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①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②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③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④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⑤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第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1古代政治制度专题2古代经济发展专题3古代民族关系专题4古代对外关系专题5古代思想文化第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问题一、集权体制的发展二、选官制度的沿革第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中央集权体制的概念: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①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发展总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不断加强思想。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思想根源: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根源:
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⑤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⑥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⑦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统一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历程:①初步形成:②正式建立:③加强:④完善:⑤强化:⑥发展:⑦顶峰:
(战国)(秦朝)(西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清)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法家思想;
②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③推行内外朝制、刺史制、“推恩令”、“独尊儒术”、察举制;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⑤文官体制⑥中书省与行中书省⑦内阁制、特务机构、军机处、文字狱第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评价:积极: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第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评价:消极:①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选官制度的沿革先秦:世袭制秦朝:军功爵制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5)汉朝(汉承秦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9)明朝的内阁制度: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距今1万年前后……西周……东周……三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朝……清朝……1)原始农耕:2)西周井田制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
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2、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评价:
在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为主):促进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后期(以消极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长期延续,这是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之一。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1、民族融合的基本概况: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开始,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华夏族和其他民族(如北:匈奴;东:胡;西:戎;南:越)逐步融合,这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2、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北:匈奴;南:越)3、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北:匈奴;西:西域;西南:西南夷和百越)4、魏晋南北朝:多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双向的民族融合)。5、隋唐: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如西北:突厥、回纥;东北:靺鞨;西南:南诏、吐蕃),形式多样(战争、设机构、册封、和亲)。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6、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汉化(如辽:契丹、耶律阿保机;西夏:党项族、元昊;元:蒙古族、忽必烈),此外,民族间的和战、民间交流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的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汉疆民族大迁移、回族的形成、对西藏、台湾的管理)。7、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注重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蒙古、新疆、西藏、东北、西南、台湾),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册封、设机构、设台湾府),多次粉碎分裂企图(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台湾),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2、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战争:民族间掠夺战争、民族间征服战争、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和平: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管辖、民族改革;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特点:①友好交往是主流
②中心是扩大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③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④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统一体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3、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意义: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意义:⑴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
⑵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⑶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3、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意义: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1、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西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西域都护府)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东亚文化圈)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2、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③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1、古代思想文化的概况:中华文明起源……商朝……西周……东周……两汉……宋……明……清时代变化与儒学内容及其地位变化间的关系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传说):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3)西周的礼乐文化4)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5)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文字狱: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经济发展(3)对外交往,民族融合的加强(4)继承前代文化的成就(5)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明朝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原因:(1)封建制度衰落(2)文化专制(3)闭关自守(4)西方制度先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促进了科技发展。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对儒家思想的正确认识: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阶段,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过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上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疆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包含房屋质量及安全隐患排查3篇
- 2024影楼与摄影师违约责任及赔偿合同范本3篇
- 2024智能化设计合同范本
- 23《童年的发现》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2 丁香结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专业餐饮顾问服务合同(2024年修订)版
- 2024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与运营服务合同
- 职业学生退宿申请表
- 2024年简化版劳务协议格式
- 福建省南平市吴屯中学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34.《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高处作业风险及隐患排查(安全检查)清单
- 五年级口算1000题(打印版)
- 服务器自动化扩容与缩容解决方案
- 团意险项目招标书
- 城市轨道-城轨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故障与检修
- (郭伯良)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评级量表
- 烟道加强肋计算书(样本)
- 登高平台梯安全操作保养规程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