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_第1页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_第2页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_第3页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_第4页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名词解释广播: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按照传播信号分: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广播电视,简称电视。简答题广播的发展历史答:(1)1895年5月7日波波夫演示了雷电指示器,这一天被称为无线电节。(2)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受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奥布利·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3)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从技术的初步标准而言,广播从此宣布诞生。(4)1919年,没过威斯康星大学设立WHA电台,这是最早在大学中设立的实验电台。(5)美国8MK电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最早的一个民间电台。(6)1920年11月2日,威斯丁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7)1922年,设立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无线电台正式播音。(8)1922年底,美国广播公司(BBC)也在伦敦正式开播。(9)1922年9月1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一天是苏联广播事业的诞生日,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强的电台。(10)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为推销无线电器材,在我国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播送音乐和上海《大陆报》上刊登的新闻。当时被称为“空中传音”或者“无线”。(11)1927年5月1日,天津无线电报局建立的天津无线电台开始播音。(12)1927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13)1928年8月1日,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4)1936年2月23日,国民党政府最早的对外广播电台—设在南京的短波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1940年春,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负责筹建工作。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6)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7)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为我国广播宣传的中心。2.电视的发展历史答:(1)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晒。(2)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了晒元素的“光电作用”。(3)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像扫描盘。(4)1925年,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传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5)1928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座实验电视台。(6)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7)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了电子扫描时代。(8)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9)1962年,美国“电星一号”发射成功,它是世界上最早用来传播电视节目的通讯卫星。(10)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当时电视播出采用直播方式,不能保留。这种直播方式一直延续到1965年。(11)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始开播,这是我国第二座电视台。(12)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13)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4)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3.广播电视的分类答:按照传播信号分:只传送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叫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的,叫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4.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介的传播特征答:优点:(1)对象广泛,受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像报刊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2)时效性强;(3)丰富直观;(4)接受随意,广播电视将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进家庭;缺点:(5)顺序接受,广播电视节目按时间线性展开,受众无法自由选择;(6)转瞬即逝,其内容无法像报纸那样可以被读者反复琢磨,甚至刘存为以后查阅之用。5.彩色电视的制式的类型答: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红、绿、蓝三基色这三种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译码方式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即NTSC、PAL、和SECAM.目前世界大多数美洲国家使用NTSC制,许多亚洲和西欧国家使用PAL制,而不少东欧国家使用SECAM制。中国使用PAL制。三种制式并存的格局给广播电视节目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6.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和控制总是严于报刊的原因答:(1)开办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和办一家报纸有根本的不同,世界上许多报纸在传统上多是家族企业,办报可以只使用私人投资而不需要占用公共资源,但广播电视需要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空中的无线电波并非私人财物,而是公共资源。(2)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区域里,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报刊的出版发行在理论上是可以无穷多的,但广播电视台则不能无限度的发展。7.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体制类型:答:(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这类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有。(2)公共机构经营型这一类广播电视媒介的特点是,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其运作经费来源于收取受众的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执照费,各种民间、私人和企业赞助,以及部分国家财政拨款,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不播放商业广告,有一些允许少量的商业广告或是赞助商的企业想象,但明确规定赞助不得影响节目内容。如日本的NHK等。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冲击就是市场化和商业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由化,即通过国家干预,在广播电视领域引入新的私有经营者,形成新的竞争;二是商业化,在广义上指广播电视在经营中更多地强调市场因素和营利倾向,在狭义上指国家减少对广播电视业的公共投入,使公营广播电视财政收入中国家拨款和试听费的比重相对下降,而广告和其他商业性收入的比重增加;三是“非规则化”,即国家放宽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的种种限制。(3)私有商营型这类广播电视媒体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赢利是其重要目的,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国家则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美国是最典型的私有商营型广播电视管理系统。8.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答:(1)“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的强大威力造成恐慌的原因,除了当时收音机在公众心目中威信极高、人们对战争和经济危机余悸犹存外,该广播剧“描写逼真、情节细腻、音响效果极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2)客厅里的民主—电视和当代政治电视一方面给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坛要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场景,另一方面也把政治带进家庭,带进客厅,进而由于其传播的渗透性而确立起自身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3)“电视的一代”—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弊处:电视暴力内容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利处:传播有利于儿童的影响条件是:儿童接触印刷媒介的频度高和儿童喜欢媒介纪实性内容。“少看电视多看书”。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名词解释新闻信息量:指的是一条新闻的信息含量,即其量于质相统一的有效信息量。