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一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①出示父亲的话。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①出示父亲的话。②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④理解“我”说的话:a.齐读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三、分清课文的主次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种花生→()→()→()(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五、延伸拓展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谜语引入。

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

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

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

4、对作者影响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

姐姐说:哥哥说:

我说:爸爸说:

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0、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

11、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2、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

14、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1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

教师总结: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16、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教师总结:文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19、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出示课件讨论)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一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①出示父亲的话。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①出示父亲的话。②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④理解“我”说的话:a.齐读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三、分清课文的主次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种花生→()→()→()(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五、延伸拓展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范文三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