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1当前1页,总共41页。2(优选)第四章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学当前2页,总共41页。第一节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一、空间、区域与区域空间结构(一)空间与区域1、空间指的是地理空间,人类所依存的地球表层的三维抽象。区域经济活动的载体,它是可直接可以观察的实体。2、区域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载体,按人类各种活动及及相应的独特性质所区分的地域单位。如经济区域、社会区域。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一般指的经济区域。当前3页,总共41页。区域一词更强调经济性,而空间一词更强调地理性。出于研究的便利性,美国学者胡佛也强调区域最好与行政建置相一致。在中国,由于国民经济运行带有明显的行政区经济色彩。从明晰区域经济主体的需要和加强区域经济的组织能力的角度看,经济区域往往与行政区区域划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当前4页,总共41页。区域空间结构可以有许多个研究层面和研究视角,本章主要从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历程:核心一外围区结构的变化及空间形态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变化及空间形态当前5页,总共41页。(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
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当前6页,总共41页。2、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达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1)判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2)提示区域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聚集与分散的关系及其效果;(3)预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状态的演变趋势;(4)根据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和实际趋势,对具体区域空间结构提出调整方向及实施此种方向调整的途径。[1][1]参阅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当前7页,总共41页。(三)区域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可视的有形的形态要素:包括三类基本形态,点、线、面;以及不可视的无形的形态要素:即两类扩充发展形态为网络、极域。当前8页,总共41页。(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的组合模式由上述形态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区位条件下,区域经济主体会遵循生产经营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因素的促成下,形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配置,从而形成空间结构要素不同的组合模式。当前9页,总共41页。阶段区位形态要素及其组合模式区域经济空间组合形态备注工业化初期节点-乡域
城市经济-乡镇经济-集市经济-村落经济分层的区域经济形态城镇体系刍形城市化起步,节点与乡域之间,乡域下面的镇与乡村之间,仍然通过交通线网连接,不过是交通通讯通道的初级阶段。主线与次线差距大,等级低。此时的乡域为城市腹地(分层的镇乡-村)节点-过渡带-乡域即:城-城乡边缘带-乡域工业化中期点-线轴-乡域交通经济带-城市节点-经济走廊城市化加速,线网中的主线已为成为轴,干线交通通道建设进入新阶段,交通经济带由交通枢纽、工业枢纽、产业园区等构成,线轴含有交通带与经济发展轴的双重含义工业化后
网络状城镇体系-城市群城市化后期,形成完整城镇规模体系,开始形成域面,即大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期后工业化时期
网络-面-面城乡等级规模体系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宏观经济地域系统置于全球化体系分阶段的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表[1][1]
邓书P145当前10页,总共41页。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一)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经典区位论二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空间经济学)当前11页,总共41页。1、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
——经典区位论德国学者在19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提出了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
主要是对产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规律性的阐述。当前12页,总共41页。2、二战以后-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理论(1)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理论
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布代维尔、弗里德曼、缪尔达尔、赫希曼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陆大道的“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式理论,是点与轴的有机结合,比增长极理论只强调“点”,更有利于反映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客观规律。
当前13页,总共41页。(2)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威廉姆逊的倒“U”字型理论。——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外围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区域研究学者们借助美国学者弗农的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提出。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随时间的推移,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有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规律。当前14页,总共41页。(3)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在物理学中,两个物体存在相互作用,称为力。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区域空间的相互作用,也使得区域改变自己的状态。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指区域间进行的各种交易。第三类,指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等。当前15页,总共41页。相互作用的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①两地间存在着互补性②两地间存在着可运输性③两地间没有中间干扰机会当前16页,总共41页。两地间相互用量的大小取决于两地间距离,
与两地间距离成反比,这就导出了空间作用
