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报告综述_第1页
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报告综述_第2页
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报告综述_第3页
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报告综述_第4页
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报告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新时期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综述在经历了多年的阵痛与寂静之后,中国戏曲界在二十一世纪初迎来了一次艺术上和商业上的重新崛起。这个重新崛起的势头,根本上来说,得益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造就的持续三十多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持续增强,从而使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局部之一的戏曲重新得到政府、资本、民众的重视,更促使戏曲从业者和研究者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加大投入。在此根底上,创作出一批现代化、创新化、市场化的戏曲作品,在艺术领域和商业层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体上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复苏。在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戏曲的复苏潮流中,昆曲是其中非常抢眼也非常重要的一环。昆曲在清朝中后期即步入下坡路,到清末已经沦落到“有曲无戏〞甚至“无戏无曲〞的程度。从清末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百多年里,昆曲中的几部经典作品如?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根本已没有戏班或剧团可以全本演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几个比较有实力的昆曲剧团如**昆剧院、**昆剧团等开场创作编排经过整理删改的全本?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经典剧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二十一世纪初得到政府、民间的鼎立支持,加之与“昆曲义工〞白先勇等**昆曲从业者的合作,先后排出四十多个昆曲剧目,,主要的如**昆剧院推出顾笃璜执导的传统大戏?长生殿?和白先勇筹划的青春版?牡丹亭?,以及郭启宏据?浣纱记?改编的新戏?西施?;**昆剧团推出新编历史剧?班昭?和创新剧目?一片桃花红?,整理传统剧目?**梦?和四本连台的全景式?长生殿?;**昆剧团推出新编历史剧?公*子都?,排演移植新剧目?*九经升官记?;**昆曲传习所推出依据南戏名著改编的?*协状元?,**昆剧团新排传统剧目?折桂记?和?琵琶记?;**省昆剧团推出整理本?彩楼记?,还有创新剧目?湘水郎中?;**省昆剧院演出依据南戏名著改编的?小*屠?,以及精华版?牡丹亭?和整理本?绿牡丹?,还推出新制作的?1699·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演出依据南戏名著改编的?宦门子弟错立身?,以及新编的?百花公主?和?关汉卿?等。这些新排剧目都取得了各自的艺术成就,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介,谨以昆曲?长生殿?为*本,对最近十余年有关昆曲?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的研究进展整理。综观?长生殿?舞台艺术实践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戏曲本体研究、剧团作品研究、舞台元素研究以及剧团演员研究。对于戏曲学界来说,对戏曲本体的研究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意义的研究路线。郭汉城先生说:“传统必须继承,开展也是必然的,只有这样,艺术才能不断地前进。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尊重古典名著,这是坚决不移的,也是必需的,合规律的开展是对古典名著的最高的尊重。〞郭汉城:古典名著?长生殿?的改编演出,载?当代戏剧?,2008年05期。因此,针对原著及传统演出成果进展研究,能够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可以帮助今人在前人的根底上进展更好的创新。在这点上,郭汉城先生显然是有所感悟的,在同一篇论著中,他指出:“……古典名著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必须从对象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不然‘刻舟求剑’,反而误事。……各地剧种、剧团、演员条件差异很大,要成认这种差异,不可强调一致,强求一律。