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1.gif)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2.gif)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3.gif)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4.gif)
![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80a8b12ffb0be9c9ffa73ba4a0529c1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长沙部分学校2020年秋学期期考九年级语文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解析)【长郡集团】(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共6分)湖①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②好,夕阳箫鼓③几船归。[注]①湖:指杭州西湖。②人意:游人的心情。③萧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诗歌第一、二句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西胡的景色。B诗歌运用了“花”“莺”“草”“白鹭”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图。C.诗歌最后一句转而写“夕阳”,意境由前面的清新欢快转为萧瑟凄凉,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转变。
D.这是一首田园诗,全诗借景抒情,含蓄、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游玩的愉快心情。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试分析“乱”字的妙处。(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1分)建中靖国元年,坡自儋北①归,居阳羡。阳羡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后择吉日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②,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项是()(2分)
A.词语“府第”的意思是“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后择吉日入新第”中的“第”与此含义相通,可解释为“居所”。
B.“遂推扉而入”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而"的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沙世家)中“宁"是“难道”的意思,表反问语气,以此推断”宁不痛心”中的“宁”也可以理解为“难道,怎能”。
D.“今当以是屋还如妪”和“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中的“以”含义不同,前者是“把”的意思,后者是“来”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B.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C.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D.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3.请结合木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应该怎样对待周围的人或事。(4分)
[链接材料]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参考答案】8.A9.①“乱”本指没有秩序,没有条理。②诗歌却借用“乱”字写出在开满了红花的树上,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的景象。③"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鸟鸣声的此起彼伏,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烘托出生机盎然的气氛,④抒发了诗人为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10.B11.A12.(苏轼)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13.①自身不如意时,也要懂得理解他人,保持豁达大度。苏轼在自己生活贫困时将买的房子还给了老妪。②穷困时,要洁身自好,修养自身品德;得志时还要施给人民恩泽,兼善天下。【中雅培粹联考】(一)古诗文阅读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牡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②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天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明繁华已为陈迹。B.尾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入明朗的心境。D.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9.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请就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1分)孝文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语其左右曰:“朕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今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丐①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徭费以便民。”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於礼义。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有删改[注释]①丐:乞求,这里指恳请。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纳谏后希望能“闻寡人之耳者”,文中孝文帝也希望如此,据此推断,“朕闻之”中的“闻”可以理解成“使……听说"。B.文中“其悉思朕之过失”和“其真无马邪”中的“其”用法是一样的,表示加强诸问语气。C.“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中“益”有“富裕、富足”,“利益、好处”,“更加”,“增加”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增加”之义。D.文中“是以海内殷富”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是以”含义是一样的,都是“这是凭借”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B.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C.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D.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以匡朕之不逮。13.古人有云,“治国之本,国有明君”。请结合本文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具体谈谈明君治国应做到哪几个方面?(4分)[链接材料]材料一:“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班固《汉书》材料二:孝文在位期间,务农先籍,布德偃兵,政简刑清,千年颂声。【参考答案】8.C 【解析】“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错,景是明丽健爽的,心境是惆怅低回的。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出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后两句联想到范蠡,感慨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9.颈联:颈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皆可)【1分】,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描画面1分】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氛围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多变、世事变迁的感慨。【1分】10.C11.B12.翻译:还要推举贤能正直(德才兼备),能直言进谏的人,来补正我的不足之处。(疏漏)13.(1)宽厚仁爱,关心百姓,体恤民生。取信于民,取得民心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如文章和材料中谈到,孝文帝在位之时,免农田租税,减轻刑罚,体恤民生;同时崇尚节俭,以身作则,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用恩德感化臣民,取信于民。(2)广开言路,善纳雅言,从谏如流。广泛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并不断改正,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如文中的孝文帝,他善于纳谏,主动广开言路,反思并补正自己的过失,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圣主,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况。【评分标准】:1点2分,小点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只简单抄原文语句不得分。【西雅联考】(一)古诗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金陵怀古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8.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怀古的时令、地点,渲染了种孤寂、萧索的气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B.