的引力模式与潜力模式。赖利引力模型当前17页,总共41页。Fij=城市i与城市j之间的相互作用力。Pi,Pj=城市i与城市j的人口规模。(代替牛顿引力公式里的质量规模。)R是两个城市间的距离,R2ij=两地间的距离平方。G是引力常数。后来一些学者又作了些补充,这个模型在实践中运用很广泛。当前18页,总共41页。潜力模式城市i的潜力(或潜能、位势,指城市i与城市体系内所有城市的相互作用总量)=体系内其他城市总的规模/i城与体系内其他所有城市距离的或者交通耗时距离的摩擦系数的乘方当前19页,总共41页。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地理学者威尔逊(A·G·Willson)在此基础上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将原来的两类模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放大的引力模式”,或称为“一般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当前20页,总共41页。
(4)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网络理论由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点线面交融发展成为网状,这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城市经济连绵带的产生。它启示区域经济主体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连接模式,有效地组织和连接节点。来促进区域空间的演进与优化。当前21页,总共41页。3、20世纪80年代以后到今——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维纳布尔斯等所倡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模型方法的影响最大。重点立足于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认为区域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是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需求的相互作用等。由此说明经济空间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当前22页,总共41页。(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方法论是区域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技术方法的哲学总结,是学科研究方式、途径的归纳与概括,具体可以分解为学科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在目前流行的新经济地理学运用了新古典经济分析与区域空间理论相结合的模式分析方法。其中,从具体研究手段来讲,以空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数理方法和以3S为基础的计算机模拟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当前23页,总共41页。1、数理方法及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1)线性回归、多元回归、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2)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方法(3)分形方法2、计算机模拟方法及其应用(1)3S技术方法(2)动态模拟与CA空间离散动力学模型当前24页,总共41页。
三、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机制(一)区位势能机制1、各种区位势能定义与类别(1)自然条件势能(2)交通运输势能(3)人口分布势能(4)技术经济势能(5)行政与政策势能当前25页,总共41页。2、区位势能机制的作用(1)集聚作用与辐射作用(2)增值作用与自强促进作用当前26页,总共41页。(二)极化效应与扩散机制理论1、极化效应2、扩散效应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关系当前27页,总共41页。
(三)空间近邻效应
1、产生原因2、空间近邻效应与区域空间结构当前28页,总共41页。
总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区域内外部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包括:内生动力:城市经济发展(工业化时代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外部推力:人为干预、技术进步与社会因素影响区际间的相互耦合动力当前29页,总共41页。第二节区域经济的核心与外围结构一、基本概念与理论意义(一)核心-外围区的基本概念1、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是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当前30页,总共41页。2、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3、计算方法通常地区人均GDP标准化值为判断标准,计算方法如下:当前31页,总共41页。根据人均GDP标准化值的大小,中国可以划分为将三类地区:
当前32页,总共41页。(二)核心-外围结构的理论渊源及意义1、理论渊源弗里德曼的核心与边缘理论。2、理论意义核心区与外围区,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变化,具体地说明是哪些地区在支撑全国经济的增长,哪些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滞后了。当前33页,总共41页。
二、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变迁(一)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基本格局根据各省区建国以来主要年份人均GDP的标准化值及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核心-外围区的基本格局,。见下表。当前34页,总共41页。当前35页,总共41页。(二)中国核心-外围区的格局与演变态势1978-2000年,核心区明显南移、东移。新增加的核心区是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黑龙江由传统的核心区降为过渡区,核心区总数由5个增加到8个。过渡区的数量大大减少,由15个变为7个。外围区的数量由8个增加为16个。包括了西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和中南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北五省区中,有四省区由过渡区降为外围区。——反映了改革开放22年以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被拉大了的现实。见下表当前36页,总共41页。当前37页,总共41页。第三节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一、城市、城市经济空间与城镇体系(一)城市1、城市的内涵2、城市的特征(1)空间上的集聚性(2)经济上的非农性(3)文明上的现代性
当前38页,总共41页。3、城市的区域功能(1)聚集功能(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第3讲运动学图像练习含答案
- 蔬菜采购合同的签订证明
- 电子地磅工岗位职责
- 江苏省江阴市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蹲踞式跳远》教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4 文言文二则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 新人教版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
- 防水工程施工报价表
- 反击式破碎机说明书
- 共青团中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索道年度自检报告
-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课堂PPT)
-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 国家开放大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 中国压力容器标准与美国ASME规范的比较(DOC 8页)
- 起重机轨道修理施工方案(共18页)
- 交警大队协勤人员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文书
-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