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基础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劳动生理第三节劳动心理第四节劳动工效第五节职业流行病学第六节职业毒理学第一节绪论一、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健康(health):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并且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第一节绪论一、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所有由职业因素引起或造成的特定疾病,又称为职业性病损。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了劳动能力时,这些疾病可称为职业病。第一节绪论职业病时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疾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疾病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第一节绪论职业病分类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种类为10类、115种。能导致这10类、115种疾病的职业危害因素才能称之为“职业病危害因素”(一)、尘肺(pneumoconisis)1、矽肺(silicosis2、煤工尘肺(coalworker’spneumoconisis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三)、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
56种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汞、锰、镉、磷、砷)气体中毒(Cl2、SO2、CO,H2S,光气,氨)有机溶剂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农药中毒高分子化合物(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heatstroke)
2、减压病(decompressionsickness)
3、高原病(Altitudesickness)
4、航空病(aerialsickness)
5、手臂振动病(hand-armvibrationdisease)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occupationaldiseasecausedbybiologicalfactors)
1、炭疽anthrax
2、森林脑炎(tick-borneencephalitis)
3、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七)、职业性眼病(occupationaleyedisease)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noisedeafness)
2、铬鼻病(chromiumrhinopathy)
3、牙酸蚀病(etchingtoothdisease)(九)、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cancer)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第一节绪论1、尘肺(13)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3、职业中毒(56)4、物理因素职业病(5)5、生物因素职业病(3)6、职业性皮肤病(8)7、职业性眼病(3)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9、职业性肿瘤(8)10、其它类(5)职业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个体差异二、工作有关疾病与亚健康1、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是指由于生产环境或生产过程的某些有害因素或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的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或潜伏的疾病发作、或已患病加重等情况。1、工作有关疾病(5)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6)消化道疾患。(7)行为与心身病。(8)生殖系统功能紊乱。2、亚健康(subhealth)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导致亚健康的主要诱因有:过度紧张和压力;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三、劳动卫生学及其任务
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对劳动者的影响,研究如何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的学科,从属于预防医学。第二节劳动生理(laborphysiology)劳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对劳动活动的生理反应和适应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劳动过程中人的各个系统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营养、代谢、环境与人体机体的关系。第二节劳动生理(laborphysiology)一、劳动生理基础二、体力劳动机体调节与适应三、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四、脑力劳动生理变化与适应二、体力劳动机体调节与适应1.神经系统长期工作于同一劳动环境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作业动力定型(dynamicstereotype),可使从事该作业时各系统、器官配合更协调,反应更迅速,更节能,作业更轻松。2.心血管系统作业开始前后,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动表现为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血液再分配。3.呼吸系统作业时的呼吸次数和肺通气量随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4.其他代谢体温及肾脏代谢三、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传统的劳动(作业)类型一般指体力劳动(physicalwork)和脑力劳动(mentalwork),其中体力劳动是指产生和付出体力的(能量性)劳动,脑力劳动是指加工或产生信息(信息性)的劳动。体力劳动分类:根据劳动时肌肉收缩的状况、参与劳动肌肉量的多寡以及是否做功,可以将常见的作业划分为静力作业(静态作业)、动力作业(动态作业)两类。动态作业又有两种特殊形式——重动力作业和反复性作业。以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干及肢体保持稳定不变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是在等张收缩情况下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运用关节活动做功的作业。重动态作业:作业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肉群是大肌群,作业能量消耗高四、脑力劳动生理变化与适应脑力劳动活动的特点: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消耗要高,约为等量肌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脑组织对缺氧、缺血异常敏感。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量消耗的增量也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脑力劳动常使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除外。脑力劳动时,对血糖、尿量、汗液量及体温没有显著影响。