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在协同研究理论的发展效果近年来,随着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就笔者所从事的教育领域来看,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老师教学形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等都让人体验着信息技术的力量。同样,在教育的科研领域,信息技术与科学研究也在发生严密结合,传统科研方式的封闭性使得研究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匮乏、反复性劳动率高,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求基于网络在线的科研协同,信息化的科研方式改变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以至直接影响到一些学科的发展。因而,很多国家纷纷提出数字科研〔科研信息化〕的现代化科研方式来致力于科研的发展。1科研信息化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即e-Science〔或译为信息化的科研活动〕。E-Science一词由英国学者JohnTaylor提出,其意义被解释为在主要的科学领域中的全球性合作,以及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的基础设备。一般来说就是在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结果,发展新的科研手段、科研形式、科研环境,进而实现科学技术新的革命。信息化科研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理论应用的详细具体表现出。那么,在科研领域,信息技术的作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新一代基础设备提供可分享的高性能计算资源,通过海量的数据存储技术提供分布式数据库效劳,以及在这里基础上的协同研究的虚拟环境支持〔Sargent,2006〕。研究人员借助信息化科研软件和基础设备效劳,建立起互相依靠和互信的协同研究关系,进而协同地开展数据的发掘、数据的模仿、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利用领域特定的研究工具,研究人员能够开展更具建设性的研究理论活动[1]。2在线协同研究概述在线协同研究在线协同研究重要是对其协同研究的环境进行了限定,是对传统研究环境的一种改善或拓展。本文将在线协同研究界定为:不同的研究者个体,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或选题,借助网络在线支持平台,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开展协同研究活动,使得传统的研究工作流程在网络在线平台中也得以实现,进而有效地促使研究者进行跨时空、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讨论,进而也有利于创设出良好的协同研究网络环境。在线协同研究和线下协同研究随着信息化科研的深切进入,网络在线协同研究活动越来越遭到各界学者的关注,怎样将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已然成为时下讨论热门。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正像网络在线协作学习不是利用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一样,网络在线协同科研也是试图通过利用一切信息技术手段和效劳来改善和促进传统的线下科研环境和经过,而不是取代传统的科研方法。在线协同研究与线下协同研究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线下协同研究活动包括确定研究选题、研究综述、现在状况调查、采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结果等经过,而网络在线协同研究活动则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资源的获取、数据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分享等操作经过更具可视化。固然线下和在线协同研究活动的流程大致一样,但是在研究活动的详细要素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从组队方式、成员管理、成员沟通、成员定位和研究结果等几个维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详细如表1所示。1〕从组队方式来看,研究人员的线下协同研究因时间、地域、专业学科的限制,所能选的成员范围比较窄,经常是由同专业方向、同门的师生构成,成员比较固定;而在线协同研究则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实现跨地域、跨专业的成员组队方式,可选范围大,但是成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晦气于研究活动的稳步推进。2〕从成员管理来看,一般线下协同研究活动是由研究导师带头牵起,导师为重要的上级管理者,参与的研究人员则负责履行、服从导师的布置;而在线协同研究活动由于是自觉的因共同的研究兴趣构成,各成员间优势互补、平等协作,管理上也相比照较重视自在平等的气氛。3〕从成员沟通上来看,传统的线下协同研究活动中,成员间的沟通沟通重要是基于固定的时间、地点,采用面对面的一对多会议形式来进行,形式比较单一;网络在线协同研究活动中,各成员可选择的沟通方式则更显多样化,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QQ、Email、论坛回帖等渠道进行,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成为线下协同研究活动沟通方式的有力补充。4〕从成员定位上来看,受成员管理方式的影响,线下协同科研活动中的管理者往往承当着指点、监督、把控全局的职责,普通成员重要是作为任务履行者而存在;在线协同研究活动中的管理者则是负责协调、引导参与者研究活动进程,普通成员则可参与到研究活动各阶段进程方向的讨论制订,更具开放自立性。5〕从研究结果的分享发布上来看,线下协同研究活动更倾向于通过正规的会议期刊来发布学术研究结果,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延迟性;而在线协同研究活动中,可通过学术论坛、博客、工作空间等途径发布分享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即时性,当然可以通过正式会议期刊发布。3在线协同研究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从文献分析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化科研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给科研领域带来的创新和挑战,相关网络在线协同科研的文献也在逐年增长,研究内容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下面三个视角对各学者近年来关于在线协同研究所做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进行扼要概述。