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_第1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_第2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_第3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_第4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汇报提纲1引言

2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3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基本思路和方法

4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5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系数(GHI—geohazardindex)

探索引言5.12汶川地震引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到现场考察的人都会感慨:①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如此强烈的地质灾害几乎同时发生,强度任何描述;②如何向没到现场的同事、朋友、领导和公民描述这样的灾害现象和强度,没有象地震震级、洪水流量和水位、台风暴雨的风级和降雨量这样简单明了的词汇;③如何与国内外其它地震、台风诱发地质灾害进行强度对比;等等,迫切需要探索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不同地点地震滑坡强度现象如何描述地点地震事件滑坡面积(km2)影响范围(km2)点密度(个/(km2)文献日本新泻2004Mw=6.67.99275.554.4Wang,etal.,2007台湾集集1999Mw=7.711324000.88Hung,2000美国Northridge1994Mw=6.73.3(集中地带1000km2)100001.1HarpandJibson,1996PariseandJibson,2000意大利Irpinia1980Mw=6.913000<0.01Deschampsetal.,1983菲律宾Luzon1990Mw=7.73000<0.3ArboledaandPunongbayan,1991日本北海道南部1993Mw=7.8100<1EERI,1995巴基斯坦Kashmir2005Mw=7.675001293/7500Owenetal.,2008国际上地震滑坡事件强度描述:一次地震滑坡数量、影响区域面积、滑坡面积、点密度等等日本新泻地区地震滑坡图Thehorizontalpeakgroundacceleration(PGA)inducedbytheChi-Chiearthquakewasintherangeof100to1200gal,andover70%ofthe600gal台湾集集地震刘传正博士关于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度评价图

地质通报11期极震区滑坡特征绵竹银厂沟次生灾害影像汶川岷江次生灾害影像滑坡点密度等值线图2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分布广: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区涉及到3个省84个县市,面积48万km2;

