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自然规划院价备申字〔2021〕185号根据贵厅委托,按黔府办发[2015]22号文要求我院已完附件1:矿业权价款计算书及说明附件2:《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附件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附件4:营业执照复印件二○二一年十一月九日煤矿(调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见附件)(贵煤地勘院储审字(2021)51号)。《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二〇二一年十月九日报告名称: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资源储申报单位: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勘查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制人员:江容容常红亮陈卿陈乾鸿邹旭艳余建总工程师:明方平法定代表人:赵洪评审汇报人:江容容会议主持人:姚松储量评审机构法定代表人:曹志德评审专家组成员:曹志德(地质)陈小青(地质)裴永炜(水工环)罗忠文(物探)签发日期:二〇二一年十月九日12021年5月至2021年7月,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对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范围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2021年7月编制完成《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提交评审机构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为核实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内的资源储量及延续30万吨/年规模采矿许可证提供地质资料依据。提交的《报告》资料齐全,包括文字报告1本、附图19张,附表3册,附件1册。受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委托,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聘请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地质、物探(煤田测井)、水文专业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名单附后),于2021年7月13日在贵阳一、矿区概况(一)位置、交通和自然地理概况公路通往中营镇,中营有003县道通往晴隆县城,有636县道通往普安县成,沪昆高速、沪昆高铁经过普安县城,距离矿区最近的客运站为中营镇汽车站,直距5km,运距10km;矿区距沪昆高速晴隆收费站运距约80km;矿区距普安县高铁站运距约70km;交通较方矿区属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山势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矿区2标高约+730m,相对高差335m。呈树枝状展布,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最近水源地为矿雨、冰雹等灾害发生;枯季为11至翌年4月;最高气温36.8℃,平均17℃。无地震活动,属地层较稳定区。(二)矿业权情况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隆昌煤矿:2018年8月8日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0万t/a,采矿证有效时间: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开采深度:+900m至+300m,矿区共由18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关闭煤矿信息:贵州弘达矿业有限公司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采矿许可证2018年6月13日由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证号:山名称: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矿界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生产规模:30万吨/年,面积6.043km²。3根据2021年6月15日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2021]第5次总第47次)(见附件),原则同意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与贵州弘达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配对煤矿已完成关闭)按黔能源煤炭〔2020〕100号文件精神进行替换,保弘达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含配对关闭煤矿),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替换后保留30万吨/年。在取得相关部门查重意见及共同注销关闭煤矿采矿许可证后,按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同步废止《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纪要》(〔2021〕第1次,总第43次)中明确的贵州弘达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替换关根据2021年7月28日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纪要《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纪要》([2021]第6次总第48次)(见附件),原则同意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调整后退出与光照湖湿地公园重叠部分,拟预留矿区面积由原来的2.1651km²调整为2.1km²。根据2021年8月13日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对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替换保留的批复》(黔煤转型升级办【2021】21号):限公司瓮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配对煤矿已完成关闭)按黔能源煤炭〔2020〕100号文件精神进行替换,保留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4安县永和镇兴成煤矿(含配对关闭煤矿),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替换保留后拟建规模30万吨/年。二、替换保留后隆县隆昌煤矿调整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表1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序号2000大地坐标序号2000大地坐标横坐标(X)纵坐标(Y)横坐标(X)纵坐标(Y)123456789本次报告资源储量估算最大范围位于隆昌煤矿(调整)矿区之内,资源储量最大估算范围面积1.828km²,估算标高+900m~+300m,估算垂深600m,估算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5序号序号横坐标(X)纵坐标(Y)横坐标(X)纵坐标(Y)123456789(三)地质矿产概况6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₃I),地层厚185.00~465.00m,平均厚度406m,含煤层40~55层,煤层全层总厚度31.60-50.50m,平均45m,含煤系数11.08%。