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 废墟心理_第1页
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 废墟心理_第2页
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 废墟心理_第3页
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 废墟心理_第4页
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 废墟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灾后,心理不能成为废墟废墟心理灾后心理危机的表现会在两三天内展现,假设不实时举行干预,有可能在几个月后产生严重后果唐山大地震震后二十年,一批心理卫生工对当年的受灾人员举行心理调查。结果察觉,几乎全体的人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一位体验了地震的老人现在几乎不敢面对雷雨天气,她像鲁迅小说《祈福》中的祥林嫂一样,无法从丧子的悲伤和自责中解脱出来,逢人就诉说这段凄惨的回忆,地震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疤。

针对这种后果严重的苦难心理危机,国外从20世纪70年头就开头举行灾后心理卫生的研究,而我国那么始于20世纪90年头,起步较晚,研究程度相对较弱。

2022年,北京市精神卫生灾后干预网络中心在北京安定医院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举行灾后心理干预和救助的专业中心。四川地震发生之后,医院和中心连忙成立了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援队伍,于13日晚9点召开了战前鼓动会,第一批心理干预专家于一到两天内前往灾区。

本刊专访了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的主治医师林涛医生,他曾参与胶济铁路事故的心理干预工作,而他的爱人就是即将前往地震灾区的第一批心理救援人员中的一员。

回避不能解决问题

人物周刊:一般来说灾民在心理方面会有什么病症?

林涛:面对重大苦难,每个人的回响都不一样。一般来说,有三种表现。一是抑郁型,即表现木讷,对外界环境无回响,退缩出社会现实;二是否认事实,这是一种心理养护机制,他们往往难以采纳亲人亡故的现实,不断要求持续抢救;还有兴奋型,主要表现为躁动,他们会一向大呼小叫,心绪冲动,这是一种情感爆发。通常这些病症会在人们遭遇苦难之后的两三天内展现,他们会反复回忆地震时的场景,这种闯入性回忆是操纵不住的,他们会表现出焦虑、惧怕、内疚、抑郁等精神状态,某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人物周刊:你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林涛:我们会首先举行一个集体晤谈,以小组形式将灾民集合起来,引导推动他们倾谈从感官获得的信息,谈谈他们在地震中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通常这些片段都是零碎的,这些零碎片段不断展现有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严重损害,我们要给他们机遇举行整合,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在集体中大家可以相互支持、激励。

人物周刊:这种时候要他们谈地震中的感受会不会产生更大的刺激?

林涛:此时不谈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精神负担,回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错过了这个时机,整合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除了晤谈之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放松训练,从他们躯体和生理上的调理开头,为他们缓解失眠、噩梦等病症。

心理干预需要协作

人物周刊:你预计在这次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林涛:理应是协作问题。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援需要各方面,包括政府、灾民和当地其他救援组织的支持和合作。而且,在熟悉上,务必加强对心理干预和救援的重视。近几年来,人们对心理治疗的观念也有所变更,其中媒体起到了确定的作用。

人物周刊: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是不是经常会遇到灾民的抗拒?

林涛:是的,这个问题更加重要。有些灾民可能会认为心理干预是没有用的,对我们的干预行为产生抵触心绪。因此,在心理干预和救援工作之外,我们还要举行一些心理学识的宣传,务必先让他们采纳,我们才能举行辅导,假设他们一向抱着抗拒的心态,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人物周刊:2022年河南洛阳大火后,曾经有心理干预专家组队前往灾区对受难者家属实施心理救援,但当地政府以给家属“添乱”为由拒绝他们实施心理救援,理应怎样争取政府的支持,怎样与他们沟通?

林涛:当地政府可能不了解灾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一个渠道向他们宣传,让他们了解灾后心理卫生的根本学识。总的来说,政府对我们的工作是支持的,前段时间发生的胶济铁路事故,就是国家公安部邀请我们前往开展心理干预和救援的,由于得到各方面的合作,结果的效果很好。另外,关于“添乱”,其实是要求我们按照当时的救助程序行动,无论任何时候,生命的救援都是首要的,只有存活下来,才谈得上心理干预。

人物周刊:地震中有数间学校倒塌,大量学生死亡或受伤,存活下来的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灾难可能会给他们留下永久的阴影,你们是否有特意针对这些受灾青少年的救助措施?

林涛: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样的,但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可能会尽量组织同班的学生一起采纳干预,由于他们都体验过一样的刺激,可以在他们一起共享体验和记忆、情感时举行治疗,同学相互之间的感情根基对治疗也有扶助。对孩子的心理干预要实时,由于有些孩子人格进展尚未健全,人格气力不够强,灾难会在他们记忆中留下很深的伤害,这种残留假设处理不实时的话,对他们以后的进展影响很大。

人物周刊:心理救援人员是否也需要采纳心理干预?

林涛:只要在灾难现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采纳心理干预。他们中间有些人可能会在搬运尸体后呕吐,亲眼目睹灾难中的种种惨状也会减弱他们的心理气力,采纳干预是保持战斗力的要求。

人物周刊:唐山大地震后,有些人至今无法摆脱心理阴影。对这种长期性的心理伤害,目前有没有针对性对比强的措施?

林涛:一般来说,灾后心理危机的表现会在两三天内展现,但也有人处境对比特殊,他潜伏的心理危机遇在半年、一年后爆发出来,对这种心理危机持续时间长的患者,我们会加强跟踪治疗。但由于地域上的阻碍,我们在北京,灾区在四川,长期性的治疗更多的要依靠当地的医护人员。

链接

1962年广东河源地震

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发生6.1级地震,是中国第一个水库诱发地震。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连续发生屡屡6、7级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

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强,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毁坏房屋338000余间,经济损失达38.4亿元,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其次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1974年云南大关地震

1974年5月11月,云南大关发生7.1级地震,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由于实时预报和采取有力防震措施,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裁减,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

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22时,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猛烈地震,震级7.4级。

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苦难。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

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和21时15分,澜沧、耿马先后发生了7.6级和7.2级两次猛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