新闻直播: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演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1997年被称作“中国电视直播年”。滚动播出:所谓“滚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一般来说,突发性新闻的后续报道、重大新闻的相关背景和深度补充、独家新闻的必要重复等,都是广播电视新闻滚动播出的主要内容。“大新闻”架构: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新闻、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信息误导:是指那些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无效信息传入社会造成人们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进而会造成生产和生活某一方面的损失。信息污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令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稳定、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信息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非群体化传播: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视作一个无分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落和不同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系列广播电台(频率):是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化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广播电视的服务性:从广义上理解,即宏观看广播电视的服务性,凡不宜归入新闻、教育、文化娱乐节目的均可划入服务性节目,比如市场信息、天气预报、正点报时、广告;狭义上的服务性节目,特指实用的、能直接帮助受众解决工作、思想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节目,如“消费者之声”、“生活服务”、“医生咨询”等。简答题广播电视传播的观念有哪些?答:喉舌观念、信息观念、媒介观念、节目观念、受众观念、服务观念、全面观念、效益观念、美学观念、竞争观念。广播电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答: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新闻是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新闻,信息的内涵还包括情报、知识、数据等。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广播电视媒介具有的优势答:(1)广播电视传播时效性强(2)传播覆盖面广(3)受众层次分布丰富、面广(4)传播接收方便(5)传播的“搭车”效果好针对于那些强制受众接受的信息(5)传播的容量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传播的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要重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中心地位,重视反馈和受众参与。 (2)广播电视要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信息传播是受众对广播电视的最基本要求之一。(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和时效的竞争。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的树立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业的发展。(4)从实践来看,新闻节目数量增多、节奏加快、信息量加大、深度加强,的确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电新闻改革的主旋律。5.大信息量和快节奏——广电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新闻直播(2)滚动播出滚动播出是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高密度大信息量播发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3)”大新闻”架构例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其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是大新闻架构的典型(4)增强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以群众关心的话题,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面对受众,引导受众,在强调宣传性的同时兼顾新闻节目的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这些都在最大限度内实现或力图实现新闻传播的信息价值。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早晨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和《焦点时刻》一同成为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综合新闻的延伸、补充和深化。大型社会事件的电视直播所具有的特点:答:(1)题材的重大性和多样性(2)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方式(3)丰富的背景材料的灵活运用(4)先进的电视技术手段的支持。“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答:(1)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2)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3)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答:(1)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要坚持质与量的统一(2)要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3)要把高时效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在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受众具有的特征答:(1)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2)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3)受众权利意识增强广播电视满足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的受众需要的途径(2)满足受众的主要需要内容(3)正确把握受众需要的个性、共性特征11.广播电台的“窄播化“趋势答:(1)系列广播电台(频率)(2)专业电视频道广播电视的娱乐性节目的社会功能答:(1)教育、引导功能一是比较直接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二是渗透作用三是陶冶作用(2)审美功能(3)休闲功能(4)寄托和移情功能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板块”在广播电视学中,是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形象称呼。板块式广电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节目定位:是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节目定位在广播电视的实践中成为制约和规范节目内容、风格、特色等的重要“风向标”,定位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艺术的水准,也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黄金时间: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保证,同时也隐蔽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这类时间被形象的称为黄金时间,广节目的黄金时间段一般在清晨、中午、傍晚和深夜等时段,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一般出现在晚间及节假日的白天等。简答题相对于传统的节目编排模式,板块式节目的结构具有的特点答:(1)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在广播节目构成上,板块式结构将全天的播出时间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中再由基本固定的集约式小栏目构成板块式节目,节目长度多以整点或半点为单位。(2)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相互独立,缺少联系(3)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一2.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答:(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例如《东广早新闻》。对象集约模式(针对受众)是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此种编排模式解密的目标受众一般比较明确。例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三至五流行世界》节目。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这类节目一般在非黄金时段里播出。例如浙江卫视的双休日板块。3.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答:(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而节目个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联结标志。优点:a.简单易操作b.个体节目内容清晰c.制作独立缺点:a.编排缺乏内在联系,比较容易使受众在节目间产生关机意识b.使节目系统整体效应难以发挥c.不利于受众对节目的方便选择。(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即基本保持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的方式,同时划出部分时段用以开办板块节目。优点:a.节目宗旨明确b.发挥了板块节目的综合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台,除少数周末节目或专业频道之外,多采用此种编排方式。