含可采煤层9层,编号分别为4、5、7、10、14、24、25、27、29号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9.66~20.19m,平均为14.72m,可采含煤系数为3.6%。10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中厚煤层。全层厚0.18~7.02m,一般2.10m,采用厚度0.80~1.83m,平均0.93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的趋势是由北西向南东变薄,在VⅢ线9号孔尖灭。结构较简 (仅VⅢ线10号孔出现异常,含4层夹石,且夹石最大厚度达到了0.67m。面积可采率9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薄~中厚煤层。全层厚较简单,大部分点为单一煤层,一般含0~2层夹石,夹石一般不超过0.10m。面积可采率10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薄~中厚煤层。全层厚厚度变化不大,总的趋势是由北西向南东变薄。结构较简单,大部分点为单一煤层,一般含0~1层夹石(仅VⅢ线10号孔出2层夹石)。面积可采率10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71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中厚煤层。全层厚0.59~5.61m,一般含0~5层夹石,一般2~3层。面积可采率100%,属全区可采2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薄~中厚煤层。全层厚面积可采率10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平均2.21m,采用厚度0.86~2.90m,平均1.93m。煤层厚度变化不面积可采率100%,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2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薄~中厚煤层。全层厚0.27~5.22m,一般2.48m,采用厚度1.07~4.32m,平均2.04率92%,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2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局部可采煤层。全层厚全层厚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含0~7层夹石,平均3~5层。面积可采率60%,属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1)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分为宏观煤岩类型及微观煤岩类型,8(2)煤的化学性质煤层编号原煤水分Mad(%)原煤灰分A(%)原煤硫分原煤固定碳457110.53-2.76%,平均1.32%。—2018)规定:本区24号煤层属低灰煤(LA),4、5、7、10、14、8.92-40.15%,全区均值为21.09%。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固定碳含量为9区均值为3.59%。依据《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3)煤的工业性能 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矿区各煤层二氧化碳转化率温度在950℃时的α值为88.2-89.3%,平均为88.3%;温度在1000℃时的α值为87.2-89.2%,平均为88.3%。在950℃和1000℃时的α值均大于50%,本区煤层属弱还原性煤,即是煤对CO₂还原率较高的煤。煤灰熔融性各可采煤层中煤灰软化温度(ST)为1160℃—>(4)煤的可选性:矿区内4煤层当假定精煤灰分为10.0%时,可选性等级为“较(5)有害元素磷(P)含量为0.017-0.028%,全区均值为0.020%。根据氟(F)含量106-270μg/g,全区均值为171μg/g,根据MT/T966-2005《煤中氟的含量分级》,本区10号煤层属低氟煤 氯(Cl)含量为0.003-0.016%,全区均值为0.01%,根据(6)煤的变质程度、煤类及工业用途全区可采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为8.92-40.15%,全区均值为21.09%;可采煤层浮煤胶质层厚度Y为5号煤层以QF为主,少量1/3JM、QM;7、10、25、29号煤层以(1)煤层气煤层号空气干燥基平均含量(Cmi)资源量(Qi)面积(A)预测地质储量(Gi)资源量算量最大面积(A)丰度457(2)其它有益矿产:(1)水文地质条件约+700m,位于本矿东部约2km。而本矿准采标高为+900~+300m,本次报告采用比拟法预测矿区先期开采地段正常涌水量为1200m³/d,最大涌水量2232m³/d。(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范围内总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矿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层状岩类,工程地质勘(3)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灾害现状主要有垮塌、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局部地区偶尔发生,未来矿井开采,采空区面积将不断增大,会进(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各可采煤层瓦斯成分及含量统计见表5。号自然瓦斯成分(浓度%)含量(ml/g.daf)N₂NN₂N457全区0.24-11.814.41(46)瓦斯成分: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无空气基甲烷浓度(CH₄)为46.33-99.35%,平均为82.45%;其中4号煤层平均为73.35%;5号煤层平均为79.57%;7号煤层平均为83.93%;10和14号煤层平均为87.66%;24号煤层平均为83.91%;25号煤层平均为80.88%;27号煤层平均为86.71%;29号煤层平均为81.57%。无空气基氮(N₂)为0-39.84%,平均为9.63%;无空气基二氧化碳(CO₂)为0.24-11.81%,平均为4.45%。瓦斯含量:全区主要可采煤层可燃气体含量为3.22~4.47ml/g:daf;25号煤层平均为6.44ml/g:daf;27号煤层平均为瓦斯梯度:根据瓦斯样测试结果,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瓦斯等级鉴定:根据2012年9月3日贵州蓝博资源开发有限公隆昌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88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煤层煤的坚固煤的破坏类型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K等温(30℃)吸附曲线fab4Ⅲ7/5Ⅲ97ⅢⅢⅢⅢ9Ⅲ9Ⅲ9全区Ⅲ9从表6可知,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区内各可采煤层煤的瓦斯压力超过了临界指标。