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英文名称:SpecialTopicsofModernChineseLiteratur课程代码:050107T1933学分与学时:2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秘书学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6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4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4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5第五讲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5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4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4第八讲赵树理的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4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教学目的:掌握鲁迅对现代文化转型有哪些重要的探索和思考。掌握鲁迅早期讨论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理解、对科学主义的警惕。认识鲁迅作为精神观照的巨大价值。基本要求:理解鲁迅的彻底反传统。理解鲁迅反传统的语境、目标和态度。掌握所谓“鲁迅割断了传统”的指责及错误。分析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澄清现实中对鲁迅的一些误读。重点与难点:1.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从“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看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重点分析两种结构模式以及鲁迅观察与分析生活的独特视角。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及诗性特征。简述鲁迅对后起的现代小说的辐射性影响。
2.了解《阿Q正传》的代表性。掌握几种不同的理解角度和层面,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阿Q正传》的接受史。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作品,突破单一性的评价思维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四、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第二讲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教学目的:掌握郭沫若研究在20-40年代、50-60年代和新时期以后三个时期的概况。基本要求: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以同情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肯定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崇高地位。重点与难点:从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对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并由此掌握和掌握对于那些时代感强的作品。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结合起来阅读,以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二、读《女神》要“知人论诗”三、郭沫若研究概况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教学目的:掌握茅盾在三十年代社会分析派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这一流派的文学史地位。基本要求:掌握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否定茅盾的观点,并以此为个案,学习用文学史的眼光观察有争议的问题,逐渐进入研究领域。重点与难点:1.通过文本分析,掌握茅盾《子夜》存在的概念化弊病,同时掌握作品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把握,以及对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笔法等对于现代长篇小说新潮流与新局面的开创。了解那种认为《子夜》是所谓"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的贬斥。2.分析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茅盾研究概况二、茅盾的文学主张三、《子夜》分析四、茅盾的艺术风格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教学目的:了解有关樊骏、赵园等老舍研究的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基本要求:从老舍作品的风俗描写、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幽默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去把握“京味”的风格,掌握“京味”小说的源头,并掌握风格评析的一般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掌握老舍的艺术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分析老舍笔下老派、新派与正派等三类人物形象的内涵。掌握老舍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四、老舍研究的状况第五讲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教学目的: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精神分析派的观点运用、比较文学的视角、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及接受美学的层面等向个方面,掌握曹禺研究的现状。基本要求:通过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等作品,掌握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等。重点与难点掌握《雷雨》等经典剧作的内涵,包括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象征性意象、超越客观真实的表现性和多义性。对周朴园、蘩漪的形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解折。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曹禺研究概况二、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三、曹禺话剧艺术的其他几个特征四、对几个有争议的戏剧人物的艺术剖析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教学目的:了解“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掌握京派与现实保持距离及偏于古典审美的倾向,肯定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掌握京派的共性特征及主要作家。基本要求:了解沈从文研究在历史上的不同情况。重点与难点:从沈从文的写作心理、姿态,看其作品的特色与得失。理解构成湘西文学世界的题材、人性描写、人生形式想象等基本的元素,掌握像沈从文这样对现代化和都市文明持批判态度的作家的观照价值。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京派”有哪些特征?二、沈从文的“角色认知”及其两个文学世界三、《边城》细读四、沈从文研究的主要论作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教学目的:掌握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等作品的主要内容、独特风格和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以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特点。基本要求:掌握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不同情况。包括傅雷对张爱玲的批评、80年代张爱玲被重新发现,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和原因。9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的过程、社会消费心理,及其身世被传媒热炒和商业包装,并在社会上流行的现象。重点与难点:从意象营造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艺术的创新和袭旧。掌握张爱玲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掌握其作品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和本身具有的缺陷。注意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异的地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传奇》的评析二、张爱玲的艺术“创新”与“袭旧”三、张爱玲的接受史与“张爱玲热”第八讲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教学目的:了解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基本要求: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了解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此殊荣的原因。2.掌握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所做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
3.掌握"文革"后赵树理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者们的主要观点。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学生写作论文讨论。主要内容:一、“赵树理方向”是怎样构建出来的二、在褒贬毁誉之间三、对赵树理的再评价五、课程考核方式:考查采用平时动态多元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由学生平时的表现(占30%,其中课堂表现20%,考勤10%)和期末考试(占70%)构成。六、使用的参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一)使用教材: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二)参考资料:[1]朱栋霖、吴义勤、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6)(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