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即把播出时间划分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及不同内容的节目,节目时间跨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小时。优点:a.能较充分的顾及到受众面b.节目内容容易编排是当前广播电台中使用最多的节目编排形式,在专业频道中有较多应用。(4)大板块节目编排方式将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按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时间段。根据不同受众在不同时段的接受习惯、接受兴趣,在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板块式节目。这些节目时间跨度较大,内容丰富,一般由主持人直播串联而成。多用于广播专业电台(频率),较少运用于电视节目编排。4.确定节目编排方式的基本原则答(1)提高黄金时段的收听(收视)率与开发非黄金时段收听(收视)率相结合的原则;满足普遍受众需求与满足特定受众需求要结合的原则;内容集约模式、对象集约模式和混合集约模式的板块节目相互穿插就显得十分重要。节目播出合分结合、适度重播的原则。大板块里合,小板块里分;板块节目里合,传统编排节目中分。5.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答:(1)板块式节目具有连贯性强的特点。这种节目编排方式较符合受众的收听(收看)习惯,易于吸引受众的连续注意力。板块式节目具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性受众的接受兴趣集中,有助于收听(收视)率的提高答:(1)中央台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编排形式: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时穿插一些直播板块节目。优势:a.权威性高b.分类清晰c.制作严谨。劣势:a.风格单一b.单向传播c.缺少必要的反馈。(2)珠江经济台模式以1986年珠江台推出的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节目为代表。编排形式: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优势:a.风格生活化b.节目容量大c.操作手法灵活劣势:a.节目分类不明确b.粗放制作c.内容随意性大。(3)东广模式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为代表。编排形式: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节目,采用主持人直播串联,基本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直播。优势:体现出板块式节目的特点,同时也强调节目出精品,一改传统广播节目训话式的广播腔,又较好的避免了直播节目易流于粗糙、失控的倾向。“新观念、新内容、新形式、新技术”构筑节目体系的思路答:(1)以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体现节目个性;(2)实行制作人制,下放“人事聘用、经费使用、节目操作”三权;(3)注重新闻类节目,构建以大容量信息为主要内核的节目体系;(4)宽窄结合的梯形节目层次:白天节目大众化,定位宽泛;晚间节目受众针对性强,定位精确(5)强调精品意识,推行“直播节目录播化,录播节目直播化”的制作方式;(6)加强对热线的控制,做到“事先有设计,播前有准备,对象有选择,交流有导向”;(7)倡导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节目形式;(8)多种广播手段和艺术手法的综合使用。7.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答:(1)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逐步增大新闻类节目播出时间占总播时间的百分比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地区)传播业的发展水平,人们衡量一个电台、电视台的水准,首先是比较它的新闻采编能力。(2)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稳定增长(3)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的增长(4)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文娱节目稳中有降8.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服务类节目的类型答:(1)信息服务(2)经济服务(3)特殊服务(4)其它服务节目答:(1)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目化。10.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传播优势答:(1)从广播电视媒介的地位看,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广播电视在新闻传播上保持竞争优势和地位增设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并赋予栏目规范化的制作、管理模式是增加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密度的有效途径。从广播电视功能上说,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能有效地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各种文化功能广播电视新闻具有认知、教育、审美等基本功能。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整体水平的提高栏目化的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必须要求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答:(1)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为1958年—1978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仍处于非规范化阶段电视新闻节目基本处于“纪录片”的阶段。1958年5月,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正式开播,第一部新闻片《到农村去》1978年1月1日开办的《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简称《新闻联播》)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固定栏目。(2)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创办,时间为1978年—1987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兴盛与发展的时期。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成为较为系统的动态性固定新闻栏目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3)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时间为1987年—1992年这一阶段为广播电视新闻杂志型的发展兴盛期。1987年7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社会多视角的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新闻透视》栏目系统化、固定化、综合性特点充分融为一体。1988年元旦,福建电视台推出《新闻半小时》,以敢于揭露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腐败现象、探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4)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时间为1993年至今1993年5月1日上午7时,电视节目《东方时空》开播。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播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答:(1)社会化趋势(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专门化地位的确立(3)由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了播音员客串主持的传统模式(4)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而忽视栏目自身视觉、听觉形象设计的局面答:(1)受众点播节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般由听话写信给电台,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到了80年代,形式上除了受众来信,增加了现场点播和热线点播等形式的付费点播节目。(2)受众参与节目参与手段的特长:a.可你来我往连续交流b.可在同时态基础上跨空间交流c.受众都有主动权选择是否参与交流。(3)受众现场参与节目14广播电视媒体受众参与节目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要求答:(1)研究受众心理,把握传播规律(2)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从受众角度充满感情的传播(3)通过研究群众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和常用语言,是加强传者和受众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答:受众参与,不仅促进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功能趋向,而且还强化了广播电视的平民性,可以再政府与人民之间建立起一种比较直接的联系方式,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为一体,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6.热线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答:(1)采访报道类即利用,特别是移动作为通信工具,对有关事件进行现场报道,这(2)公共事务谈话、讨论类节目既是受众通过新闻媒介实行舆论监督,参与社会时政的有效途径,也是广播电视反映民意、舆论引导、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良好渠道。(3)情感倾诉类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人文科学背景和社会阅历,或直接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士担任客座主持。(4)综艺、游戏类节目适应现代受众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等参与需要而星期的一种新型娱乐方式。(5)服务类节目此类节目一般设置在经济类、交通信息类或生活服务类大板块节目之中。17.