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1页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2页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3页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4页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PAGEPAGE2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目录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内容提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网络技术的进步。依托这项技术,网络领域内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特殊形态,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虽然早期人们曾对是否应以法律对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进行规制争论不休,但现在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立法规制已成为了各国的普遍做法。如何己经解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有众多的法理学问题需要思考。网络空间言论自由是传统的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并在网络中的延伸表达,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的特性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提供了高度的自由和便利。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的积极意义影响更大于负面,因此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成为可能,通过立法,政府直接参与,提高公民素质等几个方面来维护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以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推动社会进步。关键词: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责任保护引言:从2009年的的“恒升笔记本电脑案”、2010年的“黄静案”、“铜须事件”到“宝马撞人案”、余祥林案”直至时下各种沸沸扬扬的“门事件”,无不折射出网络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司法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它与传统言论自由的传统的法律界限所产生的冲突也是剧烈的。毋庸置疑,当代中国正逐渐迈向信息社会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尤其是发达的网络为民意的表达、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全新平台,一个中国式的“电子化公共领域”正在悄然兴起。“网络既是非制度政治参与的重要管道,本身也是一种公共舆论,甚至还作为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形式。”由于网络时代构筑起了中国公民言论表达自由权利行使的新型“场域”,言论自由的权利已经做了很多宣传,民主似乎看到了耀眼的光芒,同时网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表达的问题不断。因此,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公民言论自由的边界及“越界”的治理值得进一步思考。[1]李莹.网络言论自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1]李莹.网络言论自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言论自由FreedomofSpeech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在这概念下,它被认为不应受到政府的审查。然而国家可能仍然处罚(但非禁止)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表达的类型,如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2).[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2).网络技术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重要传媒手段,它的出现广泛影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类生活的领域。在这个新的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中,用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信息,您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或公共活动,灵活地沟通,相互交换意见。《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也有类似规定:“人人有权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在这里,“任何其它媒介”,或“任何媒介”不仅包括公约列举的媒介形式,还包括广播,电影,摄影,音乐,电子媒体,等等。他们是人民的接受的确立的方法和手段来行使言论自由。[3]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网络仍然是言语自由的本质,表达自由是传统的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然延伸,只是借由网络这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介质表达出来而已。到目前为止,网络可以被定义为言论自由,表达经由表达在外面的网络自由,包括在网络上收集网上他们的主要观点,意见,看法,感受或信息自由,接入,言论自由和了解各种传播自由的某些事实和意见。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打破舆论媒体的相对垄断,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开放环境,呈现出显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第一,网络公开性导致高度传播性,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高度公开性和易复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言论的发布、传播速度极快,某些热点网贴,,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言论一旦经网络公开,将以几何级速度向外传播,瞬间传播到全世界。虚拟的网络,语音的开放性和便于复制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特性,例如语音的发布,传播速度快,一些热门网贴,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一旦由网络公布言论,分布将以指数加速,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第二,表现形式多样导致煽动性强载体和丰富的内容,使网上言论多样性,煽动性强,如果负面宣传将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易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络用户是文化不高,法律意识,有近70%的网络用户在本科以上学历或更低,这也使得用户容易受到大量的虚假信息,缺乏一个非理性的判断,冲动混淆;第三,辨识的间接和滞后导致其真伪难辨在浩瀚的信息网络,谁就能吸引眼球谁就能名利双收。巨大的诱惑让许多人故意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发布半真半假的信息,或者被扭曲和夸张的信息。讲话的真实性需要时间来测试网络,往往需要通过间接手段证明,这给网络的存在和传播谣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以及一些虚假的陈述往往有很强的迷惑性,在得不到足够的真实信息时,人们常常会信以为真。[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网络言论自由对人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给人类社会的带来了许多正面价值,但基于开放的网络,匿名性和有限的政府监管,使得网络上的一些用户放松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滥用言论自由,带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权利冲突。1.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因为现代社会依赖信息,网络信息传播的程度基于越来越高的传播速度,实时交互,而不限制和隐藏功能的通信,已经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成为传递信息,人们的主导模式太依赖于网络信息,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民意。一些主要的论坛,如“强国论坛”,“新华言论”等,每天将收集到用户数以万计的观点,讨论当前社会热点等,形成舆论的网络往往是言辞激烈,极端的观点。