该区可采煤层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区在以后的矿井建设中,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防止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③煤尘爆炸性根据《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AQ1045-2007的鉴定结果,本区各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④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收集的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试验资料及《煤自燃倾向性色⑤地温根据收集北东方向邻区兰田煤矿301钻孔简易测温资料,301孔测温数据从100m开始记录,其温度为13.72℃,因此计算出其地温梯度为1.77℃/100m。地温梯度未超过3.0℃/100m,故本矿区属地温梯度正常区,区内无高温热害区。二、矿区勘查开发利用简况(一)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原六盘水煤勘公司一五九队于1959年完成中营全区1:5000地质测量,并进行了槽探、峒探及采样工作。2、原六盘水煤勘公司一七三队于1966年7月对本区进行精查勘探,并于1970年提交了《中营矿区新华矿区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新华勘探》),同时通过煤勘公司评审(无正式批准书)。共批准资源储量21052.20万吨(其中:贫煤、无烟煤11915.55万吨,炼焦用煤9136.65万吨)。3、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于2007年5月提交了《贵州省晴隆县隆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8月备案,备案文号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181号。评审备案的煤炭(准采标高+900m-+300m)基础储量(111b)2383万吨,其中硫分小于3%1365万吨;硫分大于3%1018万吨。消耗资源储量(111b)10万吨,老窑采空量为180万吨。(二)矿山开发利用简况隆昌煤矿区内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原隆昌煤矿生产能力为3万主要集中在原矿区东部4、5号拐点附近区域。据调查,在该区域内其它煤层局部已回采,其它开采情况因巷道垮塌无法调查。但除了原隆昌煤矿开采外,其它煤层浅部主要受当地小窑、老窑的开采破坏。2007年矿山进行了扩界扩能,扩界扩能后矿山重新选择了新的工业场地,新的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中部,设有新的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平硐三条井筒,到2011年12月底,矿山扩能后的生产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2017年申请变更矿区范围,后根据贵州省国土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三个井筒,到2018年12月底已完成11041、11043及11051、11053四个工作面进行了回采,并掘进了11045工作面巷道,2012年-2019年期间对4号煤层、5号煤层进行开采。自2019年底采矿证到期至今矿山处于停产状态,对各煤层未进行开采。根据隆昌煤矿提供的201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次报告矿区范围内开采消耗量累计247.5万吨。(三)本次工作情况本次野外工作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至5月12日,收集了煤矿区内及周边以往历次勘查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核实矿井采掘生产境监测中心于2007年5月编制的《贵州省睛隆县隆昌煤矿资源储量本次利用以往的钻孔主要为原六盘水煤勘公司一七三队于1966年7月对本区进行精查勘探,并于1970年提交的《中营矿区新华井田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13个,其施工时均遵循当时的地质勘探质量较好,数据真实可靠,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可作为资源储量估算的基础。本次储量核实、利用各阶段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7。表7本次主要完成及利用工作量一览表序号序号11:5000地质及水工环地96213点简易可选性样13常规瓦斯样4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13孔瓦斯增测样75浅8、16、17孔抽P₃l水6水样4自燃倾向样7瓦斯压力泥化样8816组84件2.勘查类型和钻探基本工程线距勘查类型属二类二型。探明的基本工程间距为500m,控制的基本工程间距为1000m,推断的基本工程间距为2000m。区内煤层为JM为主、QM、1/3JM次之,煤层一般倾角20°~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的规定,资源量估算指标为:最高灰分为40%;最高硫分为3%;最低发热量不做要求。倾角小于25°,最低可采厚4.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申报情况截止2021年6月30日,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内(估算万吨(含St,a>3%的1687.6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247.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888万吨(含St,d>3%的155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7万吨,控制资源量1218万吨(含Std>3%的1049万吨),推断资源量663万吨(含S,d>3%的508万吨)。5.先期开采地段论证情况根据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具备工程设计资质证书,证书编号:A151000099;资质等级:煤炭行业(矿井、选煤厂)专业甲级;有效期:至2020年12月24日),2020年4月编制的《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先期开采方案说明》(30万吨/年)。该《方案》根据矿井已有井巷、煤层赋存及开拓情况,全矿井设置四条井筒,主斜井、副斜井、行人巷和回风平硐,拟定金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晴隆县隆昌煤矿矿井划分两个煤组共其中4、5、7、10、14号煤层为上煤组,24、25、27、29号煤层为地段范围为矿区范围内的上煤组,开采4、5、7、10、14号煤层,先期开采地段平面范围由17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0.9835km²,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点号X(北坐标)Y(东坐标)123456789面积:0.9835km²,开采深度:+900m~+300m。(一)评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8.《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国土资发(2000)133号);10.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或水源地建设有关的其他技术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二)评审方式(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中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灰分、硫(2)本次核实工作,收集以往钻孔9个,其中,乙级孔7个,丙级孔2个。