热线直播节目的作用与意义答:(1)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统模式在多方面延伸了广播电视的时空界限a.节目源,实现异地采访;b.实现多台节目联播,或者不同媒体间的节目联合;c.实现受众参与节目双向或多向交流;话直播节目增加了广播电视传播的实际效果热线介入广播电视节目,奠定了新的传受关系18.热线直播节目的问题答:(1)宏观容量的失控,影响到热线直播节目的总体质量这种宏观失控的状况造成了热线直播节目交叉重复、话题趋同,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参与节目的受众面较窄目参与工具()的分布不均衡,参与节目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受众由于入户率低而缺少参与节目的机会。同时,手中的参与与意愿还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制约。内容随意性大,格调不高由于热线直播节目的两级主体—传播者和受众素质参差不齐,致使一部分热线的内容随意性大,格调不高。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热线节目的形象。热线节目定位不清,节目水分较多并非任何节目都有必要或都应开放受众热线,这其中应有个节目定位,通盘考虑的问题。答:(1)培养和提高热线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2)适当选择话题,事前精心准备热线节目的话题要注意选择一些能引起广大受众共鸣的话题(3)精选参与受众,做好把关工作要有技术安全保障如延时装置,这样有缓冲时间处理突发状况。答:现代电子媒体正由传统的“广播”向“窄播”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具有“小—大—小”的特点,即频道(频率)数量小、受众数量庞大和节目数量小;而现代广播电视则有向“大—小—大”发展趋势,即频道(频率)数量庞大、单个频道受众人数相对较小、节目数量大。答:广播电视节目定位在形式上可分成“全面定位”和“受众定位”两类。全面定位要求在大制作的前提下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在节目策划、准备过程中,强调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消除个性因素的影响,突出团队精神及整体化风格,使节目呈现出统一的节目风格,以独有的节目特色来吸引稳定的受众群。受众定位方式因其可操作性强而为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所采用。受众定位的关键在于事前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大致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与需求,根据节目的宣传宗旨等要素,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全面定位和受众定位的相同点:即以一定的将节目内容样式和风格来吸引节目的目标受众群体全面定位和受众定位的不同点:全面定位是以风格吸引受众,而受众定位方式是以受众需求来确定风格答:(1)政策因素在新闻时政、纪实类节目中尤为重要(2)环境因素(3)节目的结构因素(4)媒介竞争因素尤其是同时段播出的其他节目的类型风格。答:(1)节目发生舆论导向的偏差(2)无法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和吸引特定的受众群,收听(收视)率持续下滑(3)节目形式多次改版,收听(收视)率仍无提高(4)广播电视宣传任务或国家工作重心转移(5)扩大传播区域或节目制作规模扩容(6)自主经费的栏目的经济回报率明显下降答:(1)该时段内的节目质量(2)媒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25.非黄金时段的开发与利用关键在于的方面答:(1)对节目目标受众的特定兴趣、需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有清楚、精确地节目定位才会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节目必须适应特定时段的指向受众群体的兴趣和需求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主导性一.名词解释:界定概念的公式:“定义=种差+属”以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为例:新闻的定义为“属”即(陆定一,1943年9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播电视的特性即为“种差”根据《新闻学大辞典》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播声音、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现场同步直播:完全意义上的现场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记者在现场出镜或出同期声的报道:不完全意义上的现场报道,现场报道播出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不是同步的,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场感。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辞典》对深度报道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深度报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它是一种全方位透视、全息组合、富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报道方式。西方传播学者把深度报道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阐述明日之意义”。可见,深度报道要求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性、全程性的系统进行考察,深度报道对新闻背景的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焦点现象”:《焦点访谈》的崛起和这以后电视深度报道在全国各地方台的广泛运用就被称作“焦点现象”,甚至深度报道的水平已被视作是电视台新闻实力的重要标志。准点播出:是指保证节目在正点(如7:00、10:00、18:00)或半点(8:30、12:30、18:30)准时播出。二.简答题:1.体现出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主导性的方面答:(1)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新闻性节目占据主导地位,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介的主功能(2)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影响力日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信息。2.广播电视新闻区别于其它媒体的方面答:(1)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主要是无线电波及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2)广播电视可以实现正在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真个变动事实的传播过程就是事实的发生过程。3.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答:广播可以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是靠发射电波连接的开放式传播,有线广播是由导线连接的封闭式传播。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广播是国际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因为这体现了广播的跨空间传播特长。(2)抗灾害能力强抗灾害性是由日本学者大场吉延提出的。广播的抗灾害性体现在战争、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广播以无线电波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体现在特有的渗透力和穿透力。(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广播是一种对受众要求最低的媒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受众的专注程度要求较低二是收听广播的费用较低三是广播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较低。劣势:(1)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理解。4.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答:电视可以分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3)普及率高,受众性强(4)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图像信息也常常被用作实证的工具。现场同步直播传播的是原生态的信息,从根本上免去了编码和译码过程,所以电视同步直播的噪音含量最小,是最接近事实的信息传播。(5)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劣势:(1)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理解。(3)电视图像的浅显易懂。(4)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万能图像”的出现是电视新闻较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和时效性答: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和时效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现场性与时效性又是密不可分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可以分为两种:完全意义上的现场报道,即现场同步直播,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完美结合的产物;不完全意义上的现场报道,即记者在现场出镜或出同期声。这种现场报道播出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不是同步的,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同步直播的发展历史答:(1)实验期(20世纪80年代)A.198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采用现场直播报道名将朱建华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全过程。B.1984年上海电视台现场直播国务院总理从温哥华回到上海的新闻。(2)成熟前(20世纪90年代)1993年被称为中国的“广播直播年”1997年称作是中国的“电视直播年”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崛起时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原因:答:(1)只有在传媒事业蓬勃发展之时,一些有特色的报道方式的崛起才有可能(2)从拨乱反正开始,到改革开放,到后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新旧观念猛烈撞击,社会问题也日趋复杂。