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XX有限公司新造生产及辅助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XX有限公司拟在XX市XX区XX镇XX路南侧,XX开发区XX园(XX路XX号)西侧新造生产及辅助用房,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项目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建筑包括5栋2层(局部3层)生产用房、2栋3层(局部4层)生产用房,框架结构;一栋3层辅助用房及一栋单层泵房,砖混结构。其中1#、4#生产用房拟采用承台桩基,其余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总建筑面积约19619m2。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本项目建设单位是XX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XX有限公司。1.2勘察目的根据设计和勘察规范要求,本次勘察要求达到以下目的:查明拟建场地勘察深度(35.0m)范围内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土作出分析评价;了解地下水埋藏分布情况,明确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若埋深20.0m以内存在饱和砂土或砂质粉土层,判别其在抗震烈度7度条件下的液化可能性;查明场区明(暗)浜(塘)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范围及其边界,并提出治理措施;对拟建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为拟建建筑提供天然地基与桩基持力层的建议,并为其基础设计、桩基承载力估算、桩基沉降量估算等提供有关设计参数。1.3遵循的规范标准在该工程拟建场地的勘察过程中,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如下: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XX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XX市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72-98);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行业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等有关规范、规程。1.4勘察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方案由我院与设计单位共同布置,根据工程性质、设计对勘察的要求,本次勘察布置勘探类型为钻探孔(包括取土兼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孔、浅层小螺纹钻孔、室内土工试验及测量等多种勘察手段。1.4.1勘察方案勘探孔依据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及拟建建筑物特征进行布设。根据拟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勘探孔按区域控制的原则,平面上按照梅花形结合之字形布置,天然地基勘探孔距35.0~50.0m,桩基勘探孔距32.6~34.6m。勘探孔总数141个,其中钻探孔5个,静力触探孔9个;布置并完成小螺纹钻孔127个。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件2:“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4.2完成情况我院于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完成野外勘察工作,XX月XX日完成资料整理。本次勘察共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及作业日期见表1.4.2。表1.4.2项目目工作量工作时间钻探孔孔数(个)5钻孔35.0m×2225.0m×1115.0m×22XX.XX.XXX~XX.XX总进尺(m)125.0静力触探孔孔数(个)9总进尺(m)195.0小螺纹钻孔孔数(个)127静探孔35.0m×1125.0m×4415.0m×44总进尺(m)507.5取土土原状土(件)69扰动土(件)6标准贯入试验(次次)6常规物性试验(项项)62压缩试验(项)60XX.XX.XXX~XX.XX固结快剪试验(项项)60颗分试验(项)14资料整理XX.XX.XXX~XX.XX1.4.3技术措施本次钻探选用无锡探矿机械厂SH-30型钻机施工,孔径Φ110mm,对粘性土用Φ110mm螺纹钻提土器钻进,对粉性土、砂土采用合金三叶钻钻进,并用自制泥浆作冲洗液护孔,提钻时随时向孔内回灌泥浆。钻探结束后待水位恢复稳定测量孔内静止地下水位。钻探取土试样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式取土器,针对不同土层采用静压法或锤击法取土,原状土试样等级为Ⅰ~Ⅱ级。标准贯入试验在钻孔中遇粉性土与砂土时进行,试验采用63.5kg穿心锤及70cm长度贯入器以自由落锤方式进行,落距76cm,预打15cm,再每贯入10cm计击数一次,最后以30cm计总锤数作为标贯击数。静力触探试验选用XX金勘岩土勘察设备有限公司YJT4216型静力触探机进行施工,使用单桥探头,探头面积15cm2。贯入时反力采用地锚反力法,贯入速度1.00~1.20m/min。数据采集使用江苏溧阳市科尔仪器有限公司LMC-J110型静探仪自动记录。1.5勘探点测放及高程系统勘探点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及场区地形图结合场地现有建筑物进行测放。勘探点标高引测于建设单位指定的场地北侧民强路中线处高程点(具体位置见附图件2:“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该点绝对标高3.59m,属吴淞高程系统。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的滨海平原类型,地势稍有起伏,地面标高2.81~3.85m(吴淞高程)。2.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在所揭露的35.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均属第四纪全新世(Q4)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和上更新世(Q3)河口~滨海相沉积层,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组成的沉积土层,共划分为5个主要层次(分属各个主要层次的9个亚层,缺失XX地区常见的④、⑥层)。各土层沉积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及其详细描述见附表一:“地层特性表”,其分布埋藏情况详见图件4:“工程地质剖面图”。