由于大量的信息和虚拟网络,使公众无法通过网上信息,再加上与开放性和交互性程度高的网络之一进行验证,任何网站可以生成和发布信息,这就为所有传播信息者开辟了一个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借助于网络,公民得以更为及时全面的接触到有关政府的信息,并得以方便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更有效、更便捷的参与到国家管理的进程中去。此外,网络所提供的便利使得每一种观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从而能够更有力的推动重叠共识的形成,并最终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一些网络和移动电话技术还结合运营商的促销活动,给一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提供了赚钱的新方法。通过短信发送大量的网络诈骗信息,陆续骚扰人们的生活。[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p14。2.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由于大多数公民个人网络言论传播者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对预先内容的传播知识的不理解,他们无法承受最严格的审查,从而导致网络侵权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这里更易受到威胁。2009“艾滋女事件”《案例介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使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很多网络事件在网上公布,并造成对当事人的实际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这种滥用言论自由将导致公民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网络言论自由的全球性及虚拟性也增大了侵犯隐私权的可能性,从网络言论的新颖性、复杂性来考虑,以法规、规章的形式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进行初步的探索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然而从其规制的对象———言论自由来看,却更应该采取法律的形式。增加了网络侵权的发生率。如何在网络言论自由和公民界限隐私之间划出界限,是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学者们长期努力探索的问题。3.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数据可以非法复制,使用更方便,著作权人是很难知道何时何地被何人所使用,随之而来的网络版权,商标和其他网络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好权利人与公众利益所带来的利益与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12年,一审法院判决的上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结2135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41件,共计2576件,同比分别增长43.9%,41.3%,43.5%,在这些案件中,网络已成为多个侵权案件的发生领域。形形色色的网络环境下,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能有效控制这一日益主流的传输网络模式,那么它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侵犯。这让我们重新思考网络中的临界点,必须得对网络言论自由作一定的限制。[6]付雅慧.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J].图书情报工作,2009(02).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我国对网络言论的采取独立的法规进行强制性管制,政府对网络的服务提供者进行全面控制。按照我国现有网络相关的法律的有关规定,从事网络传播活动的单位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在相关机关备案,否则对其网络传播视为非法活动。从提供网络服务的营业场所到网络出版等一些列网络活动,政府都做了严格的限制。2000年11月7日的《网络从事登载新闻业务暂行规定》的第五条规定:只有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其下属机关所隶属新闻单位之依法建立的网络站,才能经批准后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可以看出,我国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规定相当严格,属于强行介入管制模式。如2001年颁布的《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网络信息服务需向主管部门申请或者备案。由此可知,我国对网络信息服务准入的规定相当严格,属于强行介入管制模式。在网络言论控制方面,我国法律一般采用列举的方式。[7][美]理查德[7][美]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李伦等译,北京:纵观我国几部有关网络的行政法规,在涉及到网络言论的内容限制时其表述的文字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并未体现出网络自身的特点,而这些文字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等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法律法规的表述存在着雷同的现象。这一点在将来制定相关法律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内容控制方面,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列举的方法。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日联合发布的《网络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19条规定:网络上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者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下列内容:①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②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③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⑨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⑩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和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上述对网络上内容的控制,不仅可以在与网络相关的立法中找到,在对传统传媒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也有大量类似的规定。因此不难看出,我国对网络上信息内容的控制较其他国家来说是相当严格的,在言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权衡与选择上,更倾向于保护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更没有形成体系,许多方面还是空白。(一)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网络言论自由的切实保障,需要信息公开制度的支撑。虽然我国已有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但执行还不尽如人意,不少部门将本应公开的信息严格保密,在这种情况下,网民获取信息的减少,自然影响其网络言论的质量。第一次侵权责任法正式提出了“网络侵权”的概念,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也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教训监管义务​​。但这一规定以及整个法律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实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义务提供其他网络侵权的法律救济灾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只能由网络传播的内容的限制,缺乏对违反者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以及违反法律的行为作出制裁手段。刑法中也没有专门针对通过网络言论犯罪的规定,更缺乏对相关的犯罪的认定标准。因为相关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加上受传统权力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在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管制时容易出现不规范和随意性,一些关于政府的负面信息容易受到屏蔽和限制,特别是当网民发表对个别领导干部的批评、指责乃至过激的言语时,经常被扣上“诽谤政府官员,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罪名,遭受违法处理。[8]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1月19日。