在线协同研究环境构建的理论探源理论指点理论,在线协同科研的关键是协同工作环境的开创建立以及知识资源的充足分享。它的构建必定有其根据的理论基础原理,由于不同学科科研领域的多元需求,其在线协同研究环境的构建的理论支撑势必也是各有学科特色,然而就从学术沟通、数据分享这块来看,不同领域的协同科研却又是异曲同工。归纳来讲,重要有如下理论。1〕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理论。通常从CSCW角度出发对协同研究设计、协同研究平台开发等方面进行应用。比方兰灵在〔基于Web的CSCW系统:合作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这篇论文中,将CSCW的群体工作理论、协同控制机制、分享应用和并发机制等应用到协同研究平台的建设。中山大学的刘超在〔数字化校园中的科研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这篇论文中,在基于CSCW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合适于数字校园中科研协作的一个模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科研工作〔CSCWRW〕模型,实现了用户管理模块、知识分享模块、协作沟通模块等数字化学习环境相关系统的集成。2〕知识管理理论。协同研究作为知识密集型活动,其研究理论就是一个知识分享、转化、创新的经过。如于书红在其〔高校科研团队网上协作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就将知识管理应用于平台设计中,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知识管理流程。3〕信息架构学。信息架构学是关于信息环境设计及其经过管理的一门科学,对于信息化科研协同环境的建设具有实际指点意义。如刘军在其〔e环境下高校合作研究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将信息架构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设计者和研究者呈现了在面对环境时所应该遵守的思想,并给出在架构信息环境、系统和平台时的详细操作方法以及应该遵照的原则,同时也对设计者〔架构师〕提出技能要求和工作要求。4〕系统理论。将在线协同研究活动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具体表现出在其网络研究资源的随机性、广泛性,更具体表现出在由研究者、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及其之间关系的互相依靠性构成。在线协同研究团队建立和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在线协同研究团队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很深切进入的研究,重要包含对研究团队管理方式、团队研究任务分配、团队知识分享以及分享途径的选择、知识分享的制约因素、团队成员参与的鼓励机制、归属感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团队组织形式,合作与分享是其存在的根本〔Zakaria,2004〕。协作与知识分享的团队文化,依靠于有效的团队领导〔Mann,2005〕、成员间的互信互惠关系以及冲突的有效管理〔Zakaria,2004〕。为此,需要建立协作研究团队的目的、规则,利用技术协商进行问题解决与冲突管理,以及相互学习等〔Zakaria,2004〕,如我们国家学者王琛将Twitter技术应用于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对于基于项目的在线协同研究团队,其重要影响因素归为项目管理者的权利、经费机制、项目目的、系统的互相依存性、组织构造方式及经过方式、沟通工具等〔GassmanZedtwitz,2003〕,且更依存于研究团队的构成、发展与成熟的IDEAL模型〔RadLevin,2003〕,如Kratzer等对团队成员构成方式、通讯方式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Kratzer等,2006〕[2]。在线协同研究中,团队沟通的社交真实感会使团队成员的研究更具知足感,进而能进行更深切进入的讨论和协作〔殷秀兰,2010〕。上述这些研究,综合起来已经系统地分析了在线协同研究团队建立牵涉的方方面面,包含其制约因素的影响分析,但是同时从这些研究现在状况可以以发现,对于怎样促进研究团队协同经过中的有效合作,尚缺乏可操作性的鼓励机制,这也将是本研究努力讨论的一个方向。在线协同研究的技术架构、工具和平台支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关于在线协同科研的理论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外学者更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技术架构、工具和平台的开发。当前针对支持在线协同研究的相关技术和应用研究可归纳如下。1〕在线协同研究平台的技术架构,重要包含Duckling技术、CNGrid技术、P2P计算技术、XWiki技术、VMWARE虚拟管理和云计算技术等。例如:有虚拟知识创造系统架构〔Bieber等,2002〕、多代理的虚拟团队支持系统、知识分享的支持技术、支持协同研究的虚拟环境资源查询系统〔AcklandShorish,2007;AndersonCarlson,2006;Maybury等,2001〕[2];面向云效劳的科研在线平台〔于建军、狄焰亮等,2011〕、中国国家网格〔CNGrid〕的科研协同平台〔马永征、孙鹏,2010〕。2〕在线协同研究经过支持工具,包含研究资源获取的信息门户,搜索引擎,研究数据集成、分享、统计分析工具,协作沟通工具,文献组织工具等。例如:GoogleScholar、Citeseer、Scopus等开放式的学术资源检索工具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arXiv、DOAJ、PLoS等开放获取期刊和机构库平台,是发表和获取学术结果的多样化途径;Zotero、Mendeley和Endnote等文献组织工具以及Connotea、CiteUlike等社会标签工具的使用,成为学术资源分类和分享的新形式[3]。3〕在线协同研究功能支持平台,重要是基于不同学科领域科研需求而开发功能各异的、极具专业学科特色的协同研究平台用于支持研究共同体的合作、沟通以及共享。例如:会议活动的科研协同云平台〔郑依华等,2011〕、卫生政策研究的协同科研系统〔安新颖等,2013〕、计算机化学研究的网格科研协同平台〔张瑞生等,2007〕、基于工作流的科研协同平台〔陈丹等,2014〕。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信息化环境下在线协同研究支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从基于各种新兴技术的架构,还是社会性软件工具的支持上,或是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协同研究平台的开发,都对本研究后续平台设计理念的构成和总体架构的设计有侧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详细分析现在状况来看,各类在线协同研究平台的信息技术气息过浓,然而理论表示清楚,要实现信息技术所强化的研究,除了信息技术这一个变量以外,可靠的协同合作共享机制更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较为欠缺的。以下为参考文献.CommonwealthofAus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