〞这个观点是十分切合实际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昆曲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剧团之间在实力强弱、政府支持、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差异,这也直接左右了各个剧团的创作开展方向,如实力较强的**昆剧团的全景式?长生殿?将艺术重点放在演员阵容的强大、舞台美术设计的精巧宏大等方面;实力稍逊的**昆剧院则将重心放在对?长生殿?原剧本的改编,以及如青春版?牡丹亭?一般主打“青春牌〞;实力又次之的一些剧团则放弃全本名剧,转而另编新剧或整理排演其它剧作,等等措施,不一而足。在剧作改编方面,顾聆森先生指出:“昆剧名著改编演出的关键是文本改编,外表看这似乎只局限于文学手法,然究其实质,却表达了艺术继承方式的变革。实践证明,昆剧全本戏的继承方式正在不可防止地趋于多元。〞顾聆森:浅论昆剧名著的改编演出——兼评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古典名著展演,载?**铁道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2期,2000年6月。具体到?长生殿?,他认为“?长生殿?的不朽不只是因为描写了李、杨缠绵悱恻的爱情,剧作在竭力歌颂了李、杨之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挚爱情的同时又无情地暴露了帝王、贵妃那种‘逞侈心,穷人欲’的糜烂生活,从而提醒了‘安史之乱’这样重大的社会动乱的最本质的原因。?长生殿?原著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融会贯穿于一炉。作者在安排剧情时,把宫廷生活和社会政治错落地进展穿插,形成了它特有的规模和构造架式。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创作意图。因此旨在表现爱情单线的?长生殿?已不再是?长生殿?,充其量只是?长生殿?的折子戏表演专场演出。〞这实际上就为针对?长生殿?的改编再创作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标杆:坚持剧本的核心思想,保持作者情感原貌。在我看来,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光在于辞藻的瑰丽、唱作的**,最根本的因素仍然在于剧作的核心思想,是不是能引发一个时代乃至一个民族内心最深处的共鸣。?长生殿?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的一折或几折能够让观者管窥作者的才情,但只有将全剧完整地看下来,才能从心底认同这部作品,才能谈得上对?长生殿?的传承和开展。因此,在坚持原作思想性根本完整的前提下,对剧本进展一定程度的删削修改,根据编演者及观众群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展再创作,是近十几年来昆曲?长生殿?改编以及整个昆曲界的主导思想。同时期其它针对?长生殿?剧本本体进展研究的论著还有:吴新雷: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开展——从郭汉城:古典名著?长生殿?的改编演出,载?当代戏剧?,2008年05期。顾聆森:浅论昆剧名著的改编演出——兼评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古典名著展演,载?**铁道师*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2期,2000年6月。对舞台艺术实践进展研究,必然要以剧团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最有效率地到达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作用,推动戏曲创作向更高水平更广泛影响力的方向开展。1995年,**昆剧院在1987年率先排演改编后的昆曲全本?长生殿?,1995年在87版的根底上对配乐进展了改良,2007年推出新版四本昆曲?长生殿?。**昆剧院则在2004年改编排演了苏昆版昆曲全本?长生殿?,其它剧团也不同程度地对?长生殿?进展了改编并推出了全本或折子戏作品。这十余年的全本剧排演热潮,也间接催生了一批以剧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在折子戏与单本戏改编方面,*厚生认为“由于删得多,留得少,肯定各有各的删改法,都有缩编者的主观偏爱落在洪身上。肯定这也是一条普及经典的路,能够吸引观众,也可能进展比较,但是不是能让我们还看到一种对原著尽多保存,尽少压缩,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尽可能完整的原著面貌的演出呢.我们之所以希望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原著完整的体貌性格和思想风度,因为它们是流传长远的经典大作,国之瑰宝,理应受到更高的尊重,也有可能是对戏曲文化的一种升华。〞*厚生:**昆剧团四本?长生殿?印象,戏剧文学,2010年第7期。从保存原著思想、风格方面提出昆曲改编应该由过去的单排折子戏或缩编一本戏转向改编全本戏,间接肯定了上昆、苏昆作品的艺术成就。针对上昆的四本?长生殿?,他评论说:“这四本戏,文学上稍有删减、调整,但没有塞进什么新潮思想,同时也没有怪诞手法,完全是老戏传统;演出上不用一桌二椅加龙套,只用了简单背景,保存大表演区,是新本戏的通常样式。整体上可以说,走的是继承传统,适度创新的路子。