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有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乒乓球被弹开
C.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D.听不到真空罩中间铃声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①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②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kHz的振动;③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①②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③发出的声音
D.②、③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里,美妙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旷神怡,而一些机器的轰鸣声也能使人心烦意乱。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如果在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
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快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振动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交谈是由于( )A.人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人的发声器官不能正常发出声音
B.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的听觉器官受到影响
C.月球上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D.由于穿着宇航服,直接交谈不方便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将声源振动引发的振动形式逐步传递出去的过程,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必然蕴藏着能量,这种能量的大小在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中得以体现。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m/s,声音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处。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小明在家里拉二胡,悠扬的琴声是琴弦______产生的。他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满松香的目的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超声波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海水深________m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数据.介质v介质v水(5℃)1450冰3230水(15℃)1470常温橡胶45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5200(1)分析表格数据,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依据是什么?(写出两种)①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②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初春在湖而水中用超声测距仪向湖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等待时间t0后收到回波,当时水中声速为v0,湖水深度h=________(写出字母表达式).在夏天再做该实验,等待时间t'________(小于/等于(3)声音_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解答】
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
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答案】【解析】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3.【答案】D
【解析】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D。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结合相关图片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
①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低(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②蝙蝠发出频率为105kHz的振动,也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高(高于20000Hz),也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③用小锤敲击频率为256Hz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是声源,音叉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故选:C。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声源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人耳要听到声音,首先是发声体的振动,振动频率要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20---20000Hz);其次要有传声的介质;再次人要有完好的耳朵。
【解析】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周围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发生爆炸,地球上的人不能听到爆炸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月球上为真空;
(3)在同一种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一样;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6.【答案】D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解答】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解: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
故选: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的物质,形象直观。
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9.【答案】响度
【解析】解: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蕴藏着能量,这种能量的大小在响度中得以体现。
故答案为:响度。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了声音特征的理解,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0.【答案】3×108【解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3×108;不能.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2.【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解答】
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3.【答案】振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析】解:(1)拉二胡琴弦振动发声,悠扬的琴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2)拉二胡前往弦上打松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振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问题,能解释还要能举例。
14.【答案】1500
【解析】解:
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
则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st=15000m10s=1500m/s。
故答案为:【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要知道声音的传播弄清声波需要介质,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超声波测距离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声源到障碍物的时间只为总时间的一半,速度乘以总时间算出的是来回的总路程,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只为总路程的一半。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液体中传播,用公式s=vt可得到此处海深。
【解答】
超声波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v=1500m/s,t=12×6s=3s,
由v【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简单。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
在敲击长钢管时,敲击声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又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人会听到两次响声。
故答案为:钢管;空气。
17.【答案】(1)①温度;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介质;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v0【解析】【分析】
本题是关于声速及回声测距的题目,回忆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比较声速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的传播情况以及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据此分析作答;
(2)从表中查出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身喷绘方案范本图
- 公会入驻合同样本
- 云南土地流转合同样本
- 2025年双辽市科技公司软件开发合同
- 2025合作经营酒店类企业合同
- 321借款合同标准文本
- 信息管道施工合同样本
- 农膜质保期限合同标准文本
- 班成都能力提升的工作规划计划
- 兼职合同正式合同范例
- 设计方案验收报告(2篇)
- 中班-社会-小小值日生-课件
-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课件
-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 深圳综评学生成长亲子共评示例
- 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护理培训
- 4D厨房区域区间管理责任卡
- 《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
- 2024预拌混凝土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
- 全球卫生合作国际援助与医疗外交的重要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