2.3地下水勘察场地影响本工程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浅部填土及粘性土中的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初见水位埋深1.70~2.30m,标高1.62~1.23m;24h稳定水位埋深0.36~0.71m,标高3.05~2.53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11.1.1条,在该工程建筑设计时,场地年平均水位埋深可按0.50m采用。经调查,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存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11.1.1条判定:地下水、地基土对砼不具腐蚀性。钻孔孔口高程、地下水水位埋深及标高见表2.3。钻孔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一览表表2.3孔号孔口高程(m)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孔号孔口高程(m)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埋深(m)标高(m)埋深(m)标高(m)埋深(m)标高(m)埋深(m)标高(m)Z13.652.301.350.603.05Z43.622.001.620.712.91Z23.582.201.380.583.00Z52.931.701.230.402.53Z33.141.801.340.362.782.4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指标本次勘察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现场进行了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对各土样作了常规物性、压缩、固结快剪、颗分试验。压缩试验⑤1-1层及以上土样压力加至400kPa,⑤1-1以下土样压力加至600kPa,提供了各土层压缩曲线图表(e-p曲线);固结快剪试验采用匣式应变仪测试,c、值按峰值强度取值。指标统计时,各项指标为舍去少量异常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为实测值。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于附表二:“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2.5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XX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中的有关规定,拟建场地地基土为软弱土并且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本建筑场地属于Ⅳ类场地,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拟建场地地基土分布特征,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拟建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在埋深20.0m深度范围内无饱和砂质粉土和砂土层分布,故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XX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有关条文规定,可不考虑场地地基土的砂土液化问题。2.6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范围内中部分布有明浜和暗浜(具体分布见“拟建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浜底一般埋深约2.70m,局部达3.00m。明浜、暗浜分布地段缺失②1、②2层粉质粘土,为本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2.7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层分布较稳定,根据邻近已建工程的正常使用情况,可以说明场地属稳定场地,可以进行拟建建筑物的建造。3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3.1天然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根据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第4.2.3条的规定,采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并结合地区勘察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及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第13.3.4条及其条文说明的规定,并结合地区勘察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假设条件:条基,基础宽度为1.5m,基底埋深1.0m,地下水位埋深0.5m。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及特征值见表3.1。表3.1强a②1②2③土⑤1-1⑤1-2注:设计时当基础大小和埋深与本计算条件不同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状、尺寸和基础埋深并考虑软弱下卧层强度后,由土性参数及规范公式计算确定;上表各参数未经变形验算。3.2地基土分析评价①1层填土、①2层浜填土,土质不均匀,土性软弱,结构松散。=2\*GB3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a0.1-0.2为0.42MPa-1,Es0.1-0.2为4.44MPa),平均厚度0.78m,具有一定强度,工程性质较好;=2\*GB3②2层青灰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3\*GB3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⑤1-1层灰色粘土,呈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呈软~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工程性质相对较好。综上所述:本场地浅部土层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具有一定强度,可作为拟建2#、3#、5#、6#、7#生产用房及辅助用房、泵房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建议基础底面标高2.00m。对于明浜、暗浜分布地段,及基础底面以下仍有填土时,可采用砂石换填法处理。3#生产用房西南角临近明浜,5#生产用房东北角有暗浜分布,请设计单位设计时加以注意。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各土层压缩模量Es0.1-0.2建议按附表二中数值采用。