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5中考)化学《燃烧和灭火》考点解析_第1页
(备战2015中考)化学《燃烧和灭火》考点解析_第2页
(备战2015中考)化学《燃烧和灭火》考点解析_第3页
(备战2015中考)化学《燃烧和灭火》考点解析_第4页
(备战2015中考)化学《燃烧和灭火》考点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4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4.(2014年广西桂林,4题)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燃烧和爆炸均与可燃物有关,属于消防安全标识。A是禁止吸烟;B是禁止燃放烟

花爆竹;D是严禁烟火,都与燃烧与爆炸有关,C是塑料分类回收标记,与燃烧和爆炸无关。

7.(2014年江苏镇江,7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

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I)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答案】A

【解析】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需有锅盖盖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需先切断电源

后用沙土盖灭,A错;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活泼金属铝反应,B正确;废旧金属可重新冶炼

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使用前应先进行灯

火试验以保证安全,D正确。

15.(2014年广西南宁,15题)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燃烧的三个条件:空气、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木柴架空,

可以增加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2014年福建厦门,4题)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2.(2014年福建厦门,2题)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答案】B

【解析】禁止烟火可以预防爆炸。

14.(2014年湖南永州,14题)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4、C02B.C0、0,C.H2、COD.CO、N2

【答案】B

【解析】A、也具有可燃性,C0?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误;

B、CO具有可燃性,Oz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

C、山、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误;

D、CO具有可燃性,N?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误.

12.(2014年湖南永州,12题)“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

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

3.(2014年湖南娄底,3题)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现

6®公•令・

ABCD

【答案】B

【解析】加油站的空气中混有汽油的空气,点燃火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要禁

止烟火,图标A表示节约用水,故不正确;图标B表示禁止烟火,故正确;图标C表示可循

环使用,环境保护标志,故错误;图标D表示物品有剧毒,故错误。

8.(2014年广东汕尾,8题)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镇送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C

【解析】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

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C、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I)、用湿毛巾捂住

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

3.(2014年江苏无锡,3题)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BC_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初中化学常见图标的意义,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故选D。

8.(2014年吉林长春,8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溶液都呈中性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都一定燃烧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有的盐溶液显中性,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盐溶液显碱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

氧气接触,可燃物才能燃烧;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种化合物。

(2014江苏徐州,8题)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AB

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

CD

②硝酸铁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C

【解析】食醋清除水垢是化学变化,所以A错误;加碘盐是预防人体甲状腺肿大,所以B错

误;C全部正确;用细沙灭火是隔绝氧气,所以D错误;综上,选C.

12.(2014年湖南湘潭,12题)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

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

【答案】A

【解析】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是使木柴充分燃烧(更旺)的重要手段。

8.(2014年湖南衡阳,8题)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一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一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一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不可以降低,浇水只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A说法错误;扑灭

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一清除和隔离可燃物,说法正确,故B正确;用扇子扇煤炉,加速了

空气的流动,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故C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一

隔绝氧气,说法正确,故D正确。

9(2014年苏州,第9题)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故说法错误;B.现象②③的实验

的变量太多,不能得出结论,说法错误;C.现象①②的实验条件相同,只是可燃物不同,能

够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说法正确;D.现象②的实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所以不燃烧,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说法错误,故选配

16.(2014年江苏扬州,16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制成的干燥剂可以食用

B.直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

C.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D.液化气起火,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

【答案】CD

【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钙,赳氧化钙具有腐蚀性;很多化学药品有毒,不能

直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牛奶或鸡蛋清解毒;液化气起火,迅速

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

7、(2014年江西,7题)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答案】A

【解析】有限的空间氧气有限蜡烛熄灭证明燃烧需要氧气;B证明不同物质的着点不同;C证

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D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7.(2014年江苏淮安,7题)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

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A

【解析】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9.(2014年广东梅州,9题)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一一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一一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一提高着火点

【答案】I)

【解析】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使温度达到镁条的着火点。

2.(2014年广东,2题)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A0友舒口

A.液化气站B.煤矿的井下通道C.农产品批发市场I).电影院等娱乐场所

【答案】c

【解析】C图表示物品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6.(2014年江西抚州,6题)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