(二)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我国的网多从政府更方便的管理角度上来规范,内容规定网络从业者或者网民承担的义务,网络运营商应强调网民的责任,违反有关规定或承诺,如罚款或停业,取消其刊载新闻资格或查封网站的处罚,一些从事网络者,保护网络用户的要求的权利。甚至一些规定严重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如《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强制许可制度,如果你想操作的电子论坛,聊天室,网络留言板,除了有营业执照,还应当在向省自治区、信息产业部或者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提出专项备案或者专项申请,涉嫌违法。[9]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236。此外,禁止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言论的规定就更加不能通过言论自由原则的检验了。所谓社会公德和文化传统本来就不应该是法律调整的范围,而应该是道德调整的范围。至于对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言论的禁止则更为不当。[9]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236。(三)立法以安全、秩序为主,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我国现有涉及网络言论的相关规定立法价值以安全、秩序为主,偏重于网络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保障不够充分。这从诸多法规规章关于立法目的的文字表述上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网络言论的立法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思路,缺乏适应于网络特性的规制原则,从而容易损害网络言论的多样性。纵观我国7部有关网络的规定,在涉及到网络言论的内容时,并没有针对网络自身的特点,表述的文字几乎异曲同工。例如网络立法中关于言论内容的禁止性规定《规定内容》③与其他诸如《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2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9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3条等传统媒介法规中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表述存在雷同现象。显然,这种做法与网络言论自由的新特征以及价值上的新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个别规章做了一些不同规定,但是出现明显违反宪法的现象。例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该规定明显侵犯了《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些表述又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2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3条、《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9条等有关言论自由限制的法律法规的表述雷同。[10]唐克超.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06).(四)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现有的立法绝大多数是行政法规管理,调整范围较窄,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律,立法层次感太低,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网络言论暴力失范的原因。现有的法律规范中盛行存在客体交叉,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行政部门多头立法,法规,并以零星的方式出现,并不构成健全的法制。例如传统媒体,比如书籍和报纸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电台是通过声音传播,电视台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一些,主要是文字、图像和声音,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传统媒体传播方式都是相对简单的。法律对它们的管制也比较容易,主要是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保护和管制。但网络传播信息方式复杂得多,它汇聚了书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几乎所有特点,法律对它的管制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洞。[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五)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这导致立法往往滞后网络的发展,因此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也很重要。我国虽然也在努力推进行业自律,但仍较为落后,行业自我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的网络行业自律在发展初期多是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其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该做法总体上是符合国情的,因为中国的公民社会成熟还需时日,由政府主导,社团跟进,逐渐学习自律比较可行。但是,最终行业自律的有效实现还要依靠从业者的积极参与,政府管制应该逐渐减少,否则行业自律势必难以充分实现。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几点建议(一)立法原则1.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这是网络立法的基本原则。表达自由的网络,是《宪法》表达自由保护权利网络的自然延伸。“国家保障公民的自由,公民通过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言论充分的表达自由,网络提供了。”言论自由是网络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网络以便在更广泛的要实现的领域,但核心仍是主张大家的意见和基本权利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言论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它是不同于社会现实的。如2009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据然规定禁止“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发布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暗示、影射”规定又十分含糊,给了司法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网络言论作为公民的言论的一种形式,要建同等的法律基础。从私法的角度来看,言论自由是受到他人的权利限制的,如隐私权,名誉权等的限制。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等指出,言论自由是受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类似的条件的限制。[11](美)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网络弊端的反思》,丁德良译,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版,序p4。2.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限制最大网络不法行为,寻求自由表达和限制之间的保护,大多数的技术和方法,以促进自由的良好平衡被用来限制人的谋求自身自由福利。政府有关人士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在网络社会中的强势地位也是如此,也不仅是从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试图限制言论自由,但它应该是空间最大化表达的信息,公民的合法的自由的保护,限制手段的采取必须是应采取的,必须是舍此不能达到控制效果的方法。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你应该选择消除非法网络言论和目的在限制最少的方式。例如新加坡《网络运行准则》第4条在明确规定了应当禁止的内容之后,又进一步规定在决定禁止某一内容时,要进一步考虑内容是否具有内在的医学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对节目内容是否属于被禁止的内容持怀疑时,应当提交传媒发展局认定。网络言论自由需要规制,但是规制必须是小心谨慎的,对网络言论的限制手段和措施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否则极容易造成对网络言论的压制,也会扼杀网络的活力,我国在立法时也应关注网络言论自由的这一特性。3.科学性原则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立法也跟上网络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从内容和形式上的网络来科学地制定我们的法律制度自由的权利。例如,技术在滤波网络信息过滤的作用还有待证明暴力未知的,但它已经开始在过滤色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德国的《多元媒体法》就要求信息散布者以技术手段防止某类信息被青少年获得。