所有工程质量均满足规范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满足切后果。(三)资源储量基准曰:2021年6月30日。(四)主要评审意见(1)核实了矿区内的地层层序,详细对比、划分了含煤地层及(2)确定了煤矿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3)核实了矿区内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分布范围,确定了其(4)核实了煤矿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详细查明了煤矿水(5)研究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瓦斯分布及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6)核实了煤矿环境地质现状,预测了将来采煤活动对环境的(7)基本查明了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锗、镓、铀、钍、五(8)根据现行规范一般工业指标和煤炭勘查规范有关要求,估(9)报告文字章节、附图、附表齐全,内容、格式符合要求,较好地反映了本次核实及勘探工作的全部地质成果。(1)在煤矿生产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加强地质保障工作,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提高超前预测预报水平,指导、保障矿井正常生产。(2)矿区内煤层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建议按突出矿井管理,矿井在今后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加强矿井瓦斯地质工作,进一步探明煤层的瓦斯赋存特征,随时监测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预防瓦斯爆炸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3)在煤矿生产中,应增加矿井水文地质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核实矿井充水因素,提高矿井涌水量预算的准确性。做到在煤矿(5)在生产过程中,应详细收集巷道煤层变化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提高对煤层变化情况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6)加强对矿区环境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的研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7)在局部地段(老窑分布集中地段)可能存在突水、瓦斯积聚等安全隐患,建议作地面物探工作探清老窑采空区积水,并在生产截止2021年6月30日,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内(估算万吨(含S,d>3%的1687.6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247.5万吨(含S,a>3%的130.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888万吨(含St,d>3%的155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94万吨(含S,d>3%的21万吨),控制资源量1264万吨(含St,d>3%的1077万吨),推断资源量530万吨(含S,d>3%的459万吨)。按煤类统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中4煤层以1/3焦煤(1/3JM)为主,按1/3焦煤(1/3JM)进行统计;5煤层为以气煤(QM)为主,按气煤(QM)进行统计;7、10、14、24、25、27、29煤层以焦煤1/3焦煤(1/3JM)165.9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65.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73万吨,控制资源量18万吨,推断资源量9万吨。气煤(QM)103.6万吨(含Sta>3%的103.6万吨)消耗量22.6万吨(含S,>3%的22.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1万吨 (含St>3%的8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21万吨(含S,a>3%的21万吨),控制资源量49万吨(含Std>3%的49万吨),推断资源量11万吨(含St>3%的11万吨)。焦煤(JM)1866万吨(含St>3%的1584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159万吨(含St,d>3%的10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07万吨(含Sta>3%的147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控制资源量1197万吨(含St>3%的1028万吨),推断资源量510万吨(含Std>3%的448万截止2020年6月30日,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累计查明煤炭(1/3焦煤、气煤、焦煤)资源储量836.5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134.4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70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94万吨(含St>3%的21万吨),控制资源量448万吨(含Sta>3%的399万吨);推断资源量160万吨(含Std>3%的111万吨)综上,隆昌煤矿(调整)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888万吨,其中: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为1358万吨,占全区保有资源储量的72%;先期地段范围内保有资源量702万吨,其中: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为542万吨,占该地段保有资源储量的77%;探明资源量94万吨,占该地段保有资源储量的13%。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探明和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占全矿区、先期开采地段保有资源储量的比例达到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中等的小型井(30万吨/年)勘量应满足矿山建设还本付息要求”,因此该报告评审结论“达到勘探程度”有误,故此被退件。退件后,编制单位经认真研究,认为“一审报告”对该规范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应该圈定探明资源量的块段未圈定相应级别资源量,经重新分析矿井生产地质资料,利用已形成的井巷见煤工程,对原资源块段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并且更正了报告,于2021年9月27日由评审机构组织上会二审。“二审报告”评审结果:总资源量未变,探明资源量由原7万吨更正为94万吨,探明资源量增加了87万吨。(1)与《中营矿区新华井田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对比原六盘水煤勘公司一七三队于1966年7月对本区进行精查勘 (以下简称《新华勘探》),同时通过煤勘公司评审。