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_第1页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_第2页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_第3页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_第4页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0引言创新驿站(InnovationRelayCenter)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集成利用科技资源,形成跨区域、网络化的技术转移系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组织。作为一种知识集散中心,创新驿站解决了技术提供方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知识流动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是技术转移的新模式。从战略层面来看,创新驿站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1]。在中国,随着创新产业化组织衍生过程加快,由创新工场(innovationworks)、创新驿站(InnovationRelayCenter)、企业孵化器(BusinessIncubator)、企业加速器(BusinessAccelerator)联结成的创新链,使国家创新体系演变得更加复杂与完备。创新驿站可弥补技术交易中的信息不完全缺陷,降低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对于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建立中国创新驿站,以网络协调各驿站的服务资源,通过各站点及专业技术经纪人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促进跨区域技术转移。1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鲍莫尔(2002)在《自由市场创新机器》中指出:“自由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150多年中保持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是因为它具备了激励创新的内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技术的自由交易”[2]。然而,纵观全世界,技术这种非标准化的商品也根本无法像股票或期货那样在有组织的集中场所进行交易,处于割裂的状态技术市场从来都没有像其它商品市场那样发达过。为了克服技术市场失灵问题,世界各国对于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是1989年经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主要服务内容是技术转移“入门服务”、“商业黄金”网络信息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和发行技术转移出版物服务[3];英国技术集团(BTG)是一种中介机构主导技术转移模式,其主要业务是从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寻找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帮助技术发明人申请专利,进行技术转让评估和实施专利授权[4];德国史太白基金会(STW)是德国著名的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已在42个国家设立了500多个技术转移中心,包括专兼职人员在内共有4000多人,并拥有众多附属机构、风险投资伙伴和项目合作者[5]。欧盟创新驿站创建于1995年,是欧盟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创新计划的一部分,是全球五大技术交易平台之一,目前已覆盖全球范围内45个国家,570个商务机构成为其服务站点。在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基于非赢利性的创新服务网络的技术转移模式和经验”圆桌会议上[6],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政策官员SvenSchade、伦敦技术网首席执行官PeterReid、卢森堡国家创新与研究署高级执行顾问LanCresswell等人对创新驿站建设作出高度评价与全新展望。建设创新驿站是借鉴欧盟经验,完善中国创新体系的现实选择。科技部蔡文沁认为[7],从总体上看,技术转移体系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其突出问题表现在:技术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缓滞;以供给型为主的技术转移体制与企业技术创新要求不相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体制与机制尚未建立;技术转移服务资源分散,缺乏协同,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因此,要解决中国技术转移体系在制度、组织、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欧盟经验,加强技术转移市场导向的创新驿站建设,有针对性地弥补这些缺陷。2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现状近年来,国内积极尝试创新驿站模式,通过对现有优势、资源的集成,形成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由科技部牵头,中国创新驿站建设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和推进。2.1发展历程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先由地方发起,然后“自上而下”推开;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创新驿站工作的展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a.小范围试点阶段(2007.4-2010.7)。据现有文献搜索,国内创新驿站由上海技术交易所先行,于2007年3月建立“青浦创新驿站”,是中国最早进行创新驿站建设小范围试点的单位之一[8]。随后,青岛市、江苏省、广州市、武汉市等地也开始创办创新驿站。b.试点范围扩大阶段(2010.8-今)。2009年3月,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推出了中国创新驿站建设方案,中国创新驿站建设起步。2010年8月10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2010年中国创新驿站站点培训班”,中国创新驿站秘书处与区域站点、基层站点签订了中国创新驿站服务协议书,标志着中国创新驿站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9]。c.拟全面铺开阶段(时间未定)。首批创新驿站试点单位确定后,科技部火炬中心陆续收到河南等地的咨询与申请,希望扩大试点范围。如果首批“国家站点”运行良好,则可能会全面铺开。2.2地域分布截至2010年8月,中国创新驿站在10个省市有试点(见表1),区域站点11家,其中华北2家、东北1家、华东2家、华中2家、西北2家、华南2家。区域站点下面,又有基层站点21家。据统计,创新驿站试点的承办主体有七种类型,分别是: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4家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所),5家科技开发(服务)中心,1家技术市场管理机构,13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他机构3家。2.3组织体系从组织形态来看(见图1),中国创新驿站的组织体系呈金字塔型、网络状。国家站点的管理机构精干高效,设有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区域站点作为省(市、区)中心站点,按国家站点的部署向基层站点提供指导;基层站点是网络的基本结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支持服务,与区域内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机构广泛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若干盟员、会员、签约经纪人、其他合作伙伴,建立专家队伍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同时,国家、区域、基层三级站点无缝衔接,各个站点之间相互协作、沟通联系,关联性强。图1中国创新驿站组织体系图从组织层级来看,中国创新驿站分为国家站点、区域站点、基层站点三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有所不同。其中,国家站点设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全国创新驿站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根据区域站点提供的地区和行业需求进行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筛选、信息整理和调研,承担创新驿站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区域站点除具备创新驿站的一般功能外,向区域内基层站点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提供支撑;基层站点主要是走访企业、挖掘技术需求、为其他站点提供服务支持。区域、基层站点之间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不受地域限制。2.4运作特点目前,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统一指导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相对成熟的运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a.网络化。以“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网”为依托,设有若干功能模块,包括:信息发布、信息服务、用户管理、投诉建设、工作室审核、虚拟展厅、统计分析、考核、案例、信誉评估、机构维护、论坛等。b.程序化。中国创新驿站制定了“五步”工作流程:第一步,走访企业。创新驿站站点工作人员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站点区域内科技类中小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其企业情况、技术和生产情况等技术转移相关信息,并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第二步,需求调查。根据自身的行业知识,用多种方式从企业相关人员那里获取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创新需求,并根据自身的经验,筛选和识别出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技术需求信息。第三步,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创新驿站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和合作伙伴征集,并联系能够解决该需求问题的相关服务机构。