人们迫切需要知道新闻的深层内容。“焦点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出现答:(1)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具有深度报道性质的电视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2)1987年7月上海电视台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多视角、杂志型的电视新闻栏目《新闻透视》(3)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调查》节目。“焦点现象”与新闻主导性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由于深度报道是对现实生活中社会焦点的反映,新闻(尤其是带有深度的新闻)在媒体中的所占有的地位才更为重要。人们对带有深度的新闻性节目的关注缘于他们对社会焦点现象的关注,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功的本身,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力巨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认识新闻性节目在广播电视中的获得主导地位的方式答:(1.)准点滚动播出体现新闻性节目的权威与主导(2.)不断探索以期达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广播电视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三个表现答:(1)信息传递(2)舆论导向广播电视新闻的群体接收信息的特点,使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更加容易实现舆论影响力。(3)文化交流注重文化交流的新闻性节目的代表作为《国际瞭望》现代文化交流节目的要求:文化传播融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接受时效性和现场性合一的国际信息传播。有线电视三大优势:(1)图像清晰(2)频道资源丰富(3)可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广播电视媒体新科技的发展前景答: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传送方式高速化,覆盖范围全球化,传播形式多媒体化。传播媒体新技术不断与其他媒体发生融合与渗透。广播电视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传输能力的发展。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大网络的传输能力纵向扩张、横向互补。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三大网络”的不平衡发展已日渐明显,一个主要趋势是卫星电视的发展出现了加速现象,其中数字式卫星直播电视(DirectBroadcastSatellite“因特网年”1996年是中国“因特网年”,网络交互电视实现了视频点播。第五章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一.名词解释1.谈话类节目: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受众的参与。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氛围:是指演播室里形成的一种适合谈话交流的心理状态、心里感觉。二.简答题1.广播电视节目四大类答:(1)新闻节目凡是以社会现实变动为表达对象的广播电视节目,都可以被视作“大新闻”的范畴。(2)娱乐节目(3)教育节目分为社会教育或称公共教育类节目和职业或专业教育类节目两大类(4)广告分为商业广告、政治广告和公益广告三种。2.谈话类节目的传播特性答:谈话类节目在实际上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之中,主持人、嘉宾与参与姐妹的受众在同一时空中有问有答、你来我往、平等讨论、亲切家六,在进行了通常意义上的人际传播的同时,也完成了大众传播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谈话类节目在公众与媒体之间开启了一扇窗口,构建了一座桥梁。另外,谈话类节目具有的亲切、自然、随意、真实的特性,对受众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因而受到普遍欢迎。3.谈话类节目的分类答:按照传播媒介划分:谈话类广播节目和谈话类电视节目两类按照节目内容主流划分:(1)新闻时政类这类节目往往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话题一般为比较严肃的“硬”话题。(2)社会生活类这类节目往往涉及家庭、恋爱、婚姻、伦理、道德、法律、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社会的良性运行、文化的交融沟通、人际的和谐相处,话题一般为受大众关注的“软”话题。(3)情感交流类主要内容是以个人的感情慰藉为多。这类节目往往出现在广播节目中,并且多安排在夜间播出。(4)专业话题类这类节目一般安排在专业频道(频率)或者特定时间播出,以吸引特定的受众群。4.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答:(1)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信息沟通、舆论引导等社会功能)(2)展示时代风貌(3)有利于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有效地舆论引导,沟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4)观照社会文化现象(提升受众的文化品位,提高全社会知识层次)5.广播谈话类节目的特点答:(1)话题内容广泛一些比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或比较敏感的话题,更适合在广播中进行。(2)话题及时,针对性和实效性强(3)制作要求简单,嘉宾、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4)现场控制,把关容易发挥的是把关人的作用此外,广播谈话类节目由于声音符号的单一性,在某种程度上吸引力不如同类电视节目;嘉宾邀请不宜过多;且对于一些画面感较强的内容广播谈话类节目在操作上有一定局限性。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构成要素答:(1)话题:必须能够引起反响并且适合在广播中谈论、评判的话题;(2)嘉宾:一般邀请与所讨论话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士、学者、官员、或者事件的当事人(3)受众:广播谈话类节目一般应当开放热线,让受众参与节目并发表意见。(4)节目主持人:控制谈话气氛,引导话题深入,并且及时处置突发状况,使节目顺利进行。此外,一个成功的新闻时政类的谈话节目还在于上述四大要素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组合,即要讲究:选题的热点性、嘉宾的权威性和表现力、听众的开放参与和导播有选择的接纳、节目的主持艺术。广播谈话类节目的话题选择答:(1)时效性与针对性(2)引导性挖掘升华潜在的社会现象,评论反映的实质问题。(3)接近性唤起社会公众参与讨论的根本动因。8.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嘉宾邀请的基本要求答:(1)公正性嘉宾一般是具有超然立场的专业人士,这样可以促进话题讨论的深入进行,由于没有利益冲突,谈话内容没有太多的限制,容易深刻、切中要害,也容易使听众产生信服感。(2)专业性对话题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使话题能够深入的进行。(3)权威性“明星效应”“名人效应”因此他们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9.广播谈话类节目导播的作用答:导播起着协调主持人控制节目节奏、选择对节目有价值的的作用;编辑,负责接转听众的热线,对热线进行一定筛选和过滤,有时导播和编辑合二为一。10.导播需要过滤掉的类型答:(1)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2)内容与主题无关的(3)意见重复的(4)缺乏表达能力的(5)其它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11.广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答:(1)深入精心——主持的准备工作翻阅大量的背景资料,了解嘉宾的个性特点及相关背景(2)有胆有识——主持的政策水平应具备深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高度的新闻敏感(3)匠心独运——主持的开场白的构思什么巧妙的切入话题(4)引而不发——主持的提问艺术《市民与社会》的节目主持人左安龙谈到“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可又不是节目表演的主体,他的责任在于引,引而不发是高手。”(5)有张有弛——主持的节奏控制有张有弛,严肃中带些轻松活泼和机智幽默。(6)平等公正——主持的原则立场主持节目的思想是靠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的思想精髓,看问题要全面,要辩证,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观察判断事物。12.二最:1993年1月开播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栏目是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谈话类节目。13.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点答:(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作为节目由头。(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演播室的任何人的表现都是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14.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样式答:(1)社会思潮系列讨论(2)新闻事件延伸讨论(3)新闻人物访谈。电视谈话类节目话题的选择的基本要求答:电视谈话类节目与广播谈话类节目对话题选择的共同的基本要求:(1)时效性与针对性(2)引导性(3)接近性电视谈话类节目对话题选择的独特的要求:(1)普及性电视谈话类节目一般是轻松随意的家庭环境中播放的,因而其话题要有一定的普及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受众一起收看。(2)具体、形象、平实话题应当符合电视表现手法,一般不宜定得太抽象、太高深、玄奥,而应该具体、形象、平实一点,这样更容易谈得开,也适合电视的表现手法。(3)提高谈话节目的文化品位例如题目有设问式开头的《婚姻是不是一场赌博?》有概念并列式开头的《人情与金钱》漫谈式的《沪上流行语》。16.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氛围营造的方法与措施答:(1)选择适当的话题切入点(2)正式拍摄前进行“演练”正是谈话前的的随意聊天十分重要。