共批准资源储量21052.20万吨(其中:贫煤、无烟煤11915.55万吨,炼焦用煤9136.65万吨)。①贫-无烟煤11915.55万吨:甲级4742.48万吨,乙级3089.79万吨,丙级3983.28万吨。②炼焦用煤9136.65万吨:甲级3358.94万吨,乙级2872.98万吨,丙级2904.73万吨。《贵州为7932.3万吨(原甲级+乙级);(333)为3983.2万吨(原丙级)。炼焦用煤9136.65万吨未上表。隆昌煤矿完全在新华井田范围内,重叠面积2.1km分《新华勘探》获得甲级、乙、丙级资源储量3106万吨(贫煤-无烟煤2536万吨,炼焦用煤570万吨),《贵州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中贫煤-无烟煤2536万(111b),另炼焦用煤570万吨(111b)未上表。隆昌煤矿本次核实累计资源储量2135.5万吨,本次核实较《新华勘探》重叠部分资源储量减少970.5万吨。开采消耗量增加247.5,保有资源储量减少1218万吨。对比情况详见表9。类型消耗量小计甲乙丙0本次核实增减量(+,-)-15014、23、24、25、27、29、30、31号煤层,本次核实因6、8、9、11、23、30、31号煤层面积可采率较低,仅对煤层4、5、7、10、14、24、25、27、29号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②本次核实算量标高(+900~+300m)同《新华勘探》;③本次核实除开采的4、5、25号煤层外,其余煤层算量参数同《新华勘探报告》;④本次核实4、5号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可采边界有调整导致算量面积变化。变化情况详见表10表10与《新华勘探》重叠部分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对比表煤层编号平均采用厚度采用密度算量面积资源储量(万吨)报告增减报告增减报告新华勘探增减报告增减40506781850-158本次与《新华勘探》对比,1/3焦煤资源储量增加100万吨,气煤资源储量增加81万吨,焦煤资源储量增加1204万吨,贫煤资源储量减少2603万吨,开采消耗量增加247.5万吨(其中1/3焦煤65.9万吨,气煤22.6万吨,焦煤159万吨),对比情况详见表11。表11本报告与《新华勘探》重叠部分煤类资源储量增减对比表单位:万吨类型《本次报告》《找煤报告》保有资1/3焦煤00909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0000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000潜在矿产资源0消耗量000000潜在矿产资源0-125消耗量0消耗量0总计(2)与最近一次报告《贵州省晴隆县隆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181号)(以下简称《核实报告》)对比1)重叠部分对比算量范围有所变化,重叠范围(面积:2.101km²,标高+900m~其中,开采消耗量17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81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332)1276万吨,(333)537万吨。本次报告在重叠范围内煤炭总资源储量2135.5万吨。其中,开采消耗量247.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88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探明资源量94万吨,控制资源量1264万吨,推断资源量530万吨。经对比,隆昌新采矿证范围完全在原采矿证范围之内,隆昌煤矿本次核实累计资源储量2135.5万吨,本次核实比《贵州省晴隆县隆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重叠部分资源储量增加143.5万吨,开采消耗量增加68.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增加75万吨。变化情况详见表12表12与最近一次报告重叠部分资源储量对比表单位:万吨类型消耗量小计最近报告0增减量(+,-)-127根据收集的生产地质资料,4、5号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可采边界有调整导致算量面积变化,其中:4号煤层,本次估算4号煤层段原报告煤层厚度为1.06m,本次核实煤层厚度为2.20m;算量面积号块段煤层厚度为1.12m、2.12m,本次核实将原报告2、3号块段合并为2号块段厚度为1.60m;算量面积原报告为0.354km²,本次报告一致。变化情况详见表13。煤层编号平均采用厚度采用密度算量面积资源储量(万吨)报告最近一次报告增减报告一次报告增减报告一次报告增减报告报告增减4050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本次与最近一次报告对比,1/3焦煤资源储量增加100万吨,气煤资源储量减少65万吨,焦煤资源储量增加1707万吨,肥煤资源储量减少51万吨,贫煤资源储量减少1616万吨,开采消耗量增加68.5万吨(其中1/3焦煤增加65.9万吨,气煤减少19.4万吨,焦煤增加159万吨,贫煤减少137万吨,),对比情况详见表14。表14本报告与最近一次报告重叠部分煤类资源储量增减对比表单位:万吨类型《本次报告》《找煤报告》保有资1/3焦煤0090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00-12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0000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000000000消耗量000000000潜在矿产资源000消耗量0-1370消耗量总计2)总资源储量对比源量价款的报告),即《贵州省晴隆县隆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进行对比。截止2007年3月底,隆昌煤矿煤矿(准采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 第17章 补体的检测及应用学习资料
- 山东菏泽市曹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复习统一检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
- 廊坊师范学院《材料电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北重点名校2025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陕西西安市爱知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应聘护士劳动的合同
- 年薪合同书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产品设计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版正式正规离婚协议书
- 员工食堂就餐协议书
- 创伤紧急救护知识课件
- 医院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五一劳动节前安全检查重点
- 2025年03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公开招聘专干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小学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温急救知识培训
-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1、2章 绪论;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的方法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江南美术遗产融入美育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