美国和其他国家不仅取决于法律,也注重技术和用户控制网络言论规范的作用。(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1.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我们的监管网络现有法例大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效果水平相对较低,中国应该制定法律效力更高的水平,面对“法出多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考虑内部系统的统一性,避免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于网络的管理,行政权力过于强大,但法律效力较弱。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制定,在网络上,我们的立法只是停留在部门规章,这对于言论自由权的保护网络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普通法,都认为言论的多元化是社会民主的根本要求,言论自由是不是表达自由只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但也关注少数人,非主流,边缘性表达自由的机会,充分表达,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发展,提高立法标准的有效性,完善法律制度,以保障网络的违反言论救济程序自由的特定的网络和手段表达意见的自由​​。2.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该法的目的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公民自由。多数国家同意,在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言论是在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语音网络言论的自由被认为是在美国和欧洲的一种新形式,它被包含在言论自由保护系统。现行法例是这样一个缺乏了解,过于专注于在线语音控制,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忘记网络,因此,我们的言论自由应该被明确列入宪法,语音保护系统的自由,网络表达自由的基本权利属性清晰,你知道,言论自由是减少政府干预,以保护公民尽最大可能。然而,政府的正确指导应承担起公共舆论的网络责任。在法律规范的立法者网络的发展,还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制定国家和热情的法律后果的诺言,但不要太多去想如何设置禁令和法律的消极后果,应根据关于促进网络言论自由,鼓励,促进和保护政府行为的公民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有效的监督和人民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了实现全面的自我发展创造不错的、基本的条件。[12]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p45。(三)专门立法1.推行网络实名制实名制被认为是规范网络秩序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使网络运营商和用户适应实名制,同时保护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允许用户发布,通过使用身份验证的网名。到目前为止,韩国已通过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对邮箱、论坛、博客甚至视频实行实名制,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实名制,这也使得韩国成为实施网络安全的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从2009年开始,韩国增加适用“限制性本人确认制的网站”,在网络实名制的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我国未来网络实名制的道路如何设定,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自律也是法律控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2001年,中国网络协会成立,并于次年3月发布了《中国网络行业自律公约》,规定网络行业从业者加入该公约的各项自律义务。倡导“网络媒体要切实履行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落实到规范中的网络传播秩序,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网络空间本质上是自由,自主和开放程度高,行业自律与网络自由的“自治”的精神能促进健康有序促进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世界中,明显违法违规的网站和言论,政府监管管理层将发挥有效的作用,而对于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网络语言,完全靠法律规制是不够的,通过网络行业协会的制约和自律能实现更好的管理和安全规范。(四)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救济制度在中国的网络上的立法现状,一方面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制定了很多限制在信息网络空间和表达流程上,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另一方面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商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或是得到诉讼救济。任何法律的创制都需要对权利救济部分予以明确设定,否则当权利受到侵犯,受害方将无法寻求救济,就在无用的设置,甚至伤害比不设置权产生更大的需求,因为它不仅侵犯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更挑衅对法律的权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立法者在创造法律,当公民有损害的利益来设置相应的补救措施。经过合法权益的,公民网络言论自由受到侵害,法律救济制度的权利如应采取何种救济途径、采取何种救济程序、提出何种性质的诉讼、对管辖权的性质法院等等。这有助于言语发展的网络自由,增强公民的权利,也有利于促进健全的法律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13](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25。(五)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并非只准网民发言,而排斥政府的参与,相反,政府应化身为普通用户,借此快速和有效的沟通工具,诠释优势,促进他们的政策建议,回应公民有关政策问题和意见。这有利于将来政策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并有利于增强政府和人民群众,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对政府的信任,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政府、信任政府,不让人民群众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利用,从而扩大和深化民主,促进充分实现言论自由。事实上,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络评论员制度,以应对舆论的网络。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引导网络言论,并创造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网络。关较之关闭网站等强硬的行政手段,通过网络评论员语音系统,推广主流价值,引导网络,更加人性化和灵活,表现出进步和创新网络言论的监管,更能真正保护言论公民的自由。(六)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网络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只有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公众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在言论自由方面的合法权益。另外,通过向民众普及与网络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法律意识,能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论,同时,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也能找到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结:我们应充分认识网络言论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立法原则、立法形式、及配套法律等方面借鉴国外网络言论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网络言论立法。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措施来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都要立足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行使的宗旨和目的,对网络表达的限制手段和采取审慎的态度,因为限制网络言论的滥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网络表达自由。参考文献:[1]李莹.网络言论自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