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燃烧更剧烈;身上着火时,

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是正确的;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会有生命危险;撤离时,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这样可以预防烟尘呛入呼吸道,正确。

10.(2014年江西南昌,10题)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

【答案】A

【解析】有限的空间氧气有限蜡烛熄灭证明燃烧需要氧气:B证明不同物质的着点不同;C证

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D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13、(2014年山东滨州,13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答案】B

【解析】A.固体物质燃烧般没有火焰,如铁等;B.通常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呼吸;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

燃烧,比较剧烈、产生大量的热、产生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

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7、(2014年山东德州,7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献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带电荷的粒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带电粒子,故A错误;B选项中酸中

一定含有氢元素是正确的,但是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比、\aHS0」等物质则不属

于酸,故B错误;1)选项中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反过来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的

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只有碱溶液,故D错误。

8、(2014年山东临沂,8题)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安全知识。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

氧气灭火,A正确;煤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能使人引起中毒,B错误;煤窑内含有大量的甲烷气体,用火把照明么容易发生爆炸,C错

误;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当家中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

排气扇防止电火花,D错误。

15.(2014年山东枣庄,15题)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右图所示,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

实验①

白碎不燃烧

【答案】A

【解析】实验②和④都与氧气接触,②在冷水中白璘没有燃烧,④在热水中白磷燃烧,说明

燃烧与温度有关。

41、(2014年上海,41题)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节约资源,

减少煤的浪费。

22、(2014年四川巴中,22题)“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

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发生

B,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

应才能发生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

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C.核能又

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D、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

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10.(2014年四川广安,19题)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

错误的是()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故正确;

B、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正确;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正

确;

D、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对图书造成

污染,故D错误;

9.(2014年山东莱芜,9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答案】C

【解析】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会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A错误;火柴头向

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传递,提高了火柴梗的温度,使其更容易达

到其着火点,并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错误;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是因为空气流

动带走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其温度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而熄灭,D错误。

6.(2014年四川南充,6题)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D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措施

错误。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

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故该事故处理措施错误。

C、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处理方法错误。

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故选:D

4.(2014年四川宜宾,4题)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

后不能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将煤块粉碎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会更充

分;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10.(2014年云南,10题)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

【答案】B

【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0.(2014年云南昆明,10题)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

【答案】B

【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从而达

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故本题

的正确选项为:B。

15.(2014年浙江台州,15题)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

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

A.水B.氧气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白磷的着火点是40°C,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第15题图

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与氧气接触,立即燃烧起来,说

明燃烧需要氧气。

10.(2014年湖南株洲,10题)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析】要熄灭在桌面上燃烧的酒精,应该用湿抹布扑盖。

7.(2014年湖南长沙,7题)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废弃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D.严禁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答案】D

【解析】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可取;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水量的

1%,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亚硝酸钠有

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

9.(2014年湖北咸宁,9题)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釜底抽薪一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一一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一一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一金刚石硬度大

【答案】B

【薛析】釜底抽薪是指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钻木取火是摩擦生

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得到着火点;真金不怕火烧是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是指金刚石硬度大。

5.(2014年湖北咸宁,5题)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B.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

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I).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答案】C

【解析】甲醛有毒会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会危害人体健康;工业酒精中

含有有毒物质甲醇,饮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发生火灾时,防止吸入有毒和烟尘,要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产生的气体会随热量上升,要匍匐前进;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电源

开关,易发生爆炸,要打开门窗通风。

10.(2014年贵州遵义,10题)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

不能实现的是()

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腐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答案】C

【解析】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腐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

与水有关。

13.(2014年兰州,13题)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灭火有三种方法,但在吹灭蜡烛的过程中,可燃物还在,空气还在,而蜡烛熄灭了,

就只能是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6.(2014年重庆B卷,6题)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

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A

【解析】“抽薪”就是抽走柴火,即清除可燃物,同于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9.(2014年重庆A卷,9题)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

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细铁丝

的温度

【答案】D

【解析】火柴燃烧的作用是为了引燃铁丝,根据燃烧的条件,是升高了细铁丝的温度,使其

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简答题

15.(2014年吉林,15题)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

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写出一条即

可)

【答案】(1)C+ODMCOZ(2)大(3)移走可燃物(或清除可燃物等)(4)