3.3桩基分析评价3.3.1桩基持力层及桩型选择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及设计单位有关设计要求,拟建1#、4#生产用房拟采用承台桩基。桩型可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可选用250×250mm、300×300mm。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本场地⑤1-1层及以上土层埋藏较浅且土质软弱,不宜选为桩端持力层;⑤3层、⑦1层土质较好,但对本工程的1#、4#生产用房工程特殊性而言,其层面埋藏相对较深,亦不宜选为桩端持力层。就本工程而言,建议选择层面标高-11.71~-12.34m的⑤1-2层粉质粘土(平均厚度约5.61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0.60MPa)作为桩基持力层较为经济合理。桩端标高可选择-15.86m。3.3.2桩基设计参数根据各地基土层的埋藏深度、土性、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静力触探Ps值,参照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中桩基参数综合分析,各土层的桩周土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及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建议按表3.3.2中数值采用:表3.3.2层号土层名称静力触探比贯入入阻力Ps(MPa)预制桩fs(kPa)fp(kPa)②115②215③土6米以上156米以下20⑤1-1粘土22⑤1-2粉质粘土30550⑤3粉质粘土夹粉土土40750注: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及桩端阻力特征值qpa建议分别按上表对应的fs、fp值的1/2数值采用。3.3.3单桩竖向承载力值的估算假设基础埋深1.0m,根据上表3.3.2提供的fs与fp值,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参照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提供公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值见表3.3.3。表3.3.3桩型规格(mm)持力层依椐孔号桩顶埋深(m)桩端入土深度(m)桩端进入持力层(m)有效桩长(m)桩侧总极限摩阻阻力标准值Rsk(kN)桩端极限端阻阻力标准值Rpk(kN)单桩竖向承载载力设计值Rd(kN)单桩极限承载载力标准值Rk(kN)单桩竖向承载载力特征值Ra(kN)预制方桩250×2500⑤1-2Z31.019.03.718.0386.634.4263.5421.0210.5300×3000463.949.5320.8513.4256.7注:当设计条件与上述假设条件不同时,请设计人员按具体条件重新计算。表中单桩承载力估算值,未考虑桩身结构强度和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建议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并以试桩资料为准。3.3.4桩基沉降量估算参数根据土工试验及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结合地区经验,提供桩基沉降量估算参数:天然重度γ及压缩模量Espcz~pcz+△p,见表3.3.4。表3.3.4层号土层名称eq\o\ad(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MPa)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次)天然重度γ(kN/m3)Espcz~ppcz+△p(MPa)②118.8②218.6③土17.9⑤1-1粘土17.6⑤1-2粉质粘土17.95.8⑤3粉质粘土夹粉土土0.7914.017.86.0⑦1砂质粉土7.9018.718.620.03.4成桩可行性分析及成桩对环境的影响3.4.1成桩可行性分析预制桩沉桩时,⑤1-2层及以上各土层土质较软,强度较低,桩身容易穿透,根据XX市同类地层的施工经验,选择合适的沉桩设备,适当提高桩身强度,沉桩相对容易。施工前应进行试沉桩,根据试沉桩情况确定压桩施工参数。施工中应合理设计施工流程,以防止后施工的桩将已施工的桩挤断或挤偏。应注意接桩质量,保证桩身垂直度。桩基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范,安全生产。3.4.2沉桩对环境的影响预制桩施工会对环境造成噪声、振动及挤土影响,在桩基施工时,应注意成桩和挤土效应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影响,加强桩基施工监测工作。施工时采用打入式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建议采用静压式预制桩。在软土地基中沉桩,由于挤土效应可能会引起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局部土体隆起和土体水平位移,因此施工时应严格限制沉桩速度,合理安排打桩顺序。4结论与建议4.1结论本场地各土层描述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附表一:“地层特性表”、附表二:“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分布埋藏情况见图件4:“工程地质剖面图”。场地影响本工程程的地下水水类型主要要为潜水,勘勘察期间测测得钻孔初初见水位埋埋深1.70~2.30mm,标高1.62~1.23mm;24h稳定水位位埋深0.36~0.71mm,标高3.05~2.53mm。场地年年平均水位位埋深可按按0.500m采用。地地下水和地地基土对砼砼无侵蚀性性。场地抗震设防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房购房合同样本
- 2025年设备借款合同样本下载:获取借款合同范本
- 《叫卖艺术》课件
- 2025年质权担保合同适用于地产房产
- 《常见受限物质概述》课件
- 2025年工程合同无效后的工程款项结算探讨
- 2025年有偿使用办公楼合同书
- 南网安全生产禁令解读与实施
- Unit 9 Section B 1a-1d 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
- 二年级复习计划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制造业自检自控流程优化计划
- 《人工智能的进展》课件
-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大建安-大连市建筑工程安全档案编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GB/T 45421-2025城市公共设施非物流用智能储物柜服务规范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一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往年题考
- PE特种设备焊工理论复习题库(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