〞对上昆的艺术创意表示肯定。傅谨则从表演的角度提出了批评:“……然而,恰恰由于演员对戏剧人物面临生离死别时的哀恸表演太过繁复乃至于太过直露,反而遮蔽了观众的品味与想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并不切合于昆曲表演以少胜多的含蓄、简约的美学原则。〞傅谨:全本?长生殿?与上昆的意义,艺术评论,2008年06期。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新编昆曲融合现代艺术风格的程度和力度,还是有所争议的,这种争议是一种**有益的争议,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戏曲从业者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冷静下来,从艺术的角度和传承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传统戏曲的改编,继而创作出更加优秀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在苏昆版?长生殿?方面,朱栋霖对该剧根据原著作出的删节调整进展了评点:“……顾版从原剧二十六折中选出十一折,?冥追??闻铃??剿寇??情悔??哭像??神诉??尸解??见月??雨梦??寄情??得信??重圆?。其中?剿寇?调至?情悔?之前,是为舞台演出节奏的需要。未入选的?看袜??私祭??仙忆??驿备??改葬??怂合??觅魂?等折,有的因为情节内涵薄弱、有的因下半部太长,只能删去。而?献饭??骂贼??刺逆??收京?四折系交代郭子仪助唐王室平定安史乱返回长安过程,此情节由?剿寇?一折作了交代,其具体过程已与李、杨‘钗盒情缘’关系不大,删去为好。?弹词?一折系抒发‘天下兴亡、人生感慨’,系‘钗盒情缘’立意的升华,因与主线情节偏离而忍痛割爱。从总体看,顾版的这一精当的选择,乃是深入理解了洪昇的创作意图,很好地表达了?长生殿?原著的精神。〞同时期其它针对?长生殿?新作进展研究的论著还有:白先勇:惊变——记**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联合文学,1987年第38期;沈斌:昆剧?长生殿?导演札记〔上、下〕——兼论戏曲导演的根本规律,戏曲艺术,1988年第1、2期;郭英德:艺术幻境与审美魅力——上昆?长生殿?观后,中国戏剧,2008年第5期;李春喜:上昆全本?长生殿?对当代戏曲创作的示*价值,**艺术,2010年第4期;万素:伤感:咀嚼古典情味*厚生:**昆剧团四本?长生殿?印象,戏剧文学,2010年第7期。傅谨:全本?长生殿?与上昆的意义,艺术评论,2008年06期。舞台艺术研究,是在作品研究的根底上,将研究对象细化为艺术实践过程中的不同组成局部,如演员表演、音乐配器、美术设计、情节编排等层面,针对每一个局部进展深入研究和探讨。在这些方面,一些学者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周秦指出:“……昆曲艺术的审美理想不是作为生活对象的准确摹本,而是成为生活对象特征与本质的高度凝炼含蓄、富于想象夸*的突现。〞周秦:论昆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写意性原则,艺术百家,2003年第2期。因此昆曲表演艺术具有写意性原则,这一原则与其它戏曲门类相比亦非常突出。同时他认为当今的很多昆曲改编创作实际上是陷入了违背写意性原则的误区:“……优秀的舞台艺术家善于用遗形传神的表现方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能力,去感知言〔形〕外之意。然而当今盛行的‘戏曲改革’却深深迷失在了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的堆垛中:演?长生殿?就搭一座宫殿,演?牡丹亭?就搭一座花园,演?秋江?就推出两条会滑动的船。演?牧羊?就赶上几只能叫唤的羊……殊不知在昆曲舞台被越来越多‘真实的’木料、布料和塑料侵削堙塞殆尽之时,一并遭受侵削堙塞的还有演员的创造力、观众的想象力,以及昆曲艺术的存在依据——写意性原则。〞这样的指责是建立在客观事实根底之上的,是否合理有益,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践来检验,我个人认为其观点的价值在于为昆曲改编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多在物质条件上欠缺的团体和个人改为主攻艺术层面上的探究,对昆曲的开展终究是有益无害的。在昆曲的唱腔与音乐方面,顾兆琳在其论著?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长生殿>的曲?顾兆琳: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长生殿>的曲周秦:论昆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写意性原则,艺术百家,2003年第2期。顾兆琳:昆曲唱腔的音乐特征——谈全本<长生殿>的曲,**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在针对剧本、戏曲、舞台艺术进展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将关注点放宽,作为昆曲改编实践的主体:演员,也应当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上昆1987版?长生殿?的主要演员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