拨打电话H9(从选择合适的火火方案、采取自救、求救措施等角度回答)

【解析】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0口里COz;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

质说明燃料发生了不完全燃烧,需要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

以通过调大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实现;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

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如果发现火险或

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拨打电话119(从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案、采取自救、求救措

施等角度回答)。

15.(2014年广东茂名,15题)(7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

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的打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

曹军的木船是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的更旺。

(2)学会将物质整理归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请将下列物质按要

求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

是。(填序号)

①洁净的空气②HN03③纯碱④铜⑤HC1⑥NazSCh⑦S⑧汽水

【答案】(1)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空气或氧气;(2)①⑧;④⑦;②⑤;③⑥。

【解析】(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木船属

于可燃物,“火箭”射到木船上,由于“火箭”燃烧,温度升高达到木船的着火点,孔明“借”

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或氧气,所以使燃烧的更旺;

(2)空气和汽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故属于混合物;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硫是由硫元

素组成,故两者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HNO,和HC1都是由氢离子和酸根

离子构成的,故属于酸;碳酸钠俗称纯碱,它和NaSO,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故属于盐。

30.(2014年河北,30题)根据图12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

3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o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

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o烧杯中水的作用

是。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

【答案】(1)铁架台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氧气隔绝空气(或氧气),

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比较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或比较氯化钠在水和

汽油中的溶解性。[除(1)第一空外,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在蒸发的实验操作中,为了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6溅,

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2)分析水中白磷燃烧前后条件的变化,相同的温度、不同在于是

否通入氧气,由此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烧杯中水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3)丙实

验是将氯化钠分别溶解在水和汽油两种不同的溶剂中,因此此实验目的是比较同种溶质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

(2014年辽宁大连,54题)(4分)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

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结果原本只冒黑烟的电褥子瞬间燃起火焰。

(1)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电褥子着火,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答案】(1)电褥子工作时发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由于房门关

上,室内空气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黑烟,打开房间门窗时,外面的空气进入

室内,补充燃料消耗的氧气,使可燃物继续燃烧(2)电褥子着火时,应该先切断电源,再

浇水将火扑灭

【解析】电褥子是一种电取暖生活用品,通电工作时发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

点时引起燃烧,由于室内房门关闭,燃烧消耗室内氧气,可燃烧物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

黑烟,打开门窗后,室外空气进入,补充了氧气,使可燃物继续燃烧,观察到电褥子燃烧起

火焰,电褥子属于电器,着火时应该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洒水灭火。

年四川内江,题)⑴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14.(201414一氧气

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右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

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

白磷

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⑵“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

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

是。

【答案】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解析】此实验中可证明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缺少“可燃物”一

个条件。由于在灭火时该物质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因此它起到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的作用。

23.(2014年湖南娄底,23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37。(填

“单质”、“元素”或“原子”)

(2)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分子是38。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39(填序号)。

A.糖类B.蛋白质C.油脂D.维生素

(4)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40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41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1)元素;(2)不停运动的;(3)B;(4)①不可再生;②A。

【解析】(1)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

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刺鼻的气味;

(3)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4)①石油、煤、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它们的形成要经过成千上百万年,所以属于

不可再生能源;

②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将燃气清除,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10.(2014年四川资阳,10题)(3分)常见的燃烧是指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

发生的反应为:2NaIIC03=Na2C03+C02t+H20,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该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答案】可燃物;产生二氧化碳隔绝空气;分解反应

【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火火的原理有:

降低温度、隔绝空气、隔离可燃物,由于该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所以隔绝了空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12.(2014年安徽,12题)(6分)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

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3)右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断:乩4.0%"74.2%

CH,5%'15%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CO12.5%'74.2%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6念6)

ABC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

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

卢燃一

【答案】(1)CH,+20二三CO?+2HQ(2)②温度达到着火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H?(4)B(5)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2024三CO?+21W,爆炸发生的条件:在爆

炸极限范围内,温度达到着火点或其他合理答案;氧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比较广,所以更容易

发生爆炸;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合理答案均可。

22.(4分)(2014年广东广州,22题)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

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

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LMNP

熔点/℃-117355044-259

沸点/℃784827257-253

着火点/七51037040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

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

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和(填代号)。

【答案】(1)可燃物(1分)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1分)