(3)穿插游戏的形式(4)穿插播放室外访谈或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或者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5)背景音乐、间奏乐的运用17.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节奏控制着手的几个方面答:(1)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到不冷场、不失控。(2)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在谈话过程中,照顾各方面的发言要求,同时要考虑现场观众和热线参与观众的发言。(3)主持人应当随机应变,机智诙谐地应对各种局面,同时要能够有效地调节发言者的讲话节奏。(4)主持人应当在节目中引导嘉宾说一些引起思考的话,或者对谈话内容做一番总结,即使没有结论,也要使观众能就话题进行深入思考,留有回味余地。18.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点答:(1)平民化的形象定位(2)从“倾诉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化倾听的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嘉宾和现场观众进入谈话的氛围和流程激发不同的思想观念的交锋,在于调节、调整谈话的偏差。(3)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此外,节目主持人的扎实的理论背景,尤其是人文知识、科学方面的积累,有助于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从容发挥;而主持人的高尚、宽容、正直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也是赢得观众的重要因素。第六章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化:由社会各界联手办体育2.体育产业化:很多运动队和体育比赛由非体育部门主办二.简答题:1.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形式答:(1)体育动态新闻(2)体育类深度报道或体育专题节目(3)体育赛事节目(4)其它体育相关节目2.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发展动因答:(1)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自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国体育水平的提高和飞速发展,既为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素材,也刺激了更多的人对体育的兴趣。许海峰一枪实现了中国体育奖牌零的突破。我国新闻业的迅速发展,为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条件。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新特点答:(1)体育类节目播出时间增加节目数量明显增加,增加了一些专业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形成一支专业工作队伍。体育类节目的繁荣和多样化体育类节目的时效性明显增强体育类节目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时效的竞争。体育类节目的报道面拓宽,信息量增加使广播电视受众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加强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并向国际规范化的现场直播接轨向国外传送的信号应该符合的要求。各地涌现出一批较有社会影响力的指明广播电视体育类栏目新设立的栏目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体育报道网络。(3)体育类节目的社会化、立体化、全方位和深刻化体育新闻报道形式突破了传统动态体育新闻的局限性,开始围绕报道内容的深度、背景、解释等方面来探索,我们称之为“边缘性体育新闻”。所谓边缘性体育新闻是指体育与其他一种或多种内容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如与经济、科技、文艺、道德等内容的结合。如广播电视中出现的赛事分析、专家点评、背景报道等等,就是把体育事件和体育人物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下,追寻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体育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关系。边缘性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反映出以下几种特性。A.交叉性体育报道注重挖掘体育新闻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内在联系和交互作用,从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去理解体育新闻的现实生活。B.深刻性体育报道将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等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揭示体育时间产生的原因,预测体育比赛的结果,以满足受众的获知欲,引起受众更深的思辨。综合性和前瞻性近年来的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报道明显突出了综合性、前瞻性的特点,除了体育赛事之外,还注重报道有关的背景资料和发展趋势展望。D.知识性和趣味性(4)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换(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主持人,在以声音和图像为特长的媒体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由解说型到评论型的转变主持人在解说比赛场景的同时,需要跳出赛场,向受众提供更多的技战术分析,背景资料,比赛知识等。由单一主持人向两名或多名主持人的转变一般是电台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邀请一至二名有关专家和内行共同主持。由播音员到专家的转变受众参与主持选择受众参与主持的注意事项:a.要注意考虑专家、学者的普通话程度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否符合广播电视传播的要求b.要使专职主持人和嘉宾主持配合默契,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能各说各话,针锋相对。C.邀请嘉宾主持上节目,仍要以专职主持为主,既不能过份依赖于嘉宾,也要反对对嘉宾主持当作陪衬。(5)体育类节目的服务性和产业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媒介介入体育产业的方式看,主要有以下两种。购买大型综合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直接投资体育产业目前,我国的体育节目与以往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些市场化的变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体育部门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投资组织一些适合媒体表现的体育比赛。部分有实力的广电媒体也开始投资体育机构或实体。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体育产品、体育设施介绍的栏目体育类节目在广播电视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观念体育类节目的主要任务就是报道新近发生,更多是正在发生的体育比赛,更加能发挥广播电视媒体时效性的特点。广播电视卫星及通讯技术的成熟,使现场实况直播成为当前体育报道的重要形式。(2)增强电视广播直观性特点,强化生动形象的传播效果(电视与体育的结合时相互促进的结合:电视可以表现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体育赛事的转播则可以更突出电视的直观性、现场性。)电视转播通过多机位的摄像,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观看那些关键性场景的条件;电视能够通过画面的特殊处理,让观众能够最充分地领略运动员的表演;电视直播运用字幕、图表、双画面特急、资料镜头插播等手法,更能提供现场解说不能满足的背景资料,这也是电视直播的优越性。体育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促使广播电视报道扩大报道面和加强深度(4)体育类节目调节广播电视的节目组合体育类节目对精彩纷呈、瞬息万变的体育赛况的报道,使受众得到力与美的享受,体育类节目因此具有娱乐性的色彩,而具有“软性”节目的特点。在“硬性”节目中穿插作为相对“软性”节目的体育报道,可以引发受众更多的兴趣和接受节目的程度。体育类节目兼有新闻、体育、文化娱乐节目的功能,自身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目版块。体育节目可以较好地处理与广告的搭配关系。体育类节目对广告的合理分配、“搭车”效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a.因为体育类节目收听(收视)率较高,其间插播的广告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b.电视节目所转播的体育比赛有画面交叉性强、内容转换快、富有节奏等特点,也便于在比赛间隙适当穿插一些广告节目。(5)体育类节目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相互合作和业务提高。通过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各地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都有较大提高。5.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答:1、迅速沟通情况,提供丰富信息2、增强精神你距离,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体育运动水平向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精神。3、获取只是,转变观念,提高全民素质一方面是有关体育比赛项目的规则,一方面是了解一些新兴的,国外的运动项目。4、满足受众的欣赏要求,发挥娱乐功能5、推动体育产业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壮大所起的作用:a.体育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体育类节目对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b.体育类节目更有效地宣传体育产品或其它相关产品。C.体育类节目对运动健身产品的介绍。6、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全方位交流体育类节目承担着增进中外了解,加强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作用。