颔联描绘“一鸟来渚”和“数帆归舟”的美景,使意境变得温暖而又明亮。C.尾联写历史上虎踞龙盘的金陵如今无人问津,一片凄凉,登临此地,人心不再昂扬振奋。D.这首诗风格沉郁,作者怀古伤今,表现了对国势日衰的悲愁和深深的优思。9.请从融情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颈联。(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1分)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夫差)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橐皋。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注】①伯嚭(pī):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同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为形声字。“伐”由“人”和兵器“戈”组成,“二年后伐越”和“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中的“伐”都为“讨伐、进攻”之意。B.“吴王将许之”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中的“许”含义不同,前者应为“答应”,后者意为“表示约数”。C.“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很多,“犹人之有腹心疾也"与“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中的“之”字用法相同。D.文中“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与“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的“以”用法不同,前者意为“来”,后者意为“导致”。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B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C.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D.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3分)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13选文中,吴王夫差的结局是什么?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试分析吴王夫差和齐威王不同结局的原因。(4分)[链接材料一]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头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需保此三镜,以防已过。《旧唐书·魏征传》[链接材料二]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参考答案】8.B.颔联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意境寥落,昏暗清冷。9.颈联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1分)营造了萧索、昏暗、清冷的意境,(1分)作者把内心凄凉融入景物描写中(1分),抒发了作者因国家战败,衰落而产生的忧愁、沉重心情,(1分)10.C前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动词,到,往”11.D12.(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遗”1分,“以请和”1分,句意通顺1分】13.参考答案:在与越国的战争中战败,被越王勾践所杀(1分);原因:材料一中唐太宗说到:君王有贤良的大臣来劝谏,可以了解自己的政策得失,进而修正完善(1分);文中,夫差听信谗言,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建议,没一鼓作气灭越国,且忽视了越国的威胁性,着力攻打齐国,最终导致身死(1分)。材料二中齐威王善于纳谏,雷厉风行。(1分)。【师大附中博才】(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似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注释]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塞北途辽远”交待战争的地点,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B.“冻水寒伤马”表面上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写出了边塞苦寒,军旅生活艰苦,表达出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C.“寸心明白日”一句,表现出战事虽然艰苦,但征人仍有光明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们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的情感。D.“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舞的自然景色,也是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8.B【解析】“冻水寒伤马”,写出了边塞苦寒、军旅生活艰辛,但并没有表达对战争的厌恶。结合第二联展现的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和第四联表达的必胜、报国情感,进一步可知,没有对战争的厌恶。9.夏完淳《别云间》中“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与本诗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均含有意象“战旗”,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请分别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幡旗”“灵旗”均指战旗,夏诗写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也要在战旗下面好好看看故乡河山。(1分)写出了诗人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1分)本诗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旗比作鸟翼,把盔甲比作鱼鳞,描绘出战场的景象是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征战者在东闯西突搏杀的身影和威武雄壮的气魄,侧面衬托了将士们英勇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0分)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②,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③闻玄善算乃召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延升上坐。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节选自《后汉书》)【注】①乡啬夫:乡里掌诉讼及赋税的吏员。②第五元先:人名。③图纬:图指河图,纬指纬书。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山东无足问者”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以”的含义不同,前者是“认为”的意思,后者是“把”的意思。B.“融素骄贵”中的“素”有“白色”“朴素”“平素”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平素”之义。C.“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的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D.“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中“质”是“询问”的意思,以此推断,“玄因从质诸疑义”中的“质”也可以解释为“询问”。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13.郑玄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在学习上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从中领悟到了哪些求学态度。除此之外,从文章中还可以看出郑玄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链接材料】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选自《世说新语》)参考答案:10.C.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给、向)/皆以美于徐公(比)11.D12.马融慨叹地对门徒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说就会东传了。”(采分点:喟然、去、道、东,1点1分,扣完为止。)求学态度(2分)①勤奋刻苦,虚心好学。郑玄跟随马融学习,虽然三年都未能得到当面讨教的机会,只是由水平较高一点的弟子向郑玄传授学问。但郑玄丝毫不懈怠,自己找来书日夜钻研诵读,从来没有厌倦过。(1分)②深入钻研,专心致志。夏侯太初写字时衣服被烧焦了都没有受到影响。(1分)性格特点:不慕权贵,淡泊名利。(1分)【广益】(一)古诗阅读(6分)阙题①刘昚虚