(3)①不合理(1分)②NM(1分)

【解析】(1)从燃烧条件分析,鞋、纸箱都具有可燃性,故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

物品属于可燃物;

(2)灭火时洒水,主要原因是水蒸发吸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①根据表格分析,物质P的熔点、沸点最低,但着火点却是最高的,故该结论不合理;

②酒精灯火焰的最高温度是500℃,要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物质的着

火点必须是低于500℃,故选N、M。

19.(2014年广东,19题)(4分)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

时能发生爆炸。右下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

(1)题19-1图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

题19-1图题19-2图

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

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人可

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

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

(2)用题19-2图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

铜丝或水可以;。

【答案】(1)通入气体(或吹气等)水从中间玻璃导管上升(或喷出)安全瓶(或保

护气体发生装置,或阻断燃烧)(2)吸热将温度降到气体着火点以下

【解析】(1)检查图示装置气密性时,可将止水夹加紧,然后通过a口通入气体,若中间

玻璃管中页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漏气;由图可知,b管与a管之间有

水隔断,因此点燃时,即便气体不纯,但火焰从气体通来的方向蔓延,因此可以起到阻断燃

烧的作用,使实验更安全。(2)铜丝和水可以吸收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打不到管内气

体的着火点,因此不会发生爆炸。

52.(2014年四川乐山,52题)下列是家庭厨房的一些常用物品,①铁锅、②塑料水杯、

③食盐、④食醋、⑤植物油、⑥苏打(Na2co3)、⑧白糖、⑨聚乙烯保鲜膜。回答有关问题:

(1)主要由合金制作的是▲。(填相应物品的代号,下同)

(2)主要由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3)能用于除去热水壶内的水垢的是▲。

(4)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此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因是▲。

【答案】(1)①(2)②⑨(3)④(4)使燃着的油因与空气隔绝而熄灭

【解析】铁锅是由生铁制成,生铁是铁、碳形成的合金;塑料、聚乙烯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

材料,所以塑料水杯、聚乙烯保鲜膜由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食醋中含在醋酸,具有酸

的通性,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难溶碳酸盐);炒菜时锅内热油着火用锅盖

盖灭是使燃着的油与空气隔绝而熄灭。

20.(2014年四川攀枝花,20题)(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你所

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及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

(2)硝酸钾、氯化镀、硝酸钠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

污,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3)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体温计中填充的银白

色的物质是;

(4)因某硝酸工厂不合理排放尾气而导致该厂附近的土壤酸性增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于

是人们将适量的.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答案】(D着火点(其他答案合理给分)(2)硝酸钾;乳化(作用

(3)吸附;汞(或Hg)(4)熟石灰(或Ca(OH)?)

【解析】(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温度

要达到着火点

(2)硝酸钾中含有K、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氯化镂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钠中只

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洗涤剂能够乳化油污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体温计中的

银白色物质是液态汞

(4)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2014年四川雅安,15题)(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包括事例▲(填序号)

(2)打火机中常用丁烷(CM。)做燃料,丁烷与甲烷完全燃烧产物相同,请写出丁烷完全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隔离可燃物(2分)②④(2分,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下同)

或隔绝空气①③(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⑤)

(2)2C,HIO+1302点燃IOILO+8CO2(2分)

【解析】(1)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因为灯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②熄灭燃气

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清除了可燃物燃气,故熄灭;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锅内的空

气消耗完自然熄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

掉,清除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可燃物;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起到降低温度的作

用。所以:隔离可燃物的是②④,隔绝空气的是①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是⑤。

25.(2014年浙江杭州,25题)(4分)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

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

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

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答案】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

达到着火点

【解析】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火焰下端的木棒温度低,达不到木棒的着火点,所以会

熄灭;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原因是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

量,使小木棒温度升高,较易达到着火点。

41.(2014年湖北襄阳,41题)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2)在厨房把饭做好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答案】⑴CII,;(2)移走可燃物。

【解析】此题考查了燃料和灭火的知识。(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关闭燃气阀

门后,相当于移除可燃物,火焰熄灭,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18.(2014年重庆B卷,18题)(3分)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

她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

⑴“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

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充分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