第七章广播文艺类节目答:(1)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能判定声音来自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的信息。(2)声音空间感信息: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近次反射声、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定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程度的信息。(3)文学广播节目:广义的文学广播节目,是包括各种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评介、有关的录音报道,以及广播剧、电影和话剧录音剪辑等具有文学性质或以文学作品为创作蓝本的文艺节目的统称。狭义的文学广播节目,是专指各类文学作品的朗诵、介绍、评论以及有关文学活动的录音报道节目。80年代以后,各地电台大多办有“小说连播”节目,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4)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广播剧是随着广播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剧种,以前又称为“无线电剧”或“空中戏剧”,是“以广播为媒介,运用戏剧技巧,将思想、文学与动作转化为听众头脑中赏心的图景”。1.广播的听觉因素—声音的特性答:(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即声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纵波。由于振动频率在振动波的传播过程中是不变的,因此声音的频率也就是指声源物体的振动频率。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声源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通常广播使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在300KHZ至300MHZ之间,分别用于中波调幅广播、短波广播及调频广播。(2)声音的立体感立体声广播技术能够较好通过具有方位感和空间感的群生源,来尽量还原声音的丰富的临场感与真实感。数字技术在广播领域的使用使现实声音场的还原程度进一步提高。(3)声音的心理性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待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听众听广播的基本心理活动包含感知(感觉与知觉)、想象(联想与想象)、思维(认识与理解)等三个层次,由于听众不同的经历、审美观、价值观、心理敏感程度各不相同,会对声音产生各不相同的心理联想。2.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特点答:(1)同整个广播传播的宗旨、性质相一致文艺类节目通过听众在审美、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道德风尚等社会功能。(2)文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强调文艺类节目的文艺性与思想性、社会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广播对文艺类节目的要求。广播文艺类节目首先应当具有文艺性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愉悦受众,感情诉求、审美认同等作用,否则就不称其为文艺类节目。文艺类节目的思想性、社会性要求,应当是在充分认识文艺类节目的文艺性、娱乐性的基础上,节目在整体上符合广播宣传的宗旨和根本性质。只要文艺类节目总体上形成的印象是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不至误导受众或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就可以是认为是符合社会主义文艺类节目的思想性、社会性要求的。(3)具有艺术美感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具有文艺性的基本美学特征,即节目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引起听众心理感应和审美认知,这是文艺类节目的基本前提。文艺类节目的客观规律是只有受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类节目才能对受众产生触动和影响。文艺类节目的舆论引导、政策宣传等社会功能,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实现。(4)可实现生动的艺术创造广播文艺类节目唯一的传播符号是声音,通过通感、移情、渲染等手法,能给受众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5)传播迅速,稍纵即逝广播文艺类节目以线性形式编排和传播,是一种时间艺术形式,具有传播迅速、稍纵即逝的特点。广播文艺类节目的表现手法应当符合广播传播的线性特点,适应听众收听的需求,播出符合广播表现手法的文艺类节目。(6)覆盖面广,接受方便广播文艺类节目通过电波瞬时完成立体传播,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传播速度、渗透性和覆盖面。3.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社会功能答:(1)舆论导向,道德规范功能文艺类节目通过听众在审美、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道德风尚等社会功能。只要广播文艺类节目给人以向上、积极、正面、健康的心理感受,本质上就是广义上的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的作用。文化及审美功能广播文艺类节目一方面要适应受众的文艺审美需求,提供受众乐于接受并且适合广播传播规律的节目;另一方面广播文艺类节目应当注重引导受众的审美情趣,提高挺重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欣赏水平。传播知识及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范式文艺类节目通过情境模式的扮演,模拟社会生活规则的实现,起到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作用。(4)舆论及消遣功能娱乐、消遣功能中有积极的娱悦受众的方面,也包括消极的使受众轻松消磨时间的作用。(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4.文艺类节目的社会主义性质答:(1)广播文艺类节目是整个广播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和任务离不开广播宣传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强大的现代化工具。(2)广播文艺类节目是党的文艺事业的组成部分,它的服务方向离不开文艺的总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今天,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的社会主义性质仍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广播文艺类节目应当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给人们以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美的享受,鼓舞人们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工作。5.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答:广播文艺类节目同新中国广播事业一起成长,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新中国的文艺广播在技术设备上经历了演播室直播—唱片(蜡盘)播出—钢丝录音—磁带录音—数字式音频工作站,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1)起步、发展时期(1949—1965)文艺广播在1949年至1965年的17年中,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其中1949年至1953年是我国文艺广播的初创阶段。在我国文艺广播的初创阶段,人民广播事业一方面加快接管,改造各地的旧电台,另一方面注重组织和培养自己的文艺广播队伍,使广播文艺类节目得到初步发展。创办之初的文艺广播类节目的来源依靠全社会文艺创作力量和文艺演出成果。1954年至1965年是文艺广播的初步发展阶段。在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上,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当时对文艺广播和政治任务、中心工作的关系存在着过于片面性、狭隘性和盲目性的认识,突出表现在1958年到1960年期间的文艺广播。1960年,党中央动手纠正文艺节目以政治代替艺术的倾向,提倡广播文艺类节目要具有欣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新中国文艺广播的起步、发展阶段中,中央电台和地方台文艺广播节目取得的成绩:a.广播文艺类节目的来源逐渐丰富,节目库存量增加b.贯彻“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广播文艺类节目的题材逐渐丰富起来。c.文艺类节目的结构、布局比较合理,各种类型的中外文艺作品的比例比较恰当。d.文艺广播工作者逐步掌握了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广播化的文艺节目逐渐增多,听觉艺术的优势逐渐得到了发挥。e.广播电台的技术力量的提高,提升了文艺节目的制作、保存质量,同时中央及各地电台的文艺类节目的制作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2)挫折、停滞时期(1966—1976)1966到1976年的“文革”期间,全社会的文化艺术事业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文革”期间,广播文艺方面17年积累的各种经验、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全部被否定,中国的文艺广播出现了一次空前的大倒退建国17年来的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斥为封资修黑货而遭到禁锢一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受到冲击和迫害(3)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80年代中期)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禁锢已久的文艺广播再次获得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路线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广播电视文艺事业才真正再度振兴。