(唐)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①阙:通“缺”“阙题”即“无题"。②每:虽然。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A.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蕴含蓄。首联写山路在白云尽处,可见读书堂的地势相当高峻,同时也点出了溪水之悠长、春色之无尽。B.这首诗开头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向近处,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闻到花香。C.“落花”是古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美丽、短暂、飘零的落花往往暗含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诗人常常借“落花”表达生命易逝的情怀,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情怀。D.颈联将视角由外转向内,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居住环境。全诗句句写景,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9.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仅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也暗含了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信息,请结合文本说说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文言文阅读(11分)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及长,恭孝节约,学识有理义。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耕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①其如此,欲加优饶②,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饮食,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藩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人知之。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其闻人之善者,欣若有得;闻人之恶者,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注释:①愍:担忧,担心②欲加优饶:想让他轻松一些。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成语“贪得无厌”中“厌”是“满足”的意思,以此推断,“人多厌之”中的“厌”也可以解释为“满足”。B.“善”,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語,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以此推断,“其闻人之善者”中的“善”也可以解释为“美好的,好的”。C.“或解衣推被以恤之”和“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以”的含义不一样。D.“并周赡之”和“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中的“之”都是做代词。11.下列对文中的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B.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C.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D.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虽家半厚,而晷常布农蔬食,躬耕垄亩。13.通读原文,说说孙晷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参考答案】8.C(该诗写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引住了,寄托诗人悠然闲适之情。)9.志趣高洁(高雅)/淡泊名利;闲适恬淡;专心治学(三点任答两点,人物形象1分,分析1分)10.A【解析】人多厌之:厌,厌烦,嫌弃11.C12.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虽,虽然;布衣蔬食,名词作动词;躬,亲自)13.①乐善好施②为人节俭③为人恭孝(孝亲敬长)④学习勤奋【明德集团】(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共6分)度破讷沙①(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③寒光生铁衣。【注释】①破讷(nè)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②鸊(bì)鹈(tí)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③碛(qì):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7.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前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战初归”是从侧面写“度破讷沙”之事。B.本诗中“雁正飞”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中的“雁飞高”感情色彩一致。C.本诗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虚实结合,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D.本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8.本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1分)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④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9.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善”,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显得温顺、无害,善良由此引申而来。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善用矛”的“善”是“擅长”的意思。B.“忽噀其面”的“其”和“安陵君其许寡人”(语出《唐雎不辱使命》)的“其”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代词,“他”的意思。C.成语“一决高下”的“决”是“决定”的意思,“见必与之决生死”中的“决”与此同义。D.“服”可以作名词,如《涉江》中“余幼好此奇服兮”的“服”是“衣服”的意思;也可以作动词,如“朝服衣冠”的“服”是“穿戴”的意思。而文中“远近皆服其能”的“服”是“佩服”的意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C.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D.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2)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12.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3分)【链接材料】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①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明・刘元卿《应谐录》[注释]①舒雁:鹅。②燔:读音fán,烤。【参考答案】7.D【解析】A“战初归”是从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B“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惧恐怖;“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示出凯旋者的气派,两者感情色彩不同。C没有虚写。8.【解析】(1)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征人凯旋,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分)。(2)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肃整,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1分)。(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色调等的对比映衬,营造出雄奇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1分)。(要求①情感占两分,至少写出两种情感;②诗句分析占两分,结合诗句分析给2分;酌情给分。)9.B【解析】第一个是代词,他的;第二个是表示祈使语气。10.B11.【解析】(1)弓箭手话音刚落举手就刺向小偷,一下就把刺死,原来是乘其分神不备而取胜的。(关键字“之”代指小偷;“盖”解释为原来是;“隙”解释为空隙,分神不备)(2)强盗果然又使出此种伎俩,水才出口,壮士的长矛已经贯颈刺出。(关键字“复”解释为又;“之”代指这种计俩;“洞颈”名词作动词,贯穿脖子。)12.【解析】启发①要抓住机遇,找到突破口,不要错失良机(1分);②结合文章1分;③结合链接材料1分。【雨花区】(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后面的诗词,完成9T0题。(6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綺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水调歌头》一词的上阕用“我欲”“又恐”“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到犹豫不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房物业权益转让策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技术研发聘用合同格式
- 2025年城市供水合同案例
- 2025年廉租房物业服务管理合同
- 聋哑学校学生管理员聘用合同书(3篇)
- 2025年加工策划保密合同范本
- 2025年二手住宅分批支付购房合同范文
- 2025年农机技术推广合同
- 2025年劳动派遣合同策划标准样本
- 2025年企业级服务器配置与安装合同
- 2025年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市质检】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2025寒假特色作业
- DCS-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2025年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华财险湖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 少儿财商教育讲座课件
- 2025年中国科协所属单位招聘15名社会在职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药剂科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 质量检验培训课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