数量多:13862个个灾害点;密度大:最大面密度达到到65%用点点或处不能完全全表达次生地质质灾害的特点!!灾害点密度高的的地区主要沿中中央断裂带展布布和岷江两岸危害极重:山崩地裂、毁毁坏了重灾区所所有公路、大致致有1/3的((不完全统计))死亡和失踪人人员与次生灾害害相关;其中,,四川省31个个灾难性滑坡死死亡4996人人,最严重的一一个灾难性滑坡坡,即北川县城城的王家岩滑坡坡死亡1600人3区域地质灾灾害活动强度分分析评价基本思思路和方法区域群发地质灾灾害(崩塌、滑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分析析评价,一直直是一个世界性性难题,因此,,在是否需要进行行地质灾害活动动强度分析评价价、如何进行地地质灾害活动强强度评价等方面面,至今没有形形成有意义的共共识。区域地质灾害活活动强度指数因因子,主要包括括:数量、频率率、体积、面密密度、速度和距距离等等。从基基本(物理)含含义上分析,区区域地质灾害活活动强度主要包包括活动的频率率、规模和运动动速度,严格意意义上是活动频频率、规模和速速度的乘积。I(强度)=F(频次)×V(体积)×S(速度)随着遥感技术和和GIS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利利用高精度遥感感解译调查和GIS平台快速速计算一定地区区地质灾害发生生的最大面密度度是可以实现的的。关键是,如如何统计具有真真实代表性的最最大面密度!目目前有两种实用用方法选择:其一,从统计学栅格原原理出发,利用用一定大小的栅栅格(步长3km、5km、、10km、20km等等))在地质灾害分分布密度高的地地段任意统计,,直至得到一个个最大面密度。。这个方法简单单易行,在GIS平台上容易易操作,明显的的缺陷是,如何何确定栅格的步步长大小,难以以找到确切的依依据。原则上栅栅格步长应该≥≥2km,因为为有些单体滑坡坡面积大于1km2,故步长长太小就没有区区域意义。其二,在地形地貌分析析基础上,选择择地质灾害密度度相对大的自然然斜坡地段(斜坡单元)或小流域,统计计其最大面密度度,这样的密度度统计有一定的的地质地貌依据据。宝鸡市区北坡滑滑坡分布图22km的北坡坡滑坡面密度达到95%初步成果和进展展自然斜坡统计面密度的计算与与制图表达500mcell绵竹汉旺镇上游游支流地质灾害害最大密度统计计图解(滑坡形态据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和航空遥感中中心航空遥感资资料)A和B自然边坡坡和小流域统计计最大面密度;;C步长3km栅格计算最大大面密度4汶川地震震引发地质灾害害活动强度分析析评价映秀周边滑坡密密度制图北川利用航空遥感资资料和GIS技技术,快速测量量映秀附近岷江江两岸、绵竹市市汉旺镇上游支支流、北川县城城湔河上游附近近地质灾害最大大面密度(表2)。尽管利用用统计栅格和自自然边坡计算的的结果有一定差差异,但是,总总体趋势是一致致的,即汶川映映秀镇附近地质质灾害最大面密密度最大,达到到55-63%;其次是绵竹竹汉旺镇银厂沟沟上游,最大面面密度为55-58%;再次次是北川县城湔湔河上游,最大大面密度为34-47%,平平武县南坝镇北北东小流域最大大密度与北川县县城附近略小。。由此,可以定定量化的判断,,汶川地震引发发地质灾害活动动强度,在发震震断裂映秀镇附附近的岷江两岸岸最大,绵竹汉汉旺镇银厂沟上上游发震断裂带带附近次之,北北川县城附近和和平武县南坝镇镇北东小流域再再次之(表2))。表2汶川地震震引发地质灾害典型地段最大面面密度计算简表表地点3km步长栅格最大密度小流域统计最大密度小流域面积映秀镇附近岷江两岸55.1%63.03%4.3km2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58.3%55.78%11.5km2北川县城湔河上游33.6%46.8%5.4kmkm2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32.5%//注:据中国地质质调查局和航空空遥感测量中心心资料统计。5区域地质质灾害活动强度度指数(GHI—geohazardindex)探探索区域地质灾害分分布密度可以分分为一次性灾变变事件引发的群群发地质灾害密密度和历史上累累计分布的地质质灾害密度。汶汶川地震诱发地地质灾害最大面面密度到达63%(表12)),这是到目前前为止,世界上上一次性灾变事事件(地震、台台风暴雨)诱发发地质灾害的最最大密度。近年年来,在陕西省省宝鸡市进行地地质灾害详细调调查,发现宝鸡鸡市金台区北坡坡(黄土塬边))滑坡密集段的的最大面密度达达到93%(图图16),这也也是目前报道的的历史上累计最最大面密度(相相当于极限面密密度)。从定性分析分级级初步分为:一一次性群发地质质灾害最大面密密度达到1%左右(降雨雨诱发),就感感觉明显活动;;3%左右(大雨雨诱发),就感感觉显著活动;;5%左右(强降降雨诱发),感感觉是比较强的的活动;10%左右(强强台风降雨诱发发),则感觉强强烈活动;30%左右(强强震诱发,非一一般灾变事件诱诱发),则感觉觉很强烈活动;;50%,左右,,则是极强活动动(极强震诱发发);>50%,则则是极端强烈活活动(极强震震震中附近诱发))。表3区域地质灾灾害活动强度指指数分级简表活动指数级别GHI强度分级定性描述一次性灾变最大面密度历史累计最大面密度参考点密度(数量/km2)1较弱活动≤1%≤5%≤0.12明显活动1-3%5-10%0.1-13显著活动3-5%10-20%1-34较强活动5-10%20-30%3-55强烈活动10-20%30-40%5-8620-30%40-55%7极强活动30-50%55-75%8-108极端强烈活动>50%>75%>10注:黑体数字表表示包含上限。。汶川地震引发地地质灾害活动强强度为8级,即即为极端强烈活活动。显然,不不同级别划分详详细依据还需要要在今后工作中中进一步提炼改改进完善。根据这个强度分分级标准,汶川川地震引发地质质灾害活动强度度最高为8级,,属于极端强烈烈活动,位于强强震震中区的映映秀镇附近的岷岷江两岸和绵竹竹汉旺镇银厂沟沟上游;其次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