第三节劳动心理(laborpsychology)劳动心理学以一般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研究人在劳动领域和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社会心理因素二、工作压力三、职业倦怠四、职业倦怠的干预一、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刺激量的大小、持续时间、作用方式,也与个体的身体素质、神经类型、人格特点、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相关。一、社会心理因素2.生活事件的评定20世纪60年代,美国Holmes和Rahe对生活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1967年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事件依据个体的心理承受力进行了归纳及等级划分,用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s,LCU)对各种事件评分,编制出生活再适应评定表(SRRS,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有的教科书上称之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如表1-1所示。美国生活事件影响量化表1-1一年内LUC值超过300,则在未来两年内发生身心疾病的概率高达80%;Lcu值在150~300之间,生病的可能性达51%;Lcu值低于150,患病的可能性仅为35%。中国生活事件影响量化表1-2(张明园教授)二、工作压力(work-relatedstress)工作压力:是工作中当作业需求超过个体的胜任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反应。后果:引起焦虑、沮丧、发怒等,造成各种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并给组织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使人产生压力的因素被称为压力源(stressor)。压力源大致可分为个体特征、工作因素、非工作因素三类,而工作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角色特征和组织特征,如图1~1所示。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1、职业倦怠定义是由于个体致力于一种事业、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人际关系,但不能得到期望的报偿时所引发的一种疲劳或挫折状态;或者是由于个体长期投身于需要情感投入的工作情境中引起的一种生理的、情绪的和心理的耗竭状态。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2.职业倦怠的症状创造力的丧失,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与服务对象、同事、工作及工作单位的疏离,对持续应激的终极消极反应,对服务对象的疏离态度、不良的情绪和自身躯体的疲劳症状等。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3.职业倦怠的特征职业倦怠的构成(1)耗竭(exhaustion)是指个体感到情绪与生理资源被掏空、耗尽,是职业倦怠的基本维度和中心品质;(2)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是指个体对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消极的、冷漠的或过度疏离的态度和反应,代表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accomplishment)是指个体感到无能力、缺乏工作效率和工作成就感,代表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职业倦怠特征:有显著的情绪性疲劳、耗竭和忧郁等心理症状;心理与行为性症状重于生理症状;症状与工作显著相关;在职业精疲力竭的症状出现之前,个体无心理病理学症状;由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降低了工作业绩和效能。4.职业倦怠的评估精疲力竭症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是用于评估职业倦怠的权威工具,它旨在测量个体在职业精疲力竭症的连续谱上所处的水平。5.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是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特征和职业期望三个方面;情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超负荷、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及社会支持程度等情况。四、职业倦怠的干预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主要通过组织和个体两种途径实施。组织干预的基本目标是减少消极的组织和工作特征,增加积极的组织和工作特征,以减少工作应激源,预防职业精疲力竭症的发生。第四节劳动工效
(laborErgonomics)劳动工效学是研究劳动过程中人、机、环境特性以及人-机-环系统总体性能的学科。一、人体测量及应用1.人体测量的类型人体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1)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测量。如身高、臂长等。(2)动态测量。是指被测者在规定的运动状态下进行的测量。(3)测量内容。人体测量主要包括形态测量、生理测量和运动测量三方面(anthropometry)一、人体测量及应用2.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工作场所与设备设计、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人体尺寸基本是成正态分布的,通常以百分位来表示设计的适应域,常用的是第5百分位(身材矮小)、第50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一、人体测量及应用选用百分位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1)通常设计,大多适合于90%的人使用,即从5%至95%人使用。例如操作杆高度(2)单限值设计。某些设计只需要人体数据的一个百分位数作为界限值。例如通道的高度,常取95%人身高参数;(3)一般设计,通常以第50百分位数为依据,例如门铃、电灯升关、门把手的高度等。二、劳动强度与作业疲劳1.劳动强度(laborintensity)(1)劳动强度等级(laborintensitygrade)我国颁布的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根据对262个工种工人的劳动工时、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和疲劳感等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将劳动强度分为4个等级。二、劳动强度与作业疲劳影响劳动强度的参数包括:能量代谢率(rateofenergymetabolism),耗氧量(oxygenconsumption)、心率I=3T+7M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与工作日总工时之比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等级劳动强度指数I劳动强度1<15轻215~20中320~25重4>25过重(2)最佳能耗界限(bestenergylimit)最佳工作负荷(bestworkload):工作8h不产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国外学者认为,最佳工作负荷为每分钟能耗5千卡,心率110~115、吸氧量为最大摄氧量的33%左右时的工作负荷。我国能耗界限:一个8小时工作日的总能耗应在1400~1600千卡之间,最多不超过2000千卡。在不良劳动环境中作业,上述能耗量还应降低20%。2.作业疲劳(operatingfatigue)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的持续作业而产生的工作能力减弱、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增加并伴有疲倦感的状态,是一种自然的防护性反应。疲劳一般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类。生理疲劳以肌肉疲劳为主要形式,心理疲劳则大多伴随工作紧张程度较大或工作过于单调。(1)疲劳的累积效应(fatiguecumulativeeffect)。