出现的新气象、新成就: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优秀广播文艺节目纷纷出现在电台之中中央电台和各地电台录制播出的文艺类节目的数量和播出时间逐年增加,不断有新的节目形式出现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录音质量和制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1979年12月,黑龙江电台研制播出了立体声音乐广播节目,这是我国第一个进行调频立体声广播的电台。全面繁荣时期(80年代中后期至今)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发展阶段的原因:文艺广播经过几年的恢复和振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实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发展阶段如今广播文艺类节目具有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广播文艺类节目的播出量空前增加,充分满足受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广播文艺类节目的题材,内容日益丰富,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在广播文艺类节目中都有体现广播文艺类节目日益体现本身的客观规律,节目文艺性、娱乐性、休闲性增强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结构、布局多样化,产生许多新型的广播文艺节目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参与性逐渐增强,形成新型的互动的传播模式广播电台的技术力量、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文艺类节目表现在高科技、数码化的特色。社会参与制作广播文艺类节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与时代潮流有一定脱节,加上其他文娱活动形式的冲击,一些传统的广播文艺节目形式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甚至有较大程度的滑坡。6.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分类:答:(1)按节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音乐广播、戏曲广播、曲艺广播、文学广播、综艺类节目、游戏类节目、电影、话剧录音剪辑、广播剧、广播小品等类型。按节目功能、作用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欣赏型文艺节目、信息型文艺节目、评介型文艺节目、知识型文艺节目、服务型文艺节目等类型。按照节目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直播型文艺节目、录音实况型文艺节目、编排型文艺节目、剪辑型文艺节目、合成型文艺节目、创作型文艺节目、受众参与型文艺节目等不同的类型。答:音乐富于感染力,音乐是一种完全依靠听觉来欣赏的艺术,这十分符合广播传播的特点,因此,音乐节目在文艺广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播音乐文艺节目的形式:欣赏性节目:即完整播出音乐作品供听众欣赏的节目,这类节目的所占比例最大,范围也最广。报道性节目:即关于音乐文艺的有关活动、作品、人物交流等方面的报道节目。音乐知识性节目:向听众普及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和鉴赏水平的节目。配合性音乐专题节目:即反映现实生活、配和当前人民关心的国内外大事和重大节目活动的音乐节目。我国的音乐广播节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充分反映各地频繁的音乐活动,推广、扶持本地原创音乐(2)积极组织和参加音乐作品的征集、评选工作,推动、鼓励音乐创作(3)密切电台和听众、音乐界之间的联系,积极扩大音乐广播的社会影响(4)改进节目设置,扩大节目题材,创造新的节目形式,提高音乐节目的质量(5)提高音乐节目的品味,加强推动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广播节目。答:戏曲广播是我国独有的文艺广播形式,也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广播文艺类节目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文艺工作者增加戏曲广播吸引力的途径:加强对戏曲节目的鉴别和吸收,以增加戏曲广播艺术的吸引力根据听众的欣赏习惯,合理安排戏曲广播的剧种分布注意创造和戏曲艺术特点相适应的广播形式,使之更具有现代艺术传播的特质戏曲广播剧就是结合戏曲艺术和广播传播的一种艺术形式。开办一些戏曲知识性节目,介绍戏曲欣赏知识,评介剧目、唱腔、流派及演员等。答:曲艺是从我国民间产生,又在民间流行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曲种丰富、门类繁多的特点。曲艺的主要手段是说和唱,主要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广播曲艺节目的来源包括舞台演出节目和广播曲艺创作曲目曲艺广播节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规律:曲艺在反映时代特色、歌颂先进、针砭时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广播曲艺节目积极推动了曲艺节目的创作,促进了曲艺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应多播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艺术质量上乘的曲艺节目。(3)广播电台曲艺节目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应不断挖掘、整理传统曲艺节目,也应积极促进曲艺艺术的推陈出新。10.电影、话剧录音剪辑及广播剧答:电影、话剧录音剪辑及广播剧是文艺广播中表现手法最丰富,艺术综合程度最高的一种节目样式。广播剧是为电台播出而专门创作、录制的文艺节目,电影、话剧录音剪辑通过对电影、话剧的声音素材部分(包括原来作品的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进行再创作,通过重新剪辑、编排,加入解说词,使之转化为与原来不同的艺术样式。电视剪辑录音是我国广播工作者的创造,外国电台不知做电影录音剪辑节目。话剧录音剪辑一般只对演出录音加以编辑,插入必要的解说,合成播出节目,相对电影录音剪辑简单一些,但同时也比较单调,因此很多电台已经停止制作播出话剧录音剪辑节目。11.广播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的自身的特点:答:(1)广播剧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样式,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种情景,来表达剧中的内容;(2)广播剧的产生周期较短,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众生活的特点;(3)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接收方式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场地的限制;(4)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有利于普及,群众性较强。答:广播剧是以声音信息为媒介的艺术样式,声音是构成广播剧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广播剧的三要素的语言、音乐、音响效果,三者必须要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广播剧中的语言,可以分为叙述性语言和表现性语言,也有将其分为解说部分和台词(对白、独白等)部分。广播剧的重点应放在深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广播剧可以通过以下语言运用方式来描画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a.独白即直接将角色的内心活动以语言表达出来b.幻声即通过混响、回音、叠声等特技效果,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幻觉性的心声c.信白即将书信中的文字,以写信人的声音直接朗读出来,直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广播剧中的音乐,包括专门为剧作谱写的主题歌、插曲、伴奏乐曲、或者从现成的音乐资料中,通过变奏、节选、剪辑、复制等技巧选配音乐。效果交代剧情的时间背景e.表达情绪或比喻的音响效果13.广播剧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答: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最初产生于英国,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危险》1933年1月20日,《中国无线电杂志》发表了中国第一部广播剧剧本《恐怖的回忆》。广播剧真正得到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初期,中央电台和一些省、市电台开始制作广播剧。这一时期的广播剧的情节大多比较简单,人物不多,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属于广播剧的初创阶段。1954年到1957年,广播剧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皇帝的新装》《黎明的河边》等1961年到“文革”之前是广播剧继续发展并且逐步成熟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思想性比较强、艺术性也较高的优秀广播剧作品,如《红颜》等1978年以后,广播工作者进一步掌握了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并且通过国际交往,开始吸收国外广播剧的特点,使中国广播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80年代以后,各地广播电台还制作了立体声广播剧,标志着广播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播剧的现状和改进方法答:现状:(1)在当今的广播文艺类节目中,广播剧所占的比重日益减少,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广播剧的制作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反过来由于缺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并且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优秀广播剧目,使广播剧的收听率进一步降低,从而更没有可能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恶性循环的后果,只能是导致广播剧的没落。目前我国广播剧本的稿酬普遍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广播剧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造成创作队伍的流失,而缺少好的剧本,致使广播剧的创作陷入困顿。由于创作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广播剧质量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