第四步,对接撮合。根据项目进展,首先自己分别与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应方进行沟通,待时机成熟时,安排双方进行洽谈和沟通。第五步,协助签约。对双方合作过程中签署的各种协议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法务指导。既要保护技术出让方的利益,也要维护技术需求方的权益,同时也应适时提出自己的服务收益,促进技术转移过程的顺利实施。c.系统化。为了确保统一运作,中国创新驿站还开发了三个系统:技术评估系统采取层次分成模拟评估定价模型,为技术成果交易双方提供了交易谈判的参考价格;信誉评价系统从技术交易信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出发,结合实际需要和技术交易行业的特点,设计出科学、全面、准确易行的评估系统;网上登记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基本信息录入,技术交易数据的实时记录、汇总、查询,在全国各省市的1000多个技术合同登记点使用。d.规范化。中国创新驿站还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制定《中国创新驿站管理办法》、《签约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中国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中国技术交易服务联盟管理办法》等4个管理类文件,以及《中国创新驿站站点准入标准》、《中国创新驿站工作规范》、《中国创新驿站站点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国创新驿站培训教材》、《中国创新驿站标准化文件》、《中国创新驿站网络工作系统用户使用手册》等6个业务类文件。同时,在各个站点之间通过植入一种理念,建立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有效提升我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水平。3中国创新驿站个案分析: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为例上海技术交易所2007年年初开始着手创新驿站建设,至今已经历了学习研究、试点探索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10]。上海创新驿站形成“四结合四为主”做法,即线上信息和线下操作结合,以线下操作为主;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以需求导向为主;服务大企业和服务小企业结合,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国内国际技术转移结合,以取得实效为主。如图2所示,上海创新驿站希望通过信息专递、门户网站、各类活动、典型案例组成的信息系统,以及项目库、技术能力、投资能力、企业信息组成的能力系统,加上功能强大的后台支持和紧密合作的专业服务网络,使技术需求方与供应方得到有效的匹配。图2上海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框架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上海创新驿站总结出技术转移的SIRC模式: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形成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区县、科技园区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相连接的技术创新工作网络,汇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以能力点为支撑,通过个性化服务,放大为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能级。归结起来,上海创新驿站SIRC模式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健全的合作网络。上海创新驿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机构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各社会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转移体系。2006年,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V2.1》确定了上海技术交易所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任务和方式,构划了建设创新驿站的网络框架,自2007年至2009年,上海技术交易所已与上海市的青浦、松江、杨浦、奉贤、长宁、闵行、嘉定7个区,以及漕河泾高新技术园区建立起创新驿站分支机构。同时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与南通、常州、德清、焦作、济宁、都江堰、长春建立了7家兄弟省市创新驿站,目前市内外共建创新驿站分支机构15个。——坚持以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为导向。上海创新驿站在技术转移路径上,变“成果—企业”为“企业需求—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技交所”(市驿站)与驿站分支机构的人员共同走访中小企业,挖掘了一大批技术创新需求,再返身走向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科技评估、投融资等服务机构,联合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仅2009年1~6月,上海创新驿站累计走访企业807家(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689项,完成项目对接354项。——突出专业技术能力点。为满足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需求,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各大学、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合作,建立40个具有专业化的技术能力点,把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服务资源有效地推送到具有迫切需求的企业中,并帮助企业切实解决技术发展中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技术疑难。——提供个性化服务。上海创新驿站服务内容包括技术信息服务、组织技术攻关、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咨询、技术商务对接(含项目对接、专业培训、科技人才交流、科技会展服务)等。据统计,“技交所”完成的对接服务中,技术开发占27.03%、技术转让占5.40%、技术咨询占34.59%、技术服务占21.62%和其他服务占11.35%。4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趋势创新驿站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可以预测,在未来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将会呈现以下趋势:a.建设主体日趋多元。有人认为创新驿站更多地体现公益性特点,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宜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作为建设主体。然而实践表明,除科技行政管理系统的部分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非政府部门加入到创新驿站的建设行列。例如,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模式,使大学科技园成为技术转移的基地;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筹建创新驿站等等。纵观国外技术转移经验,一些大型企业、高校、中介机构均以不同形式发展创新驿站,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创新驿站建设深入推进,将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自为”,不同类型机构参与其中。b.组织机构体现专业化。尽管中国创新驿站建设单位在逐年增多,但创办主体多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所)、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等科技型事业单位。受体制因素限制,部分机构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难尽人意,无法开展技术评价、尽职调查及知识产权服务,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今后,在科学的考评体系下,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将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将成为创新驿站的主力军。例如北京科威国际技术转移公司,多年来立足于精细化工行业,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服务,在业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c.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创新驿站是个“舶来品”,中国创新驿站是借鉴欧盟模式引进过来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一方面,国外创新驿站发展早于中国,积累了很多好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如科技部火炬中心关注比利时等国创新驿站的发展动态。今后不同国家创新驿站之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国际型的创新驿站行业协会也可能建立。另一方面,创新驿站所从事的技术转移工作也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在“技术跨越”过程中,将对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吸收。目前,欧盟EEN在国内设有七个站点,也可预测,中国创新驿站在国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也会出现。d.服务功能逐步扩展。目前,中国创新驿站的主要功能定位为技术转移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部分创新驿站将与孵化器、加速器对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有的创新驿站将与风险投资机构联结紧密,或通过自身实力直接提供投融资服务,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技术开发、产品商业化环节;创新驿站还会利用不断积累的科技资源、社会网络资源,举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