023/3/26第23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3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c.五岳之一——北岳恒山恒山山门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第23页/共48页2023/3/26第24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3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c.五岳之一——北岳恒山恒山十八景磁峡烟雨龙泉甘苦云阁虹桥虎口悬松果老仙迹云路春晓断崖啼鸟金鸡报晓危岩夕照茅窟烟火奕台鸣琴玉羊游云脂图文锦岳顶松风幽窟飞石仙府醉月紫峪云花石洞流云第24页/共48页2023/3/26第25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5.3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c.五岳之一——北岳恒山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第25页/共48页2023/3/26第26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明清的军事重镇——大同(1)明代九边重镇之首(2)代王府、大同城墙的修筑(3)清代对大同的管辖

明清时代的大同第26页/共48页2023/3/26第27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1明代九边重镇之首第27页/共48页2023/3/26第28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1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境安全,把大同列为全国“九边重镇”之一,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并派大将军徐达镇守于此。为了防范北元残余势力的南下侵略,明王朝又在大同以北整修了长城,构筑了宏赐堡、镇川堡、得胜堡等二十多座屯兵堡和上百个烽火台。朱元璋还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改封他的第十三子豫王朱桂为代王,封藩于大同。由于大同是蒙古通往晋冀鲁豫的咽喉要道,因而在嘉靖与隆庆年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使大同成为蒙古与中原、蒙古与西域地带的贸易集散地。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第28页/共48页2023/3/26第29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2代王府、大同城墙的修筑a.代王府的修建与九龙壁

代王府,位于大同市中心和阳街,为明太祖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王府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达175950平方米。目前较为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九龙壁。九龙壁东西长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它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第29页/共48页2023/3/26第30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2代王府、大同城墙的修筑b.大同城墙的修筑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此城是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从南截1.38公里,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上各建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外有廊柱环绕,平面均为凸字形,面积约1420平方米。城墙四角各建角楼,西北角楼称“乾楼”,高大瑰丽,为“大同八景”之一。第30页/共48页2023/3/26第31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2代王府、大同城墙的修筑b.大同城墙的修筑第31页/共48页2023/3/26第32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2代王府、大同城墙的修筑b.大同城墙的修筑第32页/共48页2023/3/26第33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3清代对大同的管辖姜瓖(?-1649年),明末清初将领,陕西榆林人。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清代杰出政治家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起义军开到大同城周围。明大同总兵姜瓖向大顺政权投降。李自成对姜瓖心怀戒心,虽然仍被封为总兵,但已无大权。待李自成败出北京,姜瓖生变。就在姜瓖扑杀起义军首领的时候,清军派出恭顺侯吴惟华进攻山西,于五月十日兵临大同,姜瓖降清,仍旧委以总兵职务。但军权在清将吴惟华手中,并由英亲王阿济格坐镇。顺治五年(1648)姜瓖降而复叛。次年,多尔衮亲自督战围城达9个多月,城破后,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除杀献姜瓖人头的杨震威等23员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5尺。大同变成一座荒城,大同废,不立官,府移治阳和卫,名阳和府。此为“戊子之变”。戊子之变(1649年)第33页/共48页2023/3/26第34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6.3清代对大同的管辖1907年10月22日-23日,大同府,城墙、街道

“戊子之变”后,大同这座历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乎成为一座空城。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治。顺治八年(1651)重修云冈石窟。在整个明清时期,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大同可为福地宝城”。第34页/共48页2023/3/26第35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7、新中国成立后大同的发展(1)中华煤都——煤炭产业的发展(2)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相关工业部门(3)城市规划理念——“一轴双城”第35页/共48页2023/3/26第36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7.1中华煤都——煤炭产业的发展

大同煤田坐落在大同市的西南部,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54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58.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亿吨,现在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是这一部分。

目前大同市最大的煤炭开采企业为同煤集团。是我国第三大煤矿国有企业,仅次于神华集团及中煤能源集团。2009年煤炭产销量1.13亿吨,连续五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第36页/共48页2023/3/26第37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7.2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相关工业部门第一医药园区(大同县)龙泉工业园区(阳高县)机械装备制造园区(御东区)塔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口泉区)左云煤化工业园区(左云县)五大工业园区第37页/共48页2023/3/26第38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7.2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相关工业部门1、煤炭化工产业2、装备制造3、材料工业4、旅游业5、高新技术产业6、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7、商贸服务业8、基础设施9、社会事业10、其他产业:电力、冶金第38页/共48页2023/3/26第39页(二)大同的历史与发展7.3城市规划理念——“一轴双城”

以御河为轴

平城区御东新区第39页/共48页2023/3/26第40页(三)大同的民俗风情1、大同饮食大同烧麦

东方亮小米

大同黄花

大同刀削面新荣莜面

沙棘

浑源凉粉大同羊杂第40页/共48页2023/3/26第41页(三)大同的民俗风情1、大同饮食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在大同,刀削面店比比皆是,比较出名的也有很多,如:七中刀削面、东关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老柴家刀削面等。其中“东关刀削面”是大同刀削面里最出名的一家。第41页/共48页2023/3/26第42页(三)大同的民俗风情1、大同饮食第42页/共48页2023/3/26第43页(三)大同的民俗风情2、民俗节庆旺火时间:春节、元宵节介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