(2)疲劳产生的机制(fatiguemechanism)中枢学说认为,当长时间进行重复运动或短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兴奋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抑制性保护作用使得这些区域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而且抑制作用逐渐扩散到其他部位,从而引起疲劳;代谢物积累学说认为,乳酸等代谢物质在工作过程中的不断产生与积聚造成人体产生类似中毒的反应,从而表现出疲劳现象;能源耗尽学说认为,人体疲劳的产生是由于人体能源物质(如糖原等)耗尽所造成的.三、设备与环境1.机器设备在人机系统中,人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人机之间的界面(interface)来完成的。人机界面主要包括显示器(视觉和听觉)和控制器(手\脚)。三、设备与环境2.作业环境劳动工效学所研究的主要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安全、舒适、健康和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作业场所应该有合理的照度、适宜的噪声值及色彩的调配四、劳动组织
(labororganization)1.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功能灵活多变、系统监控、设计、创造、调整、应付突发事件等工作应由人来负责;而危险、笨重、速度快、精密度高、规律性、长时间的重复性操作等由机器来承担2.改进作业方式3.科学安排作息时间4.人员的挑选和培训第五节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lepidemiology)一、概述职业流行病学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描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在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以及职业危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识别和鉴定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为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现况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两类;分析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1.现况研究(1)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性病损或死亡的调查、职业人群及作业环境调查两方面。职业性病损发病或死亡的调查常以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表示;职业人群及作业环境调查中包括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和作业环境监测结果的调查。1.现况研究(2)研究方法。现况研究按调查的范围,可分为普查和抽检两种。普查是指对调查范围内的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调查。抽检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样本,估计职业性病损发生的情况及有关因素。抽样的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等(3)现况研究注意事项:1)严格限制调查时间。通常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宜。2)适当选择样本大小。3)统一调查检查方法。4)注意健康效应。5)病程因素的影响。6)谨慎解释患病率资料。2.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又称对比调查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研究群体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与职业病的分布,分析该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关系,可用于某种病因学的假设或验证以及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研究方法分为生态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生态比较研究是指比较不同人群中职业病发生的频率,探索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生态趋势研究是指连续观察人群中职业病的发生频率,了解其变动趋势,探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队列研究选定接触与未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中职业病的发生率,从而判断该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特定职业病有无关联,以及关联的大小。(1)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步性队列研究)确定队列时,只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是已知的,但接触所引起的结果还未发生,其结果是在随访观察中才得到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经费,通常不作为首选方法。2)回顾性队列研究(异步性队列研究)确定队列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和职业病均已已知,因此研究工作是回顾性的。职业人群通常比其他人群具有更为详细的接触与疾病资料,故回顾性队列研究广泛应用于职业病研究领域。3)双向性队列研究。是指在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这样能发挥两种队列研究优点并弥补不足,适用于研究对作业人员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2)队列研究的步骤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果(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3)确定接触组和对照组4)对照组的含量通常不少于接触组,一般采用等样本含量。5)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接触组和非接触组同时进行访问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产合同范本:房地产开发项目招标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游戏开发与运营合同-@-5
- 2024-2030年中国镇静催眠药物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度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开发合同-@-1
- 中国菠萝甜酒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纯铝薄包装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防水材料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滴眼剂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餐饮、娱乐用家具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智能停车系统车位租赁及运营管理协议
- 店铺转让资金分期合同范本
-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分析报告
- 净水器物业协议书
- 齐鲁书社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三单元 交友之道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实践报告
-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建模
- 庭院工程暂预算报价单(龙威景观)
- 2024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投标技术服务和质保期服务计划
- 2023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真题(精校打印版)
- 音乐欣赏与实践(中职音乐)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